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7542899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 (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答谢中书书 (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答谢中书书 (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答谢中书书 (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答谢中书书 (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 (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弘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vv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尺牍”或日或日“信札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vv答谢中书答谢中书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山水的信。书,书信。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度,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故称“谢中书谢中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你了解题目的含义吗?你了解题目的含义吗?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答复谢徵的信答

2、复谢徵的信谢征谢征,作者的朋作者的朋友。中书,是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谢征的官职。信信陶弘景陶弘景答复答复 陶弘景陶弘景陶弘景陶弘景(456456536536),字通明,丹阳),字通明,丹阳),字通明,丹阳),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秣陵(今江苏南京)秣陵(今江苏南京)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人。人。人。南朝南朝南朝南朝齐、梁时期齐、梁时期齐、梁时期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思想家、医学家思想家、医学家思想家、医学家。隐。隐。隐。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

3、人征询他的意见,时人征询他的意见,时人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称为称为称为“ “山中宰相山中宰相山中宰相山中宰相” ”。走近作者走近作者vv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写作背景简介写作背景简介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陶弘景山川山川/之美,古来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共谈,高峰/入云,清流入云,清流/见底。两岸见底。两岸/石壁,五色石壁,五色/交辉。青林交辉。青林/翠竹,四时翠竹,四时/俱备。晓雾俱

4、备。晓雾/将歇,将歇,猿鸟猿鸟/乱鸣;夕日乱鸣;夕日/欲颓,沉鳞欲颓,沉鳞/竞跃。实是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之仙都。自自/康乐康乐/以来,未复有以来,未复有/能与(能与(y)其奇者。)其奇者。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节奏。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辉。青林翠竹,四青林翠竹,四时俱时俱备。备。晓雾将晓雾将歇歇,猿鸟乱鸣;,猿鸟乱鸣;夕日欲夕日欲颓颓,沉鳞沉鳞竞跃。竞跃。实是实是欲界欲界之之仙都仙都。自康乐以来,自康乐以来,未

5、复有能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其奇者。 交相辉映交相辉映全、都全、都季节季节坠落坠落潜游在水中潜游在水中的鱼的鱼(Y)欣赏欣赏消散消散朗读课文,解释重点词语。朗读课文,解释重点词语。神仙生活的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美好世界,或指天堂。或指天堂。指人间指人间山山 川川 之之 美,美, 古古 来来 共共 谈。谈。 高高 峰峰 入入 云,云, 清清 流流 见见 底。底。 两两 岸岸 石石 壁,壁, 五五 色色 交交 辉。辉。青青 林林 翠翠 竹,竹, 四四 时时 俱俱 备。备。晓晓 雾雾 将将 歇,歇, 猿猿 鸟鸟 乱乱 鸣;鸣;夕夕 日日 欲欲 颓,颓, 沉沉 鳞鳞 竞竞 跃。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是

6、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句子,整体感知翻译句子,整体感知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

7、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再读译文再读译文v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

8、,潜游在水中的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异景色的人了。山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是怎样描绘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山川之美”的?的?(先从

9、文中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品析,然后小组交流展示)(先从文中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品析,然后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二先先仰视仰视“高峰入云高峰入云 ”,再,再俯视俯视“清流见底清流见底 ”,又平看,又平看“两岸石壁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青林翠竹 ”,最后最后 又按又按时间时间分分“晓晓”“夕夕”来写,一句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一景,次第井然。 精读课文,析美文美点。精读课文,析美文美点。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映成趣。

10、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

11、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其奇者。一、一、总起句,抒发感慨。总起句,抒发感慨。1、先仰视先仰视“高峰如云高峰如云”,再,再俯瞰俯瞰“清流见底清流见底”,再平视,再平视“两岸石壁两岸

12、石壁”、“青林翠竹青林翠竹”。2、最后分、最后分“晓晓”与与“夕夕”两层来两层来写写三、三、感叹自然美景。感叹自然美景。 点明主旨,点明主旨, 呼应前文。呼应前文。二、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为什么与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为什么与“康乐康乐”相比?相比?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山水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山水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语句: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与其奇者。 品味探究品味探究vv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作者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的语句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