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目的:本课目的: 简单介绍新约正典形成的过程与标准▲具体目标:上完本课以后,学生应该能够: 1. 说出新约正典在何时完成 2. 说出新约正典形成的标准,至少一个▲本课金句:提摩太后书 3:16-171苍松优选 新标点和合本: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现代中文译本: 全部圣经是受上帝灵感而写的,对于教导真理,指责谬误,纠正过错,指示人生正路,都有益处,要使事奉上帝的人得到充分的准备,能做各种善事ESV: All Scripture is breathed out by God and profitable for teaching, for reproof, for correction, and for training in righteousness, that the man of God may be competent, equipped for every good work. l2苍松优选▲本课大纲:本课大纲:l一、正典的意义 「正典」(canon) 这个名词来自希腊文的,原意是「芦苇」,引申为「杖」或「棒」之意。
由于这些东西可用来作丈量用,所以又有「量尺」、「量出来的线」、「用线围起来的栏位」、「栏位内的列表」、「规范」、「标准」等意思后来,随着时间的演变,它逐渐只留下纯粹形式上的「目录」、「一览表」这个意思在教会中从公元第一到第三世纪,「正典」所代表的是基督教信仰里具有规范性的教义及伦理内容;到接近第四世纪时,正典一词就被用来指新旧约目录,一直到现在,正典都是指那已经定稿、不会再增添的圣经这些书卷是上帝所默示的,是信徒信仰与生活的唯一最高权威3苍松优选 正典的意义正典的意义l归纳起来,正典有两个意思:1. 教会在公众崇拜中使用的书卷的目录;2. 教会承认具有灵感之书卷,可作为信仰与生活之规范的书卷的目录l对你而言,信仰的根据是什麽?如果你有信仰方面的疑问时,你会从那里去寻找解答?4苍松优选三、新约正典的形成三、新约正典的形成l 目前不论是基督教会或天主教会,都承认新约圣经共有27 卷这 27 卷是如何形成教会所共同接受的正典呢?新约正典的形成共经过三个时期:5苍松优选 1. 写作期:写作期:l 从公元 50-140 年,新约各卷书慢慢写成,在某些特定的教会流传,并且在聚会中诵读。
在这段期间,我们看到耶稣的教导(提前 5:18)以及有关耶稣的死(林前 11:26)与复活(徒 10:36-40)的见证,被使徒们引用,都被视为具有重要的权威地位,不亚于旧约圣经使徒所写的书信,从一开始,也被教会视为是对教义与实际生活教导的权威彼得就曾经引用保罗所写的书信(彼后 3:15-16)l 由于这时期,使徒或使徒的门徒们都还活着,这些权威着作之间彼此并不排斥,也未分高下,正典的概念尚未成形教会开始有「正典」这个概念是在公元第二世纪下半期的事6苍松优选 2. 促进期:促进期:l 公元 140-200 年,先有马吉安(Marcion, 100-165A.D.)编订一个新约正典目录,他把许多卷与旧约有关联的都排除在外,只剩下去掉头两章的路加福音,以及十封保罗书信:加拉太书、哥林多前后书、罗马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以弗所书(他称之为老底嘉书)、歌罗西书、腓立比书、腓利门书马吉安明显地排斥旧约,他这种作法促使教会人士群起反驳当时的教会领袖认为还有更多卷书也应列入新约正典;因为许多早期教父都引用这些书卷作为辨明信仰的依据当时又因为有许多异端慢慢兴起,教会开始遭受到迫害,而在时间上离历史上存在的耶稣也愈来愈远,教会愈加感受到有编订正典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好作为信徒信仰生活共同的准则。
7苍松优选 3. 完成期:完成期:l 从公元 200-400 年,教会对那几卷书应该列入正典逐渐形成共识,而后在老底嘉(363 A.D.)与迦太基(397A.D.)两次会议中作最后确认;前者确认只有新约正典中的书方可在崇拜中宣读,后者确认新约共有 27 卷公元 397 年的迦太基会议有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A.D.) 的参与,自此之后,新约 27 卷成为正典就很少再有争论l 在这过程当中,俄利根(Origen, 185-254A.D.)是第一个用「新约」来称呼这些书卷的人,而第一次列出 27 卷目录的是亚他那修(Athanasius, 297-373A.D.),年代在 367 年,他在复活节写给亚历山大教会的书信中提到这 27 卷书l 值得注意的是,以叙利亚为代表的东方教会,他们现有的正典缺少了彼得后书、约翰贰书、参书、犹大书和启示录 4 卷;而衣索匹亚的教会,他们的正典除了 27 卷外,还多了 8 卷有关教会秩序方面的书卷8苍松优选四、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四、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l 究竟一卷书收录入正典的条件或标准是什麽?新约正典的收录通常可以归纳出三个标准,但这并非表示订定正典时就是根据这些标准,它们只是后来的人思考归纳所得,因此不是绝对,但还是可供我们参考:9苍松优选 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l1. 它必须和基本的信仰原则一致它必须和基本的信仰原则一致:这里所说的信仰原则就是指耶稣基督福音的真道,它与使徒有关,因为它们来自使徒所留下来的传统。
耶稣基督的福音藉着使徒传扬开来,各地的信徒们从使徒领受真道,因此后来写成的书不能与这些所信仰的真道相违连保罗自己都说:「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 1:8) 虽然在当时,正统信仰与异端的区分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许多书卷都已经都提到辨别纯正信仰的重要性(加 1:8-9, 西 2:8, 提前 6:3- 5, 约壹、约贰)10苍松优选 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l 2. 它必须具有使徒性它必须具有使徒性(apostolicity):使徒性的意思就是或出于使徒手笔,或与使徒有密切关联由于使徒亲自跟随过耶稣,他们的教导被初期教会公认为权威,他们的着作自然很容易就被接受保罗虽然没有在耶稣活着的时候跟随过主耶稣,但是他亲身经历主的显现,又热心传福音,建立教会,因此也被尊为使徒有些书卷虽然作者不是使徒,但他们与使徒有密切关係,像马可纪录使徒彼得的讲道词,路加则一直追随在保罗身边,因此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被接纳为正典11苍松优选 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l 3. 它被教会所接纳和使用它被教会所接纳和使用:早在正典订定之前,这些书卷已经在地区教会中流传,教会视为有价值、对信徒信仰有助益的,才会在聚会时公开诵读,有疑问的则暂时保留。
在正典尚未正式定稿以前,在各个时期各卷书被接纳的程度不同初代的教会历史学家优西比乌(Eusebius, 260-340A.D.)曾经把当代在各教会流传的经典分为三类:(1) 被接受与承认的,有四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包括希伯来书共 14 卷)、彼得前书、约翰壹书和启示录;(2) 尚有些争论的,在此他再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较被接受的,有雅各书、彼得后书、犹大书和约翰贰书、参书;第二类是伪造託名的,有保罗行传、黑马牧人书、彼得的启示录、巴拿巴书信、十二使徒遗训,可能启示录也包括在此;(3) 完全被排斥的,有彼得福音、多马福音、马提亚福音、安得烈行传、约翰行传等12苍松优选 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构成新约正典的标准l 归纳以上三点,正典形成的标准好像离不开使徒,但说得更精确些,应该是离不开耶稣基督的福音,因为这正是使徒所传讲信息的中心往后虽然还有许多有价值的著作,但是它们均无法与使徒亲眼见到耶稣所留下来的信息与着作相比就这一点来说,正典是关闭的,它并未对往后的着作开放13苍松优选 l自从公元 397 年迦太基会议之后,新约 27 卷就定案没有列在正典里的,通称为旁经新约的旁经可分为福音书、行传、书信、启示文学四类:(1) 福音书部份有雅各原始福音、伪马太福音、多马福音、希伯来福音、彼得福音、尼哥底母福音等;这些都在描述耶稣的诞生、童年、他的死与复活,对于神蹟奇事特别夸大,不以其为上帝奇妙的大能,而视之为幻术。
2) 行传部份有保罗行传、约翰行传、安得烈行传、彼得行传、多马行传等;这些多半是在尊崇使徒个人,又为了神蹟而描写神蹟3) 书信部份有使徒们的书信、基督和亚佈加耳的书信、保罗和辛尼加的书信等4) 启示文学方面的作品有彼得启示书、保罗启示书等这些旁经的价值不能与正典相比,只能作为参考14苍松优选二、旧约正典的形成二、旧约正典的形成l 旧约各卷书的写成及正典的形成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比新约历时更长、过程更为复杂在此我们无法详细讨论,只能列出一些简单的结论和学者们的讨论,从而引出它与新约正典形成二者间的关系l 犹太人的经典,也就是基督教所称的旧约,是由三部份组成的:律法书、先知书与圣卷过去两百多年来,有关旧约如何形成这个议题,学者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犹太人由于亡国、被掳而深深感受到有必要维持其上帝子民的认同与身分;于是开始撰写、蒐集过去留下来的资料五经,也就是律法书,是在公元前第五世纪时定稿并获得其正典的权威地位;先知书从公元前第五世纪开始写作,其定稿及获得正典的地位约在公元前第二世纪;至于圣卷,则在公元第一世纪的犹太人的雅麦尼亚(Jamnia)会议得到最后的确认15苍松优选旧约正典的形成旧约正典的形成l 最近,以上的共识又受到一些质疑。
首先,雅麦尼亚会议的角色重新得到釐清,它并未剔除什麽书卷,而只是针对有些书卷作神学上的讨论这些书卷既然会被提出来讨论,就表示它们在当时已经具有相当的权威地位了其次,由于当时的书卷是单卷存放,除了五经毫无疑问地是自成一个系统之外,先知书和圣卷不一定要像上面所说的,分开成两大部份来定稿及获得正典地位卡尔森(Carson)等人的结论是,旧约正典的形成有可能更早,可再往前推至公元前第一世纪l 这样看来,虽然新旧约正典的形成,二者独立完成,互相之间并未受到影响,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当新约在写作、逐渐形成正典的时候,使徒们已经有旧约的正典在手边可供参考了16苍松优选五、圣经的权威五、圣经的权威l 或许有人以为,教会似乎花费相当长久的时间来承认正典的权威,好像教会的权威高过正典事实上,罗马天主教就认为纯正的信仰是委託给教会保管的,教会建立了正典但是基督教认为,并不是教会选择正典;而是这些正典的权威已经因为上帝的启示而自己显明出来,教会只是「承认」它而已,而不是像天主教所说的「建立」了它;教会长时期以来所讨论、所需要决定的只是如何确定最终的正典目录而已l 你对圣经正典权威的看法如何?它与教会的权威有何关係?圣经权威究竟是如何确立的?l 圣经与世界上其他的书不一样的地方在那里?请你指出圣经的一个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