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 精品153054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91333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 精品15305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 精品15305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 精品15305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教案 精品15305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琵琶行 设计意图 对本诗的教学,一般模式是先逐句逐段剖析,重在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高妙;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本设计拟突破此种模式,以独特的视点和角度切入,由点观面,设置能激发学生从整体上自觉鉴赏诗歌的问题,启发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主旨及艺术手法,并从中获得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设计提要 体现本诗鉴赏教学整体性有三个切入角度。即:1.谁解琵琶语;2.司马青衫泪;3.“文”与“题”的矛盾。一曲琵琶语,尽诉喜怒哀乐情;一行青衫泪,解得曲中语。曲泪相辉映,道尽

2、天涯沦落恨。 设计实施 1、谁解琵琶语 思考: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从琵琶曲旋律变化的描写中你能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变化的轨迹吗?请从诗文中找出证据说明之。 明确:浔阳江口,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故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年少时,她可谓色艺俱佳,名噪京华,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恋,故而旋律一转: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大珠小珠落玉盘”如往日盈盈笑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似现在的愉快叙说。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女“年长色

3、衰” ,生活变故,门庭冷落,坠入痛苦,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至此,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故而旋律又一转: “幽咽泉流冰下难” 。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她陷入深深思考,故而旋律“暂歇” ,给人以“别有幽愁暗恨生”之感。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丈夫“重利轻别离” ,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 悔恨交加, 故而琵琶声似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琵琶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薄情寡义的愤怒控诉。收束一划, “四弦一声如裂帛” ,是愤激的哀号,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点拨:音乐是心灵世界最美的语言,是情感宣泄的最佳方式。琵

4、琶女一曲弹奏,尽诉胸中怨悱,道出命运的沧桑。悲愤的曲调塑造了一被侮辱、被玩弄的悲剧琵琶女形象,令普天下伤心人同声一哭 。 板书: 水寒月冷秋瑟瑟 悲抑 曲妙色佳誉京都 喜滑 忆色衰客稀商人妇痛涩 诉 昔盛今衰令人思恨歇 轻才世人薄情郎 愤激 小评:从情感角度引导学生欣赏琵琶女弹奏的描写,则能驱使学生自觉勾联上下诗文,整体地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侧面和琵琶女形象。 2、司马青衫泪 思考: “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你能明白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吗?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源于感伤: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伤;风物的感伤,湓浦江口

5、,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飞,睹物伤怀;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听诉的感伤, 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的怜悯;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点拨:伤物,伤曲,伤人,伤己,伤别,这诸多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不由得诗人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同是天涯沦落人”是“泪”的内涵的集中写照。另外,琵琶女与诗人萍水相逢,却能以诚相见,理解诗人,借曲抚慰,可谓知己难觅,故而诗人激动得泪洒青衫。 “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泪”的内涵的集中写

6、照。 板书: 物 曲 别 人 泪 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小评:挖掘“泪”的含义,有助于激发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另一重要侧面,进而把握全诗主旨。 3.“文”与“题”的矛盾 思考:本诗题为琵琶行 ,应极写琵琶弹奏,可诗人却用大量笔墨叙写自己送别友人、琵琶女出场以及自己与琵琶女互诉遭遇等场面,这岂不有“文”不对“题”之弊?你如何认崐识这一矛盾?试说明之。 明确:这不是“文”不对“题” ,恰是构思之妙。写送别之凄凉衬托了月夜曲的可贵;写出场之难,衬托了琵琶女演奏的高妙,这叫铺垫蓄势、欲扬先抑;写琵琶弹奏的哀怨,为下文琵琶女自叙身世渲染气氛; 写遭遇互诉又反过来成为曲奏描写的张本, 是曲

7、奏描写的生活基础。两种描写相得益彰,又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慨的抒发铺垫蓄势,使此种感慨真实沉重,发人深思。 点拨:诗文构思,贵在精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即此之谓。本诗多种描写有机融合,看似繁杂无绪, “文”不对“题” ,实则步步映衬,互相支持,突现主旨。 板书: 别 琵琶女自诉 奏 慨泪 难 诗人自诉 张本 小评:讨论“文”与“题”的矛盾,可激发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描写艺术的运用,并形成鉴赏文法的自觉认知。 设计综述 一首诗,好似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有自身的构造特点和整体的美学意蕴。我们教学绝不可用肢解法。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只注重局部词句的剖析, 不注重诗的整体美学意蕴的把握,易使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诗歌教学最深层的含义,不是教学生如何读懂诗,而是教其如何去读诗, 使其获得方法认知和得到情操陶冶, 这就要求我们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去看待诗,应用整体的精神教学诗。大家知道,看维纳斯,若用分解剖析的态度,那不免有断臂的缺憾;若用整体精神,我们就发现,那动人心处恰恰在优美丰腴的身姿配上了一只断臂。诗歌教学,需要的就是这种看维纳斯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