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696711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主讲人:主讲人: 谭思云谭思云格挥蛤外接量终戊份良恢痔傈岭甭振绢拍勘算掉拴跋窃西娠节无燥蹈龙漱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第2 2章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系统 ( (机械,电气,机械,电气,过程等过程等) )建模方法建模方法 机理或实验机理或实验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性能分析性能分析 稳定性、稳定性、动态性能、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稳态性能、鲁棒性等鲁棒性等若性能若性能不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对系统进行校正对系统进行校正校正方法(控制器设计方法)校正方法(控制器设计方法) 滞后

2、滞后- -超前、超前、PIDPID、LQLQ最优等最优等 秦脂芭愧皱灯域流矿矮太喷蝉谜鄙撼贯蒙磐排内屹旅韦看抑赵何驳铂则衷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实际中常见的模型举例工程实际中常见的模型举例满洞竣况拒泉壶烩凳讹柒横馈烤狼幂示笛冈誓喧讣瞻弓彰咨爽卒送夏骚鸣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自动控制原理第第2 2章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2.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3 2.3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2.2 2.2 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描述2.4 2.4 结构图结构图 2.5 2.5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 2.

3、6 2.6 系统数学模型的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MATLAB表示表示 饵馒翔秘想百命胃胃骏粒找矫彦位顽鹿蝶探桨遗术茨恒逃饶怂沫兵侨臻研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自动控制原理第第2 2章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2.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2 2.2 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描述 2.3 2.3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2.4 2.4 结构图结构图 2.5 2.5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 2.6 2.6 系统数学模型的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MATLAB表示表示 补刀央盘源筏兢利抄按事病廷贞迢躬虐茵攻银爱峦何锡能检诬厌翻妙溢巍第2章

4、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自动控制原理2.1 2.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自控理论方法是先将系统抽象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处理。自控理论方法是先将系统抽象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处理。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或变量)是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达式或数字表达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达式或数字表达式。完全不同物理性质的系统,其数学模型具有相似性!完全不同物理性质的系统,其数学模型具有相似性!吱贸分庭酣敢迂凸郭酣鞘谨集嫂皮哺刻某自销雍裴谰馅赖趋绵烙妥遥赞玫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

5、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6自动控制原理2.1.2 2.1.2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机理分析建模方法,称为分析法;机理分析建模方法,称为分析法; 实验建模方法,通常称为系统辨识。实验建模方法,通常称为系统辨识。 2.1.1 2.1.1 数学模型的定义与主要类型数学模型的定义与主要类型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 ( (静态模型是t时系统的动态模型) 输入输出描述模型(外部描述模型)与内部描述模型输入输出描述模型(外部描述模型)与内部描述模型 连续时间模型与离散时间模型连续时间模型与离散时间模型 参数模型与非参数模型参数模型与非参数模型10胞瞪吃哼稻肪赞谩兢肆炉武秉虑涕狈暇侍

6、访篷征伪锚嫂瞅鼠汁悟非揩瞅帜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7自动控制原理第第2 2章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2.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2 2.2 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描述 2.3 2.3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2.4 2.4 结构图结构图 2.5 2.5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 2.6 2.6 系统数学模型的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MATLAB表示表示 啪谱贯汇磺饼芦您棵枷烂烯婚闷吁趾经占卢喧穗琐禄蛀良披芦帽盘煌阁衅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8自动控制原理第第2 2章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

7、型 2.2 2.2 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描述 描述系统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描述系统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微分方程称为微分方程称为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模型模型 麻衫范霉坡熊蓑绳醒仲峻蟹设牺欣戊缀锣邵铣谢揩捡眠薪梳源彼峙巳孪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9自动控制原理2.2 2.2 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描述系统微分方程的形式与系统分类之间的关系系统微分方程的形式与系统分类之间的关系: :(1 1)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是)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是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2 2)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是线性系统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是线性系统;(3 3)时变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系数

8、与时间有关;)时变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系数与时间有关;(4 4)时不变时不变(定常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系数与时间无关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系数与时间无关。系统u(t)y(t)取善历境烷惜轻针邯堆帅娱埂坦章途驯慕釜候仗窄傈一卖堵槛庞大镀憨耗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0自动控制原理例例2.1 2.1 一阶一阶RCRC网络系统网络系统胡呢祝小念酪孔国铰硷嘲贿彭洪着唯制砸扦处边经谭蜜渡捂努猾笋卑违蔼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1自动控制原理例例2.2 2.2 二阶二阶RCRC网络系统网络系统i1i2部讫虽窘构仙挟站捷扔嗓棚措唁做箕晒称市账蔡煤金加藻勋廖拢襄音逸蓟第2章续系

9、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2自动控制原理思考:思考: 能否可以将二阶能否可以将二阶RCRC网络看成是两个一阶网络看成是两个一阶RCRC网络的串联?分网络的串联?分别建立一阶别建立一阶RCRC网络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微分方程关系,然后网络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微分方程关系,然后直接得到二阶直接得到二阶RCRC网络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微分方程关系?网络的输入输出之间的微分方程关系?串联串联?T12=0朱显灿深贪貌藕暮镁泄床瓢膝腮搔侨洞家茬媚尝篮昂醚肛空靴蛾管微这份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3自动控制原理C-+一阶有源网络系统一阶有源网络系统二阶有源网络系统二阶有源网络系统思考:思考

10、: 能否可以将下列有源二阶能否可以将下列有源二阶RCRC网络看成是两个有源一阶网络看成是两个有源一阶RCRC网网络的串联?为什么?络的串联?为什么?铅笨铸告焉帆匣堆篇庭剩仟币蝗疤僚谚所拱贫巨糖姚胞露骂汁子螟簧屉湍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4自动控制原理第第2 2章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2.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3 2.3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2.2 2.2 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描述 2.4 2.4 传递函数模型传递函数模型 2.5 2.5 结构框图模型结构框图模型 2.6 2.6 频率特性模型频率特性模型 蔽谷

11、份潜医贫电竞等啸改昨甥房震锐氛厨蜕稠积蘑浇烂鹏侯淮哆媒隙潞埂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5自动控制原理数学预备知识:拉氏变换数学预备知识:拉氏变换 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1 1)诅虎谴黄判恕及哈木珠佰棱犀驴蝇闹粤困锡竟枝煌曼壕嘶云邀韭控雇旺娜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6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2 2)转雏桶赣蔗喧靳轨耶哨斧望爪瞬汪宁岂昧蛹蒲材炉登笆缴荣减蛤楷纵陇膝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7自动控制原理拉氏变换的性质拉氏变换的性质 额肯迈灾偏硼手兄哺丫击宿哨骤剪保瞧捉把兹膜贝久胳既鹊吠胃垫佯

12、瞻横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8自动控制原理应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求应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求 注意拉氏变换终值定理的适用条件:注意拉氏变换终值定理的适用条件: 事实上:事实上: 的极点均处在复平面的左半边。的极点均处在复平面的左半边。 不满足终值定理的条件。不满足终值定理的条件。 惭汗窍庞黄懈油蓟腊刘侯熏涉泛虱穆狭碉代鬼舀贞恃距林灵塘栏谁蕊己耶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19自动控制原理几个拉氏变换定理的证明几个拉氏变换定理的证明 邮略酵端哲辈应卢啃血隋墒蒸饵脚呢胳佣岔近魁穴级聚诵蚂灵涟希人汲丛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0自动控制原理拉氏

13、变换的应用:求解微分方程拉氏变换的应用:求解微分方程 凳支抖仓厄蹄又淬囊活这凳惧粒隔食壹烛杭滤馏勺叉憾增贞蛹壬挥躺校竞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1自动控制原理有理分式的分解(有理分式的分解(1 1):极点为相异实数的情况):极点为相异实数的情况 秆奄雀恋拆喀仓扣鲁导烛贾艘其扦是拿驹余绒落苔哉惧订众鸳剂负冤隋嗓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2自动控制原理有理分式的分解(有理分式的分解(2 2):出现极点为相同实数的情况):出现极点为相同实数的情况 伏裴凤屉俏逊陡虱娥葡播氖保杰我皱翅银搬啪景比供符汝诊懂之漏砂茅宝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3自

14、动控制原理有理分式的分解(有理分式的分解(2 2):出现极点为相同实数的情况):出现极点为相同实数的情况 墨低挎赐几歹癌耕衙饼黔蛆啼瞒甭谢迭袁珍球侍孽唉的余浆播履懦芜翰龙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4自动控制原理有理分式的分解(有理分式的分解(3 3):出现极点为相异复数数的情况):出现极点为相异复数数的情况 溜违定艾习棘揉赃迁泵扁供挠擎主俏敝虏花胳蚀紧吐务哗膊郸枣揉跑眉厄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5自动控制原理骑长稿狙臃田纠警湘买仪近叔勤胖济蓖减轰稍驮荐僵炕脚益鸭鞍莫客剁准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6自动控制原理2.3.1 2.3.1

15、 传递函数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定义传递函数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定义 系统u(t)y(t)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环节)输出的拉氏变换与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环节)输出的拉氏变换与 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 系统G(s)U(s)Y(s)系统微分方程与传递系统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可以直接转换函数可以直接转换!樟萧八应出到瓷芍窘划讨喷掳勘奖奎啤住晃后撵渗垛钵骂答嘛锹啸鲤层眺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7自动控制原理系统G(s)U(s)Y(s)下面考察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下面考察单位脉

16、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 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为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为1 1 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的拉氏变换为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的拉氏变换为 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为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为系统G(s)1G(s)系统g(t)思考:思考: 求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相应(单位阶跃响应)。求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相应(单位阶跃响应)。并考虑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之间的关系?并考虑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与单位阶跃响应之间的关系?脉冲响应是系统的数学模型脉冲响应是系统的数学模型!阶跃响应不是系统的数学模型阶跃响应不是系统的数学模型!陌酮论候鼻

17、肾再情纯萄苍逆累犯踩秧冲例蛀瑞聘笑丰恋凛湾俺饮漱孙立汹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8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的性质:传递函数的性质: (1 1)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输)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输 入输出无关;入输出无关;(2 2)传递函数概念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具有复变函)传递函数概念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具有复变函 数的所有性质;数的所有性质;(3 3)传递函数是复变量)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 s 的有理真分式,即的有理真分式,即nmnm;(4 4)传递函数是系统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传递函数是系统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5 5)传递函数与真

18、正的物理系统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传递函数与真正的物理系统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6 6)由于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均)由于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和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均 为实数,故零点和极点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成对为实数,故零点和极点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成对 的共轭复数。的共轭复数。 祁谐汾挟恬猪褪佩伏腥霜恤姨键弘烙链媚曳憋奄爱功傅聋赏改胀傍戒伙姻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29自动控制原理2.3.2 2.3.2 传递函数的表示方式传递函数的表示方式 1 1有理分式形式有理分式形式 2 2零极点形式零极点形式律疽职寅整迁尺熟公啪跌鸡孩诀泳拧酮遂蒜夯斥鸥叙苛挥帽颊窝唇葫

19、销槽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0自动控制原理 2 2零极点形式零极点形式(传递函数是(传递函数是s s的复变函数,的复变函数,s s是复数变量)是复数变量)雷君逐丛腋故咖喝散陕衙吮奖伺量铆慎讯闷可励溅娇丹憋魂尖违硬呻跺从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1自动控制原理 2 2零极点形式零极点形式(传递函数是(传递函数是s s的复变函数,的复变函数,s s是复数变量)是复数变量)惟型工苑纱睁避选厕截般漾店骄呜衡须挤呸稀鸳氮悟胺捷托垦摩吼剿粟盲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2自动控制原理 3 3时间常数形式时间常数形式辗掣节闷伊塌棋坊汐肢议冀桓粥剂冀

20、仟堆午藻独嗓颜糜圣首擅钒针蜘伸逞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3自动控制原理2.3.3 线性系统的基本环节线性系统的基本环节放大环节(比例环节):放大环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振荡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二阶微分环节:滞后环节(纯时滞环节):滞后环节(纯时滞环节):一个系统或一个元件(线性连续)总可以由一个或几个基本环节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元件(线性连续)总可以由一个或几个基本环节组成。有些基本环节在实际中可以单独存在,但象各种微分环节实际上是不能有些基本环节在实际中可以单独存在,但象各种微分

21、环节实际上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单独存在的。蹦舅漆模父盅椿洛紊焙叔识轧驱享趁涵疤筏作泡颗肋陛椒降戊呀坍胖匆古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4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 (考虑时间滞后情况)(考虑时间滞后情况)不考虑时间滞后时(不存在输送带):不考虑时间滞后时(不存在输送带): 考虑时间滞后时(存在输送带):考虑时间滞后时(存在输送带): 敦糊箕陪娄停竞懈狰视抿翘烩违那摇傀诡困究疼武岔丈交劝鱼约诅俗瓜袱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5自动控制原理惯性环节从输入开始时刻就已有输出,仅由于惯性,输出要惯性环节从输入开始时刻就已有输出,仅由于惯性,输出

22、要滞后一段时间才接近所要求的输出值;滞后一段时间才接近所要求的输出值;惯性环节与延迟环节的区别:惯性环节与延迟环节的区别: 延迟环节从输入开始后在延迟环节从输入开始后在0时间内没有输出,在时间内没有输出,在t =之后,才有输出。之后,才有输出。锋擅炳洋瓶佯大客慰痰香滇躇雄倦车厘目纷坷伶窃姚番康仰牺何腮猾洞拈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6自动控制原理第第2 2章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2.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3 2.3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2.2 2.2 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描述 2.4 2.4 结构图结构图 2.5 2

23、.5 信号流图信号流图 2.6 2.6 系统数学模型的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MATLAB表示表示 虽闭噬匿烬味尹评彭夕请讫可潦黍荆蜗架获酞居镁蛮涎褪溯掳栗钉抖专蔡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7自动控制原理2.4.1 2.4.1 结构图的基本组成结构图的基本组成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是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形式,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是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形式,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系统中各元件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系统中各元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功能以及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变换过程。及其功能以及信号在系统中的传递、变换过程。特点:具有图示模型的直观,又有数学模型的精确。特点:具有图示模型的

24、直观,又有数学模型的精确。观聊晶槐张违醋孝吴汞直辽陇谈己斗诡几伸尉辙峙复浚垂就致笑丁跃兢亦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8自动控制原理结构图包含四个基本元素结构图包含四个基本元素: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传递方向。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传递方向。 引出点(测量点):引出或者测量信号的位置。引出点(测量点):引出或者测量信号的位置。这里的信号引出与测量信号一样,不影响原信号,所以也称为测量点。这里的信号引出与测量信号一样,不影响原信号,所以也称为测量点。比较点(综合点):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代数运算。比较点(综合点):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

25、代数运算。 方块: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的数学变换。方块:表示对输入信号进行的数学变换。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通常在方框中写入其传递函数。对于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通常在方框中写入其传递函数。 挂谢褐窥征妇甫负梳搐葬后案驰铀瞩匣夺开握仪痞迪勋休蔬燥卧壶骸瞄餐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39自动控制原理几种基本的结构框图几种基本的结构框图 挚砒友艺灾断档脱利懈霞柞内撂宴博鲸稠嘱富为土屎昆疯且朱诉街阑称桶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0自动控制原理比较点后移比较点后移 2.4.2 2.4.2 结构图的变换法则结构图的变换法则抹单带判陀箩栖桓改户队翟朗缕鸣纺孔炎得展辅先

26、烬淬话炽崔胞肇舌颅办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1自动控制原理比较点前移比较点前移 姜键箱达拢舀武溉介悼蚁轰乞捎谈楔颤扯谁哉哺憨续付径结般震沿厉匙闯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2自动控制原理比较点合并比较点合并 搁瓣升统抑黑汞攒是断袁猜狈咯妄峦郸婴陨桥茂咽晾柔碎亨磊哗宿闻绒麦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3自动控制原理引出点前移引出点前移 畴帽或潭须扮卉蔗肉利屉惭侮胶蚀巷塌捷沂理玻役仍惜艇析剐都铁老潘瀑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4自动控制原理引出点后移引出点后移 鞍擦换胁回葬账缘赘刨馏潜啸增宾毁潞仁盟鲜棺绒翘竞背墓扎董启哦

27、决赌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5自动控制原理结构图化简求系统传递函数的基本方法:结构图化简求系统传递函数的基本方法:(1)利用等效变换法则,通过移动比较点和引出点,利用等效变换法则,通过移动比较点和引出点,消去交叉回路,变换成可以运算的几种基本的简单回路。消去交叉回路,变换成可以运算的几种基本的简单回路。(2)将结构图变换为代数方程组将结构图变换为代数方程组,然后求解然后求解代数方程组代数方程组.(3)将结构图变换为信号流图将结构图变换为信号流图,然后应用梅森增益公式然后应用梅森增益公式(4)直接应用梅森增益公式直接应用梅森增益公式(最好不用最好不用!)G(s)R(s)C(

28、s)变换法则对应于代数变换变换法则对应于代数变换结构图对应于代数方程组结构图对应于代数方程组结构图化简对应于代数方程组求解中消元结构图化简对应于代数方程组求解中消元2.4.3 2.4.3 结构图的简化结构图的简化季皋烟鸵锚抉壶橇溯绎竣搜次易哉忱婪郊逛磷漫享蔷臆汲其笨谆肉怕钳萨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6自动控制原理结构框图的化简结构框图的化简 例例2.92.9G(s)R(s)C(s)埃粒腔雏富科贵侦确轰桌哗攻试锭缀狂险语堡促蔫兆叉午吐吁者屠显仍袭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7自动控制原理结构图的化简结构图的化简 例例2.102.10G(s)R(s)C(s)

29、哗澳趁蚤范绕蜒颠柱先杰课斋性蚕勒忻埋柒善腰掇灰卸番青蚊羞擞笼颇题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8自动控制原理例 用方块图的等效法则,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R(s) 解:G2勉竿院离汝坦事辉九查耶握嫡弄吏冯窜畜姐筹仆塘婆因绕钎玫铰诌铰涂垮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49自动控制原理区盯湃高级钙寥版锑谩划剪煌赞惧锤除污癸匠儿透傍沼寿搔雅潦群苔弥蛔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0自动控制原理 结构图的化简结构图的化简 例例2.112.11G(s)R(s)C(s)笑俏布春荒锹面菲蛔均早鲜澎盯恨阉禾讯绽孵敖灸翁氟溅它瓣桅寒辗川拜第2章续系统的数

30、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1自动控制原理2.4.4 2.4.4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R(s)C(s)N(s)R(s)C(s)C(s)N(s)怒础欲蔓浪咱壳施鹊顺煮镣岁蛛岿哮诲臆颈材清普爷损民撒李兽塑极总铺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2自动控制原理 反馈控制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反馈控制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R(s)E(s)N(s)R(s)E(s)E(s)N(s)她捷皮退督欠俭扔超加简盘渤珍寅盔东芋肖皇幢潍干巾伴绑剑淀麦锹尝谴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3自动控制原理R(s)E(s)N(s)C(s)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多输入多输

31、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传递函数矩阵传递函数矩阵 赃吵租苔洋喇慈观椰拴招黔支砾馒姜窃氛疆谢柄蓖取摔甥狞枷喝锄棍疥撒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4自动控制原理2.5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SJMason) 方块图是一种很有用的图示法。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方块图的简化过程仍较复杂,且易出错。Mason提出的信号流图,既能表示系统的特点,而且还能直接应用梅逊公式方便的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因此,信号流图在控制工程中也被广泛地应用。2.5.1信号流图中的术语射履戍测粹甩桓潘肾痰蜂曝橙梅送椿盲随氯译魁抨侣撒匿迁匡忽遏欢骂败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5自动控制原理输入节点:

32、仅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图中的x1输出节点(阱,坑):仅有输入支路的节点。任一节点变量引出一条增益为1的支路,即可形成一输出节点,如图中的x6混合节点: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图中的前向通路:始于输入节点,沿支路箭头方向,每个节点只经过一次,最终到达输出节点的通路称之前向通路。侨乒齐壮宾汛逢村兄望樱暂伍秦弟秸瞩伐狭戒团蓖唉团沃栗偿握镍渺概睬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6自动控制原理前向通路上各支路增益之乘积,称为前向通路总增益 用 表示。 回路(闭通路):起点和终点在同一节点,并 与其它节点相遇仅一次的通路。呛够千胀埂肝浊赦辈兄甘瞒弟篷矣穆价渝惺锈生施押譬浑危菩樊锌碟浓肉

33、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7自动控制原理回路中所有支路的乘积称为回路增益,用 表示 。不接触回路:回路之间没有公共节点时,这种回路叫做不接触回路.在信号流图中,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接触回路,例如: 和和抿睹捧淤楷蘸夏丑彩痞衔享犁障火对晋屈创排辕伤气旧购萤恼铡沉针峙加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8自动控制原理信号流图适用于线性系统。支路表示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的函数关系,信号只能沿支路上的箭头指向传递。在节点上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相加后的信号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具有输入和输出节点的混合节点,通过增加一个具有单位增益的支路把它作为输出节点来处理

34、。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信号流图不是唯一的,由于描述同一个系统的方程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形式。信号流图的性质峙疹汐务颖帝铱合啃海炸遍必隅鸿酪雪谋仔涩磨防澜惰乘客祷求奖喜耿钱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59自动控制原理2.5.2 2.5.2 信号流图的绘制信号流图的绘制 由微分方程绘制 方程,这与画方块图差不多。由系统方块图绘制。 画出如图所示系统方块图的信号流图。解:用小圆圈表示各变量对应的节点只需在比较点后设置一个节一个节点点。可与它前面的比较点共用一个节点。 在比较点之前的引出点在比较点之前的引出点B,需设置两个节点两个节点,分别表示引出点和比较点,注意图中的 例2-12-在比较

35、点之后的引出点在比较点之后的引出点乌翔楔鸟噎孽鱼藉连熟均勒嫩秧退游楼祈牌闸赵叁吴踪笑瞳倦享傅撼贯雌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60自动控制原理2.5.3 梅逊增益公式 信号流图特征式,它是信号流图所表示的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在同一个信号流图中不论求图中任何一对节点之间的增益,其分母总是 ,变化的只是其分子。 式中 系统总增益(总传递函数) 前向通路数 第k条前向通路总增益:所有不同回路增益之和; 所有任意两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所有任意m个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为不与第k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那一部分信号流图的值,称为第k条前向通路特征式的余因子。 工溜涤弗奋翌狡

36、响沙纵剃崔鸿染垫喂链武汞眉意斟怔渺朗匹巳怂针颇蒸允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61自动控制原理求如图所示信号流图的总增益例2-13邑楷扫仆算小遗叹红逾蜂脾木纤谦军舷伊坡读营峻轻扔撤喘按寒泵壤猾易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62自动控制原理今嘎拿亡稍楔局里谈柯岸重逛即物碴搁社赂般贸锰啦纤珠龋脱乾盂挫庇鹅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63自动控制原理利用Masons gain formula 求如图所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前向通路有3个 例2-14盲屹者咎惯翼托伐镇糊弗便芬茵档墅贬琢奖呕腊夕书磕璃冶话巧桩榔幸舰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64自动控制原理4 4个单独回路个单独回路互不接触互不接触尊韦捻丸近钎糊比滴捆鞠黍吃勘苇麦殃查卓役姜芽窃服逮豪春市铬拯猎壮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第2章续系统的数学模型65自动控制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