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七年级(上)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苏科版数学教材编写组苏科版数学教材编写组七(上)教材整体结构七(上)教材整体结构我们与数学同行我们与数学同行(本套教材导引)(本套教材导引)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用用字母表示数字母表示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走进图形世界走进图形世界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平面图形的认识(一)1、编写意图、编写意图 本章是本套教材的导游图本章是本套教材的导游图. .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初略感受本套教材将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初略感受本套教材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统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感受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实践与综合应用;感受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 ————教材教材以以““生活生活 数学数学””和和““活动活动 思考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生生活活、、数数学学”——通通过过对对一一些些生生活活实实例例的的观观察察,,感感受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活动、思考活动、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流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感受到动手操作、调查研究等也是数学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感受到动手操作、调查研究等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并且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学习的一种重要并且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章第一章 我们与数学同行我们与数学同行 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生活中大量)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材料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中存在的材料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中““发现发现””数学2 2)本章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没有设定,因此要)本章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没有设定,因此要合理把握本章的教学要求合理把握本章的教学要求3 3)本章中有些问题看看或想像一下就能大致了)本章中有些问题看看或想像一下就能大致了解甚至知道结果,但我们仍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解甚至知道结果,但我们仍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到自己的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到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的过程与方式进行。
进行4))本节课后练习的形式可灵活多样本节课后练习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第二章第二章 有理数有理数1、编写意图、编写意图 ((1 1)本章由三个单元组成)本章由三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概念 《比《比0 0小的数小的数》《》《数轴数轴》《》《绝对值与相反数绝对值与相反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法》《》《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乘方》》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有理数概念)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有理数概念. . ●●§2.1§2.1中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引进负数中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引进负数 ●§2.2 ●§2.2中通过观察温度计和刻度尺上的刻度引入中通过观察温度计和刻度尺上的刻度引入数轴的概念数轴的概念, ,进而引进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进而引进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 ●§2.6 ●§2.6中通过厨师制作拉面的场景引进乘方概念中通过厨师制作拉面的场景引进乘方概念. . 力图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力图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本质学的本质((3 3)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 ,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 ,从分析情从分析情境中的事理入手境中的事理入手, ,提炼其中的数学道理提炼其中的数学道理, ,验证有理数运算法则验证有理数运算法则规定的合理性规定的合理性. . ■ §2.4■ §2.4中中, ,创设了足球比赛的情境创设了足球比赛的情境, ,通过某球队在主客场通过某球队在主客场比赛中的净胜球数的计算比赛中的净胜球数的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 §2.5 ■ §2.5中中, ,创设了水位升降的情境创设了水位升降的情境, , 力图通过情境数学力图通过情境数学化的探索活动化的探索活动, ,让学生感受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受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 ((4 4)设置赋有新意的游戏)设置赋有新意的游戏, ,体现体现““做数学做数学””的特的特色色((5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4§2.4中的中的““填幻方填幻方””、、§2.5§2.5中的中的““闯迷宫闯迷宫””、、 《《数学活动数学活动》》中的中的““凑凑2424点点””等,让学生等,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有理数的运算在游戏活动中巩固有理数的运算. . 分别在分别在§2.5§2.5和和§2.7§2.7后安排课外阅读后安排课外阅读, ,介绍介绍负数的发展史和分类思想,通过阅读开拓学生负数的发展史和分类思想,通过阅读开拓学生视野视野. .数形结合的思想则隐藏在教材中。
数形结合的思想则隐藏在教材中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有理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运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要通过)有理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运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和有效的训练,明确概念,熟练运算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和有效的训练,明确概念,熟练运算 ((2 2)通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创设恰当情境和)通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创设恰当情境和参与性强的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并鼓励他们在学习有理数参与性强的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并鼓励他们在学习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的活动过程中所有发现,扩展学生对数的认知的概念及其运算的活动过程中所有发现,扩展学生对数的认知结构●●关于负数,不少学生在小学就听说过关于负数,不少学生在小学就听说过, ,甚至还可以说出一些用甚至还可以说出一些用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的例子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的例子, ,但这里两节课的教学时间不能省但这里两节课的教学时间不能省● ● 虽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一种人为的规定虽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一种人为的规定, ,但我们不能省略但我们不能省略探索的过程,这个教学时间不能省探索的过程,这个教学时间不能省。
●●让学生认同法则的合理性其他方法亦可让学生认同法则的合理性其他方法亦可 ((3 3)通过数轴、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通过数轴、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教学,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思想方法 ((4 4)通过有理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向学)通过有理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生渗透““分类思想分类思想””的应用5 5)通过正数与负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学习,)通过正数与负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第三章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1、编写意图、编写意图 ((1 1)学生在小学里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如会用)学生在小学里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如会用a a++b b==b b++a a表示加法交换律,三角形面积S=1表示加法交换律,三角形面积S=1/ /22ahah等本章学等本章学习字母表示数,应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习字母表示数,应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因而,在第1节中安排了一些探索规律的问题示数的意义因而,在第1节中安排了一些探索规律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知道以引导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描述许多问题中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描述许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数量关系 ((2 2)考虑到)考虑到““字母表示数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求代数式的求代数式的值值””的学习,是方程、不等式、函数学习的基础,因而在的学习,是方程、不等式、函数学习的基础,因而在第第1 1、2节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用代数式描述具体问题、2节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用代数式描述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训练中的数量关系的训练 ((3 3)遵循本套教材)遵循本套教材““有关知识在学生通过有关知识在学生通过‘‘操作操作’’有了感有了感受以后再明晰受以后再明晰””的设计思路,呈现本章的有关内容的设计思路,呈现本章的有关内容 例如:例如: 在第3节在探索得到在第3节在探索得到““搭搭n n条鱼需要8+6(条鱼需要8+6(n n-1)-1)根火根火柴棒柴棒””的规律,并用20代替其中的的规律,并用20代替其中的n n计算得计算得““搭20条鱼需搭20条鱼需要122根火柴棒要122根火柴棒””后,再明晰后,再明晰““求代数的值求代数的值””的意义;的意义; 在第4节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面积获得有关(同类项可以在第4节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面积获得有关(同类项可以合并)体验后,再出合并)体验后,再出““同类项同类项””的概念及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则””;; 在第5节先出实际问题在第5节先出实际问题————计算防护林带、水渠的长,接计算防护林带、水渠的长,接着引导学生着引导学生““做一做做一做””后,再明晰后,再明晰““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法则””。
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 1)在第1节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用字母)在第1节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表示””规规律,对于学生律,对于学生““探索探索””规律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教师可给规律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教师可给予必要的帮助予必要的帮助2 2)本章教学中应注重用代数式描述具体问题中的数量)本章教学中应注重用代数式描述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训练,为后续的学习作必要的铺垫关系的训练,为后续的学习作必要的铺垫3 3)为了使学生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或几何)为了使学生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或几何意义,课本在第2节中安排了意义,课本在第2节中安排了““议一议议一议””的活动,以使学的活动,以使学生知道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从而感受生知道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从而感受代数式适用的广泛性这对于代数式适用的广泛性这对于““方程方程””的学习同样有其意的学习同样有其意义义————同一个方程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同一个方程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同样的,课本在第3节安排的同样的,课本在第3节安排的““议一议议一议””,则是为后续函,则是为后续函数性质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的材料,教学中对教材的这种数性质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的材料,教学中对教材的这种编排意图应予以重视。
编排意图应予以重视4 4)教学中要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中要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第四章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1、编写意图、编写意图 本章共分三个部分:本章共分三个部分: ((1 1)从问题到方程)从问题到方程 凸显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凸显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效的数学模型. ((2 2)解方程)解方程 解决数学内部问题解决数学内部问题————解方程解方程.. ((3 3)用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 突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突出突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突出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建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建模思想和策略.模思想和策略. 本章内容的呈现大都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出本章内容的呈现大都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出发,还设计了许多发,还设计了许多““做数学做数学””的内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的内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在““做做””中学,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化的过程,从而体中学,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化的过程,从而体现本套教材做数学的特点.例如章首活动、数学实验室、现本套教材做数学的特点.例如章首活动、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等等.数学活动等等.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 1)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加强对方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的认识加强对方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的认识.. ((2 2)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训练要适度,应引导学生根)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训练要适度,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解方程的步骤.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解方程的步骤. ((3 3)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突出解决问题的)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突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注意借助图表、线图、圆形图、柱状图整体策略,特别注意借助图表、线图、圆形图、柱状图整体把握和分析题意,寻找相等关系,并注意检验和解释方把握和分析题意,寻找相等关系,并注意检验和解释方程解的合理性.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程解的合理性.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多采用的空间,鼓励学生多采用““尝试、猜想、验证尝试、猜想、验证””方法去方法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4 4)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在生在““做数学做数学””中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中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五章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走进图形世界1、编写意图、编写意图 本本章章围围绕绕认认识识基基本本几几何何体体、、发发展展学学生生空空间间观观念念展展开开教材教材. .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圆柱、圆锥、棱柱(包括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锥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视图和正方体)、棱锥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视图. . ((2 2)基本活动)基本活动----------观察、操作、想像、思考观察、操作、想像、思考. . ((3 3)发展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空间想像、转化推理作到空间想像、转化推理. . 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 1)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在的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发现””图形图形. . ((2 2)本章的教学宜采用)本章的教学宜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实验、猜想、引导实验、猜想、分类分类----------应用、拓展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的模式展开,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联系,运用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 ((3 3)本章的教学应以活动为主,强调)本章的教学应以活动为主,强调““做数学做数学” ” . . ((4 4)在正方体表面展开,几何体的制作,图形的平移、旋)在正方体表面展开,几何体的制作,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内容的教学中,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有意转、翻折等内容的教学中,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5 5)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形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形. . ((6 6))充分利用本章的章头活动中的充分利用本章的章头活动中的““七巧板七巧板””拼图游戏。
拼图游戏 ((7 7))教学时,要把握好棱柱、棱锥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学时,要把握好棱柱、棱锥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 ((8 8))本章中要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章中要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第六章第六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平面图形的认识(一)1、编写意图、编写意图 本章内容是:本章内容是: ((1 1)线段、角的度量、表示、比较和画法;)线段、角的度量、表示、比较和画法; ((2 2)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有关性质;)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3 3)平行与垂直)平行与垂直. . “ “小结与思考小结与思考” ” ,安排了图案设计活动,目的是在,安排了图案设计活动,目的是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丰富有趣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理解,体验用最基本的元素、最简单的关系,做出全新的理解,体验用最基本的元素、最简单的关系,做出全新的创造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 ● ●本章从大量的现实背景入手,以线、角等简单图本章从大量的现实背景入手,以线、角等简单图形,平行、垂直这一最基本、最特殊的关系为主要研形,平行、垂直这一最基本、最特殊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究对象,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 . ●本章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观察、测量、折叠、本章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观察、测量、折叠、画图等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画图等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 ●本章中,对余角、补角、对顶角性质的呈现,遵本章中,对余角、补角、对顶角性质的呈现,遵循循““观察、操作观察、操作--------猜想、探索猜想、探索--------说理(有条理地说理(有条理地表达)表达)””的研究图形性质的一个普遍性的认识过程的研究图形性质的一个普遍性的认识过程. .2、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 1 ))由于在本章前,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仅仅限于直由于在本章前,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仅仅限于直观性的识图,没有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言的表述和推观性的识图,没有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言的表述和推理性的认识,而在数学活动中,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理性的认识,而在数学活动中,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图形、抽象出概念、抽象出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加以表述,对学抽象出概念、抽象出性质,并用几何语言加以表述,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 因此,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让学生因此,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掌握概念、理解性质、懂得画法,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掌握概念、理解性质、懂得画法,尝试用几何语言表述,初步形成学习几何的方法和习惯尝试用几何语言表述,初步形成学习几何的方法和习惯. . ((2 2)在本章的教学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学生在)在本章的教学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有关线段、射线、直线、角的知识。
小学已学过的有关线段、射线、直线、角的知识 ((3 3))在本章的教学时,对求线段的长短、求角的在本章的教学时,对求线段的长短、求角的度数要定位准确度数要定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