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一节传染病概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7622588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一节传染病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一节传染病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一节传染病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一节传染病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一节传染病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一节传染病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一节传染病概述(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第十章第十章 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概述 1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 知知识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治疗、隔离和消毒;传染病的护理和预防;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其报告时限和管理方法。2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3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组具有感染性的疾病。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一、定义一、定义?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41、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不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2)隐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

2、无任何症状,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使机体发生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症状、体征。 一、定义一、定义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5(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并不出现任何疾病的临床表现,因而成为传染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 按病原体种类:带病毒者、带菌者和带虫者 按发生情况:恢复期、健康、潜伏期带菌者(5)潜伏性感染(潜在性感染):病原体寄生在机体某个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限而不引起发病,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清除,病原体

3、潜伏于机体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导致集体发病。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6 2、免疫免疫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反应 保护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变态反应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7二、二、传染病的流行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程和影响因素(一)概念(一)概念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8二、二、传染病的流行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程和影响因素(二)流行(二)流行过程中的三个程中的三个环节1、传染染源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

4、带者和受染动物。2、传播播途途径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染者经过的途径。3、人人群群易易感感性性: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9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水、食物 (2)空气、飞沫、尘埃 (3)接触传播 :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4)经媒介昆虫传播:分为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 (5)经土壤传播 (6)经血液、血制品、体液传播(7)母婴传播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10(三)影响传染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1、病原体的致病性、病原体的致病性 (1)侵袭力 (2)数量 (3)毒力 (4)变异 2、机体的反、机体的反应性性(1)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

5、对进入人体内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通过遗传获得,无抗原特异性,又称为先天性免疫。 1)天然屏障 2)吞噬作用 3)体液因子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11(2)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通过对抗原识别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通过后天获得的一种主动免疫。3、外部、外部环境境(1)自然因素 (2)社会因素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12三、传染病的特征三、传染病的特征(一)(一)传染病的四大基本特征:染病的四大基本特征: 1、有特异性病原体有特异性病原体: 2、有有传染染性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 :按其强度可

6、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 、爆发 (2)季节性 (3)地方性 4、有免疫性有免疫性: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显性或隐性感染,均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13(二)传染病的临床特征1、病程病程发展的展的规律性律性 (1)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此期有助于诊断、确定检疫期。(2)前驱期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该期属于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持续约1-3天。(3)症状明显期:某些传染病在经过前驱期后,病情迅速加重而达到顶峰,出现各种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体征。 (4)恢复期 :临床症状、体征逐渐消失。传染性还可持续一段时间。 出版社 医学分社

7、内科护理学14(5)复发与再燃: 有些传染病进入恢复期或在痊愈初期,病原体开始繁殖,初发病的症状再次出现,称复发。当病程进入缓解期后,体温尚未降至正常时,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 ,称为再燃。(6)后遗症: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能恢复正常者,称为后遗症。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152、常常见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征 (1)发热:发热是传染病中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在急性传染病中有特别重要的临床意义。 常见热型: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和不规则热。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162、常常见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征(2)发疹 :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还伴有发疹 ,皮疹出现的时间、分

8、布、出疹的先后顺序、形态等对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皮疹的形态主要有: 斑丘疹 、荨麻疹 、出血疹 、疱疹 。斑丘疹疱疹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172、常常见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征(3)毒血症状:病原体及其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出现中毒症状。 病原体扩散形式:菌血症 、毒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183、临床床类型型 按临床过程的长短:急性、亚急性、慢性; 按病情轻重:轻型、中型、重型和极重型; 按临床特征:非典型与典型。临床分型对治疗、隔离、护理等具有指导意义。 出版社 医

9、学分社内科护理学19四、传染病的隔离和消毒四、传染病的隔离和消毒(一)(一)标准准预防防 标准预防是基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性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1、标准准预防的内容防的内容 2、标准准预防的措施防的措施 3、常用防常用防护用品用品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20(二)传染病的隔离隔离指把处于传染期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安置于指定地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防止病原体扩散和传播。隔离是预防和管理传染病的重要措施。1、隔离管理与隔离原隔离管理与隔离原则 2、隔隔离离种种类:A隔离系统,以切断传播

10、途径为特征的隔离系统;B隔离系统,又称全面性屏障隔离,即对所有来自患者体内的物质实施全面隔离。 3、隔离的原隔离的原则与方法与方法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21(三)消毒 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一系列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病原体传播,控制传染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措施。 1、消毒的种消毒的种类: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 2、消毒方法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3、消毒效果消毒效果监测 :是消毒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22五、传染病的护理五、传染病的护理(一)(一)护理理评估估1、病史 2、身体评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般检查

11、 、病原学检查 、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 、其他检查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23五、传染病的护理五、传染病的护理(二)(二)护理理诊断断1、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引起毒血症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疹有关。 3、体液不足 与高热液体丢失有关。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24(三)(三)护理目理目标 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受损组织恢复正常,未发生继发感染。(四)(四)护理措施理措施1、降温护理2、皮肤护理(五)(五)护理理评价价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25六、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一)管理传染源染源1、对病人的管理病人的管理 对病人应尽量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传染病的分类 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2)传染病的疫情报告 2、对接触者的管理接触者的管理 医学观察、留观、检疫3、对病原携病原携带者的管理者的管理 早期发现 4、对动物物传染源的管理染源的管理 隔离、治疗或杀灭 出版社 医学分社内科护理学26(二)切断(二)切断传播途径播途径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措施 。(三)保(三)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和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可以通过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