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7624573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理论课教案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 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至高、至极、绝对、唯 一之意。一之意。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 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 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而持 陈王廷创拳之说。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 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

2、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 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 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首先表现在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 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 曲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 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 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

3、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疏松自然,不 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 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 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 刚,发劲完整。在推手中,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借力发力, 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尤其讲究“听劲”,通过身体触 觉,来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并及时做出反应,如对方刚力来打,我则以柔化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随人而动,随机应变。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 孙式

4、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练太极拳如何才能心静?练太极拳如何才能心静? 用意指导动作 练太极拳多年后的内体感觉 练太极拳时,未动之前,端正姿势,呼吸自然,存想丹田脐下小腹部,屏除杂念,处于一种无思无虑状态。自觉全身安排妥当,已经心静气和,然后开始动作。既动之后,全神贯注地不断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动作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务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意想劲到,动必合法。 太极拳家把精神锻炼和肉体锻炼看作同样重要,甚至把前者看得更为重要,提出了“用意不用力”的最高原则,使所有动作在意识连续贯注下轻轻运动,不使拙力,从而提高锻炼

5、的效果这个“心静用意”的原则,太极拳家称作“练意练意”,结合“练气练气”(腹式呼吸)、“练身练身”(运动肢体内外),构成了太极拳锻炼方法上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的整体性和内外合一性,成为一种优越的拳术。 练太极拳所以能够治疗各种慢性病,能够增强体质和使精神焕发,保持工作能力和延长寿命,其根本原因首先在于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原则对人体所起的良好作用。 练拳时“心静用意”,要像做气功时“入静”一样,全部精神要用到动作上去,引导着动作,做到“意动形随”。例如,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动作即行跟着前去;意欲沉气,就要有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象。意不中断,动作也不中断,这就是用意引导动作的练法。这

6、种练法会使练习者本人感到意趣环生,会使旁观者看来,动作显得柔和优美,好像行云流水,风吹杨柳那样自然、活泼。 初学太极拳时,由于边想边做,动作上往往顾此失彼,精神容易紧张,经过一段练习时间,等到动作熟练以后,思想就容易专一,心意自然会静下来,并且越练越宁静。太极拳功夫深,练得非常宁静的,当表演时,纯静专一,气势腾挪(虚灵活泼预动之势),精神灵动,一片神行,可以把观众的情绪安定下来,全场肃静,专心欣赏。有些人在练拳时把“心静”练成闭目养神的半睡眠状态,动作松懈随便,没精打采,并且把练拳套的时间无限制地延长,也就是把静坐功运用到太极拳行功内来了,这和练太极拳“静中触动动犹静”、提起精神、一气呵成等要

7、求是不符合的。 返回 如果能够认真做到心静用意,长年坚持练太极拳,则会使有关部位的神经都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导致气血循环加速,经膜和毛细管扩张,开头会出现发热、发胀或出汗,手指肚平时比较饱满。进一步会出现有如蚂蚁爬行般的刺痒感觉;手足运动时有如以小棍拨水似地簌簌抖动的内体感觉;运动时手指肚似有无数针尖往外发射的感觉,会阴、涌泉等穴位和小腹部有震动和冲击的感觉。另外,随着动作的伸缩旋转,腹腔内气流咕咕作声,旁观者也可以听到。这些畅通气血的现象会逐渐消失。经历这些畅通生理现象以后,逐渐会清除这种景象,但是其后练拳的兴趣更浓,体内融融和和,体会到有空松圆活的意趣,时常感到有另一番意味,练拳就欲罢

8、不能了。上述种种反应不可追求,练到一定功夫自然会产生,而且因人而异。有的人就没有反应;如果勉强追求,会有流弊的。 返回 下一页练太极拳有什么要领?练太极拳有什么要领? 傅钟文傅钟文是中国太极拳界一位卓有成效的武术家,是杨澄甫的外甥兼学生,他一生授拳传艺,为杨式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于1944年创办永年太极拳社任社长,1958年-1971年任上海武术队太极拳教练,1979年任上海武术协会副主席,多次出席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太极拳交流活动,演示杨式太极拳,讲解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及练习方法。现将他谈练太极拳要领的讲话摘要介绍如下,以飨网友。要练好太极拳,除了遵照先哲的理论指导和要领指示之外

9、,我认为必须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要领会“劲”的涵义。认真练习太极拳到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据我个人体会,这股劲好像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又好象海洋中的滚滚波涛,水质虽软而又非常雄厚的力量。浑劲练出以后,再进一步就要从浑劲中练出轻巧劲来。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从而达到柔中有刚。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圆活运转的意思。将这二种劲紧密地结合于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绵里裹针,再能变化分释为掤、捋、挤、按诸劲灵活应用之,始可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目的。 其次,太极拳要练出劲来,

10、仅凭一股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是办不到的。这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变化时,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二、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歌诀有云:“身形腰顶岂可无”。如云手、搂膝拗步、斜飞势、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好比指南针一样,针动而针轴不离原位。武术家所谓“守中土”就是指中土不离原位的意思。引证力学来说,就是重心作用。所以练拳必须讲究“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才能保持重心,而无姿势偏侧,架式过与不及之病。练拳如果低头耸臀,腰部不挺,失了重心,就是所谓“冒腰”。常言道“低头冒腰,把式不高”。

11、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顶头不能悬虚,虚实不清,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三、练太极对四肢的运动,有一句话叫做:“如意胳膊、箩圈腿”。就是说,手臂与腿部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而不可伸得过直。“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指此。如单鞭、野马分鬃等式,后腿微曲向外绷,就能做到前弓后蹬,力从脚跟而发,像树生根于地全身稳固,而不是向后挺得过直。总的来说,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兹再就各关节分述于下:(1)要坐腕坚掌,但掌心要微凹不可平,这是要着。(2)手指不宜太直,手指与手指之间不宜并紧,要似开非开,练久劲自生。(3)肩要松活下沉,不可用强劲或有耸抬之意。(4)肘要下垂,如白鹤亮

12、翅式,手臂虽向上提,而肘尖意须向下。(5)要以肩领肘,以肘领腕,又要以指引掌,以掌带臂而沉肘松肩,又要以腰腿之意配合手、肘、肩,上下连贯,虽略有先后而动作协调节节贯串,不可过劲,过劲则僵硬。(6)迈步时,脚跟须先着地,然后徐徐踏实,即所谓“迈步如猫行”。猫行的形象很妙,脚步既轻灵又稳实,而其身躯又活泼。同时膝随之向前,但弓步不可过劲 (指膝部不过脚尖)进退即能灵活。后脚要绷着劲,切不可僵滞。(7)脚的起落,如云手式,跨步时须先提起脚跟,继之提起脚尖。跨步后,脚下落时要以脚尖先着地,而后徐徐踏实。能这样做,左右虚实自然分清。(8)要含胸。含胸与猫腰,陷胸不同。而是两臂骨节均须松开: 肘部下垂,呼

13、吸自然。(9)开裆。开裆不是指步宽,实系松胯,胯松则裆自开。(10)裆要平,裆平则下盘稳固。同时在档平的基础上意还要上提.提裆贯顶,必须做得自然,则头自中正,呼吸舒畅,气度安适,从而能上下相随,式式均匀,自可领会周身轻灵圆括之趣。四、意境。(1)心要静而精神要振作,忌低眉垂目,萎靡不振,缺少生气,但也要忌怒目攒睛,挺胸露齿。周身要节节贯通,勿使有丝毫间断。(2)重视前辈积累的经验,遵照典型的架式来认真锻炼。但要练得自然松净,使举动周身轻灵。必须“依规矩,熟规矩,化规矩,不离规矩”。本此坚毅精神,才能练到得机得势。总之,太极拳每一架式都有它的精义,必须悉心揣摩,仔细领会。举手投足,不可太拙,太拙

14、则腰腿不随,全身易于僵硬。要步随身换,进退须有折叠。姿式必须先求开展,后求紧凑。随时留意,着着用功,式式须要清楚,不可含糊,而又要连贯,一气呵成,日积月累,功到自成。 判断太极拳的基本标准判断太极拳的基本标准 什么是太极拳的标准?怎样的动作才对?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起码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特殊的技击性。太极拳是拳不是操不是舞,所以虽然不主张“武”却能“武”,是“文拳”,而这种武又不同于一些“硬打硬进”的武事,非常重视“以柔克刚”,讲求“粘连粘随”、“舍己从人”,这是一种极高层次的技击。举例来说,对付冲拳有多种方法,有的躲闪不接触,有的以横力拍击,有的以直力阻击,而真正的太极拳则是

15、迎对方的来力而不与其对击(对击的结果是力大胜),反而接对方来力向己身“帮助”对方“打己”,同时顺来力划弧(越小越好)改变对方的击打路线,化解来力,再借对方的力和自己的劲还给对方,将其击倒或击出,这正是太极拳“任他巨力来打我,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技击特征,不可否认这种方法最好也最难,由此导出了太极拳的一系列练拳要求,外型要符合技击要求;内在要通过用意,放松,慢练以及身型,运动要求练习“听劲”(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变化),“发劲”(出力的过程,大小,相合)的功夫,实现太极拳的技击性。 其次,突出哲理性。从太极拳的产生到具体动作都有深刻的哲理,这种哲理性已上升到理性指导层次,融汇到具体动作形态中,如阴

16、阳辨证哲理,具体为拳中的虚实、开合、动静等等,这一点非常重要,甚至有人称懂得阴阳能分出虚实就是太极拳,所以每动都要在此理论指导下运动,和其它运动相比在理论层次和全面程度上都显现得突出。第三个特征就是明显的健身性。在健身方面太极拳的一系列技术要求,理根于传统医学,又符合现代科学,显示了明显的健身性,正如拳论所称的“若问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丹”,现代大量的科学实验正说明着这一点。 总之,具有特殊的技击性、突出的哲理性、明显的健身性,同时又符合太极拳一系列技术要求,才算是太极拳。出于不同的练习目的,可以有所侧重,但是作为完整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最佳的练习效果应该是三性有机的统一,虽然我们分而述之,

17、实为一体,如同一棵树上的三个果,这是辨别太极拳的基本标准。学习太极拳者如果想求练习成功,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有恒心因为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点就是有恒,如果没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宁可不学,以免徒耗精神和时间。因为太极拳在初学时毫无趣味可言,它不如少林拳能引人入胜,所以性情暴燥者不足论此。相反,学习者如能持之以恒,则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一年后就可化去僵滞,松开内劲,达于佳境,5年后即可小成,20年后或许可以大成(以上是对确实练功者而言)。练习太极拳每遇以下3种情况,易生懈怠:初学一、二月时;结婚蜜月时;遇有要事时。一曝十寒,诚为可惜。如果能在任何遭遇周折中,仍抱持恒心,继续锻炼,不生怠学之意,则

18、它日必有成功之望。(二)有专心具有这一精神,则可事半功倍,成功速而造就深。(三)不怠学虽于严寒酷暑之时,仍然坚持练习,从不间断。(四)莫分歧不可贪多而杂,只应求简而精。(五)不越级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贪图速度而越级修炼。如果拳势中,上式未熟强习下式,姿势未准即求用法,推手未全就从事大捋,刀剑未精贪学扎杆,诸如此类,以致乖谬成型,反而一无所成。须知登高必由卑,行远必自近。欲速不达,万事皆然,太极拳岂能例外。太极拳之练习答疑太极拳之练习答疑 1、太极拳应在何处练?答:练拳应选择空气新鲜,空间旷达,环境幽雅之处为好。如水边、林间、公园庭堂等地。但应注意莫让太阳曝晒,尤须避免有风及有阴湿霉气之处。2、

19、练拳为何应面南? 答:按中国古代天象理论,二十八宿之中,东方七宿,名曰苍龙,西方七宿,名曰白虎,南方七宿,名曰朱雀,北方七宿,名曰玄武。南方为阳,北方为阴,人面为阳,人背为阴,故练功方位,亦应合于天象,面南为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南练功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当然,在具体环境下,亦不必拘泥。近墙处,以背墙为佳,近水处,以面水为宜。 因此,拳书上的动作说明都以正面为南。3、练拳为何寅时好?答:寅时,即早上三至五时。史记律书:“寅言万物始生螾然也。”“螾”,动之貌。天地万物,由萌而动。寅亦“引”也,“引达于寅”。人体亦然。万物始动之时,体内生机亦起。

20、此时疏通引达,正气必畅行而旺盛矣。且因此时空气至鲜,环境最幽,心绪易静,故练功效果最佳4、练拳之前应注意什么? 答:过饥、过饱,不宜练拳。酒后不宜练拳。早起练拳,必须排清二便。憋尿练拳以利于气沉丹田的说法,是很错误的,不利于放松。服装要宽舒适体,寒暖得宜。但在热天仍要穿长袖长裤,不可裸胸练拳,亦不可穿皮鞋练拳。 5、练拳之后应注意什么?答:练拳后,不可随即安坐或静卧。亦不宜立即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天凉时,应及时穿上外衣,勿受风吹。拳谚曰:“避风如避箭,避淫如避乱。”练拳出汗后尤须避风。也不能立即洗凉水澡。6、练太极拳的速度应如何掌握?答:杨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共八十五式,练一遍约20分

21、钟左右为宜。动作之慢,犹如水中行走,自觉有阻力,这样有利于内劲的增长。过快则动作不易做到家,初学者易浮而不沉。速度越慢,活动量越大。过慢则有迟滞之虑。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早在五十年代伟人毛泽东就倡导打太极拳,七十年代,伟人邓小平应日本众议院副议长三宅正一的邀请,题写了“太极拳好”赠日本太极拳爱好者。这一题词,被日本太极拳界视为宝物。同样,邓小平的题词也是我们中国太极界的宝物。今天,太极拳不但走向世界,还登上了发达国家国会大厦和总统的大雅之堂,美国航天局首选中国太极拳作为宇航员的训练项目。这一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太极拳爱好者从全世界四

22、面八方来到中国寻师学拳和深造,还有的到各公园走访民间太极拳师,有一位德国汽车公司的高级职员,他在本土向华人学习太极拳后,为了进一步追求太极拳的真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找名师。他买了一箱太极拳的书,又选购了各派名家的太极拳、剑、刀的录相带,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温县赵堡镇等太极圣地,可见他对中国太极拳是何等如醉如痴的追求。全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不惜长途跋涉到中国求取太极拳的真经。那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呢?练好太极拳,首先在练。有的拳友甚至当了拳师,并没有下功夫练拳,而是练习单操手的太极功或站桩。我并不反对练习单操手和站桩,但这仅仅是辅助练功活动。而太极功夫是每天循规蹈矩认真练拳才能得到的。很多身怀

23、绝技的老拳师都是每天练拳不辍,从不间断。 练太极拳,也称打太极拳,确切的说,叫“盘架子”。因为太极拳的套路自始至终走弧线,有人说,太极拳套路是由大小不同的环组成,故称“乱环拳”,弧形的线条比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陕西的窑洞,顶部均为弧形,古代石桥无一不是拱弧形,以负担重压。练拳开始,切记要走弧线,忌直来直去走直线,否则,得不到太极拳特有的圆活趣味和深层的功夫。怎样走弧线呢?传统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规定,盘拳一定要注意方位,所谓方位为南北东西,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正位,四个隅位。练拳者面南而立,严格按四正四隅行拳,拳师称之为八方线。如正单鞭,左实手,从西南起,运行至正南,终点在东南,正好走了一

24、个弧线形,身子周围就会形成一个圆形意念圈,在与人试手时,对方很难攻破这个“圈”。初学者和练拳多年的人都应该遵循太极拳这一特殊的训练方法进行修炼。在盘架子之初先要排除杂念,作好预备式,必须慢慢安静下来,手脚四肢空松安静,也就是说心要静,手要争,胸部虚灵,做到无思无意无我无他,中正安舒,身上不带拙力,这叫“澄源清流”,方可往下盘架子,如果水源不清净,就先要澄清水源,水源澄清之后,水流自然清洁。所以要求盘拳时作好预备式,做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不可有僵滞之处。伸手提足注意虚实,也就是阴阳。有人说,阴阳是拳母,松柔是拳魂,不知阴阳,就没有松柔,这套拳是练不好的。 阴阳就是虚实,阴为虚,为静,为吸,

25、视线收回;阳是实,是动,是呼,视线外放,这是始终不变的拳理,有了功夫修炼到高深境界也是如此。盘拳时要求“轻灵”,是从起势到收势始终贯串轻灵,不可有缺陷、凸凹断续处,“其根在脚,发力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在行拳时,不管你练的是哪一派的太极拳,也不拘于练多少势,一定将每势分出若干动。我练的太极拳是杨禹廷83式拳,老拳师将83式分成三段,每式分成若干动作(均为双数),如起势4动,揽雀尾8动盘拳遇到单动(1、3、5、7)脚引手走,视线追手;双动(2、4、6、8)手引脚走,手追视线 ,这样盘拳,可以达到“拳论”的要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在每个动作结束再练下个动

26、作时,腰要松一下,“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为旗”,这样作可以达到“全身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在单动与双动的“接口”处,“拳论”讲要“变换虚实须留意”,单动为虚,虚变实再虚一虚;双动为阳,阳变虚则再实一次,长久修炼,分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向太极功夫上乘最高境界发展也就不难了。 一般人认为练武的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修炼太极拳恰恰相反,太极拳练的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和心灵的功夫。修炼到最高境界除去健体强身祛病延年的保健功能外,将使人的修养达到“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初学者先不要注意呼吸、虚实、视线,而首先要过僵滞关。初学拳的人,往往上下手脚不相配合,伸手提足四肢僵滞,甚至呼吸困

27、难胸口胀闷,这也是必然要经过的阶段。这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先要静下心来,身心安静了再盘拳,每个势每个动作力争准确,不可贪多求快,扎扎实实,准备好每个姿式,要象平时穿衣服系衣扣、吃饭用筷子、穿针引线那样轻松、自然地去练拳,僵滞的四肢便会慢慢松柔下来。 太极拳是锻炼头脑和心灵的拳术,平时要多练、多看、多问(问明师问拳论)、多琢磨,你会修炼成功的。不如此,就不是太极拳,只能是较力或者是柔软体操。太极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但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有责任向世界传播、推广。我们要用心练好,将健康、益智、祛病、延寿的太极拳奉献给全人类!太极推手的特点太极推手的特点 太极推手,又称打手或揉手。它是两人在配合练习

28、太极拳懂劲和技术时的一种锻炼手段。它遵循“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的原则,使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技击方法,按照 进、退、顾、盼、定的步法和身法进行的一种高尚的、文明的、有哲理的、有趣味的健身运动。太极拳架是体,推手是用,体用应紧密结合,才能长功夫。把拳练好,再运用到推手上,用拳架来丰富推手,用推手来检验拳架,也就是说推手是以拳架为基础,反过来又检验和修正拳架的技术,如果说拳架是理论,那么推手即是实践,这样久而久之体用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就可以形成功夫上的飞跃。但这些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刻苦训练,才能逐步达到高层次。当然,只练拳架

29、不练推手,就很难深刻地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要求,更不能灵活运用太极拳架,自如地呼吸行气,巧妙地发挥劲力,根本达不到技击运动的高度成就。 推手是进行太极拳技击技能实战训练的一种形式,是学习太极拳法以致应用的中间途径,也是学会拳架子到学习散手的阶梯。推手是在实战的条件下,不用护具设备的双人对抗竞技,比内劲,比技巧,纯熟地运用太极拳技法,控制自己的平衡,而破坏对方的平衡。推手不是急了打架,也不是随便嬉逗,而是双方郑重其事地比内功和技巧。双方一接触,即迸人互相摸底阶段,必须从手和脚全面动作来衡量对方实力,沉着应战,看谁能把对方轻松自如地制服或抛出,而整个过程是通过全身皮肤触觉和本体感觉的灵敏性,探知对方

30、的劲力大小,刚柔虚实,长短,快慢和运动方向,作出各种因势利导的对策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善于体察对方的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善于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控制对方,施以有效的打击。推手对双方的皮肤触觉,本体感觉,反应速度,用劲技巧,以及内劲质量等各项太极拳的运动素质的提高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必须指出,推手是获得太极拳技击功夫的主要手段,有一定的技击实用性,可以发挥真正的技击效能,但它毕竟不是实践,而只是技击练习,从一定程度上讲,推手与散手相比较,推手技术的内在变化比散手技术的内在变化更加细微。从训练的内容上和难度上讲,推手要比散手复杂得多,困难得多,所以推手速度宜慢不宜快。当然,最终推手还要为散手服务。技击形式虽分为推手和散手,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