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680826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3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地理西亚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西亚地区是一片连结欧亚非三洲的土地,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战争与和平,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 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 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又使这片土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西亚地区在世界地理中具有独特性、重要性和与时事紧密的联系性。课本注重人地环境的内在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和人地协调的观念。本节课包括四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本节课重难点的安排比较分散, 这对于学生自学是有利的。 课本中大量的

2、图片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读图,并掌握有关读图的技巧.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各种地图的使用也较为熟练,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习惯成自然,能够在课堂中熟练的应用,学习小组之间能够积极地进行讨论、展示,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 本节课是本单元了解地区的第三节课,学生对地区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有利于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我所任教的学校以农村学生为主,家庭中报刊杂志、电脑等方面的配备较为欠缺,所以学生在知识的储备量上明显不足, 知识面比较狭窄,相关的信息材料都需要教师给予补充。三、教学理念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对学生们来说应当是

3、个实用性强,能引起学习兴趣的学科,但是我们的教学普遍缺少实践,地理成为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学科,学生普遍觉得地理抽象难学。我们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地理学习是对生活有用的,是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的。课时计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

4、业的经验。(三)情感目标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 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2、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课前安排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提纲,要求学生完成其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思考合作探究的题目,写出自己的观点。上课前的课间,由学习委员分派任务,各学习小组派组员将自主学习部分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出示“西亚”导学提纲1、自主学习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提纲,要求学生完成其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并思考合作探究的题目,写出

5、自己的观点。上课前的课间,由学习委员分派任务,各学习小组派组员将自主学习部分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西亚“西亚 导学提纲导学提纲一、自主学习1。读图填写:国家:A ,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B,C,D是西亚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E,F ,G。水域:海:1 ,2 ,3,4;湖:5;海湾:6,7;海峡:8,;运河:102.西亚位于、三洲交界,位于、之间,连接了洋与洋,因此被称为“三洲两洋五海之地”.3。波斯湾沿岸盛产 .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海峡,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4。西亚畜牧业:的安卡拉羊毛,的紫羔皮,、的羊毛地毯。农业多分布在和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的椰枣产量居世界首位.5。

6、 西亚是、三种宗教的发源地, 都把奉为圣城;阿拉伯人普遍信奉教,把作为第一圣地。是世界最大清真寺。6.西亚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 ,产量占世界, 本区所产石油出口,主要输往、。7.、是世界重要产油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 ,总部位于。2。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全面分析西亚地区战争频繁多发的原因.材料一:西亚是亚、非、欧三大洲的汇合点和交通枢纽,由此向东可通住印度洋和南亚、东南亚各国,向西进入地中海,向西南可达非洲各国,向西北则与东、西欧各国相通。此外,土耳其的黑海海峡、塞浦路斯及其周围的水域、 亚丁湾及其曼德海峡、 波斯湾及其霍尔木兹海峡等等,又分别是沟通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交通要道和从西亚到

7、欧洲的重要石油通道。因此,这里一向被西方国家称之为“生命线”,历来就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激烈争夺的场所。材料二:西亚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波斯湾及其周围广大地区蕴藏着石油资源,有“石油海洋”之称。据统计,其蕴藏量约占全世界的2/3 以上。海湾地区素有西方世界 “经济生命线之称,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按 1990 年的开采速度,沙特阿拉伯可开采100 年;伊拉克可开采约 150 年;阿联酋可开采约 126 年;科威特可开采约 173 年;伊朗可开采约 81年。 除石油外,西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有21300O 亿立方米,其中储量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

8、塔尔,这三个国家的储量是 178000多亿立方米。材料三:西亚的各民族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由于伊斯兰教具有排外性, 所以阿拉伯人对于以色列人和他们的犹太教怀有一种抵触情绪,双方最大的争议不在于所谓的巴勒斯坦问题,而是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材料四:西亚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却非常紧缺。 西亚地区雨量很少,有的国家境内没有一条河流。因此,各国间围绕水的矛盾斗争层出不穷。西亚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以及约旦河谷区。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区

9、, 从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再到伊拉克,90的水来自土耳其山区,它是三国的重要经济命脉。约旦河为约旦、叙利亚、以色列三国共有 .多年来,水资源匮乏问题严重地困扰着阿拉伯国家,并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一直围绕水资源进行殊死的斗争。作为初中地理学科,每周仅两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 又锻炼学生能力?基础知识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另外, 关于合作探究部分的题目,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留到课堂上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但我认为,既然学生在讨论题目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观点,与其到了课堂上再去思考,不如预习时就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整理下来,课上与组员们直接交流即可。3、

10、导入新课(8 分钟)小品“战争提高妇女地位”演员:男生身披白色长袍,头缠黑白方格头巾女生身穿黑色长裙,头缠黑色丝巾,仅露眼睛小品表演:战争之前:男生抬头望天,双手背在身后,趾高气昂地前行;女生跟在一米以后,手捧扇子、水杯等,唯唯诺诺地小心跟随。男生不时向后招手: “太热了,拿扇子来”!“热死人了,把水送过来” !两人保持距离地绕行讲台一圈。战争之后:女生低头,小心翼翼地慢慢前行。两米之后,男生东张西望,如履薄冰,踏着女生的脚步前行,不时喊着: “快走,快走!”绕行讲台一圈后,男生鬼鬼祟祟的举起一个牌子,上书“小心地雷” 。学生看完小品后,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从小品中看到了哪些地理信息。通过这个小品

11、表演,既展示了西亚地区的民族、风俗、气候,也夸张地揭露了战争对当地的影响。比单纯地放映一些风景图片,或者一些战争数字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震撼。4、学习过程(1)自主学习(6 分钟)学生对比黑板上的答案与自己导学提纲中的答案,有不同之处就提出质疑,由在黑板上书写答案的同学负责解答, 学生们争论不下的问题由教师来解答。 答案统一之后,留三分钟让学生记忆,然后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检查或者教师默写等方式来进行检测。根据“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要讲”的原则,课本上写的很明白的知识点,由学生通过这种自学的方式来完成即可。 这部分题目多以填空或读图填空的形式出现, 让学生自行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有的教师怕学生找到的

12、答案不准确, 在题目后面加上第页第段, 我不赞成用这种方法。 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在老师不讲的情况下,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与基础图,学生必须要通读、精读相结合地将课文看上几遍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若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所在的位置,学生只需将答案抄在导学提纲上就可以,其他内容可能根本不看。 这样学生只是从课本中捡拾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 对课本知识的整体脉络的把握就没有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断失了,这并不符合我们对现代地理教学的认知。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检测必不可少。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的巩固,也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若是基础知识都没有记住,有何能力去进行探究学习呢?(2)合

13、作探究题目一:以波斯湾为中心的石油运输路线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照课本51 页图 2。24,写出三条石油运输路线,课上组内交流,互相查缺补漏,然后各组再派组员到黑板指图介绍本组答案.在学生介绍本组路线的时候,教师适时插入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只能经过马六甲海峡吗, 还有没有其他路线可走?波斯湾的石油运往西欧和美国的两条路线路程相同吗,为什么不都走近路呢?题目二:这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非常综合的题目,几乎包含了本节课所有的重难点内容.我们常见到的出题方式多为:西亚地区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地区,有人说是因石油而战,有人说是因水而战,还有人说是因民族而战,你认为

14、是因何而战?请说明理由。但是,作为农村的孩子,受实际生存环境的影响,他们知识储备量不足, 对时政的关注度也不够.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合作探究只能停留在表面, 因此我补充了大量的材料, 把这个题由问答题变成了材料分析题。这样,学生对西亚的战争背景有了全面了解,探究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探究的题目, 既不应该是那种学生从课本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以确保探究结果准确完美的题目,也不应当是那种以学生目前能力无论如何也解答不了,仅仅体现教师高水平的题目。前者会让学生觉得地理过于简单,对探究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探究活动的意义;后者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地理太难学了,怎么也学

15、不好,失去地理学习的信心.最合适的探究题目,应当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帮助或者是教师的指引点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就能找到答案的题目。(3)巩固与课堂检测学生探究学习后一定要留出几分钟整理答案,然后师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最后学生完成课堂检测题目。检测题,学生都答对了的题目教师不要讲,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讲解的题目教师也不要讲,只需讲多数学生出错,或者学生解释不了的题目。(4)布置作业(2 分钟)针对西亚地区的特点,设计两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课后自己进行探究。二、课堂实录片段一:西亚石油运输路线的学习师:西亚的产油国有哪几个?都分布在哪里?生:(齐答)沙

16、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波斯湾沿岸.师: 如果你是西亚产油国的首脑, 你会把本国的石油卖到哪里?你会通过什么路线将石油运出?将石油输出沿途经过的水域列出来。(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各组派代表到黑板指图讲解本组讨论结果)生 A:(指图)我们组要将石油运到日本,因为日本是个发达国家,但是国土小,石油资源肯定不足。我们从波斯湾出发,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日本。师:为什么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其他水路不行吗?生 A:我们在东南亚中学过,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日本为了节省运费,进口石油肯定要走马六甲海峡。生 B:(指图)我们组要将石油运

17、到美国, 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它的石油需求量肯定很大。我们从波斯湾出发,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向南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大西洋,穿过大西洋就到达美国东岸了。师:如果美国西岸需要石油,你怎么运送?生 B:再穿过美洲中部的巴拿马运河就到美国西岸了。生 C:从波斯湾向东,穿过印度洋和太平洋直接到美国西岸不是更近?生 D: 不可能!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 几乎占了地球表面的一半, 穿过太平洋的路太远了。还是走大西洋更近一些。生 E:(指图)我们组计划将石油运到欧洲,因为欧洲的发达国家非常的多,他们绝对需要大量石油.而且我们有两条路线可以走:一条是从波斯湾向南进入印度洋,绕过非洲南部进入大西

18、洋,拐弯向北到达欧洲;一条是从波斯湾经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拉伯海, 再经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出直布罗陀海峡海峡进入大西洋,直接到欧洲.师:这两条路线哪一条更近一些?生 E: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路线更近.师:那怎么会有船只舍近求远呢?(学生讨论交流)生 F:我们学非洲时候提到苏伊士运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它能承载的船只应该是有限的。像一些百万吨级的大油轮可能没法通过这条运河,只能绕远路了.师:说的很对。大家可以提前看一下课本72 页埃及关于苏伊士运河的介绍。生 G:我们组要将石油运到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石油的消耗也非常巨大。我们要从波斯湾东岸向东修输油管道,经过

19、印度、缅甸等国家,再转而向北,把石油通过管道运到中国。生 H:中国有许多油田,像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根本不需要进口.生 G:NO,NO,我们分析过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中国的石油很快会用光,中国石油用光之后,我们的输油管早就建好了, 那时我们的运费就是最低的。 而且在中国石油没用光之前,我们还可以先向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输出石油啊!师:你们组太有经济头脑了,要给以特别奖励。接下来请大家在提纲上将海上的石油运输路线整理出来.片段二:课后探究师:从下列两项内容中任选一个主题来完成500 字以内的小作文。1。中国缺水严重,以色列的节水成就举世瞩目,我们要向以色列学习。2。假如你是沙特阿拉伯

20、的经济部长,面对本国石油早晚要开采完的窘境 ,你准备如何维护本国的可持续发展?附:学生作品沙特高官的心声七年级一班孙超英我在沙特经济部长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好多年了.众所周知,我国的国土大部分都位于热带沙漠中,气候炎热干燥,遍地黄沙,日常生活物资严重不足。自从石油这一能源在我国被发现并开采后,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可是,由于这些年大家都把石油当成了依靠,当成了摇钱树,其他行业的发展都被搁置了,我们的国家现在就是靠石油在养着。可是,我国的石油还能再开采几年呢?石油开采完之后,我们的国家靠谁来养呢?作为经济部长,我要未雨绸缪,为我国将来的发展做好计划。首先, 我要在海边多建几座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厂

21、, 先解决我们这个沙漠国家的用水问题.还要建几座太阳能发电站,好为我国日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然后,我要抛开成见,向以色列这个异教徒国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节水技术, 改造我国境内能够利用的土地,多多种植粮食,起码达到自给自足,减少粮食的进口.另外,从现在开始,我要送国内的有志青年出国留学,去美国 ,去俄罗斯,去中国,向这些经济发达国家学习工业技术。 尤其是中国, 他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强国的经验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这样,十几年之后,即使我们的石油没有了,即使我的祖国依然遍地黄沙,只要我国的经济建设跟上了,我有信心让遍地黄沙变成遍地黄金。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遵循课前延伸课内探究

22、课后提升的教学流程,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利用地图和时政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从课堂检测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比较好,对地图的阅读能力还不错。为了使课前延伸的预习环节更好的发挥作用, 我的预习提纲设计经历了数次修改:最初,我设计的方法是将能从课本上找到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在预习提纲中, 上课前一天下发预习提纲, 让学生对照课本将知识点找出并填写到提纲中。 这种预习方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是很好的,可是对地图的使用却被忽视了, 学生记住了的地形区、国家、城市等名称都不能很好地与地图结合, 文字的

23、记忆与地图脱节了; 后来我考虑改用空白地图。 下载一幅空白西亚地图, 在旁边罗列出学生要在空白地图中填注的具体内容, 如 xx 地形区、 xx 国家、xx 气候类型等等,让学生对照课本的文字叙述和不同地图进行预习填写,将文字部分与地图融合在一起。但是填写在空白图中的地理名称的书写有许多不准确。 而且,一幅图的大小有限,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图填写出现问题,想要改正时,却发现图已经被自己填满了,学生对地图的认识记忆就会出现“误差” 。最后,我把预习提纲改成读图填空的形式。将所有能融入到地图中的知识点都融入到图中, 以数码和字母为代号, 在图旁边的空白处让学生以读图填空的方式来完成课前预习.这就可以避免

24、学生自学时出现认图的偏差,对于地图的学习效果很好.在实际探究教学过程中, 教学的设计安排是根据学生实际的探究进程随时改动的, 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及时引导或点拨,指导着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教师绝不能拽紧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本节课关于西亚石油运输路线部分的学习,我最初的设计就是学生自己对照课本读图完成三条石油运输路线的书写, 教师只需在学生展示本小组的读图结果的时候追问几句: 日本运石油为什么要走马六甲海峡,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路线与经过非洲南端的路线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两个问题加深学生对石油运输路线的认识.但是,在课堂上,我突然觉得这样的问题设计过于直白,可能会无法引起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我临

25、时将问题改成了 “如果你是西亚产油国的首脑,你会把本国的石油卖到哪里?你会通过什么路线将石油运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情景, 让学生心甘情愿的进入到思考学习交流拓展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之中。在学生展示答案的过程中,我也没有突兀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讲解,在适当的时候插入一个个小问题,引导着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逐层深入,逐渐向答案靠近。学生自己探究出的答案可能不很完美, 但它绝对是有价值的。 比如学生提出要从波斯湾向中国建输油管道,这样的答案,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这个答案并不标准,但它并非错误,它只是没有局限于课本图所给予的水上运输,而且还考虑到了长远的发展规划,这样的发散思维、这样的创

26、新、这样的探究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四、同行评价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受其年龄、生活经历、知识面、 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发现或发明,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重在引导,引导他们初步掌握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是先由学生自学或者合作讨论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讲解,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对于学生自学课本就能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没有讲解,只是通过学生展示、交流、记忆等方法来完成教学,符合“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学会的不讲”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给学生创造出一定的学习情境,比如新课导入时的小品,合作探究中的材料分析,避免了干巴巴的说教,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参与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了学生的探究。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在环节的衔接上还可以再推敲, 再者在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前后联系的能力,这点以后要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