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7608012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思维品质上表现为独创性、求异性和深刻性,它在思维过程上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多有发散性思维参与。往往能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各种为数众多的信息,找到多个可能的答案、结论和假设。2.有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心理学家认为“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中,形象思维是比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却占主要地位” 。3.直觉感受起着重要作用。4.多有灵感出现,常在百思不解中闪现思维的火花,出现豁然开朗的顿悟。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人类已经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

2、开创造性思维,而社会的未来发展也更加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愈加突出的地位。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一、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惟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应该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为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教学中,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要注重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式的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

3、,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可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过程才可能是一种多边交流、多向流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更重要的应该在于指导学生自己去品读,并鼓励他们充分交流思想,发表见解,从而激活思维。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两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两个苹果,两种思想互相交流却能激发新的思想。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的多边交流,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进而闪现创新思维火花的基础。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注重在“读”字上下功夫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学生读书寥寥,课堂热热闹闹,追求表面活跃,不注重让学生深入阅读作品;一种是简单肢解,条分缕析,阐发微言大义。前者忽视了学生作为

4、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的直觉感受,后者忽视了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事实上,学生的任何独到见解都是在认真阅读、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读”字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并让他们充分表达出来。这些体验和感受虽然是直觉的、感性的,却往往蕴涵着不少可贵的思想火花。思维科学告诉人们: “直觉作为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活动,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二是对问题的实质的一种洞察,而不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现象;三是一种跳跃式思维,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展开思维过程。 ”可见,阅读中的整体感知和直觉体验是多么重要。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角度

5、思考问题学贵有疑,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学满堂灌, 属于传授式, 讲解代替思考, 死记代替质疑,一切为了考试,不需要、不允许学生质疑,提出不同见解。这种应试教育的观念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简单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疑”是分层次的:有低级的、最基本的,如,字、词的理解;有较高层次的,如,篇章的结构、语言的表达;有更高层次的,如,情感的体验、 主旨的把握; 等等。 不管学生提出的是什么样的疑问,教师都要积极加以鼓励和肯定,要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使

6、质疑向深层发展。这样,学生就能由疑而把握本质,有所发现。四、培养阅读中的想象、联想思维能力想象和联想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阅读进行想象和联想能力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联想,就是事物间的互相联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常常表现为由此及彼,从乙事物联想到甲事物。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联想能力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联系:新旧知识的联系、语言文字与生活的联系、作品中的前后内容或人物间的联系等。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丰富理解,获得更多的启发。阅读想象,是指阅读中对语言符号所唤起的表象进行加工,进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阅读教学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常常需要学生想象的参与,通过想象能够唤起形象的鲜明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