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兰亭集序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7679976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兰亭集序 (2)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13兰亭集序 (2)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13兰亭集序 (2)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13兰亭集序 (2)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13兰亭集序 (2)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兰亭集序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兰亭集序 (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寄寓于山水中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寄寓于山水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慨叹。的情感,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慨叹。2 .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品读、鉴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品读、鉴赏、探究,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致、理趣。探究,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致、理趣。3 . 背诵全文背诵全文王羲之其人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字,善书法,有之称,曾任右军将军,世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

2、敬重。 逸少“书圣”“王右军” 相传王羲之相传王羲之7 7岁学书,岁学书,12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游名山,见李斯、后渡江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的石经,开始阳看到蔡邕的石经,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他的行书最能体现雄逸流他的行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赞为动的艺术美,赞为“飘如飘如浮云,矫若惊龙浮云,矫若惊龙”。后世。后世誉之为誉之为“书圣书圣”。 王羲之的典故王羲之的典故袒腹东床袒腹东床以书换鹅以书换

3、鹅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因为这个“东床快婿”的典故,后人了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为“令袒”。从这个典故中,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什么性格?随性自然,洒脱不拘。“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兰亭序摹本摹本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御碑正面刻着康熙所临御碑正面刻着康熙所临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反面刻着乾隆所,反面刻着乾隆所书书兰亭即事兰亭即事书因文増彩,文因书传世书因文増彩,文因书传世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是一种实用文体。列于卷首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某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

4、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文体知识文体知识诵读美文诵读美文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2、理清思路,读出文意感情。理清思路,读出文意感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2自然段):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3、4自然段):议论、抒情。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赏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魏晋时期,骈文大量出现,占据所有领域,有些文章显得僵化。兰亭集序则不拘一格,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一,洒脱流畅,对偶对偶自然。本文出现了很多后世当作成语成语使用的词

5、语,譬如“崇山峻岭”“群贤毕至”“茂林修竹”“游目骋怀”“品类之盛”“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足见本文语言之经典。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时间:时间:永和九年,岁在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癸丑,暮春之初地点: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活动:活动:修禊事也修禊事也人物:人物:群贤毕至,少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集。环境:环境:此地有此地有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研读第研读第3自然段自然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

6、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参考译文参考译文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

7、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当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认为:兰亭集序“高高兴兴在饮酒赋诗,悲得太没有道理”,认为作者兴怀悲慨,与兰亭集会情境不合。联系所学过的诗文,说说你的看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时兮奈老何!汉武帝秋风辞研读第研读第4自然段自然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

8、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其缘由(跟我所想的)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讨论:结合王羲之生平事

9、迹,及文中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你认为王羲之有怎样的生死观?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清代西吴悔堂老人的越中杂识有一段话概括王羲之的仕途生涯:“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上疏争之,多见从纳。尝遗书殷浩,止其北伐;上书谢安,谏其清谈。众皆韪之。后王述为扬州刺吏,羲之耻居其下,谢病归。”王羲之有怎样的生死观?王羲之有怎样的生死观?王羲之认为生是生,

10、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不能消极的看待生命与生活不能消极的看待生命与生活。对当时消极避世,空谈玄理的做法表示否定。总之,他提倡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品读意趣品读意趣 深入理解深入理解乐乐景物 清淡 、幽雅心境 淡雅 、闲适情趣盎然情趣盎然 品读意趣品读意趣 深入理解深入理解痛痛欣于所遇 所之既倦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死死生生亦亦大大矣矣批判批判 一死生为虚诞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齐彭殇为妄作悲叹悲叹 古今同悲古今同悲理趣深沉理趣深沉对待生死对待生死(生命生命)的态度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态度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对此都做出了探索。下面列出几种观点

11、的哲人对此都做出了探索。下面列出几种观点,你赞成哪你赞成哪一种一种?或者或者,你还有什么别的看法你还有什么别的看法?A积善行德,死后升入天堂。(基督教)B吃斋念佛,死后上西天极乐世界。(佛教)C追求长生不死,崇尚无为(道家)D追求不朽,有所作为(立德立功立言)(儒家)E把握好今天,诗意地栖居(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F及时行乐,潇洒走一回(享乐主义)G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H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I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课后一练:课后一练:根据下面提供的词语和要求,以“树”为重点,写一段话阐发某种哲理,不少于40字。树天空清风L/O/G/O谢谢观赏谢谢观赏信阳市五高 钟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