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初探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7560841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初探德育工作一直是初中教育的软肋,许多优秀教师在初中德育问题上煞费苦心,提出了尊重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等人本主义的教育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是摆脱不了其局限性。究其原因,有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更主要的在于,德育工作主要是对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和行为举止的影响,这种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好的办法测试其效果。再者现行的学校教育缺乏必要的惩戒,导致现有的教育手段在一些特殊学生面前苍白无力,既纵容了这些学生的胆量,又给其他学生带来不良的启示, 教师也无可奈何。 由此可见,导致初中德育工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操作平台,缺乏让学生明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的机制,简而言之缺乏抓手。我们认为必须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提出初中学生日常行为的道德要求和禁止触犯的道德底线。明白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事是好事,做了会受到鼓励;什么样的事不能做,如果做了要负责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量化考核。将量化考核的结果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道德评价和学生毕业时的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我们采用的量化考核的办法是:每学期初给每个学生品行基本分 80 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做了好事。有了进步就加分;触犯了道德底线就减分。学校政教处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研究制定出加分和减分的参考细则。各班

3、组织学生对照参考细则进行学习、讨论,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修改、 完善, 形成班级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方案。在此基础上,各班选举建立学生品行考核评价小组,每星期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对照方案作出加分、减分评价。评价结果在教室里张榜公布,学生本人对评价结果不满意可在一周内向评价小组提出申诉,评价小组予以复核,如复核结果不变,需对学生本人作说明。期末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转换成品行等级。品行评分在 90 分以上的等级为优,评分在7589分之间的等级为良, 评分在6074之间的等级为中,评分在 60 分以下的等级为差。品行等级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样填入学生的素质发展报告书和学籍档案。评分在 90 分以上的学生才

4、有资格评选三好学生。评分在 60 分以下,班主任将通知学生家长,请学生家长配合教育。学生毕业时,根据六个学期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如果有四个学期的考核结果为差, 则综合素质评定为差, 达不到毕业条件,不予毕业。我校在实施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的实践中体会到:1品行量化考核评价为初中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操作平台。 在这一个平台上所有学生的新学期初始分均是 80 分,体现了公平性。做了好事加分,犯了错误减分,体现了导向性和发展性。2品行量化考核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过去无论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仅是老师教育一番就过去了。部分学生认为犯了错误老师拿他没办法,因此,胆子越来越大,在错误的

5、道路上越走越远。实施量化考核评价,每做一件好事都记录在案,每犯一次错误也都记录在案,并且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记录到学生档案中,成为毕业时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这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的每一次错误负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制约了学生的随意性。学生为能加分积极为班级做好事,偶尔犯错误被减分的学生更是想通过做好事加分来弥补,激发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3品行量化考核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品行量化考核评价的具体方案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之下由学生自己参与讨论通过的;考核评价小组是学生自己选出来的;评价结果张榜公布,需要得到学生自己的认可。学生既是品行量化评价的客体,也是品行量化评价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我校实施初中学生品行量化考核评价制度还处于尝试阶段, 但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今后将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达到新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