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7693749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ppt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 4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Schultz, T. W.)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1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4.1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n4.2 教育与人力资本n4.3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n4.4 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2 24.2 教育与人力资本教育与人力资本萨缪尔森和舒尔茨都认为“在走向平等的道路上,没有比免费提供公共教育更为伟大的步骤了”3 3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

2、。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人类关于人的生产能力分析的新思路。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4.2.1 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4 4(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且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高技术

3、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4)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5 5 以经济增长中劳动投入要素为基准的人力资本测度模式以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内核得出的劳动投入与产出的静态模型:G=Q*L(其中G为产出,Q为劳动生产率,L为劳动力数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进一步抽象出的劳动与产出的测度模式:Q*V(其中为社会总财富, Q为劳动生产率,V为总劳动时间);凯恩斯提出的劳动与产出的测度模式:=D/R(其中L为就业总量,D为总需求,R为容纳一个劳

4、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平均需求额)。将D视作社会产出G,R视作劳动生产率Q,则此模型可以改写为: G=Q*L 。其他学者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劳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如:索罗的新古典模型为G=F(K,L,T)(其中G为产出,K为资本投入,L为劳动投入,T为时间因子);丹尼森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劳动要素按照就业、劳动时间、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进一步细分,并将小时收益作为权重进行加权,确定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乔根在对劳动投入要素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注意到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增长分为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增长,在理论上首次将经济增长中劳动贡献区分为内涵增长率和外延增长率。 4.2.2 人力

5、资本的综合评估人力资本的综合评估6 6以人力资本的形成、投入和产出为线索的人力资本测度体系自20世纪60年代起,芝加哥学派的两名代表人物舒尔茨和贝克尔相继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收益率进行了测试,在他的教育与投资中用三种方法测试了1929-1957年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分别为9%、11%、18%,这些经验估计参数,至今仍为人们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主要参考依据。以用“经济分析”研究“非经济问题”著称的贝克尔博士,系统研究了为何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如何投资及人力资本的形成、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和人们的消费内在联系等,并给出了人力资本成本测度模式、人力资本综

6、合投入产出模式、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在职培训投资收益比较模式、人力资本与消费关系的测度模式等五种测度模式。 4.2.2 人力资本的综合评估人力资本的综合评估7 7从微观角度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测度模式卢卡斯:既有从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角度形成的人力资本(内在效应),也有从在职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外在效应),并强化专业化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洛莫和卢卡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将内外在效应统一于一个模型中,即Gi=F(Ki,K,Xi),其中Gi为i企业的产出,Ki为i企业生产某中产品的专业化知识,K为i企业生产某中产品的一般化知识,Xi为i企业投入的物质资本和劳动等追加要素的总和。其他测度

7、模式周起业等用以下公式来测度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源规模=人口数*平均寿命*(接受过初等教育人口比重+1.39*接受中等教育人口比重+1.94*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还有学者通过文化素质指数来测度。即:文化素质指数=某地区大学专科以上人口数/该地区文盲和半文盲的人口数。 4.2.2 人力资本的综合评估人力资本的综合评估8 84.2.3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如果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它就是潜在的生产力;如果发挥出来了,它就变成了现实的生产力。人的生产能力有一部分是先天生就的(innate),如歌唱家有一个天生的

8、好嗓子,因此,人与人的才干和生产能力是有差别的。但是,根据大数法则,这些能力和才能的分布在群体之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大致上是相等的,人与人之间能力上的差别相互抵消了,我们几乎不能说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比另一个国家或民族更聪明。古典经济学家和第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家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人力资源的。他们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假定成同质的、无差别的、而且是无限丰富的。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资本的积累上,得出了物质资本决定经济发展的结论。9 9既然人的先天生产能力平均起来大致相等,那么,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质量和劳动生产技能的差别就是后天造成的。后天的生产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些渠道包括: he

9、althservices,它影响一个人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和精力;formaleducationandon-the-jobtraining,它提高一个人的生产技能。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生产能力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包括直接的支出和因接受教育和训练而放弃的收入。因为这些成本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有关,所以被叫做人力投资。后天获得生产能力通常也被叫做人力资本(humancapital)。人力投资越多,人力资本存量就越大,就像物质投资越多,物质资本存量越大一样。 1010(1)把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区分开来是有益的。人力资源包括其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而人力资本只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方面,因此,人力资源包含了人

10、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2)我们使用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并不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一回事即人力资源存量大就必定是人力资本存量大。实际上,一个拥有1000万人口的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可能比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国家要大得多,虽然前者的人力资源数量比后者要小10倍,因为前者对人的累积投资(包括健康和教育投资)要远远大于后者。 11114.2.4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960s以来,发展经济学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了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9401960s期间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舒尔茨认为主要原因在人力资源的差异,

11、日本和西欧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在战争中保存,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素质低,所以外资利用效果不同。1212余值增长率的分析丹尼森(1983)估计美国1948-1981年的经济增长中,TFP占66%,而其中人力资源因素(教育、医疗卫生、知识、技术与经验积累等)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为60%。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一个人的收入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呈正比(人群间的比较)。如果收入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劳动生产率水平,于是可以建立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教育除了私人收益以外还有社会效益,也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4.2.4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313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卢卡斯

12、生产函数 其中 为人力资本, 为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1 )为人们用于学习的时间,为学习效率参数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1960s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2.4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4144.2.4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之所以要研究人力资源因为人力资源的发展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上,人们常常对所能拥有的食物、能源、生存的空间,以及地球上其他各种物质资源感到忧虑。这种忧虑是由来已久的,早在19世纪初,大卫李嘉图(David

13、 Ricardo)和马尔萨斯(T.R. Malthus)便曾肯定地表示,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将很快被消耗殆尽。该预言的主要根据是,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物质资源数量会呈不断减少的趋势。1515他们的观点现在看来并不正确。因为正确的评估方法必须将人类应付地球上物质资源变化的能力计算在内,而李嘉图和马尔萨斯那种只考虑地球本身的评估方法忽略了人类的这种能力。全世界的人类后天所获得的能力的增长以及在运用科学知识方面的进步,是决定其未来经济生产能力及提高其生活水平的关键。 事实上,在人口质量及知识方面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如果我们将这些投资计算在内,就一定不会听信有关地球之物质资源将被耗尽的可

14、怕的悲观的预言。近几十年来许多低收入国家所取得的明显可喜成就,便是其在人口质量方面的投资。(西奥多舒尔茨著,对人进行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作者前言。)1616历史已经证明,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即使在自然资源贫乏的情况下也能取得发展。如果对源自物质资本积累带来的发展的信心逐渐减弱,那么它就会逐渐被人力资本投资所代替。强调人力资本是因为体现在人体上的知识是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基础。土地、劳动力和物质资本都遵循报酬递减规律,而知识不遵循报酬递减规律。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认为:“尽管自然服从报酬递减规律,人却遵循报酬递增规律知识是我们生

15、产最强有力的发动机,它使我们能征服自然并满足我们的需要。” 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也认为,“改善穷人福利的生产的决定性要素不是未占用的空地、能源和种庄稼的土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舒尔茨在强调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的同时,把美好的经济前景与对健康和教育的投资结合起来.(Meier, Leading Issu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6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p265.)1717教育与人力资本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教育指全日制在校正规教育(formal education)。广

16、义教育不仅包括全日制在校“正规教育”,还包括非全日制在校教育,即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非正规教育”(non -formal education ),以及非在校形式的“不正规教育”(informal education)。教育作为对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一方面通过“内部化”(internality )作用(即直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激发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就是卢卡(Lucas ,R.E,1988)所定义的教育的内部作用“个人的人力资本对其生产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突出地表现在教育的“外溢作用”(externality)。它通过提高诸生产要素的品质,改善

17、经济社会环境,从而使经济活动具有更高的效率,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4.2.5 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1818 在知识经济下,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推动知识应用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并由此形成各种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把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开发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持系统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问题和重大战略决策。据研究,在1960-1978年近20年中,注重人力资本密集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4.68,而实施物质资本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则为3

18、.86。进入20世纪80年代,差距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存量水平高、积累快的企业、国家和地区产出和经济增长就越快;反之则反。1919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定量分析:舒尔茨和丹尼森等利用余值增长率分析法,算出教育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20.6%(1929-1969)和33%(1929-1957);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超过其他投资的收益率。定性分析:教育从三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正相关、能否胜任、人力资本积累);教育还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也能推动经济发展(预期寿命、传播文明、思想改变、社会和谐等)。 教育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优化。根据罗斯托的经济

19、发展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从起飞前的传统社会,依次经历各阶段才实现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所占比重最大,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最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在起飞阶段和工业化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逐渐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也逐步增大;在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最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最大。4.2.5 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2020 以战后日本的发展为例,日本战后经历了起飞阶段(1950-1970年)和工业化阶段(1970-1979年)。这两个阶段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5.4%,人力资本的提

20、高分别为0.5%和0.6%,其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从起飞阶段的4.9%提高到工业化阶段的11.11%。2003年2月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在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如美国和韩国,25-64岁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的比例分别占87%和66%。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分别占35%和23%。相比之下,中国2000年25-64岁人口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者只占18%,受初中以下教育者占8.2%,受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者比例高达42%。每百人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则不足5人。)21214.2.6 4.2.6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

21、析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收益教育的收益可分为教育的私人收益(privatebenefits)和社会收益(socialbenefits)Private benefits:一个受过更多教育的学生通过未来在新兴部门就业获得更高收入的可能性;Social benefits:对整个社会的回报。2222 2、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 教育的私人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教育成本C与教育收益V的比较 教育投资的社会成本和收益分析与私人的分析方法相似,教育投资的社会受益和成本往往与私人收益和成本不一样。在发展中国家,私人收益大于社会受益,而社会成本大于

22、私人成本2323100005000060000400003000020000Annualincome102030405060AgeNoeducationPrimarySecondaryUniversityundergraduates UniversitygraduatesFigure 8.1 Age-earnings profiles by level of education(1) higherlevelsofeducation,highertheage-earningscurve.(2) theincomevariesoverthelifecycleforthesamepeople.(3)

23、higherlevelsofeducationstartfull-timeworkatalaterage,buttheirincomesquicklyoutpacethosewhostartedworkingearlier.2424教育成本教育成本分为私人成本(privatecosts)和社会成本(socialcosts).Private costs:那些由学生自己承担的费用.Social costs:高层次教育扩张所需资金投入的机会成本4.2.6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25254.4.5.3 Net present value (NPV)Be

24、causemoneyreceivedinthefutureisworthlessthanmoneythatcanbespenttoday,futurebenefitsneedtobediscountedtocomparethemtocurrentcosts.Onewayofdoingsoistocomputethepresent value (PV)ofallcostsandbenefits.WhereBtandCtarethebenefitsandcostsineachyeartandi isthediscountrate.NPV0,projectdesirable;NPV0,project

25、undesirable;Thehigheristhenetpresentvalue,thebettertheproject.净现值(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NPV)Becausemoneyreceivedinthefutureisworthlessthanmoneythatcanbespenttoday,futurebenefitsneedtobediscountedtocomparethemtocurrentcosts.Onewayofdoingsoistocomputethepresent value (PV)ofallcostsandbenefits.WhereBt

26、andCtarethebenefitsandcostsineachyeartandi isthediscountrate.NPV0,projectdesirable;NPV0,projectundesirable;Thehigheristhenetpresentvalue,thebettertheproject.2626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教育的私人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教育成本C与教育收益V的比较: 教育投资的社会成本和收益分析与私人的分析方法相似,教育投资的社会受益和成本往往与私人收益和成本不一样。在发展中国家,私人收益大于社会受益,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2727某人正在考虑本科毕业以

27、后是否应该读研究生。读研究生的收益就是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得的收入,假设毕业后的年收入为Wg,研究生毕业后还能工作35年。成本是什么呢?是读研三年期间每年必须交纳的学费Fg,还有机会成本,即本科毕业直接可获得的收入,每年为Wc。折现率为i2828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的现值为: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的现值为:教育投资的预期成本的现值为:教育投资的预期成本的现值为:如果如果 ,则读研究生;如果,则读研究生;如果 ,则不读研究生。,则不读研究生。2929随着国家日益发展(用人均收入测度),教育的收益趋向于递减;所有国家的教育投资既对私人有益,又对社会有益;最高社会收益率通常是从初等教育中获得的;社会收益率无可

28、争辩地低于私人收益率,尤其是高等教育3030报报酬酬率率1020经济部门课程性别普通职业女性男性515私人公共图图b. b. 经济部门、课程类型和性别的教育报酬经济部门、课程类型和性别的教育报酬Source:Meier,Leading Issu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p323.给定一个既定的教育水平,如中等学校或大学教育,课程越普通教育收益越高;女性教育投资比男性教育投资经常获得较高的报酬率私人或竞争部门的教育报酬明显高于公共部门的教育报酬;3131教育投资增长迅速。教育投资增长迅速。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1960年2.2%,1980年

29、3.9%,1995年4.5%;其中低收入国家增幅最大,从1980年的3.4%上升到1995年的5.5%;但人均水平仍很低,1990年为人均30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倍。入学人数和入学率都大幅增加。入学人数和入学率都大幅增加。1950年到1990年,在校人数增加了6.5倍,其中,中等和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分别上升26.8倍和31倍,初等教育在校人数增加4.5倍;到1990s,发展中国家基本普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普及率近50%,高等教育不到10%。成效显著成效显著,文盲率降低。文盲率降低。1970年到1995年,发展中国家成人文盲率从57%下降到30%,降幅近一半。4.2.8 发展中国家教育状况

30、发展中国家教育状况3232辍学率很高。辍学率很高。在拉丁美洲,100个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之前会有60个辍学;在非洲,小学辍学率达54%;在亚洲,小学辍学率达20%;主要原因是童工的普遍使用。教育脱离实际。教育脱离实际。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是70%的儿童生活在农村并在那里接受教育,同时有80%以上的入学者将在农村度过一生,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很少向学生传授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结构不合理。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往往过于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往往又忽视对工程、技术和实用技能的教育,产生结构性供求失衡。

31、教育的性别差异。教育的性别差异。1980s对全世界51个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表明,有14个国家的成年妇女识字率低于20%,但没有一个国家的男性成年识字率低于20%;妇女的入学率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是越贫穷的国家差别越大;1995年,全世界9.6亿成年文盲中妇女超过2/3;在没有机会接受初等教育的人中,60%是女童。4.2.8 发展中国家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3333教育反映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教育反映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农村教育的滞后造成人才匮乏,文化程度不高,抑制了农村的发展,使城乡二元结构扩大;收入差距加剧教育不平等。贫困学生难以承受教育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因而就读比例

32、随教育程度的升高而下降;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补贴随等级升高而上升,不利于教育的普及;贫困人口受教育少,人力资本低,收入少,不利于自身及其子女打破恶性循环。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全球收入最高的20%人口93%是因特网用户,而收入最低的20%人口只有0.2%是因特网用户;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电脑300台,发展中国家仅有16台。智力外流。智力外流。每年,发展中国家都有大量高级专门人才或在国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到发达国家定居或工作;19621980年,全世界有50万科技人员移居美国;印度每年有约10万科技人员流入美国,相当于印度每年为美国支付20亿美元的教育经费;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素质比较高的。中国

33、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多人。3434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 随教育程度的提高,教育的私人收益越来越高于私人成本(加上政府补贴),因此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无限。在公众的需求压力之下,在政府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政府被迫不断扩大教育供给(新建、扩招),于是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 受教育程度私人收益私人成本3535发展中国家城市存在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一般而言,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会主动在非正规部门就业,而发展中国家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有限,于是出现正规部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 由于正规部门就业机会有限,虽然感觉怀才不遇,大多数人还是会接受低一级的工作;雇主也乐意以高教

34、育程度的人替代原先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于是产生知识失业(Educated Unemployment) ,即原先高中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大学生争着做。由于知识失业,导致对教育的需求更大(父母的期望、本人的要求等),导致教育继续深化。 知识失业与教育深化(Educational Deeping)的循环作用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不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闲置或利用不当;不断深化的教育还在不断耗费资源。“悖论”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需不需要发展教育?)36364.2.9 营养与健康投资的收益营养与健康投资的收益通过减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而节约医疗成本减少劳动力中很大一部分体质虚弱者导致的产出损失延长工作年限减少

35、某些传染病患者,并降低其他人被传染的可能性健康职工收入的提高可以改善其赡养对象的生活水平 ,因此能提高他们当前的消费水平和未来的生产能力家庭妇女的劳动未被统计到国民生产总值中,但她们健康状况的改善对经济具有一系列重要影响,至少可以提高照顾幼弱者的质量提高与人类福利有关(特别是教育)投资的回报。37376.8 人力资本形成的战略选择人力资本形成的战略选择1 1实施营养方案和增进人体健康实施营养方案和增进人体健康制定营养方案是应注意的原则营养目标要与卫生和健康目标协调并举营养目标应与其他政策相匹配2 2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普及初等教育,扩张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宜过度发展将发展普通教

36、育与技术培训或在职教育相结合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模式对教育融资进行调整3 3减少知识失业和智力外流减少知识失业和智力外流为了减少知识失业,应使教育需求与实际生产力相联系限制智力外流,或设法使受教育者愿意留在国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贡献3838专题:中国的健康老龄化(HealthAginginChina)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195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40岁左右。在之后的60年中,这一指标迅速延长到70岁左右,且延长的趋势仍在持续;(2)生育率下降。1950年,每个中国妇女平均生育6个孩子,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经济水平的提

37、高,预计到2050年,每个中国妇女平均生育孩子数量将低于1.9个。即使放宽了生育政策,中国的生育率也不会有多大的提振;(3)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速提高。1950-2000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从7.5%增长到10%,80岁以上人口比例从0.3%上升到1%。然而,预期2000-2050年,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迅速增至33%,而8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6.5%。3939(4)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不可持续。按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到2050年,老人赡养比例将从2015年的平均每4.1个工作人口跌至每1.4个工作人口赡养1个老人。虽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显著改善老人赡养比例,但这要一老人健康状况良好为前提。二、

38、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模式二、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模式首先是认知健康。一般而言,认知能力越强,寿命越长,健康习惯更好,疾病也更少。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人认知水平和能力。随着中国受教育人数的增加和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距降低,老年人口认知健康水平的性别差距预计会缩小。其次是生理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老人的生理健康水平急速下降。许多老人,特别是女性,经受着身体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的障碍、抑郁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折磨。更糟糕的是,有很大比例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有些甚至不清楚自己的病情。4040最后是个人健康习惯和健康保险。吸烟率和肥胖率的上升,正使得中国的健康老

39、龄化之路愈发困难。另外,虽然中国的医疗保险到2011年已覆盖了45岁以上人口的93%,而且保费和偿还率逐年稳步上升,但由于医保与户口挂钩,给农村患者转诊和享受省市级的医疗服务带来了障碍。三、中国老人的生活安排三、中国老人的生活安排在中国,家庭是经济赡养和老人护理的主要提供者。由于生育率下降和子女“离巢”现象的加剧,这种养老模式已受到严重挑战。随着城乡之间以及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之间的工资和教育资源差距的扩大,年轻人倾向于迁往沿海大城市,这使得老年人与子女在地理上分离,失去子女的照料。同时,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降低信息搜寻成本,这会进一步加强子女的“离巢”现象。目前,90%的中国老人尚与子女同住一

40、个县市,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表明,未来这一比例会大大降低。面对这种挑战,一种解决方案是老年父母随子女迁居,但目前的医保政策受地域限制很大;另一种方案是政府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使老人能得到子女以外的护理。4141四、研究结论四、研究结论“健康老龄化”可以极大地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费用和老年护理需求激增的压力。中国进行“健康老龄化”的有利因素包括:教育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大幅增加;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扩大等。而不利因素包括:个人健康习惯问题(肥胖率、男性吸烟率的提高);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因此,政府亟需开展公共健康运动,以改善公

41、民的健康习惯和环境质量,减少老年病;出台鼓励老年人随子女迁居的政策,并打破医疗保险的地域刚性。资料来源:http:/www.rand.org/pubs/external_pubilications/EP66313.html视频:http:/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4.3.1 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 狭义的失业:一般就是指公开的失业。广义的失业:除了公开失业还包括了非公开失业,即劳动力的非充分利用。包括:(1)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2)就业不足。(3)形式上有工作,但未充分利用。伪装就业不足,隐蔽的失业、过早的退休。(4)健康受损,劳动者不能进行全日制工作。(5)非

42、生产性劳动。 43434.3.2 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古典失业理论:工资刚性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不足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工业部门扩张不足。哈里斯一托达罗(HT)模型:较高的城市工资会导致较多的城市失业。4.3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4444 4.3.3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尤其是资本积累能自行解决就业问题。但事实证明这一观点站不住脚。 (一)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 充分就业是减少贫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最有效的策略(按要素分配) 改善就业,对现有生产力更充分的利用,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充分就业是实现“人的发

43、展”的必由之路4.3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45454.3.3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劳动力供给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大量闲置就业形势不容乐观4.3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46461960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与失业19601970197319801990就业(百万)507617658773991失业(百万)36.448.854.165.688.7失业率(%)6.77.47.67.88.2失业加就业不足(%) 25272947474.3.3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不足的种类公开的失业(自愿与非自愿失业

44、)*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实际工作时间少于能够并愿意工作的时间)*形式上在工作但实际上不得其用(Visibly active but under-utilized)(伪装的就业不足、隐蔽失业)健康受损*无生产性的劳动(Unproductive)*后四种是非公开失业受过一定教育本想工作,但因就业机会缺乏而被迫继续上学;妇女本想工作,但因就业机会缺乏而被迫在家做家务;过早退休。4.3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4848 4.3.4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在劳动力供给方面:降低人口增长率是最根本的措施。 在劳动力需求方面:发展经济;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消除要素价格扭曲现象;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 4.3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49494.4 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 自由组建学习小组(5人以下),查找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描述和反映中国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的变迁,并用PPT展示小组成果:一、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二、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投资总量、投资结构等;二、就业状况,包括:就业总人数、就业区域分布、就业产业分布等。5050视频分享: 未来就业,女性更有优势5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