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诉信访工作实务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681625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诉信访工作实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涉诉信访工作实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涉诉信访工作实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涉诉信访工作实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涉诉信访工作实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涉诉信访工作实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诉信访工作实务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涉诉信访工作实务涉诉信访工作实务省法院立案一庭省法院立案一庭 宋毅民宋毅民分三部分讨论n n青海省法院近年来涉诉信访工作回顾青海省法院近年来涉诉信访工作回顾 n n涉诉信访概念、功能辨析涉诉信访概念、功能辨析 n n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 青海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回顾n n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法院,诉讼与信访交织,涉诉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法院,诉讼与信访交织,涉诉信访大量涌现,基数偏大、比例偏高、高发、易发。已经或正在演变信访大量涌现,基数偏大、比例偏高、高发、易发。已经或正在演变成为

2、人民法院新的、重大工作难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给人民法院的成为人民法院新的、重大工作难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给人民法院的工作造成被动,形成困扰。工作造成被动,形成困扰。 近年来,数量在下降趋势中时有反弹,有组织性、策划性、对抗性、近年来,数量在下降趋势中时有反弹,有组织性、策划性、对抗性、突发性、反复性越来越强,化解难度越来越大。突发性、反复性越来越强,化解难度越来越大。n n成效:成效:成效:成效: 涉诉信访激增的势头得到扭转,数量逐年下降;涉诉信访激增的势头得到扭转,数量逐年下降; 源头治理成果丰硕;边清边积,旧访未了新访又至的不利局面得到源头治理成果丰硕;边清边积,旧访未了新访又至的不利局面

3、得到有效改观;有效改观; 大量的涉诉信访纠纷得以平息,沉积多年的骨头案、钉子案基本化大量的涉诉信访纠纷得以平息,沉积多年的骨头案、钉子案基本化解;解; 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青海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回顾n n问题问题 新的涉诉矛盾纠纷、新的不和谐因素还在不断产生,新的涉诉矛盾纠纷、新的不和谐因素还在不断产生,初信初访比例仍然较高,源头治理工作不能松懈初信初访比例仍然较高,源头治理工作不能松懈; ; 经济下行,生产、经营中领域的矛盾经济下行,生产、经营中领域的矛盾 ,在审判、执,在审判、执行以至涉诉信访中有所凸显;行以至涉诉信访

4、中有所凸显; 越级访问题较为突出越级访问题较为突出,“,“倒金子塔倒金子塔” ”型特征明显型特征明显; ; 涉诉信访秩序亟需规范。涉诉信访秩序亟需规范。“ “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胡闹胡解决不闹不解决、胡闹胡解决” ”说法在涉诉信访中的信服度越说法在涉诉信访中的信服度越来越广,弃法转访、缠访、闹访、暴力访屡见不鲜来越广,弃法转访、缠访、闹访、暴力访屡见不鲜; ; 部分上访人的思想反复性越来越强部分上访人的思想反复性越来越强; ; 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的意识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的意识和能力还需不断增强。和能力还需不断增

5、强。 青海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回顾n n产生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转型因素社会转型因素 法院执法因素法院执法因素 当事人因素当事人因素 机制因素机制因素产生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n n社会转型因素:社会转型因素:社会转型因素:社会转型因素: 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呈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呈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呈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发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征,社会不安现出多发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征,社会不安现出多发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征,社会不安现出多发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征,社会不安定因素大量增多;定因素大量增多;定

6、因素大量增多;定因素大量增多; 青海建设步伐加快,利益格局调整,经济交青海建设步伐加快,利益格局调整,经济交青海建设步伐加快,利益格局调整,经济交青海建设步伐加快,利益格局调整,经济交往增加,企业改制增速,纠纷有所增加。这些纠往增加,企业改制增速,纠纷有所增加。这些纠往增加,企业改制增速,纠纷有所增加。这些纠往增加,企业改制增速,纠纷有所增加。这些纠纷往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但相关法律规定却纷往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但相关法律规定却纷往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但相关法律规定却纷往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但相关法律规定却不很明确,办理难度大,法院审理这类案件经验不很明确,办理难度大,法院审理这类案件

7、经验不很明确,办理难度大,法院审理这类案件经验不很明确,办理难度大,法院审理这类案件经验也不足,向当事人详细释明法律规定、要求当事也不足,向当事人详细释明法律规定、要求当事也不足,向当事人详细释明法律规定、要求当事也不足,向当事人详细释明法律规定、要求当事人服判息诉有一定困难。人服判息诉有一定困难。人服判息诉有一定困难。人服判息诉有一定困难。产生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n n法院执法因素法院执法因素:司法能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个别案件质量不高、处理不当; 有些审判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重实体轻程序;只求结果,不求效果,只讲结案,不谈息诉;司法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少数法院领

8、导和法官迫于压力或情面,不能坚持原则,偏袒一方,裁判不公 产生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n n当事人因素当事人因素: 欠缺法律知识,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存在误解; 缺乏商业风险和诉讼风险意识 ; 极个别信访人思想偏激,请求苛刻 ; 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 产生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n n机制因素机制因素 诉讼机制设计需改革,终审不终,许多当诉讼机制设计需改革,终审不终,许多当事人总是抱有翻盘的幻想事人总是抱有翻盘的幻想 信访机制的功能被过于放大信访机制的功能被过于放大 司法制度担当的职责需反思司法制度担当的职责需反思“不是因为我的判决是正确的,所以他具有不是因为我的判决是正确的,所以他具有终局性

9、,恰恰相反,我的判决之所以是正终局性,恰恰相反,我的判决之所以是正确的,是因为他具有终局性确的,是因为他具有终局性”杰克逊杰克逊青海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回顾n n几组数据的统计分析几组数据的统计分析几组数据的统计分析几组数据的统计分析 活动化解涉诉信访,占登记接待涉诉信访数的活动化解涉诉信访,占登记接待涉诉信访数的48.9348.93。通过活动。通过活动集中力量化解涉诉信访积案、难案,是近年来青海省法院化解涉诉信集中力量化解涉诉信访积案、难案,是近年来青海省法院化解涉诉信访的主要方式。访的主要方式。 进京越级访占交办积案总数的进京越级访占交办积案总数的37.7337.73,信访人进京赴省越级访问

10、,信访人进京赴省越级访问题较为突出。题较为突出。 西宁、海东、海西三地法院涉诉信访西宁、海东、海西三地法院涉诉信访79.179.1,与诉讼案件的地域分,与诉讼案件的地域分布基本对应,大都集中在人口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诉讼案件较布基本对应,大都集中在人口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诉讼案件较多地区。多地区。 类型:不服民事裁决的类型:不服民事裁决的4343,不服刑事裁决的,不服刑事裁决的22.6922.69,执行,执行19.7919.79,行政诉讼,行政诉讼4.754.75,国家赔偿,国家赔偿2.642.64,立案,立案2.382.38,反映,反映法官或其他工作人员违纪的法官或其他工作人员违纪的

11、2.642.64,因其他理由,因其他理由4.494.49。 化解方式:促使当事人承诺罢访的化解方式:促使当事人承诺罢访的55.3155.31,引导当事人通过申,引导当事人通过申请再审、申诉法定程序表达利益诉求的请再审、申诉法定程序表达利益诉求的30.5930.59(司法调解结案(司法调解结案15.1515.15,审查后依法纠错,审查后依法纠错3.453.45,纳入申诉审查程序后驳回的和仍,纳入申诉审查程序后驳回的和仍处于再审审理阶段的处于再审审理阶段的9.559.55),执行完毕罢访的),执行完毕罢访的2.392.39,通过民政,通过民政救助、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移送相关部门等方式结案的救助、

12、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移送相关部门等方式结案的3.983.98,作,作出信访终结认定出信访终结认定6 6件,通过信访救助方式促成罢访件,通过信访救助方式促成罢访7.967.96,通过其他,通过其他方式结案的方式结案的2 2件。件。涉诉信访概念、功能辨析 n n概念和功能是架构一项制度并使其逐步完善的基础 n n直到目前为止,尚无涉诉信访概念和功能的官方权威表述与界定 n n概念和功能缺失,致涉诉信访制度在理论上,体系构架基础不牢,支撑不够,指导、引领作用发挥不足 涉诉信访概念、功能辨析n n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涉诉信访的概念: 涉诉信访制度的功能涉诉信访制度的功能 涉诉信访主体涉诉信访主体 诉与访的

13、联系区别诉与访的联系区别 申诉概念辨析申诉概念辨析 涉诉信访概念、功能辨析n信访制度的功能:信访制度的功能:政治参与、权力监督、利益表达、权利政治参与、权力监督、利益表达、权利救济救济n n涉诉信访是否应当具有权利救济功能。法院对权利人实施涉诉信访是否应当具有权利救济功能。法院对权利人实施权利救济,必须通过启动法定司法程序依法进行,这是现权利救济,必须通过启动法定司法程序依法进行,这是现代法治的最起码的要求,涉诉信访不是法定的司法程序,代法治的最起码的要求,涉诉信访不是法定的司法程序,所以应当弱化以至取消其法外权利救济功能,依照所以应当弱化以至取消其法外权利救济功能,依照“ “引导引导涉法涉诉

14、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 ”的改革方向,的改革方向,将涉诉信访改造成为启动司法程序的动因之一,对符合启将涉诉信访改造成为启动司法程序的动因之一,对符合启动司法程序条件的涉诉信访,通过启动司法程序进行相关动司法程序条件的涉诉信访,通过启动司法程序进行相关权利救济。将直接救济转化为间接救济权利救济。将直接救济转化为间接救济 。n n请愿权在现代成熟宪政国家中的发展变迁图景为我们思考请愿权在现代成熟宪政国家中的发展变迁图景为我们思考我国信访功能转换提供了思路我国信访功能转换提供了思路 涉诉信访概念、功能辨析n n涉诉信访主体。涉诉信访主体。涉诉信访主体。涉诉

15、信访主体。与其他信访相同,也包括信访人、信访接待人、信访与其他信访相同,也包括信访人、信访接待人、信访事项办理人和被信访人四类事项办理人和被信访人四类 n n当事人以外的人也能够成为涉诉信访人。但若启动司法程序,则随着当事人以外的人也能够成为涉诉信访人。但若启动司法程序,则随着信访人身份向诉讼、执行案件当事人的转变,其身份要求也必须符合信访人身份向诉讼、执行案件当事人的转变,其身份要求也必须符合诉讼、执行等司法程序主体要求,原则上应当是涉案纠纷当事人。诉讼、执行等司法程序主体要求,原则上应当是涉案纠纷当事人。n n诉信访接待主体和事项化解主体均应是多元的,人民法院是主要主体,诉信访接待主体和事

16、项化解主体均应是多元的,人民法院是主要主体,其他部门也可以成为适格主体。确定党委、人大、检察机关为涉诉信其他部门也可以成为适格主体。确定党委、人大、检察机关为涉诉信访接待主体,有利于发扬优良传统,发挥领导、监督职能,也符合人访接待主体,有利于发扬优良传统,发挥领导、监督职能,也符合人民群众期待,能够较好地实现信访政治参与、权力监督、利益表达功民群众期待,能够较好地实现信访政治参与、权力监督、利益表达功能。能。n n一般而言党委、人大不应成为涉诉信访事项的化解主体,其接访后的一般而言党委、人大不应成为涉诉信访事项的化解主体,其接访后的处理方式,应定位于民意传递和权力监督,抓政策指导、抓执法监督、

17、处理方式,应定位于民意传递和权力监督,抓政策指导、抓执法监督、抓宏观协调,将具体涉诉信访转交人民法院依法解决。抓宏观协调,将具体涉诉信访转交人民法院依法解决。n n检察机关既可成为涉诉信访接访主体,也可成为信访事项化解主体。检察机关既可成为涉诉信访接访主体,也可成为信访事项化解主体。n n对不属人民法院主管引发的涉诉信访,化解主体应当由人民法院移转对不属人民法院主管引发的涉诉信访,化解主体应当由人民法院移转至真正的主管部门。至真正的主管部门。涉诉信访概念、功能辨析n n诉与访的联系区别。诉与访的联系区别。诉与访的联系区别。诉与访的联系区别。 “ “诉诉” ”:是一种请求,是特定原告针对特定被告

18、,向法院提出的审判:是一种请求,是特定原告针对特定被告,向法院提出的审判特定的实体(法)主张的请求。特定的实体(法)主张的请求。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主体特定主体特定 基于一定法律事实和权利义务关系而产生基于一定法律事实和权利义务关系而产生 按照司法程序进行按照司法程序进行 “ “访访” ”内涵大于内涵大于“ “诉诉” ”,信访人进行信访活动,可能是提出实体请求,信访人进行信访活动,可能是提出实体请求,也可能是行使政治参与权、监督权、批评建议权等。也可能是行使政治参与权、监督权、批评建议权等。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非司法程序化。非司法程序化。“ “访访” ”与与“ “诉诉” ”的最根本区别

19、的最根本区别 主体的多样性主体的多样性 内涵的广泛性内涵的广泛性 涉诉信访还具有与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一般针对人民法院司法裁涉诉信访还具有与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一般针对人民法院司法裁判或其他司法行为提出的特征。判或其他司法行为提出的特征。 “ “诉诉” ”与与“ “访访” ”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许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许多多“ “访访” ”经引导可以经引导可以“ “诉诉” ”的形式提出,纳入法定司法程序之中解决的形式提出,纳入法定司法程序之中解决涉诉信访概念、功能辨析n n申诉概念辨析。申诉概念辨析。申诉概念辨析。申诉概念辨析。辞海辞海对申诉的概念

20、定义为:对申诉的概念定义为:“ “公民对有关问题向公民对有关问题向国家机关申述意见,请求处理的行为国家机关申述意见,请求处理的行为” ”。申诉分为诉讼上的申诉与非。申诉分为诉讼上的申诉与非诉讼申诉。诉讼申诉。 n n诉讼上的申诉。如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诉讼上的申诉。如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 诉讼上的诉讼上的申诉是宪法规定的申诉权在

21、诉讼程序内的体现,是申诉是宪法规定的申诉权在诉讼程序内的体现,是“ “诉诉” ”。n n非诉讼申诉是指除诉讼上的申诉以外的重新处理要求。属于非诉讼申诉是指除诉讼上的申诉以外的重新处理要求。属于“ “访。如访。如宪法四十一条:宪法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

22、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打击报复。n n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对诉讼上的申诉与非诉讼申诉混同问题。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对诉讼上的申诉与非诉讼申诉混同问题。n n随着随着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修改,对申请再审进行诉权化改造,民事诉讼上修改,对申请再审进行诉权化改造,民事诉讼上的申诉已被民事申请再审程序所取代的申诉已被民事申请再审程序所取代 ,民事诉讼的申诉,均属信访,民事诉讼的申诉,均属信访非诉讼申诉

23、非诉讼申诉 涉诉信访概念、功能辨析n n涉诉信访的概念:涉诉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针对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判或其他司法行为,采用书信、走访、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未依法定司未依法定司法程序,法程序,向人民法院或党委、人大、人民检察院等机关提出意见建议或投诉,要求予以关注、进行解决和处理的活动。 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n n以往涉诉信访工作的做法 活动推进 领导包案(四点一包) 释法明理 经济救助(花钱买平安) 排名通报 围追堵截 下话恳求等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 n n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是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确定的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是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确定的四项

24、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要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要“ “引导涉法涉诉信访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 ”的改革方向的改革方向 n n之所以要改革,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法治进步之所以要改革,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的重要标志 首先这一改革是解决当前涉诉信访突出问题的首先这一改革是解决当前涉诉信访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迫切需要 其次,这一改革是适应法律修改实施的客观要其次,这一改革是适应法律修改实施的客观要求求 第三,这一改革是适应国家法治建设的必然选第三,这一改革是适应国家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择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n n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

25、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 n n规范法院内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法院内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法院内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法院内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n n探索建立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涉诉信访协调探索建立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涉诉信访协调探索建立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涉诉信访协调探索建立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涉诉信访协调机制,主动加强配合机制,主动加强配合机制,主动加强配合机制,主动加强配合 n n改进、完善涉诉信访

26、信息管理情况通报工作,引改进、完善涉诉信访信息管理情况通报工作,引改进、完善涉诉信访信息管理情况通报工作,引改进、完善涉诉信访信息管理情况通报工作,引导涉诉信访重心下移导涉诉信访重心下移导涉诉信访重心下移导涉诉信访重心下移 n n依法严肃处理违法上访行为,规范涉诉信访秩序依法严肃处理违法上访行为,规范涉诉信访秩序依法严肃处理违法上访行为,规范涉诉信访秩序依法严肃处理违法上访行为,规范涉诉信访秩序 n n规范司法救助工作,重视民生问题规范司法救助工作,重视民生问题规范司法救助工作,重视民生问题规范司法救助工作,重视民生问题 n n继续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提高审判质效继续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提高审判质

27、效继续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提高审判质效继续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提高审判质效 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n n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 区分区分“ “诉诉” ”与与“ “访访” ”,其目的主要在于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当事人,其目的主要在于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当事人的纠纷。对于权利救济功能,主要通过的纠纷。对于权利救济功能,主要通过“ “诉诉” ” 的方式实现,坚持依的方式实现,坚持依照司法程序解决纠纷,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对照司法程序解决纠纷,

28、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对 “ “访访” ”要要进行甄别,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进行甄别,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诉访分离不是机械分离,而是辩证分离,实质上是理念之合与程序诉访分离不是机械分离,而是辩证分离,实质上是理念之合与程序之分的有机统一之分的有机统一 可从以下几方面判断属于可从以下几方面判断属于“ “诉诉” ”还是还是 “ “访访” ”: 1 1、当事人就其主张是否具有纳入司法程序解决的意愿、当事人就其主张是否具有纳入司法程序解决的意愿 2 2、是否符合诉的法定条件。主体条件、是否符合诉的法定条件。主体条件 ,主管、管辖条件,主管、管辖条件 ,请求,请求条件条件 ,时效条件,时效条件 ,次

29、数条件,次数条件 对于对于“ “访访” ”的化解思路为:涉及诉讼权利救济事项,且司法程序未的化解思路为:涉及诉讼权利救济事项,且司法程序未穷尽的,力争引入诉讼程序办理,把信访问题变成司法问题,通过司穷尽的,力争引入诉讼程序办理,把信访问题变成司法问题,通过司法方式在法治轨道内进行处理;对于法律程序和司法救济途径已穷尽法方式在法治轨道内进行处理;对于法律程序和司法救济途径已穷尽的,依靠教育息诉,辅之以综合施治、合力解决等手段妥善解决;对的,依靠教育息诉,辅之以综合施治、合力解决等手段妥善解决;对经释法明理、教育疏导仍不能化解的,采取信访终结等方式,疏通涉经释法明理、教育疏导仍不能化解的,采取信访

30、终结等方式,疏通涉诉信访出口。诉信访出口。 n n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准确把握涉诉信访制度功能,完善诉访分离制度 当事人有将其主张具有纳入司法程序解决的意愿,但当事人有将其主张具有纳入司法程序解决的意愿,但其主张不符合诉的法定受理条件,按以下办法处理:其主张不符合诉的法定受理条件,按以下办法处理: 1 1、将、将“ “访访” ”转化为符合条件的转化为符合条件的“ “诉诉” ” 2 2、将、将“ “访访” ”引导至有关职能部门解决引导至有关职能部门解决 3 3、按、按“ “理访理访” ”的办法化解纠纷。依靠教育息诉,辅之的办法化解纠纷。依靠教育息诉,辅之以综合施治、合力解决

31、等手段妥善解决;对经释法明理、以综合施治、合力解决等手段妥善解决;对经释法明理、教育疏导仍不能化解的,疏通涉诉信访出口,实行信访终教育疏导仍不能化解的,疏通涉诉信访出口,实行信访终结结 随着改革的推进,其他部门的涉法信访,也会与普通随着改革的推进,其他部门的涉法信访,也会与普通信访分离,以诉讼方式进入法院。这对人民法院依法化解信访分离,以诉讼方式进入法院。这对人民法院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将是一次严大的考验,必须引起高度重矛盾纠纷的能力,将是一次严大的考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早做准备,积极应对视,早做准备,积极应对 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n n规范法院内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明确

32、职责分工规范法院内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法院内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法院内部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首先进行审查、甄别,对可以引入司法程序的信访事项,首先进行审查、甄别,对可以引入司法程序的信访事项,积极引导当事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积极引导当事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主张诉求;对于不属人民法院主管的涉诉信访纠纷,引导主张诉求;对于不属人民法院主管的涉诉信访纠纷,引导信访人向有关部门主张权利,并通过党委、政府协调,将信访人向有关部门主张权利,并通过党委、政府协调,将信访化解责任移交相关部门;对于司法程序已穷尽的,耐信访化解责任移

33、交相关部门;对于司法程序已穷尽的,耐心细致地进行释法明理、教育疏导,仍无法化解的,提出心细致地进行释法明理、教育疏导,仍无法化解的,提出信访终结等意见,报涉诉信访工作小组研究决定;对依法信访终结等意见,报涉诉信访工作小组研究决定;对依法终结的涉诉信访,不再统计、交办、通报,对除有新的事终结的涉诉信访,不再统计、交办、通报,对除有新的事实和证据外,不再启动复查程序,并协调各级联席会议,实和证据外,不再启动复查程序,并协调各级联席会议,实现教育帮扶、稳控责任主体的转移。实现教育帮扶、稳控责任主体的转移。 但涉诉信访终结后,仍继续上访的,不能简单的一推了但涉诉信访终结后,仍继续上访的,不能简单的一推

34、了之,要耐心接谈,教育疏导,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之,要耐心接谈,教育疏导,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相应的息访和稳控措施息访和稳控措施 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n n探索建立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涉诉信访协调探索建立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涉诉信访协调探索建立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涉诉信访协调探索建立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涉诉信访协调机制,主动加强配合机制,主动加强配合机制,主动加强配合机制,主动加强配合 明确相互案件受理范围、受理标准、受理期限明确相互案件受理范围、受理标准、受理期限和受理程序,定期交流情况,共享相关信息,确和受理程序,定期交流情况,共享相关信息,确保实现相互配合、相互

35、协作,各自职能得到充分保实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各自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发挥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开拓了涉诉信访的一条解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开拓了涉诉信访的一条解决途径,但是在短期内让当事人接受新的法律并决途径,但是在短期内让当事人接受新的法律并非易事,人民法院在信访接待中,对应向检察机非易事,人民法院在信访接待中,对应向检察机关申诉的,要积极进行引导,但对坚持己见,仍关申诉的,要积极进行引导,但对坚持己见,仍要求法院审查处理的,近期内也应给予登记,需要求法院审查处理的,近期内也应给予登记,需要法官接待的,仍应予以接待要法官接待的,仍应予以接待 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n n改进、完善涉诉

36、信访信息管理情况通报工作,引改进、完善涉诉信访信息管理情况通报工作,引改进、完善涉诉信访信息管理情况通报工作,引改进、完善涉诉信访信息管理情况通报工作,引导涉诉信访重心下移导涉诉信访重心下移导涉诉信访重心下移导涉诉信访重心下移 涉诉信访信息数据不全、不准的情况已成为制涉诉信访信息数据不全、不准的情况已成为制约我省法院涉诉信访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约我省法院涉诉信访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涉诉信访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的使用涉诉信访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的使用 涉诉信访突出问题法院和极端个人访要专项通涉诉信访突出问题法院和极端个人访要专项通报报 严格落实严格落实“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原则,

37、加大原则,加大分流疏导力度,引导信访群众按程序反映问题,分流疏导力度,引导信访群众按程序反映问题,提高基层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实效性提高基层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实效性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n n依法严肃处理违法上访行为,规范涉诉信依法严肃处理违法上访行为,规范涉诉信访秩序访秩序 引导信访人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对违法信访的,加强法制教育和说理劝导。对采取极端方式闹访,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严肃处理,树立司法权威。积极探索劳教制度取消后,对违法上访的处理办法 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n n规范司法救助工作,重视民生问题。规范司法救助工作,重视民生问题。规范司法救助工作,重视民生问

38、题。规范司法救助工作,重视民生问题。 进一步明确司法救助条件和救助标准,把司法进一步明确司法救助条件和救助标准,把司法程序内的司法救助与司法程序外的经济救助区分程序内的司法救助与司法程序外的经济救助区分开来,司法程序内的司法救助由法院实施,司法开来,司法程序内的司法救助由法院实施,司法程序外的经济救助由党政部门或其他组织研究实程序外的经济救助由党政部门或其他组织研究实施。积极加强沟通汇报,取得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施。积极加强沟通汇报,取得政府在资金方面的保障支持,争取列入预算。建议对国家赔偿法进保障支持,争取列入预算。建议对国家赔偿法进行修改,扩大国家赔偿范围,将民事诉讼已无法行修改,扩大国家赔偿

39、范围,将民事诉讼已无法执行回转、造成当事人损失无法弥补情况,也纳执行回转、造成当事人损失无法弥补情况,也纳入赔偿范围。入赔偿范围。对涉诉信访法制化改革的理解及应对意见n n继续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提高审判质效。继续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提高审判质效。继续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提高审判质效。继续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提高审判质效。 确保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是实现改革目标的确保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根本所在。司法的权威也来源于公正。因此,要根本所在。司法的权威也来源于公正。因此,要继续深化审判管理工作,加强涉诉信访源头治理,继续深化审判管理工作,加强涉诉信访源头治理,预防、减少涉诉信访的发生。要苦

40、练内功,增强预防、减少涉诉信访的发生。要苦练内功,增强司法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完善执法流程,健全司法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完善执法流程,健全法官案访比考核体系,严格落实案件评查制度、法官案访比考核体系,严格落实案件评查制度、信访责任倒查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案,信访责任倒查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落实司法公开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落实司法公开要求,增强司法审判工作透明度,争取公众的依赖,大增强司法审判工作透明度,争取公众的依赖,大力提高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力提高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 谢谢大家! 电电 话话 0971-6163015;0971-6163015; 电子邮箱电子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