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ppt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643930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防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辐射防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辐射防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辐射防护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辐射防护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辐射防护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防护ppt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导入:辐射,即通常所称的射线,从它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电离情况可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任何与物质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可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粒子如电子、射线、质子、粒子等带电粒子,X射线和射线是间接致电离子。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并注意到安全防护问题,辐射防护就是研究这方面的一个学科。 第七章 辐射防护1一、照射量一、照射量 当X射线或射线穿过空气时可以产生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和空气分子作用,使空气电离,形成带有正电荷的正离子和带有负电荷的负离子,照射量就是描述X射线或射线对空气电离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2、也是沿用最广泛的辐射量。 照射量定义为:X射线或射线在某一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产生的全部电荷被完全阻留在空气中时,产生的任一种符号的电荷的绝对值与这个小体积空气质量之比。 7.1 辐射剂量的定义、单位与标准2二、吸收剂量二、吸收剂量 当射线辐照物体时,可以将能量的一部分或全部传递给被辐照的物体,即被辐照的物体可以吸收电离辐射的一部分或全部能量。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射线能量的情况并不相同。照射量仅表示空气完全吸收X射线或射线能量的情况,而吸收剂量表示的是各种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情况。 吸收剂量定义为:电离辐射授予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与该体积元中物质质量之比3三、吸收剂量与照射

3、量的关系三、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 照射量仅表示了空气完全吸收X射线或射线能量的情况,而吸收剂量表示各种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情况。尽管照射量和吸收剂量是两个物理意义完全不同的物理量,但在相同的照射条件下,这两个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测量吸收剂量是比较困难的,仪器测量和计算的只能是照射量。因此,要计算辐射场中某点被照物质的吸收剂量,就只能用该点的照射量来进行换算。4常见有以下两种换算:常见有以下两种换算: 1.1.将空气中某点的照射量换算成该点空气的吸收剂量将空气中某点的照射量换算成该点空气的吸收剂量在标准状态下在标准状态下1cm31cm3的空气的质量为的空气的质量为0.

4、0013g0.0013g,当它受到,当它受到2.582.5810-4C/kg10-4C/kg(1R1R)的照射量照射时,产生的电离能量)的照射量照射时,产生的电离能量为为0.1130.11310-7J10-7J,由此可得出空气在该照射量照射下吸收,由此可得出空气在该照射量照射下吸收的能量为的能量为8.698.6910-3J/kg10-3J/kg。 一般地,如辐照场中某点的照射量为一般地,如辐照场中某点的照射量为X X,该点空气的,该点空气的吸收剂量为吸收剂量为DaDa,则可给出空气的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则可给出空气的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当照射量的单位为库当照射量的单位为库/ /千克千

5、克(C/kg)(C/kg)时,它们的关系为时,它们的关系为 Da=Da=33.7X(Gy) 33.7X(Gy) 如果照射量的单位为伦琴如果照射量的单位为伦琴(R)(R),则它们的关系为:,则它们的关系为:Da=Da=8.698.6910-310-3X X (Gy)(Gy) 52.将空气中某点的照射量换算成该点被照物质的吸收剂量 在一定的条件(电子平衡)下,不同物质的吸收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空气的吸收剂量求出其它物体的吸收剂量。所谓电子平衡,是指在某物质中,入射次级电子数目等于射出数目,电离电量开始趋于恒定的现象。 6四、剂量当量四、剂量当量 为了统一评价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对生

6、物体产生的辐射损伤,引入了剂量当量的概念,它是将吸收剂量根据肌体组织的生物效应加权修正所得的剂量值。剂量当量是为了在执行辐射防护标准中,能统一衡量剂量限值而引入的一个量,这个量可以反映出不同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大小,以及不同照射形式所致的危害程度,是个专用于辐射防护的物理量。 剂量当量定义为:吸收剂量与辐射品质因数及修正因子之积,常用符号“H”表示 7一、辐射监测的内容及分类 辐射监测包括个人监测、场所监测、环境监测、流出物监测和事故监测。对工业射线检测工作来说,主要是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场所辐射水平监测。 个人监测主要是测量被辐射照射的个人所接受的剂量,通过这种测量可积累工作人员接受剂量的数据,

7、避免工作人员受到超过剂量的照射,同时也有助于分析超剂量的原因,为治疗和研究辐射损伤提供数据。 个人监测是一种控制性监测。其利用工作人员佩带的剂量计进行测量,或对其体内或排泄物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活度进行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进行解释。7.2 剂量测定方法和仪器8 场所监测和环境监测主要是测定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从而可以预测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程度,也可以为各种辐射防护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并以此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人员的安全。另外,还可测定增添防护设施后剂量场的改变情况,以便评定防护设施的安全性能。 实际上,并不是任何照射条件下都需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通常

8、只有受照射剂量达到某一水平的地方或偶而可能发生大剂量照射的地方,才需要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9二、剂量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二、剂量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 辐射剂量仪可分为探测器和测量装置(电子线路)两部分,前者是选用某种物质按一定方式对辐射产生响应(即物理、化学反应);后者是选用电子线路测量响应的程度。常见剂量仪的探测器,主要是利用射线的电离性质,如电离室、正比计数器、盖革一弥勒计数管,各种半导体探测器等。此外还有利用与电离同时产生的激发等其他性质进行探测的,如闪烁计数器、化学剂量计,以及固体剂量计等。 个人剂量监测常用的剂量计是胶片个人剂量计、光致荧光个人剂量计、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场所剂量监测常用的

9、剂量计是携带式照射量率计和巡测仪。巡测仪主要有电离室、闪烁计数器、G-M计数管和正比计数器剂量仪。其中充气电离室是测量最原始,也是最标准的测量装置。10三、剂量仪器的选择及其校准三、剂量仪器的选择及其校准1仪器的选择(1)监测射线的种类。如X射线、射线、射线、射线、中子射线或混合射线场应分别测定。(2)仪器的能量响应、方向响应和可测能量范围。 (3)仪器的量程。在使用监测仪器时需注意量程是否符合要求。 (4)仪器使用条件和现场测量要求。112仪器的校准对于辐射剂量仪,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验,并定期用可可溯源到国家基准的计量标准进行校准,并保存校准记录。仪器校准的目的是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满足仪器测

10、量结果总的误差要求,包括能量响应、方向响应、环境效应等。校准仪器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标定法和替代法。1) 当最大剂量当量与最大容许剂量可以比拟时,准确度应达30;2) 当剂量水平为最大容许剂量的1100误差达3倍似乎是可以接受的;3) 遇到剂量水平要比最大容许剂量大得多的时候,应该以很大的努力来提高辐射测量准确度。12四、场所辐射监测仪器四、场所辐射监测仪器 用于场所辐射监测的仪器按体积重量和结构可分为携带式和固定式两类。携带式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具有合适的量程,便于个人携带使用。固定式监测装置,一般由安装在操作室的主机和通过电缆安装在监测处的探头两部分组成(如伦琴计)。还可采用带有音响或灯光

11、讯号的报警装置,一旦场所的剂量超过某一预定阈值时,仪器能自动给出讯号。在场所辐射监测中,有用射线束在照射场内辐射水平很高,而一般散、漏射线的辐射水平较低,必须选用适当的仪器进行测量.131.电离室巡测仪 电离室巡测仪器的典型组成包括电离室、弱电流测量电路(例如静电计)、显示电表(如微安表)及电源线路等部分。探测照射量的电离室,可以用胶木、聚苯乙烯之类的塑料(例如FJ一311G2型微伦计、FJ一365型X射线剂量仪)以及铝等材料作室壁。非金属室壁上要涂以导电石墨,中央电极用涂石墨塑料或铝。室内充满空气,大多不密封。 电离室巡测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测量多种射线,能响特性较好。虽然灵敏度不是很

12、好,但也足够常规防护监测的需要,故广为使用。仪器故障经常是由于温湿改变,尘埃引起绝缘不良,故应注意干燥保管。142GM巡测计 GM计数管以测量放射性活度最适宜。但由于它比电离室灵敏度高,在少数场合也用来粗略地检测剂量。只需和计数率表连接就构成了巡测仪器,可以在表头上指示出平均计数率。该仪器对低于O3 MeV的射线,能量依赖性特别严重。在很强的辐射场中,由于计数率太大而发生“饱和”,电路不能正常工作,表头反而指示为零。要注意,太强的辐射极易损坏计数管。153闪烁巡测计 闪烁计数器也部分的用于检测场所照射量或者物质吸收量。把闪烁探头同放大器、计数率表等连接组成巡测仪器。主要探测对象是低水平的射线、

13、中子等辐射。灵敏度比GM巡测计高,时间响应快。但是对能量的依赖性限制了它在强辐射场中应用,一般探测照射量小于5mRh。16五、个人剂量监测仪器五、个人剂量监测仪器 个人剂量检测仪的探测器件通常佩带在人体身上,以监测个人受到的总照射量或者组织的吸收剂量。携带式X、辐射剂量监测仪是当X或辐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超过某一预定值或预定范围时,通常便发出可见的或音响的报警信号。个人剂量监测仪的基本要求:1) 应只对欲测的一种或几种辐射响应,其响应应不受诸如温度、湿度、灰尘、风、光和磁场等环境因素影响。2) 应具有能覆盖监测范围的量程。3) 能量响应和角响应共同引入的误差应不大于30(95%置信度)。4) 在

14、一个监测周期内累计剂量的损失应不大于10。5) 剂量计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大小、形状、结构和重量应不得影响个人的工作。171个人剂量笔个人剂量笔(个人剂量计),实际上是一种直读式袖珍电离室,又叫携带剂量表。是一种形似钢笔的小验电器,如图所示,其基本结构包括两个电极,一个带正电(中心电极),一个带负电(外电极),中心电极(阳极)与外电极(阴极)绝缘,中心电极有一个活动丝,当电离室充电后,因同性电相斥,活动丝被固定中心电极推开,把刻度按活动丝到固定电极的距离与剂量的关系校准,电荷最多,斥力最大的刻度为零位,依据活动丝位置刻度X射线剂量。当X射线与电离室的空气或电离室壁相互作用形成正、负离子对时

15、,电离室两极板电荷减少、斥力减弱,活动丝下垂,即可直接读出X射线剂量。18个人剂量笔 192.盖革弥勒计数器:一种充气计数器,在每一脉冲的量值与激发它的离子数无关的条件下工作。3.热释光剂量计:利用某些材料受辐射线诱发可增强发光的性质制成的一种个人辐射剂量计。该剂量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可重复使用,体积小,有代替胶片剂量计的趋势。4.半导体探测器:由加有适当电压的半导体二级管所组成的探测器。在二极管中,入射致电离粒子所产生的瞬时导电性,可给出一电荷脉冲输出。5.闪烁计数器:可对在荧光材料中由致电离辐射所产生的闪烁进行检出和测量的一种计数器。这种探测器灵敏度很高,不仅可以满足日常防护监测的要

16、求,而且可以用于探测很微量的射线。206.胶片(襟章)剂量计:为涉及放射性工作的人员或在射线源附近工作的人员所佩带的一种装在特殊套中的胶片,它可对所吸收的辐射剂量提供一种测量。工作人员在有射线辐射的环境中若干时间后,将胶片剂量计送卫生监督机构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由底片的黑度和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而求得该工作人员接受的射线照射剂量。胶片剂量计的发放、处理、剂量检定和管理,应由专门机构执行。这种方法适于全身照射的个人累计剂量的监督,能较好地测出工作人员实际接受的射线剂量。但是,当发现超过安全剂量时,工作人员已受到了射线辐射的伤害,这是这种方法的缺点。 按照GB/T 17150-1997放射卫生防护

17、监测规范的规定,用于放射防护监测的仪器每年至少由法定计量部门检定一次。有效期内的监测仪器经可能涉及计量刻度的重大维修后,必须重新进行检定。21一、辐射损伤机理一、辐射损伤机理 射线照射生物体时,与肌体细胞、组织、体液等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因而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如使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电离辐射不仅可以扰乱和破坏机体细胞和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而且可以直接破坏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引起损伤的方式,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而间接的作用是主要的。电离辐射把能量传递给物质,从原子水平的激发或电离开始,继而

18、引起分子的破坏,又进一步影响到细胞、组织、器官,还可以引起机体继发性的损伤,进而使机体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代谢的紊乱、机能的失调以及病理形态等方面的改变。损伤严重则导致机体死亡。7.3 辐射损伤的机理和防护标准22 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生物体从吸收辐射能量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要经历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一般认为将经历4个阶段的变化,即物理变化阶段、物理化学变化阶段、化学变化阶段、生物变化阶段。辐射生物效应可以表现在受照者本身,也可以出现在受照者的后代。表现在受照者本身的称为躯体效应,出现在受照射者后代时称为遗传效应。躯体效应按照显现的时间早晚又分为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

19、小剂量所致的DNA变化可使被照射者产生慢性疾病,使他们的后代发生遗传学缺陷。需要指出的是,辐射损伤没有特殊的现象和症状,不过其中的一些现象和症状的综合可能是辐射损伤所特有的。23 从辐射防护的观点讲,全部辐射生物效应可分为两类:随机性效应、非随机性效应(在ICRP第60号报告中改称为“确定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是效应的发生几率(而不是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的辐射生物效应。对于正常的低剂量照射情况,从辐射防护的目的出发,常假定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剂量越大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越大。 对随机性效应进行定量描述的重要概念是:危险度、权重因子。 危险度定义为:单位剂量当量在受

20、照器官或组织诱发恶性疾患的死亡率,或出现严重遗传疾病的发生率。权重因子定义为:各器官或组织的危险度与全身受到均匀照射的危险度之比,记为WT。24二、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二、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辐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许多因素相关,主要是:辐射性质、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范围等。 1辐射性质 辐射性质包括辐射的种类和能量。不同性质的辐射生物效应是有差别的,如X射线和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致。而中子射线和射线相比,中子射线产生的生物效应要比射线大的多。对同一种类型的辐射,由于射线能量不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例如低能X射线造成皮肤红斑所需的照射量小于高能X射线,这是因为低能X射线主

21、要被皮肤所吸收,而高能X射线照射时,将能量同时分布到较深的组织中去的缘故。25 2剂量 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般来说,吸收剂量越大,生物效应也越大。 3剂量率 由于人体对射线的生物损伤有一定的恢复作用,故在受照总剂量相同时,小剂量的分散照射比一次大剂量率的急性照射所造成的生物损伤要小得多甚至不产生辐射损伤。例如,若一生全身均匀照射的累积剂量为2Gy,并不会发生急性生物损伤,如一次急性照射的剂量为2Gy,则可能产生严重的躯体效应,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放射病。因此,进行剂量控制时,应在尽可能低的剂量水平下分散进行。26 根据剂量和剂量率的大小,辐射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急性

22、损伤是短时间内全身受到大剂量,例如数戈瑞剂量的照射产生的辐射损伤。典型的急性损伤常表现为3个阶段:1) 前驱期:受照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约持续12天。2) 潜伏期:一切症状消失,可持续数日或数周;3) 发症期:表现出辐射损伤的各种症状,如呕吐腹泻、出血、嗜眠、毛发脱落等,严重者导致死亡。27 急性损伤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血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也可以造成性腺损伤、皮肤损伤等。由于急性损伤将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必须防止短时间大剂量的照射情况发生。 慢性损伤是长时间受到超过容许水平的低剂量的照射时,在受照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出现的辐射生物效应。对慢性损伤目前尚难以判定辐射与损伤之间的因果

23、关系,目前认为慢性损伤主要有:白血病、癌症(皮肤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骨癌等)、再生不良性贫血、白内障等。28 4照射方式 照射方式包括外照射、内照射两种。对于射线检测工作者来说,主要是外照射。在外照射的情况下,单方向与多方向进行照射的生物损伤不一样。一次照射与多次照射,或多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所产生的生物损伤也有差别。 5照射部位 生物损伤与受照部位有关,受照部位不同,其辐射敏感性不同,产生的生物损伤也不同。例如以6Gy照射全身可引起致死,而同样的剂量照射手足,可能不会发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相同剂量和剂量率照射条件下,不同部位的辐射敏感性的高低依次排列为:腹部、盆腔、头部、胸部、四

24、肢。因此,要特别注意腹部的防护。296照射面积 在相同剂量照射下,受照面积愈大,产生的效应也愈大。以6Gy照射为例,在几平方厘米的面积上照射,仅引起皮肤暂时变红,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受照面积增大到几十平方厘米,就会有恶心、头痛等症状出现,但经过一个时期就会消失;若再增大受照射面积,症状就会更严重,如受照面积达到全身的13以上,就有致死的危险。因此,应尽量避免大剂量的全身照射。 当然,照射面积所产生影响同时还与照射部位密切相关,如果受照部位是重要的器官所在,即使是小面积的照射也会造成该器官的严重损伤。 30三、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三、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 辐射防护是涉及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一个

25、重大问题。为了保障我国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的健康和安全,近些年,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辐射防护的标准,这些标准和文件,应作为实施辐射防护和处理辐射防护问题的依据。2002年10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了新的辐射防护标准,即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成为我国新的辐射防护方面的基本标准。其主要相关规定如下: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在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范围之内,从而尽量降低辐射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实现上述的防护目的,在辐射防护中应遵循3项原则:正当化原则、最优化原则、限值化原则。31(1) 正当化原则:在

26、任何包含电离辐射照射的实践,应保证这种实践对人群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小于这种实践给人群和环境带来的利益,即获得的利益必须超过付出的代价,否则这种含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是不正当的,不能进行这种实践。(2) 最优化原则: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任何伴随电离辐射照射的实践,在符合正当化原则的前提下,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之后,源的设计和利用及与此有关的实践,应保证将辐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考虑时应包括剂量大小、受照人数、以及不一定受到但可能受到的照射等各个方面。32 (3) 限值化原则:在符合正当化原则和最优化原则下所进行的实践中,应保证个人接受的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其关

27、于剂量当量限值的主要规定如下:1) 对非随机性效应,规定了不同器官或组织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限值。2) 对随机性效应,依据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危险度为基础规定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和非均匀照射时各器官和组织容许的有效剂量当量限值。 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到照射的剂量当量(与摄入的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之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的标准,并了解其最新的修改条文。33一、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一、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对于外照射防护,应主要应考虑下面三个基本因素,即1)时间要控制射线对人体的曝光时间。2)距离要控制射线源到人体间的距离。3)屏蔽层在人体和射

28、线源之间隔一层吸收物质。7.4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和防护计算341时间 众所周知,在具有恒定剂量率的区域里工作的人,其累积剂量正比于他在该区域内停留的时间。即 剂量=剂量率时间 从上式可见,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照射时间愈长,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越大。为了控制总剂量,有时一项工作需要几个人来接替完成,确保每个工作人员均在允许的的剂量水平下完成操作,达到确保人员安全的目的。对于个人来说,这就要求操作熟练,动作尽量简单迅速,减少不必要的照射。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射的时间)。352距离 增大与辐射源间距离可以降低受照剂量。这是因为,在辐射源(点源)一定时,照射剂

29、量或剂量率与离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加一倍时,剂量或剂量率减少到原来的14。其余依次类推,在实际工作中,为减少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大人体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无屏蔽的室外工作,应充分利用联接电缆长度达到距离防护的目的。无论何时,不得用手直接抓取放射源。距离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增大人体与射线源的距离。另外,射源附近的墙壁或其它物体的散射线影响,使得在实际应用时应适当增大距离以确保安全。总之,距离防护是一种最简单却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进行野外施工时。363屏蔽 在实际工作中,当人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无法改变,而时间又受到工艺操作的限制时,欲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

30、量水平,只有采用屏蔽防护。屏蔽防护就是根据辐射通过物质时强度被减弱的原理,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把照射剂量减少到容许剂量水平以下。 (1)屏蔽方式。根据防护要求的不同,屏蔽物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移动式的。属于固定式的屏蔽物是指防护墙、地板、天花板、防护门等。属于移动式的如包装容器、防护屏及铅房等。 37(2)屏蔽材料。用作X射线和射线的屏蔽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尽管任何材料对射线强度都有程度不同的削弱,但原子序数高的或密度大的防护材料,其防护效果更好。 对X射线和射线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铅和混凝土. 屏蔽材料必须根据辐射源的能量、强度、用途和工作性质等来具体的选择,同时还必须考虑成本

31、和材料来源。但不管采用何种屏蔽防护手段(包括空气或距离),均应使辐射剂量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水平。 38二、照射量的计算二、照射量的计算 放射源的照射强度(又叫辐射强度)通常用照射量或照射量率表示。照射量率通常用毫克镭当量或放射常数来表示,其关系如下:1照射量和毫克镭当量的关系 经实验测定:1毫克镭当量的源在空气中距源1厘米处的照射率为8.4伦/时。若任何其它放射性物质在完全相同的情况和1毫克镭所产生的电离度相同,则该放射性物质的放射量被成为1毫克镭当量。 39三、防护计算三、防护计算 辐射防护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的外照射辐射防护计算一般包括下述内容:(1)确定辐射场的照射剂量数据(

32、确定辐射源的输出数据)。(2)确定所采用的剂量当量限值。(3)按等式关系、衰减规律等计算。40 尽管当今的辐射安全技术已经有相当发展,但事故仍可能发生,并造成对人员的伤害。最近几年,涉及辐射源事故和事件有所增加,这种事件的受害者常常没有意识到他们可能已受到辐射照射。 引起异常的或未预料到的辐射危害的任何情况,都叫辐射(放射)事故。辐射事故或称为放射事故,可按不同的方面分类,不同类别或级别的事故管理控制也不同。放射事故管理规定作出的分类如下: 辐射事故按性质分为3类:一类事故、二类事故、三类事故。一类事故是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二类事故是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三类事故是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7.5

33、事故的处理程序41 对于探伤来说一般指操作事故。用X射线探伤只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一般不会发生事故。用射线探伤,发生过一些放射源与机械手脱开的事故,即机械手已退回到原位时,源却没有回到贮存容器内,造成失去屏蔽;另一类事故是因操作不当使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源退不回贮存容器内。 放射性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平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时,应在正式操作前熟悉操作的内容。对难度较大的操作,要事先用非放射性物质作模拟操作试验,经反复练习确有把握以后,才能操作设备。工作人员在操作放射性物质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拟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检查剂量仪表是否正常,个人防护

34、用品是否齐全,并根据具体的探伤设备制定出万一发生事故的处理办法。 42 事故发生以后为了有效地处理放射性事故,应制定各种可能事故的应急措施。事故的种类千差万别,处理事故时应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于不同事故的处理方案。一般处理程序均应包括如下内容: (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报告防护负责人及单位领导。 (2)由单位领导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3)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加下进行。未取得防护监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43除上述工作外,防护监测人员还应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迅速确定现场的辐射强度及影响范围,划出禁区,防止外照射的危害。 (2)根据现场辐射强度,决定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的时间。 (3)协助和指导在现场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具及个人剂量仪。 (4)对严重剂量事故,应尽可能记下现场辐射强度和有关情况,并对现场重复测量,估计当事人所受剂量,根据受照剂量情况决定是否送医院进行医学处理或治疗。 各种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凡属大事故或重大事故,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