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传染病PPT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7388200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种传染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14种传染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14种传染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14种传染病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14种传染病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种传染病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种传染病PPT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寨卡病毒,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霍乱,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麻诊,水痘,AFP病例,流脑,乙脑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主要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控制措施等。1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一)传染源。传染源是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二)传播途径。目前研究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可能存在环境(禽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人传播。 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虽然出现了个别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发现该病毒具有持续的人

2、与人之间传播能力。(三)高危人群。到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的人。2主要症状: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也可以出现流涕、鼻塞、咽痛等。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较重或病情发展迅速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诊断要点:最为可靠的仍是病原学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之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尽可能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PCR检测)和病毒分离。3影像学检查发现,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毛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1.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1)发热(

3、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4预防控制措施:1:携带病毒的禽类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减少和控制禽类,尤其是家禽间的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尤为重要,及时发现动物感染或发病疫情,尽早的采取措施,阻断病毒禽间传播的措施。,2: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和培养个人呼吸道卫生和预防习惯。3:还要做好动物和人的流感的监测。5中东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根据目前已知的病毒学、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已具备一定的人

4、传人能力,骆驼可能是人类感染来源。但不排除蝙蝠或其他动物也可能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6 人可能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单峰骆驼的分泌物、排泄物(尿、便)、未煮熟的乳制品或肉而感染。而人际间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传播。(三)高危人群,由于我国与中东地区、韩国等疫情发生地存在商务、宗教交流、旅游等人员往来.临床表现: 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呼吸急促与呼吸困难。感染者通常会有肺炎,部分病人会出现肾衰竭、心包膜炎、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或死亡。7诊断要点:1、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通过RT-PCR确诊,同时通过Ct值测定病毒载量影像学均发现异常。通常表

5、现为单侧弥漫性病变或双侧异常,可出现如支气管充气征、空洞形成、磨玻璃影、结节影、甚至胸腔积液等8预防方法1、欲赴中东地区的民众,注意个人卫生及手部清洁,尽量减少至人群聚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活动,或与有呼吸道症状者密切接触。此外应避免前往当地农场、接触骆驼或生饮骆驼等动物奶,以降低受感染可能性。2、自中东地区入境的民众,若出现发烧或有急性呼吸道症状,应主动通报港埠检疫人员,并配合接受检疫及后送就医作业,进行采检与医学评估;返国14天内,若出现呼吸道症状或有发烧症状,则应佩戴一般外科口罩尽速就医治疗,并主动告知医护人员旅游史9 寨卡病毒1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

6、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2传播途径 (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10(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曾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传播给新生儿。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3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11典型的症状

7、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诊断寨卡病毒感染以症状和流行病史为诊断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血中病毒分离培养可以确。预防 减少寨卡病毒感染来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可减少感染发生。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12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超过一亿人受感染,25亿以上的人

8、受到威胁,登革病毒的传播现已经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表现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感染登革热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数国家登革热的死亡率大约为5%,大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中。13初次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不发生出血和休克;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在血液中与原有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免疫病理损伤,临床上呈现出血和休克预防控制措施1:研制四个血清型的登革病毒疫苗,即由四种血清型登革病毒有效免疫原构成的、可以同时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并抑

9、制四个型病毒中任何一种型别病毒的四联多价疫苗2:通过释放绝育的雄蚊与野生的雌蚊交配,减少蚊子数量,稀释种群密度,以抗击登革热。14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是汉坦病毒人不是主要传染源,人不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鼠类的排泄物、分泌物由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或由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人。呼吸道传播 吸人携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尿、粪便、唾液)的气溶胶。消化道感染 污染的水和食物经口腔或消化道黏膜侵人人体而受到感染。15.人群易感性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临床表现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

10、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诊断1:尿常规 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16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 一般依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诊断,对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17预防防鼠、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做好食品、环境、个人卫生,必要时可用出血热疫苗预防注射。18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以柯萨

11、奇A组组16型型(CoxA16)、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型(EV71)多见多见),引起的急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潜伏期:多为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天,平均3-5天。天。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尤以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小儿。岁以下小儿。19病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

12、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大规模流行时,尤其是口腔、手足部位的典型皮疹分布特点。诊断不困难。20预防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21霍乱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古典生物型

13、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症状较严重;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症状轻者多,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亦较多主要通过食入被患者粪便污染过有水而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22诊断直接镜检: 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镜检(涂片染色及悬滴法检查)观察细菌形态,动力特征。细菌分离培养可将材料接种至碱性蛋白胨水37培养68小时后,取生长物作形态观察,并转种于碱性平板作分离培养,取可疑菌落作玻片凝集,阳性者再作生化反应及生物型别鉴定试验。23发病机制正常胃酸可杀灭霍乱弧菌,当胃酸分泌缺乏或低下,或入侵的霍乱弧菌数量较多,未被杀灭的弧菌就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此菌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霍

14、乱肠毒素,引起空肠到回肠部分腺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引起大量液体及血浆中的钠、钾、氯等离子进入肠腔,由于分泌功能超过肠道再吸收能力,从而造成严重的腹泻及呕吐。防治原则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作好对外交往及入口的检疫工作,严防本菌传入,此外应加强水、粪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对病人要严格隔离,必要时实行疫区封锁,以免疾病扩散蔓延。24细菌性痢疾 病原体是痢疾志贺氏菌。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以轻症非典型菌痢患者与慢性隐匿型菌痢患者为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人群易感性: 人

15、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25症状体征临床上将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分3型,即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普通型表现为发冷发热,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腹痛以左下腹为主,呈阵发性,大便后减轻。大便每日十几次至几十次,典型者为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感。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可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烦躁、嗜睡,甚至血压下降,意识改变。诊断检查 大便常规及培养。必要时以PCR法查大

16、便志贺菌。26【预防痢疾】 1 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对个体及饮食摊贩做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2对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的炊事员、保育员应定期检查大便,做细菌培养。3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引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诊断检查 大便常规及培养。必要时以PCR法查大便志贺菌。27感染性腹泻病因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临床表现腹泻通常定义为每天(24h)排未成形大便3次,或每天排出未成形粪便的总量超过250克。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17、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28实验室检查1.粪便检查(1)粪便细菌培养:粪便细菌培养仍然是“金标准”。发热和/或脓血便患者应进行粪便标本培养及药敏有助于经验治疗后调整治疗方案。(2)粪便常规肉眼外观,如便标本中肉眼可见黏液和血便,提示是一个炎症过程。显微镜下检查:见红、白细胞可提示炎症性腹泻;暗视野下见“鱼群样运动”提示弧菌,并需进行制动试验以甄别霍乱弧菌;如腹泻带血,尤其粪便中不含白细胞,提示可能为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O104:H4)或阿米巴、艰难梭菌感染(后两种病原体可破坏粪便中的白细胞)。(3)诺如和轮状等病毒性腹泻可用ELI

18、SA法检测抗原或RT-PCR检测病毒核酸。29预防传播做好手卫生、消化道隔离、消毒、及时报告和填写传染病报告卡30麻诊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易感人群,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31临床表现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约10日(618天)。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

19、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32(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

20、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33诊断根据患儿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在口腔颊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预防1.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2.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3.控制传染源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4.切断传染途径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34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21、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该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35水痘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儿童常见疾病,好发于26岁,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患者急性期水痘内容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内均含有病毒。病毒经呼吸道粘膜或结膜(conjunctiva)进入机体,经2次病毒血症,病毒大量复制,扩散至全身,特别是皮肤、粘膜组织。约经2周左右的潜伏期,因上皮细胞肿胀、气球样变、组织液的积累,全身皮肤出现

22、丘疹、水疱,有的因感染发展成脓疱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比面部和四肢多。临床典型的水痘或带状疱疹,一般不需要实验室诊断。但对无免疫应答和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应用疱疹液做电镜快速检查,或细胞培养来分离病毒;36被动免疫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新生儿、未免疫妊娠接触者或免疫低下接触者的感染和疾病的发展。水痘减毒活疫苗已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应用多年。免疫接种1岁以上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成人,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在体内维持10年之久,保护率较高,为68%100%。3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

23、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化脓性改变。38辅助检查1.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升高。2.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呈浑浊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以多核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3.细菌学检查:可取皮肤瘀斑处的组织涂片染色或离心沉淀脑脊液沉渣涂片染色,血液或脑脊液细菌培养。39诊断依据凡在流行季节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临床诊断即可初步成立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约为1-2d,可有低热

24、、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败血症期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缩等毒血症症状。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淤斑点或淤斑,直径1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严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坏死403、脑膜炎期脑膜炎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在前驱期症状基础上出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狂躁以及脑膜刺激症状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411.涂片检查用针尖刺破皮肤瘀点挤出少许血液及组织液,涂片染色后镜检,阳性率高达80%以上脑脊液沉淀涂片的阳性率为60%70%,脑脊液不宜搁置太久,否则病

25、原菌易自溶而影响检出2.细菌培养血培养在流脑时阳性率较低但血培养对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暴发型败血症及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诊断甚为重要,故必须注意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血作细菌培养并宜多次采血送验42预防保健1.就地隔离治疗。2.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外出应戴口罩.3.药物预防4.菌苗预防:目前各国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43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幼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蚊子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当人受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乙脑病毒进入人体,在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结、肝、脾等吞噬细胞内增殖,并经血液循

26、环到达脑部而引起炎症。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呕吐、昏睡、痉挛等。重症者可周身高烧、抽痉不止、脑水肿、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44当带毒雌蚊叮咬人时,病毒随蚊虫唾液传入人体皮下。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等处的细胞中增殖,随后有少量病毒进入血流成为短暂的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随血循环散布到肝、脾等处的细胞中继续增殖,一般不出现明显症状或只发生轻微的前驱症状。约经47日潜伏期后,在体内增殖的大量病毒,再侵入血流成为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发热、寒战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若不再继续发展者,即成为顿挫感染,数日后可自愈;但少数患者(0.1%)体内的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增殖,引起

27、脑膜及脑组织发炎,造成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血管栓塞、淋巴细胞浸润,甚至出现局灶性坏死和脑组织软化。临床上表现为高烧、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升高以及脑膜刺激症。45微生物学诊断编辑乙脑早期快速诊断通常采集性期患者血清或脑脊液特异性lgM ,也可做RTPCR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核酸片段,一般6个小时内可初步报告结果。防治原则防蚊、灭蚊和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预防接种 中国主要使用由地鼠肾细胞培养制备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P3株灭活疫苗。46AFP病例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