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教程 第九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7704605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美学教程 第九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艺美学教程 第九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艺美学教程 第九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艺美学教程 第九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艺美学教程 第九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艺美学教程 第九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美学教程 第九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艺美学教程第九章第九章 艺术的传播艺术的传播艺术传播媒介的进步史,就是媒介推动艺术传播的历史,也是媒介塑造艺术发展的历史。第一节 艺术传播对艺术的重要影响一、艺术传播是连接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的桥梁一、艺术传播是连接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的桥梁艺术传播是指艺术作品创作完成后,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传递给艺术消费者的行为和过程。艺术传播是艺术消费活动的前提,也是艺术创作活动的自然延伸和内在要求。从古到今,传播中介是非常广泛的:1、从传播者的角度分,有舞蹈者、歌唱者、说书人、游吟诗人、音乐家、训诂学者、艺术学者、艺术爱好者、艺术鉴赏家、收藏家等。2、从传播场所来分,有剧场、茶馆、画廊、艺术馆、

2、博物馆、音乐厅、电视台、电台、电影公司等。3、从传播的器材设备来分,有放映机、电视机、电脑等。二、艺术传播直接关系到艺术价值的实现二、艺术传播直接关系到艺术价值的实现艺术传播促成了艺术价值的实现。传播媒介的进步和传播手段的革新,对艺术价值的实现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有效的传播方式能够扩大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并帮助艺术家赢得更大的社会尊重和更多的社会认同。三、艺术传播对艺术品做出说明、解释和诠释三、艺术传播对艺术品做出说明、解释和诠释1、艺术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艺术作品进行说明的过程。比如作品推介会、作者访谈、海报宣传、评论文章、产品包装等。2、艺术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艺术品进行阐述的过程。3、艺术传

3、播还对艺术有着重要的评价功能。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历史变迁与艺术审美经验的嬗变一、艺术传播媒介的含义及作用一、艺术传播媒介的含义及作用艺术传媒就是承载并传送艺术信息的物质形式和通道艺术媒介的作用:1、艺术媒介是艺术作品的感性存在方式,是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2、艺术媒介是艺术的延伸。3、艺术媒介还对艺术产生重要的塑造和规约作用。口语媒介与艺术的审美经验口语媒介与艺术的审美经验优点:优点:简便快捷;能和身体动作媒介相结合;富有亲切感和感染性;能够传递较为复杂的感受和较为深刻的观念。缺点:缺点:传播的空间范围有限;口语转瞬即逝;以人的记忆力为依靠,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发生讹误或失传。对艺术活动方式和审美经

4、验的的影响:对艺术活动方式和审美经验的的影响:有现场表演性,感染力强;艺术的接受者能充分调动视听感官,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艺术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诗歌成为口语媒介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早期的艺术具有集体创作的特点。三、文字媒介、印刷媒介与艺术的审美经验三、文字媒介、印刷媒介与艺术的审美经验优点:优点:文字符号性大大增强,;文字把语言固化为书写符号更加适合传递复杂深刻的文艺信息;能够长久存在;不需要信息的传着和受着同时在场,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不再依赖人的记忆力,能够避免以讹传讹。缺点:缺点:对接受者的文化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对艺术活动方式和审美经验的的影响:对艺术活动方式和审美

5、经验的的影响:文艺的创作和接受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文艺创作开始由集体创作逐渐转为个人创作;大容量、大规模的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成为可能;文艺与生活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文艺开始走向精英化和典型化。审美特点:精神意蕴之美四、电子媒介与艺术的审美经验四、电子媒介与艺术的审美经验优势:优势:强大的远程传播能力;传递信息的逼真性与现场性;方便的复制性。缺点:缺点:过于追求感性的享受,精神意蕴相对贫弱;过于逼真的声像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观众的想象和思考。对艺术活动方式和审美经验的的影响:对艺术活动方式和审美经验的的影响:大量新的艺术种类的产生;逐步替代文学,成为最普及和有影响力的文艺形式;文艺真正实现了

6、大众化。传统电子媒介的审美特点:网络媒介的优点:网络媒介的优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资源量大;传播的多媒体性;传播的互动性;受众的自由性。网络媒介的缺点:网络媒介的缺点:对网民的计算机技术有较高要求;对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对艺术活动方式和审美经验的的影响:对艺术活动方式和审美经验的的影响:催生新的文艺形式;模糊了文艺创作与文艺接受的界限;创造了网络语言;促使文艺进一步大众化;赋予人类的文艺活动以极大的自由空间。网络媒介对印刷媒介的影响:印刷制版电子化;印刷内容存储数字化;印刷内容传送为网络化。第三节 电子传媒与当代媒体艺术的特征一、传媒的技术化与艺术的媒介化一、传媒的技术化与艺术的媒介化艺术传

7、媒的发展史基本就是一部媒介技术的进步史。人类每一次艺术传播史上大的突破都以技术本身的突破为前提。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钟鼎文钟鼎文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竹简竹简竹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

8、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莎草纸莎草纸莎草纸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这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

9、头、金属或蜡板上。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现代电子媒介对技术的以来越来越重现代电子媒介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和光碟等等 当代媒体艺术和媒介已经形成了互生关系:特定的艺术必须依特定的媒介而存在和传播。比如:网络文学要依靠网络媒介进行创作和传播;连续剧适合于在个体化终端播放;而微电影则只能诞生于网络时代(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包括坐车、等人、排队等闲暇时间,用3G 手机或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二、传媒的可感性与艺术的形象性二、传媒的可感性与艺术的形象性当代电

10、子媒介异于传统媒介的一个特点就是可感性,媒介的这种特征造就了当代传媒艺术的形象性特征。洞仙歌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感性的艺术传媒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传媒艺术感性形象由于而精神内涵不足;文艺的娱乐享受功能得到强化而认识教化功能在衰退。三、传媒的产业化与艺术的模式化三、传媒的产业化与艺术的模式化在当代社会,艺术传媒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从业人员越来越

11、多,产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产业化使媒体从业人员想方设法提高艺术水平、突出艺术特色、提高传播的质量以满足迎合受众的欣赏要求。产业化的不利影响是媒体艺术的模式化。潜伏成功后,国内陆续制作了黎明之前(2010)、对手(2008)、英雄无名(2008)、永不消逝的电波(2010 )、密战(2009)等的是连续剧。 四、解放与控制:电子传媒与当代媒体艺术四、解放与控制:电子传媒与当代媒体艺术的双重性能的双重性能电子传媒的双重性能:电子传媒使人类在传播艺术方面获得了巨大的自由,使艺术实现了大众化;但同时电子传媒的单向性和高度的组织化也增强了艺术传播的可控性。当代媒体艺术的双重性能:增进大众的生命感、权力感和自我认同感,并帮助大众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道德陈规和工具理性等各种控制力量的束缚和压抑,对大众具有一定的解放作用。但其仿真性和模式化不利于培养大众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对感官娱乐功能的过分追求容易使大众耽于享受性消费而忽视对理想的精神性追求,其单向性、线性的传播方式容易造成艺术接受的被动适应性。具有与商品性、形象性、世俗性和感官性的当代媒体艺术能够增进大众的生命感、权力感和自我认同感,并帮助大众摆脱僵化意识形态、道德规范和工具性等各种控制力量的束缚于压抑,因而对大众具有解放的作用。当代媒体艺术在解放大众的同时,也对大众实施者新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