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712360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红素的代谢过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一、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胆红素的来源不外以下几种:大部分胆红素是由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而来,由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辅基血红素降解而产生的胆红素的量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75;小部分胆红素来自组织中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的血红素辅基的分解;极小部分胆红素是由造血过程中,骨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细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即无效造血所产生的胆红素。胆红素的生成过程包括: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首先除去珠蛋白而分离出血红素;血红素在单核吞噬细胞内微粒体的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形成胆绿素,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生成胆红素。胆红素可进入血液循环,

2、在血浆内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和运输。除白蛋白外,1-球蛋白也可与胆红素结合。一般说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是可逆的。当血浆胆红素浓度正常时,1 分子白蛋白通常结合1 分子胆红素,而当血浆胆红素增多时则可结合2 分子胆红素。正常成人每100ml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约为20-25mg,所以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潜力很大。由于胆红素与白蛋白较紧密地结合成复合体,一方面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它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能力,不致有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组织细胞而产生毒性作用。二、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1 / 3.当胆红素随血液运输到肝后,由于肝细胞具有极强的摄取

3、胆红素的能力,故可迅速被肝细胞摄取。肝迅速地选择性地从血浆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与下述机制有关。位于血窦表面的肝细胞膜上可能有特异的载体蛋白系统,胆红素等有机阴离子与膜上载体结合后,即从膜的外表面转移至内表面,然后进入胞质。当白蛋白-胆红素复合物通过肝窦壁时,胆红素与白蛋白解离,只有胆红素被肝细胞所摄取。肝细胞内有两种色素受体蛋白即y 蛋白和 z 蛋白 y 蛋白与胆红素亲和力较高,在肝细胞中含量较大,约占肝细胞浆蛋白的5,是肝细胞内主要的胆红素载体蛋白;y蛋白与z蛋白利用其对胆红素的高亲和力,从细胞膜上接受进入胞质的胆红素,并将它运至内质网。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

4、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经结合转化后,其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极性很低的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变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从而不易透过生物膜。这样既起到解毒作用,又有利于胆红素从胆道排泄。在肝细胞内,胆红素通过其丙酸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主要生成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被排泄至毛细胆管的过程,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参与,毛细胆管膜上也存在一种以载体为中介的转运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对抗浓度梯度。当肝细胞损伤时,可由于结合型胆红素的排泄障碍而造成肝细胞淤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内有亲和力强的胆红素载体蛋白及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因而不断地将

5、胆红素摄取、结合、转化及排泄,保证了血浆中的胆红素不断地经肝细胞而被清除。三、胆红素的肠肝循环2 / 3.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末端至结肠部位,在肠管菌丛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然后逐步被还原成二氢胆红素、中胆红素、二氢中胆红素、中胆素原、粪胆原及少量 d-尿胆原,后三者与重氮试剂的呈色反应相同,统称为胆素原。正常人每天从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为40-280mg,胆素原在肠管下段接触空气后分别被氧化成为尿胆素、粪胆素和 d-尿胆素,随粪便排出,成为粪便的主要色素。在小肠下段生成的胆素原约有10-20可被肠粘膜重吸收,再经肝门静脉入肝,重吸收入肝的胆素原大部分以原形再排入胆道,构成肠肝循环,小部经体循环随尿排出。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