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7697002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回忆我的母亲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回忆我的母亲1整体感知课文,填写下列内容。聪明能干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退佃搬家 支持革命 强健的身体生产的知识 2课文中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是“_”;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3阅读课文,感知母亲的人格魅力。(1)母亲是_的,从“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等看出。(2)母亲是_的,从“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可看出。(3)母亲是仁慈善良的,从“_”可看出。(4)母亲是坚强的,从“_”可看出。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我爱我母亲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勤劳俭朴和蔼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我的家庭遭遇不幸时也没有灰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

2、词语。(1)以后再生下的被迫n( )死了。(2)我家是din nn( )。(3)母亲这样地整日lo l( )着。(4)记得那时我从s sh( )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5)虽然自己不富裕,还zhu j( )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溺佃农劳碌私塾周济(6)母亲那种kun hu( )rn c(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7)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i min( )。(8)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b chu( )劳作,尤喜纺棉。(9)母亲在家庭里极能rn lo rn yun( )。(10)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wi f b rn( )者的反

3、感却更强烈了。宽厚仁慈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D 3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去掉“超过”或“左右”)B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调换位置)C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去掉“和久违的乡音”)D爷爷到了退休年龄,但身体和精力都还很充沛。(将“充沛”改为“健壮”)D4(原创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为期3天的“孝道接力”活动6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教道圣地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天景区与冲虚古观前荔园举行,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4、此次活动以罗浮山的历史文化故事为背景,让游客到此来讲罗浮山历史故事、背东坡诗词、穿汉人服装,亲身宣传与体验“百善孝为先”和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国传统美德。除了举行了父子、父女互动,上台说声“我爱您”与包粽子、吃荔枝、讲故事的“孝道接力”的活动外,现场还举行了有奖提问活动,场面既感人而又热烈,让父爱在这里得到传承与升华。(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40字)“孝道接力”活动在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天景区与冲虚古观前荔园举行。(2)根据材料内容,以“孝”为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尊老、敬老、爱老的代名词,“孝”是子女对长辈最好的回报。母亲

5、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6、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5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母亲终日劳碌,是个劳动能手;母亲聪明能干,是个持家能手。6写母亲把八个孩

7、子一手养大成人的目的是什么?写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突出了她的刚强、坚毅、能干。7选文第三段中用很多文字描写“我”对劳动的热爱,这样写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为什么?不偏离。这样写是从母亲对“我”的影响的角度来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8体会选文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深情。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我”对母亲巧手持家的敬佩之情。母亲的升子赵攀强虽然母亲已故二十余年了,但母亲的升子却令人记忆犹新。每当想起母亲,自然就会想起那口升子,因为它记录着当时家庭的生活及人生的风雨。母亲的升子是什么时候有的,已经无人知晓,据说是从祖母手上传下来的,是由上好的木板制成。由于几代人长期使用,被磨得

8、油光亮滑,俨然成了一件工艺品。那天,三舅来了。母亲想做顿白米饭好好招待他,可是家中已经没有米了。母亲拿着升子悄悄从侧门出去了,不一会儿就借回了一升米。农村有种“升平斗满”的说法,意思是用升子装东西装到平口就行了,而用斗量东西必须高过斗口,装得满满的。 这回借的自然是平平的一升米,但是过些天还米时,母亲却把升子装得满满的。我有点不高兴地说:“借多少还多少,为什么要还得这么多呢?”母亲对我说:“做人要厚道,不能斤斤计较,在你困难的时候人家帮助了你,应该心存感恩,知道报答,借平还满,心里才会踏实。”记得一个周日,表姐来了。表姐爱吃油馍,母亲想做顿油馍给表姐吃,可是家中的白面所剩无几。母亲又拿着升子借

9、回一升平口麦面。母亲做饭的手艺百里挑一,油馍烙得白里透黄,表姐吃得心花怒放,我们自然也沾了光。到了还面的时候,母亲还是把升子装得满满的。 这也就罢了,令人想不通的是她竟然把特级粉还给了人家。那时农村推磨,麦子至少要推三遍,第一遍面箩筛出的是特级粉,后面几遍推出的就是普通粉。特级粉既好又白,普通粉要差一些,借面一般借的都是普通粉。我说:“特级粉还给人家有点可惜。”母亲对我说:“邻里之间要互敬互爱,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我们要时刻记着别人的好处,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啊!”大哥结婚那天,村里家家户户都来恭贺。村上有个困难户送了礼。礼房先生凑在母亲耳旁悄悄说:“这家伙送来的那瓶柿子酒其实是一瓶水。”母

10、亲笑着说:“就在礼簿上写一瓶酒好了。”后来遇到那个困难户家里过事,大人安排我去送礼。我说:“我们也装上一瓶水送去算了。”母亲生气地说:“咋能这样想呢?当时人家有难处,只要人来了心意到了就行了,不要老记着别人的不足。何况咱家的日子比他家过得好些,我们应该时刻关心他帮助他,而不是歧视他记恨他。”说完,母亲找来一个空酒瓶,灌满一瓶柿子酒。然后又拿起升子,装满一升玉米倒进我的书包,让我送去那家。母亲的升子不仅自己用,还经常借给邻里用。后来,时间长了,升子用坏了,母亲就拿着祖传的一只香炉当升子。说来也巧,那只香炉的大小和升子的大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香炉更漂亮,更珍贵,是一件青花瓷做的工艺品。母亲弥留之

11、际,我不在身边,她老人家一再叮嘱姐姐,要把香炉转交给我。我知道,母亲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香炉,而是那口升子。那里有母亲的生活,母亲的故事,还有母亲的人格,母亲的教诲。更重要的是有母亲的精神和我们的家风,她想让我将其好好保存下来,留给自己,传给子孙。(选自2017年3月10日陕西日报)【注释】升子是过去陕南农村常用的一种量具,主要用于盛装粮食,由五块木板组成,周围为四块梯形木板,底座是一块方形木板,口大底小。十升为一斗,一斗为三十斤粮食。9文章围绕“母亲的升子”写了哪几件事?母亲借回平平的一升米做顿白米饭招待三舅,归还时把升子装得满满的;母亲借回一升平口麦面做油馍给表姐吃,归还的是装满升子的特级粉

12、;母亲灌满一瓶柿子酒,装满一升玉米,让“我”送去还礼。10“母亲的升子却令人记忆犹新”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母亲的升子既记录着当时家庭的生活及人生的风雨,也有母亲的人格和母亲的教诲,更重要的是有母亲的精神和我们的家风,并且母亲想让“我”将其好好保存下来,留给自己,传给子孙。11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示例:这句话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油馍烙得白里透黄”是正面描写,“表姐吃得心花怒放”是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做饭手艺的高超。12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结构上:与开头呼应,使结构严谨;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中心母亲的升子既是母亲人格精神的象征,也是我们良好家风传承的象征。13文章以“母亲的升子”为题,有何作用?“母亲的升子”作为全文的线索,串起文章所有材料,使全文条理清晰楚,结构严谨;同时又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