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2014-9-17-18-24河北河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712574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2014-9-17-18-24河北河南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2014-9-17-18-24河北河南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2014-9-17-18-24河北河南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2014-9-17-18-24河北河南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2014-9-17-18-24河北河南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2014-9-17-18-24河北河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2014-9-17-18-24河北河南(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社会教育指导幼儿园社会教育指导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于开莲于开莲2014年年9月月24日日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与意义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与意义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三、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特点三、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特点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内容主要内容20世世纪纪20、30年年代至代至50年年代初代初建国建国初期初期至至20世纪世纪80年年代代20世世纪纪90年代年代至今至今(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幼儿园社

2、会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与意义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含义与意义1. 20世纪世纪20、30年代至年代至50年代初年代初o建立独立的建立独立的“社会科,社会科,将将“社会社会”领域作为幼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中一门独立的课程领域儿园课程中一门独立的课程领域o陈鹤琴陈鹤琴 “五指活动课程五指活动课程” (健康、语文、社会、(健康、语文、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艺术)o张宗麟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幼稚园的社会幼稚园的社会幼稚园的社会:o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领域存在的必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领域存在的必要性,社会领域课程的价值取向、内容的组织编排、要性,社会领域课程的价值取

3、向、内容的组织编排、组织实施的形式和原则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组织实施的形式和原则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o“社会社会”包括最广,凡历史、地理、家庭、职业、卫生、包括最广,凡历史、地理、家庭、职业、卫生、风俗人情、伟人事迹、各国人的生活等都可在内。幼儿风俗人情、伟人事迹、各国人的生活等都可在内。幼儿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来说,都是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来说,都是“社会社会”。2. 建国初期至建国初期至20世纪世纪80年代年代o思想品德、常识课占主导地位,没有明确提出思想品德、常识课占主导地位,没有明确提出“社会社会”o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1981),),幼儿园工作规程

4、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试行) (1989,1996年正式颁布)年正式颁布)o常识常识:“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粗浅的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对认识社会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对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初步形成对人们和和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初步形成对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第),第19页页o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品德、文明的行为、活泼开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品德、文明的行为、活泼开朗

5、的性格。朗的性格。”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第),第14页页3. 20世纪世纪90年代至今年代至今o“社会社会”逐渐发展成为幼儿园一门独立的课程领逐渐发展成为幼儿园一门独立的课程领域,重新建构幼儿园社会教育域,重新建构幼儿园社会教育o两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两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社会):o社会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出现社会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出现o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重新定位

6、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重新定位o内容内容范畴扩大:从常识、品德教育(品德、范畴扩大:从常识、品德教育(品德、认知),到社会性教育(心理发展),再发认知),到社会性教育(心理发展),再发展到社会学习教育展到社会学习教育o社会领域教育的独特性得以凸显社会领域教育的独特性得以凸显o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幼儿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幼儿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7、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o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p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指导要点:指导要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岁儿童

8、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学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习与发展目标领域领域子领域子领域目标目标目标在各年龄的表现目标在各年龄的表现社会社会人际交往人际交往1. 愿意与人交往愿意与人交往具体见指南相关具体见指南相关内容内容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能与同伴友好相处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4. 关心尊重他人关心尊重他人社会适应社会适应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社会社会”从一定意义上看是一个关系系统,可从一定意义上看是一个关系系统,可粗略地分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群体、粗略地分

9、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群体、组织)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通过交往实现,组织)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通过交往实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则是一个认同与适应的过程。人与社会的关系则是一个认同与适应的过程。(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含义(二)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含义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不同取向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不同取向p思想品德教育、常识思想品德教育、常识p社会性发展(自我认识、依恋、同伴交往、攻社会性发展(自我认识、依恋、同伴交往、攻击性行为)击性行为)o社会学习(自我、他人、社会)社会学习(自我、他人、社会)2.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含义与意义o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促进幼儿“社会性不

10、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20页人“天生是社会动物”。马克思著:资本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马克思著:资本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3卷,北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721972年版,第年版,第363363页。页。每个儿童从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每个儿童从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构成了儿童身心发会关系中。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构成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条件展的基本条件。儿童要融入所在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接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11、。这一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中规定的目标:规定的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爱父母长辈、老

12、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家乡、爱祖国两个维度:两个维度:社会关系(自我社会关系(自我-他人他人-社会)社会)+心理发展(社会认心理发展(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会行为)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领域领域子领域子领域目标目标目标在年龄的表现目标在年龄的表现社会人际交往1.愿意与人交往目标在各年龄阶段的典型表现、举例2.能与同伴友好交往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4.关心、尊重他人社会适应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3-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目标期望中的目标期望“社会

13、社会”从一定意义上看从一定意义上看是一个关系系统,可粗略是一个关系系统,可粗略地分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地分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群体、组织)的与社会(群体、组织)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通过交往实现,人与社会的关交往实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则是一个认同与适应的系则是一个认同与适应的过程。过程。o社会领域的核心价值: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内容范畴内容范畴建构思路:社会关系建构思路:社会关系+心理结构心理结构o社会关系:环境扩展法,社会关系:环境扩展法,按照幼儿社会交往关系、社会生活圈或生活范围逐渐扩大的思路,教育内容

14、从幼儿自己扩展到他人及社会。o心理结构:心理结构:认知、情感、行为 环境扩展法环境扩展法环境扩展法环境扩展法家庭家庭家乡家乡祖国祖国社区社区幼儿园幼儿园世界世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范畴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范畴 心理心理结构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认知知情感情感意志与行意志与行为自我意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情绪表达与调控;自尊、自信、自爱自我调控(自立/独立、自主、自制、坚持性)人人际交往交往了解和认识他人接纳、同情、关心、尊重他人、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互助、合作、分享、轮流、等待、谦让、同伴交往冲突解决社会适社会适应对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社会环境、社会职业角色及社会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对社会的情感

15、(如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接纳、认同、尊重、归属感遵守、参与、适应,爱护公物和环境,诚实、勇敢、守信、守纪、有责任心等各年龄阶段教育内容各年龄阶段教育内容小班小班o自我意识:认识与了解自己的身体、性别、姓名;独自我意识:认识与了解自己的身体、性别、姓名;独立性培养;保持良好的情绪立性培养;保持良好的情绪o人际交往:学习如何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与同伴友好人际交往:学习如何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与同伴友好玩耍,不争抢玩具玩耍,不争抢玩具o社会适应:了解自己的家庭;熟悉老师和同伴,适应社会适应:了解自己的家庭;熟悉老师和同伴,适应集体生活,遵守集体规则;了解常见的交通工具和粗集体生活,遵守集体规则;了

16、解常见的交通工具和粗浅的交通安全常识浅的交通安全常识中班中班o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异同,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异同,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幼儿尝试进行自我评价;独立性、坚持性;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尝试进行自我评价;独立性、坚持性;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自我情绪表达与宣泄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自我情绪表达与宣泄o人际交往:关心、同情他人;准确使用礼貌用语;学习合人际交往:关心、同情他人;准确使用礼貌用语;学习合作、分享、轮流、等待和谦让;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如何解作、分享、轮流、等待和谦让;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如何解决同伴交往冲突决同伴交往冲突o社会适应:培养集体责任感;

17、了解周围社区的机构、设施;社会适应:培养集体责任感;了解周围社区的机构、设施;了解亲人或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的劳动;了解并遵守各种了解亲人或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的劳动;了解并遵守各种交通规则、公共卫生规则;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交通规则、公共卫生规则;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大班大班o自我意识: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自我意识: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独立、自主、坚持性;情绪的自我调控树立自信心;独立、自主、坚持性;情绪的自我调控o人际交往:学会合作、分工、协商,爱父母长辈、老师人际交往:学会合作、分工、协商,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关心照顾他人,尝试独立解决同伴

18、交往冲突和同伴,关心照顾他人,尝试独立解决同伴交往冲突o社会适应:培养集体责任感;了解周围社区的机构、设社会适应:培养集体责任感;了解周围社区的机构、设施;了解亲人或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的劳动;了解并遵施;了解亲人或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的劳动;了解并遵守各种交通规则、公共卫生规则以及基本的文明行为规守各种交通规则、公共卫生规则以及基本的文明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诚实、勇敢、守纪;爱护公物和环范和社会道德规范,诚实、勇敢、守纪;爱护公物和环境;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了解世界文化,形成初步境;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了解世界文化,形成初步的归属感的归属感 三、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特点三、幼儿社会学习与发

19、展特点(一)幼儿社会学习特点(一)幼儿社会学习特点(二)幼儿(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三)幼儿人际交往(三)幼儿人际交往发展特点发展特点(四)幼儿社会适应(四)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发展特点(一)幼儿社会学习特点(一)幼儿社会学习特点o模仿、强化、观察学习、体验、同化1.1.模仿模仿o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榜样)的行为,是学前儿童进行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o榜样就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的“行为模式”(成人、同伴)。o可模仿的行为模式可以是行动类的,也可以是态度类的;可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电视、图书、故事中的虚构形象。图片来源:http:/仅仅两三

20、个星仅仅两三个星期大的婴儿就期大的婴儿就有能力模仿成有能力模仿成人的表情。人的表情。2.2.强化强化o斯金纳认为,认为人的行为受其后果的影响。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o凡是能增强或减弱行为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强化物有正负之分,能增强行为的是正强化物,如奖励;能减弱或消除行为的为负强化物,如惩罚。3.3.观察学习观察学习o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o班杜

21、拉指出,在动机过程,个体要有动机去选择模仿他所观察到的行为。而鼓励个体按照某种行为去做事情的方法之一就是强化。除了外部的直接强化,即当儿童的行为符合或违反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成人予以及时奖励或惩罚之外,班杜拉还特别提出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o自我强化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自我评价的标准来源于社会传递。当儿童掌握并内化了这一标准之后,就会用用自我肯定(如愉悦、自豪、满足等)或否定(如自责、内疚等)的方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自我强化系统包括自我评价、自我奖惩和自我调节。这里,强调了学习的认知性和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o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

22、到榜样得到强化而受到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这样一来,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学习者的观察、体验而可以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动机作用。例如,当教师赞扬一个学生的助人行为时,班上的其他学生也会因此而产生助人行为。4.4.体验体验o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o活动: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o结果:是主体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对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和意义形成的独特感受和领悟。o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

23、度形成的基础。各领域的学习,尤其是涉及到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都是离不开相应的体验的。 在社会领域中,体验更是一种必要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 例:o幼儿对社会规则意义的真正理解,不能单靠说教,而需要以实际体验为基础。o幼儿自尊、自信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交往过程和各种活动中的体验。5.5.同化同化o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周围其他人的影响而逐渐变得与其相似的现象,即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o同化效应是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外部环境的一种不自觉的调适。o同化中含有模仿的因素,但更强调的是团体行为和情感态度的感染与熏陶。总体而言,幼儿的社会学习具有如下特点:o具有明显的反复性:长时间积累、逐步发展、有反复。o具

24、有突出的实践性:幼儿是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交往、探索和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学习的。(二)幼儿(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特点1.什么是自我意识什么是自我意识o自我意识的含义:也称自我,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o自我意识的结构:从心理结构上划分包括自我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和自我调控(意)认识(知)、自我体验(情)和自我调控(意)三方面;从内容上划分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我和心理自我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的认知成分认知成分,是个体,是

25、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对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动状态的认知和评价,动状态的认知和评价,主要包括主要包括自我概念和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心目中对自是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的存在、身体能力、己的存在、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方面的认识。 自我自我评价评价则涉及自己对自则涉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价值判断。己的评价、价值判断。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识的情感成分情感成分,是,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主有的一种态度,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等。自卑等。自我调控是

26、自我意识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的意志成分意志成分,是个体,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自我调控具体可分解自我调控具体可分解为为自立或独立、自主、自立或独立、自主、自制、坚持性、自我自制、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延迟满足。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o二十句测验:我是谁?我是谁?给出20个不同的答案。从完成速度、内容的深度、正负面评价、主题内容等角度分析自我意识。自我自我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调控物质自我物质自我(material self)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自豪感

27、或自卑感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社会自我社会自我(social self)对自己在团体中的名望、地位,自己拥有的亲友及经济条件等的认识自豪感或自卑感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心理自我心理自我(psychological self)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等特点的认识自豪感或自卑感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2. 2.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特点(1)幼儿自我认识发展特点)幼儿自我认识发展特点总体特点:总体特点:o发展顺序:自我认识自我命名自我评价o1岁前,自我认识,把自身和物体、自己和他人分开o1-2岁,自

28、我命名,从用第二、三人称称呼自己逐渐向第一人称“我”转换o2-3岁,自我评价自我概念发展特点自我概念发展特点o5、6岁之前,主要体现在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和基本特征,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以及与自己有关的周围环境系;还不太能用词描述自己的心理特征,即使能使用这些词,但也不太明白其真正含义自我评价发展特点:自我评价发展特点:o从只能根据某个方面的行为对自己进行评价,发展到能从只能根据某个方面的行为对自己进行评价,发展到能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岁时幼儿说自己是好孩子,是因为“我好好吃饭” 。岁时则可以从几个方面评价自己,比如说自己是好孩子,是因为“我有礼貌”,“我能帮老师干活

29、”等。 o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外部行为和特征,尚不能深入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外部行为和特征,尚不能深入到内在品质评价。到内在品质评价。岁时,才会有少数幼儿能涉及一些对内在品质的评价,比如说自己是好孩子,是因为“我不撒谎,上课坐得好,我不欺负小朋友”。o对自己的评价首先是依从性评价,将外部的、成人的评对自己的评价首先是依从性评价,将外部的、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比如,岁幼儿说自己是好孩子时会说:“妈妈说我是好孩子”。o对自己的评价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情绪性,往往不十分客对自己的评价常带有很强的主观情绪性,往往不十分客观,喜欢做出过高评价自己的现象。观,喜欢做出过高评

30、价自己的现象。(2 2)幼儿)幼儿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发展特点发展特点o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自我体验大约出现在岁左右,的自我体验大约出现在岁左右,部分岁儿童产生了愉快的自我体验和羞愧感体验,大多数岁儿童都具有了愉快感和羞愧感(韩进之,1990 )。o最初的自我体验主要与幼儿的生理需要和状态有关最初的自我体验主要与幼儿的生理需要和状态有关,如愉快、愤怒,都主要源于生理上的需求能否满足。生理需求如吃喝拉撒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表现得很高兴;而如果饿了、尿湿了,就会变得烦躁不安。o5、6岁时岁时逐渐发展起一些社会性情绪体验,逐渐发展起一些社会性情绪体验,如自尊、羞愧感、委屈等。o自我情绪体验具有很强的受暗

31、示性,很容易受成人情绪自我情绪体验具有很强的受暗示性,很容易受成人情绪情感或暗示的影响。情感或暗示的影响。比如,家长或老师对某个小动物产生怜悯爱惜之情时,孩子也会跟着伤心、难过。(3 3)幼儿)幼儿自我调控自我调控发展特点发展特点o从外部调控到内部自我调控,从更多依赖成人的发展到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o2岁时,自我调控能力开始萌芽;3-6岁期间儿童自我调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o3-4岁发展较慢,坚持性、自制力都较弱o4-5岁时发展较快,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o5、6岁时,大多数儿童都具有一定的坚持力和自制力(三)幼儿人际交往(三)幼儿人际交往发展特点发展特点1. 什么是人际交往

32、什么是人际交往 o人际交往是指幼儿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具体内容涉及对他人的了解与认知、对他人的情感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行为。从交往的对象看,幼儿时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与父母的交往(亲子交往)(亲子交往)、与教师的交往(师幼交往)(师幼交往)、与同伴的交往(同伴交往)以及与其他人的交往。2.2.幼儿人际交往发展特点幼儿人际交往发展特点(1)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o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或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立和发展起

33、来的一种人际关系o最早的同伴交往萌芽于儿童出生6个月时。婴儿之间相互触摸和观望,甚至以哭泣来对其他婴儿的哭泣作出反应。o12-14个月的儿童开始在一起相互游戏,表现出初步的相互交往能力。o游戏是3-6岁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o3岁以下儿童的同伴关系主要是建立在交换游戏物品的基础之上,3-4岁儿童的同伴关系更多建立在口头上,而再大一点的儿童则出现更为复杂的、互惠互利的游戏。o3-4岁儿童更多依赖父母、家人,对于同伴的需要还不是很明显,即使是和同伴一起游戏,也大多处于平行游戏水平。o4-5岁儿童比较喜欢玩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学会商量主题,学习分工,分配社会角色,并逐渐结成同伴关系,同伴交往的需求和

34、技能有明显提升。此时,儿童的人际交往开始冲破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优势,从主要与成人交往,开始向与同伴交往过渡。o儿童同伴关系经典研究:同伴提名法同伴提名法评价方法:评价方法:o让全班每个幼儿挑选出三名他(她)最喜欢的(正提名)和最不喜欢的(负提名)三个小朋友,然后让小朋友说出选择这几个小朋友的理由。o教师记录每个幼儿被正选择和被负选择的次数及选择的理由。可以先让幼儿看一遍全班幼儿,也可以将全班幼儿的照片摆在他面前。评价标准评价标准1:A 被5名以上幼儿拒绝(同伴关系较差)B A与C以外的情况(同伴关系一般)C 被5名以上小朋友欢迎并无人拒绝(同伴关系较好)评价标准评价标准2:o将儿童获得的正提

35、名和负提名数量转化为标准z分数,最后采用Coie和Dodge 提出的“两维五组”同伴接纳分类标准确定其类型:受欢迎型、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矛盾型、一般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矛盾型、一般型(2)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o个体的两类社会行为:个体的两类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和反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o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合作、分享、同情、助人、谦让分享、同情、助人、谦让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o反社会行为是指违法或社会所

36、不能接受的性,是一种消反社会行为是指违法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学前儿童中最具有代表性、最突出的反极的社会行为。学前儿童中最具有代表性、最突出的反社会行为是社会行为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合作合作:o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进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o3-4岁幼儿还不理解合作的真正意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岁幼儿还不理解合作的真正意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行为。合作行为。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此阶段幼儿的主要游戏形式是此阶段幼儿的主要游戏形式。o4-5岁时,幼儿主要的游戏形式是岁时,幼儿主要的游戏形式是联合游戏联合游戏,

37、幼儿之间的,幼儿之间的游戏是没有组织的共同游戏,会进行一些语言交流或做出游戏是没有组织的共同游戏,会进行一些语言交流或做出互相借用玩具、材料等行为。在合作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互相借用玩具、材料等行为。在合作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各种各种同伴交往同伴交往冲突冲突。o5-6岁时,幼儿的主要游戏形式是岁时,幼儿的主要游戏形式是合作游戏合作游戏,即有共同目,即有共同目的的、有组织的、有规则的并且通常有领导者的游戏。由的的、有组织的、有规则的并且通常有领导者的游戏。由于幼儿的思维比较自我中心,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因而于幼儿的思维比较自我中心,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因而常会发生冲突。常会发生冲突。分享分享:o分享

38、指个人拿出自己拥有的物品让他人共享,从而使他人受益的行为。3-4岁幼儿自我意识强烈,不能考虑他人的情感和想法,不愿意也不愿意也不不会会与人与人分享。分享。4-5岁时幼儿具有一定的分享意识分享意识,知道分享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在教师引导下能与他人分享,但还不太会主动与不太会主动与他人分享物品他人分享物品。5-6岁时幼儿能明确地认识到独占物品是不好的行为,不受同伴欢迎的知道到分享是好的行为,一旦自己表现出分享的行为,自己就是教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乖孩子”,会得到奖励;分享具分享具有一定的偏好和选择性有一定的偏好和选择性,他们不再对所有同伴一视同仁,不再盲目地分享,而是有所选

39、择地分享,选择他们喜爱或是他们认为需要分享的人进行分享。同情心同情心:o3-4岁幼儿能了解人具有不同的表情,明白不同的表情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能觉察到他人遇到了困难,并能感受到他人的焦虑心情,产生同产生同情、助人的意念情、助人的意念。o4-6岁幼儿能做出同情行为,同情行为,给予他们力所能及力所能及的帮助的帮助。但5、6岁时幼儿能初步分辨是非善恶,不随便对人或物施以同情。助人助人:o3-4岁时幼儿还没有形成助人观念没有形成助人观念,偶然出现的助人行为多源于好奇或模仿他人,助人行为还很不稳定助人行为还很不稳定,在没有积极的强化和鼓励下将很快消退。o4-5岁幼儿助人观念初步形成助人观念初步形成,能

40、在教师的提示下做出助能在教师的提示下做出助人行为;助人意识和行为发展不一致人行为;助人意识和行为发展不一致,助人意识的发展快于助人行为,在主观意识上有帮助他人的意愿和观念,但行为上却很难实施。o5-6岁时幼儿助人意识渐趋稳定助人意识渐趋稳定;能确切地体会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小伙伴的苦恼、痛苦和不满等多种情绪,产生一定的移情,并且能因为关爱而自觉、主动地为他人提供帮自觉、主动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助;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助人技巧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助人技巧。谦让谦让:o葛沚云1991年的研究显示,在日常的教育影响下,幼儿的谦让行为水平不高,能够自觉谦让的幼儿,小、中、大班都不到半数,分别为11.36%,18.37

41、%和41.35%。(3)幼儿)幼儿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发展特点o攻击性行为是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打、抓、撞、骂、责备、威胁等(张明红,2008)。攻击性行为概念包含三个要素:攻击性行为概念包含三个要素:伤害意图、伤害行动、社会评价伤害意图、伤害行动、社会评价o美国心理学家哈吐谱(Hartap,1974)根据攻击的目的和性质,将攻击性行为分为两类:一种是敌意性敌意性侵犯侵犯,攻击的主要目的是专门打击和伤害他人;一种是工具性侵犯工具性侵犯,即侵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某一物体,这类攻击本身并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攻击做被看作是一种工具或手段。o幼儿攻击

42、性行为总体表现为: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攻击相对增多。o3岁左右,儿童的踢、踩、打等身体攻击逐渐增多。o3岁以后,身体攻击的频率降低,言语攻击增多。o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进行公开性的攻击。o年龄小的幼儿,多以“工具性攻击”为主,攻击的目的多是为了争夺玩具和其他物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敌意性攻击”越来越多,攻击对象直接指向人。(四)幼儿社会适应(四)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发展特点1. 什么是社会适应什么是社会适应 o社会学习是指学前儿童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具体内容主要涉及社会规则社

43、会规则与行为规范、社会环境、社会角色与社会文化与行为规范、社会环境、社会角色与社会文化等方面。o社会适应主要包括对社会行为规则与规范、社会角色、社会环境及社会文化等简单的、主要的社会常识的了解与认识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积极的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2. 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幼儿社会规则学习发展特点:幼儿社会规则学习发展特点:o对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的了解、认知,以及遵守各项规则、规范的行为,与其自我调控能力发展紧密相连。儿童的自我调控经历了一个从外部控制到内部自我控制的转化过程。最初控制自己的言行,遵守各项行为规则,更多依赖于成人的引导、调节和控制,自己还很难有效

44、控制自己的言行,或者即使现在遵守规则了,但也很难坚持长久,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发展较弱。这一点明显体现在3-4岁的小班幼儿身上。o4-5岁时,幼儿开始由主要依赖成人逐渐发展到能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发展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o5、6岁时,幼儿具有一定的坚持力和自制力,能较为有效地控制自己各项言行,遵守各项规则、要求。(2 2)幼儿社会角色学习发展特点)幼儿社会角色学习发展特点o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特点包括:从简单模仿到初步认知;从整体到部分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特点包括:从简单模仿到初步认知;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从粗略感知到细致了解。再回归整体;从粗略感知到细致了解。o对角色的认识首先先模仿社会角色,

45、然后通过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对角色的认识首先先模仿社会角色,然后通过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渐了解社会角色的特点。逐渐了解社会角色的特点。比如,对医生角色认知,首先通过观察、模仿他的各种行为,看病、写处方、打针、开药等,在此基础上,逐渐了解医生的角色特点。o社会角色的认知首先是认识一个个完整的个体,但学习、模仿时社会角色的认知首先是认识一个个完整的个体,但学习、模仿时只只是是学习每个角色的各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学学习每个角色的各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学、认知,最后再由各认知,最后再由各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比如,对“好妈妈”的认识,就是有一个好妈妈的完整形象,然后

46、将再好妈妈的“好”逐一分解成各个部分,比如妈妈对宝宝很好,给宝宝买好多好玩的玩具,妈妈会做好吃的饭,妈妈长得漂亮,妈妈很能干,能赚很多钱。o对社会角色的了解从粗线条感知,了解大致情况,感受、体会外部的、对社会角色的了解从粗线条感知,了解大致情况,感受、体会外部的、表面的表现和行为开始,最终发展到对角色的全面、细致的了解。表面的表现和行为开始,最终发展到对角色的全面、细致的了解。(3)幼儿对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幼儿对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了解与认识o幼儿对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认识是从幼儿最熟悉的环境、文化逐渐扩展到不太熟悉的环境以及不同文化的。o例如,小班幼儿首先熟悉了解的是自己的家庭

47、环境,其次是邻里社区和幼儿园,到了中大班时,再逐渐扩展到更大的社会环境。对社会文化的认识也是首先从认识自己所在地、自己的家乡的社会文化开始,到了中大班之后,再逐渐扩展到自己国家的文化,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则、途径、方法策略及指导要点(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渗透性潜移默化性交往实践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滞后性(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原则渗透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整体性原则(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渗透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

48、要途径,充分体现了社会教育的潜移默化性和渗透性特点。幼儿园社会教育更多是渗透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的。(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策略(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策略1.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意识的方法策略(1)提升幼儿交往意愿的策略o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o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2)提升幼儿交往能力、促进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策略o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o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移情训练法。移情是指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体验他人情感。移情训练法

49、就是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等形式,引导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以使儿童在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情感能主动、自然、习惯性地理解和分享,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学会去自我中心。o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3)促进幼儿关心尊重他人的方法策略o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o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 角色扮演法:模仿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情境,让儿童扮演其中的社会角色,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符合角色规范要求的社会行为。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角色承担能力、社会认知水平和亲社会行

50、为水平o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4)保护幼儿自尊心,提升幼儿自信心的方法策略o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o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2.提升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策略(1)促进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的方法策略o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o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o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2)促进幼儿学会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的方法策略o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o结合社会生

51、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o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3)培养幼儿形成初步的归属感的方法策略o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o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o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指导要点师生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和个性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克服自我中心思维,学会“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是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从小培

52、养幼儿的自律(即内在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更为重要注重活动中的体验,避免简单说教。了解社会学习的渗透性、综合性,避免单一的“社会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目标,避免突出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目标,充分理解和注意学习的累积效应。杜绝虚假,提倡真诚的教育。冯晓霞: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冯晓霞: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社会领域李季湄、冯晓霞社会领域李季湄、冯晓霞 主编主编3-6 3-6 岁儿童学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013年第年第102-106102-106页。页。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5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 :1.两个小班小朋友一起玩,争抢一辆自行车骑,谁也不让谁。此时,可以用怎样的教育策略予以引导?日常教育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意愿与能力?2.围绕“国庆节”这一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活动方案。p自我意识教育自我意识教育p人际交往教育人际交往教育p社会适应教育社会适应教育(一)自我意识教育(一)自我意识教育1教育内容:包括教育内容:包括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自我控制(意、行)(情)、自我控制(意、行)自我认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主要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幼儿在。幼儿在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中获得自我中获得自我概念

54、,自我评价则通过概念,自我评价则通过社会比较社会比较而实现而实现自我体验:主要包括自信、自尊、自豪感、成功感等。多通过自我体验:主要包括自信、自尊、自豪感、成功感等。多通过故事教学、故事教学、戏剧表演、角色扮演游戏戏剧表演、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实施,注重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等方式实施,注重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自我控制:发动或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绪。包括自我控制:发动或控制自己的言行、情绪。包括自制力、自觉性、坚持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自我延迟满足性、自我延迟满足四方面能力的培养。四方面能力的培养。2组织的一般要求组织的一般要求o第一,注重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第一,注重激发

55、幼儿的内在动力,发挥幼儿的自主性o第二,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鼓励和信任第二,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鼓励和信任o第三,营造宽松、自由、关爱和接纳的班级环境氛围,第三,营造宽松、自由、关爱和接纳的班级环境氛围,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灌输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灌输o第四,注重幼儿自身的纵向比较,而非不同幼儿之间第四,注重幼儿自身的纵向比较,而非不同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的横向比较3自我认识教育自我认识教育含义:幼儿园的自我认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含义:幼儿园的自我认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并形成对自己较为客观的评价的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并形成对自己较为客观的评价的教育。教育。

56、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从幼儿自身出发,借助图片、照片等实物以及情境表演从幼儿自身出发,借助图片、照片等实物以及情境表演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情境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情境o提出讨论问题,引发幼儿在讨论中全面认识和了解自己提出讨论问题,引发幼儿在讨论中全面认识和了解自己o深入主题,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和实践深入主题,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和实践o总结归纳,升华幼儿的经验总结归纳,升华幼儿的经验 【活动案例活动案例】:我俩不一样(中班),第:我俩不一样(中班),第7373页页4自我体验教育自我体验教育含义:幼儿园的自我体验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含义:幼儿园的自我体验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各

57、种活动,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我,逐步形成对自己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幼儿大胆表现自我,逐步形成对自己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培养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的教育。度,培养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的教育。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设置具体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发幼儿的情感设置具体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共鸣。o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以获得愉快的自我体验。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以获得愉快的自我体验。o集体展示与交流,给予幼儿表现的机会,肯定幼儿的行集体展示与交流,给予幼儿表现的机会,肯定幼儿的行为。为。【活动案例活动案例】:我的小手真能干我的小手真能干(小班),刘忠凤,第(小班)

58、,刘忠凤,第78页页5自我调控教育自我调控教育含义:幼儿园的自我调控教育是指,引导幼儿逐步发展自含义:幼儿园的自我调控教育是指,引导幼儿逐步发展自我调控能力,学会独立、自主,增强自制力和坚持性,我调控能力,学会独立、自主,增强自制力和坚持性,学习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言行,以及学会遵守学习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言行,以及学会遵守集体生活的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集体生活的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1)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出主题,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出主题,调动幼儿的积极性。o(2)总结讨论,提升幼儿的认识。)总结讨论,提升幼儿的认识。o(3)

59、实践练习,引导幼儿做出实际行动。)实践练习,引导幼儿做出实际行动。活动案例:做个文明小观众(大班),刘圣凤,第活动案例:做个文明小观众(大班),刘圣凤,第8282页页 (二)人际交往教育(二)人际交往教育1教育内容教育内容o从交往类型上看包括从交往类型上看包括亲子交往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师幼交往、同伴交同伴交往往、与其、与其他人的交往他人的交往;o从幼儿心理发展上看,包括对他人的了解与认知从幼儿心理发展上看,包括对他人的了解与认知(知)(知)、对他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情)(情)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行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行为为(行)(行)2组织的一般要求组织的一般要求o第一,重视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场景

60、中的人际交往情境,第一,重视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场景中的人际交往情境,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o其次,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加强实际运用其次,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加强实际运用o第三,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促进幼儿学会去自我中心第三,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促进幼儿学会去自我中心o第四,积极发挥教师和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第四,积极发挥教师和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o第五,注重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第五,注重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3亲子交往亲子交往含义:含义:亲子交往,其中亲子交往,其中“亲亲”是指父母亲,是指父母亲,“子子”就是指就是指幼儿,亲子交往即指父母亲与孩子的交往。幼儿园的亲子幼儿,亲子交往即

61、指父母亲与孩子的交往。幼儿园的亲子交往教育就是指增进幼儿对家人(主要指父母)的了解与交往教育就是指增进幼儿对家人(主要指父母)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对家人的积极情感与态度,学会关爱家人并能认识,培养对家人的积极情感与态度,学会关爱家人并能与家人友好相处的教育。与家人友好相处的教育。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促进亲子交往,增进亲子感情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促进亲子交往,增进亲子感情o组织专门的认识了解父母、培养对父母的关爱的活动组织专门的认识了解父母、培养对父母的关爱的活动o组织专门的亲子活动组织专门的亲子活动【活动案例活动案例】我的家人(小班),第我的家人(小班),第110页页4师幼交往

62、师幼交往教育教育含含义义:师师幼幼交交往往教教育育是是旨旨在在增增进进幼幼儿儿与与教教师师之之间间的的相相互互了了解解与与认认识识,培培养养幼幼儿儿对对教教师师形形成成积积极极的的情情感感与与态态度度,促促进进师师幼幼之之间间互互相相关关爱爱、友友好好交交往往,建建立立良良好好的的师师幼幼关系,并不断提升幼儿人际交往技能的教育活动。关系,并不断提升幼儿人际交往技能的教育活动。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从分享教师的经验、感受或者故事开始。从分享教师的经验、感受或者故事开始。o利利用用道道具具或或者者假假想想游游戏戏,将将活活动动引引向向深深入入,引引发发幼幼儿儿的参与性。的参与性。o利利用用游游戏戏

63、等等手手段段设设置置亲亲自自体体验验的的机机会会,加加深深教教育育的的印印象,巩固教育的结果。象,巩固教育的结果。【活动案例活动案例】认识老师(小班),第认识老师(小班),第95页页5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教育教育含含义义:幼幼儿儿园园的的同同伴伴交交往往教教育育是是旨旨在在增增进进幼幼儿儿与与同同伴伴之之间间的的相相互互了了解解与与认认识识,培培养养幼幼儿儿对对同同伴伴形形成成积积极极的的情情感感与与态态度度,促促进进幼幼儿儿与与同同伴伴之之间间学学会会互互相相关关心心、友友好好相相处处,建建立立良良好好的的同同伴伴关关系系,并不断提高幼儿同伴交往技能,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的教育。并不断提高幼儿同伴

64、交往技能,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的教育。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通过情境模拟或视频、图片等手段,引发幼儿思考通过情境模拟或视频、图片等手段,引发幼儿思考o请幼儿点评,分享自己的看法。请幼儿点评,分享自己的看法。o开展体验活动,引发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开展体验活动,引发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活动案例活动案例】我会讲礼貌(小班),我会讲礼貌(小班),第第100100页页6与他人交往的与他人交往的教育教育o含义:含义:与他人交往的教育是指增进幼儿朋友、邻里及其他与他人交往的教育是指增进幼儿朋友、邻里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对他们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社会成员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对他们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65、,学会关心朋友和需要帮助的人,掌握与这些人交往的技能学会关心朋友和需要帮助的人,掌握与这些人交往的技能技巧,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技巧,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教育。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组织有关认识他人的活动,促进幼儿积极与他人交往组织有关认识他人的活动,促进幼儿积极与他人交往o利用节假日为幼儿提供了解认识他人、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利用节假日为幼儿提供了解认识他人、与他人交往的机会o邀请不同职业的人员来到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邀请不同职业的人员来到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活动案例活动案例】邻居阿姨和叔叔(中班),第邻居阿姨和叔叔(中班)

66、,第110页页(三)社会适应教育(三)社会适应教育1.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社会规则、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社会社会规则、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社会文化文化o更多强调对社会的认知及情感方面,社会规则方面更多强调对社会的认知及情感方面,社会规则方面则既包括认知方面,也包括行为方面;注重幼儿的则既包括认知方面,也包括行为方面;注重幼儿的游戏、体验和主动建构游戏、体验和主动建构o组织方式:组织方式:环境扩展法环境扩展法,从幼儿最熟悉的家庭开始,从幼儿最熟悉的家庭开始,逐渐扩大到幼儿园、社区、家乡、祖国及世界。逐渐扩大到幼儿园、社区、家乡、祖国及世界。2组织的一般要求组织的一般要求o第一,注重在生活和活动

67、中帮助幼儿认识、体第一,注重在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认识、体验和理解规则和行为规范验和理解规则和行为规范o第二,重视发挥角色扮演游戏在促进幼儿认识第二,重视发挥角色扮演游戏在促进幼儿认识社会环境、体验社会角色方面的独特价值社会环境、体验社会角色方面的独特价值o第三,提供广泛接触各类文化的机会,增进幼第三,提供广泛接触各类文化的机会,增进幼儿对社会文化的兴趣和美好情感儿对社会文化的兴趣和美好情感3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教育教育含义: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教育主要指引导幼儿了解、含义: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教育主要指引导幼儿了解、感受并最终学会遵守最基本的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感受并最终学会遵守最基本的社会规则与行为

68、规范的教育。的教育。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运用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运用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o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讨论。o换种方式再现情境,引导幼儿明确规则和行为规范。换种方式再现情境,引导幼儿明确规则和行为规范。【活动案例活动案例】送玩具回家(小班)、人人遵守交通规则送玩具回家(小班)、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大班),第(大班),第129页页4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教育教育含义:幼儿园社会环境教育主要是指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含义:幼儿园社会环境教育主要是指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接触到周围社会环境、机构的名称、外形、功能、相关接触到周围社会环境、机构的名称、

69、外形、功能、相关设施和工作人员,培养幼儿爱护周围社会环境的教育。设施和工作人员,培养幼儿爱护周围社会环境的教育。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设计参观、考察方案设计参观、考察方案o合理组织参观考察过程合理组织参观考察过程o及时分享和总结参观考察经验及时分享和总结参观考察经验【活动案例活动案例】参观美发厅,大街上的标志(中班),第参观美发厅,大街上的标志(中班),第134页页 5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教育教育含义:社会角色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参观、情景模拟和角色扮含义:社会角色教育是指通过各种参观、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幼儿感受、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行为模演等活动,帮助幼儿感受、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和

70、职业特点,体验角色的行为规范,培养角色认知能式和职业特点,体验角色的行为规范,培养角色认知能力,引导幼儿体会劳动者的辛劳,萌发对劳动者的尊重力,引导幼儿体会劳动者的辛劳,萌发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教育。和热爱之情,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教育。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猜想社会角色具有的特点及其行为猜想社会角色具有的特点及其行为o观察社会角色的行为观察社会角色的行为o讨论和总结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识讨论和总结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识o体验社会角色的行为体验社会角色的行为【活动案例活动案例】城市的美容师(中班)、消防队员叔叔真勇敢城市的美容师(中班)、消防队员叔叔真勇敢(中班),第(中班)

71、,第139页页6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教育教育含义:社会文化教育是指通过多种活动,尤其是结合各种含义:社会文化教育是指通过多种活动,尤其是结合各种节假日,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各种社会文化,包括祖国节假日,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各种社会文化,包括祖国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与习俗以及世界文化等,并在此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与习俗以及世界文化等,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美好的社会情感,学会接纳基础上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美好的社会情感,学会接纳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基本思路:基本思路:o观看相关节目,激发对社会文化的兴趣观看相关节目,激发对社会文化的兴趣o讨论社会文化的特点讨论社会文化的特点o感受和体验社会文化感受和体验社会文化【活动案例】 中秋节(小班),第中秋节(小班),第145145页,页,世界服饰博世界服饰博览会览会,第,第152152页页(四)活动评价(四)活动评价o包括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准备、过程和效果包括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准备、过程和效果五个方面的评价五个方面的评价 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