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68983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道德完善的途径和手段 |本章教学要点:本章教学要点:|1道德人的成长过程。道德人的成长过程。|2道道德德教教育育的的含含义义及及特特征。征。|3. 道德修养的含义及方道德修养的含义及方法。法。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道德人的成长过程道德人的成长过程 第二节第二节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 第三节第三节 道德修养道德修养 第一节第一节 道德人的成长过程道德人的成长过程 一、道德人的形成一、道德人的形成 二、道德的自律与他律二、道德的自律与他律 三、珍惜生命:个体道德的基三、珍惜生命:个体道德的基点点 一、道德人的形成一、道德人的形成 现代科学成果和个

2、体的道德成长实际现代科学成果和个体的道德成长实际都表明,个体道德的萌芽同时伴生着社会都表明,个体道德的萌芽同时伴生着社会的介入和个体的自我铸造,是一种双向并的介入和个体的自我铸造,是一种双向并进过程。进过程。(一)(一)社会规范性要求社会规范性要求社会规范性要求对个体道德形成具有社会规范性要求对个体道德形成具有至上性和强制性,个体在总体倾向上总是至上性和强制性,个体在总体倾向上总是要正面接受或逆向接受社会主流要求和正要正面接受或逆向接受社会主流要求和正统规范的限制。统规范的限制。(二)(二)个体道德定位个体道德定位1、个体在有了对道德的初步认识和、个体在有了对道德的初步认识和实践之后,会形成或

3、深或浅的实践之后,会形成或深或浅的道德决定道德决定。 2、不断的道德决定会使个体在道德、不断的道德决定会使个体在道德上出现质的飞跃,达到上出现质的飞跃,达到道德认同道德认同。认同的。认同的外在表现是个体良心的形成。外在表现是个体良心的形成。3、道德追求的实现离不开个体内在、道德追求的实现离不开个体内在的自觉性,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适的自觉性,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适当的社会条件更有利于个体当的社会条件更有利于个体道德觉醒道德觉醒。二、道德的自律与他律二、道德的自律与他律 道德人的成长过程要经过从他道德人的成长过程要经过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律向自律的转变。 (一)(一) 道德的他律道德的他

4、律道德的他律道德的他律是指个体在道德行是指个体在道德行为能力和认识水平上所达到的有限为能力和认识水平上所达到的有限程度。一个处于他律阶段的人,只程度。一个处于他律阶段的人,只有在符合个人直接利益时才遵守道有在符合个人直接利益时才遵守道德,其行为实际上表现为粗陋的利德,其行为实际上表现为粗陋的利己主义或无知的蒙昧主义。己主义或无知的蒙昧主义。(二)道德的自律(二)道德的自律道德的自律道德的自律最一般含义就是法由最一般含义就是法由己出。道德主体用内化了的道德原则对己出。道德主体用内化了的道德原则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方向及方式进行自我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方向及方式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或者说自我控制。约

5、束和自我调节,或者说自我控制。 自律自律是人真正实现道德的结果,一是人真正实现道德的结果,一个自律的人就是道德的人。康德是西方个自律的人就是道德的人。康德是西方伦理学史上力主自律的第一人。伦理学史上力主自律的第一人。 自律的人是一个有稳定和明确人自律的人是一个有稳定和明确人格的人。格的人。人格人格:道德人格是个人做人的尊:道德人格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人的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状况和社会生活条件等理素质、心理状况和社会生活条件等因素。因素。道德人格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人道德人格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人性和人生价值的标志。性

6、和人生价值的标志。锻炼和培养道德人格的过程,就锻炼和培养道德人格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道德个性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人的道德个性养成的过程。三、珍惜生命:个体道德的基点三、珍惜生命:个体道德的基点 早在古希腊时期,不少思想家早在古希腊时期,不少思想家就认识到自爱对人的意义,如古希就认识到自爱对人的意义,如古希腊神庙刻有腊神庙刻有“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的格言,的格言,昭示人们要正视自身。昭示人们要正视自身。中国传统儒家对生命的态度较中国传统儒家对生命的态度较好地反映了中国人的人生取向。好地反映了中国人的人生取向。生命为什么会有价值?生命为什么会有价值?珍视生命才能更好地提升道珍视生命才能更好地提升道

7、德理性。德理性。珍视生命才能更好地增强道珍视生命才能更好地增强道德情感。德情感。珍视生命才能更好地磨练道珍视生命才能更好地磨练道德意志。德意志。人的生命价值有多大?人的生命价值有多大?有人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有人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但也有人认为,人的生命和的。但也有人认为,人的生命和人的自由、尊严和信念比较来说,人的自由、尊严和信念比较来说,后者更重要。后者更重要。 裴多菲: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抛”。第二节第二节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 一、道德教育的含义一、道德教育的含义 二、道德教育的过程二、道德教育的过程 三、

8、道德教育的方法三、道德教育的方法 四、道德教育的特征四、道德教育的特征 一、道德教育的含义一、道德教育的含义 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为了培养是指一定社会为了培养合乎需要的理想道德,依据一定的原合乎需要的理想道德,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规范,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则和规范,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道德教育之所以可能的道德教育之所以可能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在于人的可塑性。在于人的可塑性。 二、道德教育的过程二、道德教育的过程 1、提高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认识:人的行为是受:人的行为是受自己特定的道德认识指导的,人的从善自己特定的道德认识指导的,人的从善为

9、善,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天生就有为善,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的。2、陶冶道德情感陶冶道德情感:要培养人的道:要培养人的道德人格和个性,必须从培养一个人健全德人格和个性,必须从培养一个人健全的道德情感开始。的道德情感开始。3、锻炼道德意志锻炼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道:道德意志是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德人格形成的关键。 4、确立道德信念确立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综合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综合体现。使受教育者确立道德信念,这是道现。使受教育者确立道德信念,这是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德教育的中心任务。5、养成道德习惯养成道德习惯:道德教育的宗:道德

10、教育的宗旨,一方面是使良善的道德转化为人们旨,一方面是使良善的道德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是使这种良内在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是使这种良善的道德信念通过具体的道德实践表现善的道德信念通过具体的道德实践表现为外在的道德行为,并最终形成自我的为外在的道德行为,并最终形成自我的一种道德习惯。一种道德习惯。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三、道德教育的方法 1、道德规范的宣示道德规范的宣示:规范宣:规范宣示的过程,主要是对受教育者晓示的过程,主要是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释疑解惑,开启个人道之以理,释疑解惑,开启个人道德认知能力。德认知能力。2、道德楷模的塑造道德楷模的塑造:常言道: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1、在道德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道德教育中,树立优秀的道德楷模,对育中,树立优秀的道德楷模,对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有很强的感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说服力。染力和巨大的说服力。 3、文学艺术的陶冶文学艺术的陶冶:由于道:由于道德与艺术的价值目标存在深刻的内德与艺术的价值目标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们在实际发生作用的过在联系,它们在实际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就有着相互渗透的倾向。程中就有着相互渗透的倾向。4、道德哲学的讨论道德哲学的讨论:道德哲:道德哲学为道德规范提供合理性论证。学为道德规范提供合理性论证。四、道德教育的特征四、道德教育的特征 1、道德教育起点的灵活性道德教育起点的灵活性。道

12、。道德教育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德教育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材施教,因势利导。 2、道德教育各个环节的交叉性道德教育各个环节的交叉性。在道德教育的实际过程中,道德认知、在道德教育的实际过程中,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环节或方面,要同时并进,德习惯等环节或方面,要同时并进,相互交叉,不能机械割裂。相互交叉,不能机械割裂。 3、道德教育方式的多样性道德教育方式的多样性。道。道德教育的方式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说德教育的方式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说教、会场里的报告等,而应灵活多样。教、会场里的报告等,而应灵活多样。 4、道德

13、教育进程的艰巨性道德教育进程的艰巨性。道。道德教育是一个艰巨的人性改造工程,德教育是一个艰巨的人性改造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反复施教,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反复施教,习得成性。得成性。 5、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通过行动才能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通过行动才能真正获得和实现。真正获得和实现。 第三节第三节 道德修养道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含义一、道德修养的含义 二、道德修养的方法二、道德修养的方法 一、道德修养的含义一、道德修养的含义 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是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

14、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功夫。和功夫。 如果说道德教育是道德内化为良如果说道德教育是道德内化为良心和品质的外在要素,那么,道德修心和品质的外在要素,那么,道德修养就是道德内化为良心和品质的内在养就是道德内化为良心和品质的内在要素。要素。 道德修养的实质道德修养的实质是个体的道德理是个体的道德理性与本能情欲的斗争过程,就是要自性与本能情欲的斗争过程,就是要自觉地以理导欲,解决理欲矛盾。觉地以理导欲,解决理欲矛盾。二、道德修养的方法二、道德修养的方法1 1、学思结合。、学思结合。、学思结合。、学思结合。“ “学学学学” ”就是学习和掌握就是学习和掌

15、握就是学习和掌握就是学习和掌握道德知识,道德知识,道德知识,道德知识,“ “思思思思” ”就是反省、思考自己的就是反省、思考自己的就是反省、思考自己的就是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学思结合,就是要求人们学习道德言行。学思结合,就是要求人们学习道德言行。学思结合,就是要求人们学习道德言行。学思结合,就是要求人们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这是形成道德品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这是形成道德品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这是形成道德品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这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前提。质的前提。质的前提。质的前提。2 2、慎独。、慎独。、慎独。、慎独。“ “慎慎慎慎” ”就是小心谨慎、随时就是小心谨慎、随时就是小心

16、谨慎、随时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戒备,戒备,戒备,“ “独独独独” ”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

17、而肆意妄行。其特点在于强调从微处和隐而肆意妄行。其特点在于强调从微处和隐而肆意妄行。其特点在于强调从微处和隐而肆意妄行。其特点在于强调从微处和隐处下功夫。处下功夫。处下功夫。处下功夫。 3、省察克治。、省察克治。“省察省察”,即通过,即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克克治治”,即克服和整治,省察克治就是,即克服和整治,省察克治就是发现和去掉不良习惯和念头。发现和去掉不良习惯和念头。 4、积善成德。、积善成德。所谓所谓“积善积善”,就,就是积累善行,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是积累善行,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

18、德。个体按照这种方法来修养,既可以长个体按照这种方法来修养,既可以长养其善德或美德,又可以防止其德性养其善德或美德,又可以防止其德性的退化。的退化。 5、身体力行。、身体力行。自觉性是道德修养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只有建立在自觉性的基的关键环节。只有建立在自觉性的基础之上,道德主体才能在社会实践中础之上,道德主体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利用各种机会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以身作则,把道德理论付诸于质,并以身作则,把道德理论付诸于道德实践。道德实践。 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第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第一、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第二、谦虚

19、礼让,团结和睦;第二、谦虚礼让,团结和睦; 第三、勤奋学习,学会做人;第三、勤奋学习,学会做人; 第四、律己宽人,诚实守信;第四、律己宽人,诚实守信; 第五、公正无私,见义勇为。第五、公正无私,见义勇为。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试论道德人的成长历程。试论道德人的成长历程。|2.试论如何通过改进道德教育方法试论如何通过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从而在全社会加强道德教育。从而在全社会加强道德教育。|3.如何综合运用道德修养方法来提如何综合运用道德修养方法来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高自身道德素质?参考书目:|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张践:德性与功夫中国人的修养观,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