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04MB
约55页
文档ID:610937905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_第1页
1/5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鲁向晖,本章主要讲述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将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纳入林业生态工程的范畴,其中包含了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的范畴,充分体现了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与林业生态工程的协调统一4.1,概述,4.1.1,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1,)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2,)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林业生态工程(,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4.1.2,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内容,区域总体规划,,时空结构设计,,食物链结构设计,,特殊生态工程设计,4.1.3,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布局及建设,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以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以自然灾害防治为出发点,,以工程管理运行整体效益为目标,(,1,)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平原绿化工程,(,5,)太行山绿化工程,(,6,)防沙治沙工程,(,6,)防沙治沙工程,(,6,)防沙治沙工程,(,7,)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8,)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9,)辽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0,)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2,林业生态工程体系,4.2.1,林种与林种划分,,,森林按其不同的效益划分的不同种类,简称林种。

对于人工林,,不同林种反映不同的森林培育目的;,,,对于天然林,,不同林种反映不同的经营管理性质《,森林法,》,第四条,,森林分为以下五类:,,①,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②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③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④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⑤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护林,用材林,造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4.2.2,林业生态工程体系,,,江河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他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环境改良型林业生态工程,(,1,)江河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是指以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也称水源林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主要分布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区,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水源涵养林,我国水源涵养林的区划,,,①东北三大水系水源涵养林;,,②西北三个山区水源涵养林区;,,③燕山太行山区水源涵养林体系;,,④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体系;,,⑤珠江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体系;,,⑥黄河流域植被建设体系;,,⑦其他水系的水源涵养林2,)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以防治山丘区水土流失、增强山丘区水源涵养功能、改善山丘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其主体就是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作为山区的防护林体系,其体系的组成及林种应根据林种在流域中所配置的地形部位来划分,应包括坡面水土保持林、侵蚀沟道与水文网水土保持林、水库河岸,(,滩,),水土保持林、河川岸滩防护林、牧业防护林等3,)生态经济型,(,复合农林业,),林业生态工程,,,,所谓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是指分布在各种地貌类型区的具有确定的经济功能或明确的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生态防护功能的森林、树木、灌丛、草本.以及它们的复合系统4.3,林业生态工程构建,4.3.1,水源涵养林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①大江、大河源头山地、丘陵的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②内陆、沿海、江河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区的天然次生林;,,③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

2,)水源涵养林营造,,,,,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包括,3,个方面.一是现有水源涵养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水源涵养林的最佳,(,理想的,),林型及培育,(,或作业法,),;二是水源涵养人工林的营造,主要是水源区内草坡、灌草坡和灌木林及其他宜林的人工造林;三是水源区内天然次生林,低价值,(,指涵养水源功能低,),人工林、疏林的改造4.3.2,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1,)配置模式,,,,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所谓,“,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所谓林种的,“,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4.3.2,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2,)构建特点,,,,,坡面水土保持林,护坡薪炭林,复合林牧护坡林,侵蚀沟道与水文网水土保持林,水库、河岸(滩)水土保持林,牧业防护林,4.3.3,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1,)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农林复合生态工程特点,保持水土的效果,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分类,结构配置,林牧草复合类型,林渔农复合类型,桑基鱼塘复合类型,4.3.3,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2,)用材林,,,,,人工用材林的培育目标,速生、丰产、优质,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的特殊技术要求,优良的树种、良好的立地条件、合理的密度,4.3.3,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3,)经济林,,,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经济林产品,包括果实、种子、花、叶、皮、根、树脂、树液、虫胶、虫蜡等发展经济林生产,不仅可为工业、农业生产提供原料,为人民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各种产品,发展区域经济;而且可以使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营造经济林还兼有绿化荒山、美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经济林是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最主要的类型4.4,森林培育技术,4.4.1,树种草种的选择,(,1,)立地分类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立地是指具有一定环境条件综合的空间位置立地分类是按一定的原则对环境综台体,(,通常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最小单位,),的划分和归并立地分类归纳起来有三种途径:,,,一是环境因子途径,即环境因子为立地分类的主要依据,如生活因子法、地质地貌法、主导因子法;,,二是植被途径法,即以指示植物或林木生长效果作为划分的依据;,,三是环境植被综合途径法,即把环境因子与植被因子结合起来划分4.4.1,树种草种的选择,(,2,)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立地,(,生境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或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生境条件,),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实现适地适树的途径可归纳有,3,条:一是选树适地和选地适树,二是改树适地,三是改地适树4.4.1,树种草种的选择,(,3,)树种的选择,,,,,树种选择必须依据两条基本原因:第一条原则是树种的各项性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性状,),必须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标,即定向原则;第二原则是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立地条件相适虚,即适地适树的原则这两条原则缺一不可,相辅相成4.4.2,人工林结构设计,(,1,)树种组成,,人工林的树种组成是指构成该人工林分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按树种组成不同,可分为单纯林,(,纯林,),和混交林混交林与纯林比较,有很多优点:一是充分利用造林地立地条件或营养空间;二是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三是具有较好的景观、美学和旅游价值,具有较好的净化空气、吸毒滞尘、杀菌隔音等环境保护功能;四是混交林具有抵御病虫害及火灾的作用因此,混交林比纯林有很大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应该尽量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4.4.2,人工林结构设计,(,2,)混交结构设计,,确定树种比例,确定混交方法,4.4.2,人工林结构设计,(,3,)造林密度,,,造林密度也叫初植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通常以“株,(,穴,),/,hm,2,”为计算单位。

合理的密度,就是在该密度条件下光热和土地生产力能被树木充分利用,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数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及其最大的生物量,4.4.2,人工林结构设计,(,4,)种植点的配置,,,,所谓种植点的配置是指一定的植株在造林地上分布的形式,是构成水土保持林群体的数量基础种植点的配置方式,一般分为行列状配置和群状配置两类4.4.3,造林整地,,造林地整地,又称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人为地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使它更适合于林木生长的一种手段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①改善立地条件,形成局部微气候,有利于林木生长:②保持水土,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林木成活与生长;③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4.4.3,造林整地,造林整地的主要工作:,,①造林地清理;,,②确定整地方式③确定局部整地的方法4.4.4,造林方法,造林的方法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一般多采用植苗造林;在直接容易成活的地方也可采用人工播种造林,而在偏远、交通不便、劳力不足而荒山荒地面积大的地方,可采用飞机播种;对一些萌芽力强的树种,可根据情况采用分殖造林4.4.5,幼林抚育管理,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一阶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措施,包括幼林地管理、幼林林木抚育、林下植被管理、幼林保护和造林检查验收。

目的是为了改善苗木或幼树的生活环境,排除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加速郁闭,提高造林质量4.4.6,集水造林技术,4.4.6,集水造林技术,(,1,)集水的含义,,,集水措施包含着产流、收集和贮存方法及对水的利用所采取的方法完全取决于当地条件、对水的利用目的和所选择材料的不同4.4.6,集水造林技术,(,2,)农林业集水系统的分类,,微型集水系统,4.4.6,集水造林技术,(,2,)农林业集水系统的分类,,小流域集水系统,4.4.6,集水造林技术,(,2,)农林业集水系统的分类,,微区域集水系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