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中较难习题归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70115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中较难习题归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化学中较难习题归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化学中较难习题归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化学中较难习题归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中较难习题归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中较难习题归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较难题型分析中考化学较难题型分析一、图像题一、图像题1请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像,其中能正确表示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过量且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的量的关系的是()2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D向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3向含 CuCl2和 HCl 的 100 g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 NaOH 溶液,所加的 NaOH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右图,仅考虑沉淀为 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BP 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CM 点溶液比 P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 80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少量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固体,对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 11.4g 于锥形瓶中,加入 38.6g 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 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 。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 求:11.4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5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 测得其残留液 pH 等于 2。 此时取适量反应后溶液,

3、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 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pH 为纵坐标,时间 s(秒)为横坐标:(1)写出 BC“平台”段化学方程式。(2)CD 段上升的原因是。6 若将 CO2气体通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的沉淀与通入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 图所示已知: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易溶于水。 若向该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产生沉淀为5g,则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二、选择题中的巧算二、选择题中的巧算(一)特殊数据(一)特殊数据7有 A、B 两种混合粉末,质量分别为m1、m2。A 由 CaCO3和KHCO3组成,B 由 MgCO3和 N

4、aHCO3组成。将 A、B 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均为4.4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KHCO3 + HCl = KCl + CO2+ H2O,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 ()Am1 =10gBm2=8.4gC混合物 A 中 CaCO3和 KHCO3质量比一定为 11D混合物 B 中 MgCO3和 NaHCO3质量比可为任意比8由 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 元素的质量分数(),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51175125无法计算(二)元素守恒(二)元素守恒9一密闭容器中盛有 CO 和 O2的混合气体

5、,其中含有 a 个 CO 分子和 b 个 O2分子,用电火花点燃,使CO 和 O2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A1:1B1:2Ca:2bDa:(a+2b)10现有一样品,经分析含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水三种物质。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 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质量为()A5.85gB11.7gC10gD58.5g11一定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不溶物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原混合物中铜粉和镁粉的质量比为()A11B23D32D4312葡萄糖(C6H1

6、2O6) 、醋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组成的混合物 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48g72gC144gD无法计算13甲苯(C7H8)和丙三醇(C3H8O3)组成的混合物 184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48g72gC144gD无法计算(三)平均值(三)平均值14 常温下, 某气体可能是由 SO2、 CO、 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SO2;SO2、CO;SO2、N2;CO、N2;SO2、CO、N2。ABCD15只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 9.0g,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

7、量为 8.0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 CuO 和Cu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B固体样品一定是 CuO 和 Cu2O 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可能是 Cu2O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16乙烯(C2H4)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常温常压下,乙烯是一种气体,它与另一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AH2BC2H2CCH4DC3H617某 K2CO3样品中含有 Na2CO3、KNO3和 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 克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

8、Cl2溶液,得到 9 克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A肯定有 Na2CO3B肯定有 KNO3,可能还含有 Na2CO3C肯定没有 Ba(NO3)2,可能有 KNO3D肯定没有 Na2CO3和 Ba(NO3)2三、有关实验三、有关实验(一)检查气密性(一)检查气密性常见两套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变形:(二)防倒吸(二)防倒吸18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且易产生倒吸(溶液进入气体发生装置中)的是()(三)误差分析(三)误差分析19小黄用右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9、;加入铜锌合金样品和稀硫酸;记录 C 中液面刻度(C 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由 A 向 B 中滴加试剂至过量;待 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 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 V mL(该气体在室温室压下密度为g/L ) ;将 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1)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2)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3)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 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4)小黄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5)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

10、,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稀硫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理由是。(6)如果气体发生装置中分液漏斗和试管之间没有用导管相连,则测得气体的体积会(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为什么?。除此之外,分液漏斗和试管之间用导管相连还有一个优点: 。20欲测定某硫酸铵化肥等级(已确定该化肥中的杂质不含氮) ,步骤如下。查阅资料:查阅资料: (1)已知:(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氨水呈碱性,不稳定,易挥发。(2)工业判断硫酸铵化肥等级指标如下:指标项目氮(N)含量优等品21.0合格品20.5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按右图所示

11、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过程中,往烧瓶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使硫酸铵充分反应完全转化为NH3。(2)烧杯中的试剂是为了吸收产生的氨气,下列最适宜的试剂是(选填序号) 。水浓 HCl稀 H2SO4NaOH 溶液烧杯中干燥管的作用是。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 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1)甲同学认为:应在实验装置 A、B 之间增加一个装有(填“浓硫酸或“碱石灰”)的干燥装置,否则实验测得的硫酸铵化肥含氮量可能偏高。(2)乙同学认为:在实验装置 A、B 之间增加正确的干燥装置后进行实验,测得的硫酸铵化肥含氮量可能偏低,理由是。实验测定:实验测定: 经讨论

12、后, 他们改进了实验装置, 排除了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重新进行实验。取硫酸铵化肥样品 13.5 g 进行实验,测得 B 装置增重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的等级。四、其他四、其他21甲烷水合物(CH4nH2O) ,即“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大陆架海底地层以及地球两极的永久冻结带,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1)天然存在的甲烷水合物( CH4nH2O)组成中的 n 并非固定值,因此“可燃冰”属于(选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2)一种甲烷水合物晶体中,平均每46 个水分子构成 8 个分子笼,每个分子笼可容纳1 个甲烷分子或水分子,若这8 个分子笼中有 6 个容纳的是甲烷分子,另外2 个被水分子填充,这种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3)可燃冰的开采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如果开采不当造成大量甲烷气体逸出,将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