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38159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拟行路难其四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拟行路难其四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拟行路难其四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拟行路难其四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拟行路难其四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拟行路难其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行路难其四(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拟行路行路难( (其四其四)2018)2018【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1、了解创作背景、了解创作背景2 2、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的变化过程。的变化过程。 3 3、分析文中、分析文中“比兴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的用法和作用。 4 4、 比较行路难和拟行路难的异同。比较行路难和拟行路难的异同。5 5、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本籍东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很不得志,但他的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文,

2、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骈文都不乏名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而且多传诵名篇。篇。最有名的是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拟行路难18首。首。鲍照擅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实行门阀制度,讲求门

3、第出身。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贵贱,贵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安能行叹复坐愁?酌

4、酒以自宽,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鲍照 倾倒水于平地倾倒水于平地, ,水向四处分流水向四处分流 . . 人生是即定的人生是即定的, ,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喝点酒来宽慰自己, ,歌唱歌唱行路难行路难. .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 人心又不是草木人心又不是草木, ,怎么会没有感情怎么会没有感情. .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欲行又止欲行又止, ,不再多说什么不再多说什么. . 知人论世,理解标题:知人论世,理解标题: “行路难行路

5、难”难从何而来难从何而来? 道路难行。道路难行。 人生之路(仕途)人生之路(仕途) 艰险坎坷,才华埋艰险坎坷,才华埋没,壮志难酬。没,壮志难酬。 读完全诗,你觉得作者想表达情感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整体感知愁 课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课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1 1、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 么作用?么作用?2 2、人生亦有命中的、人生亦有命中的“命命”字在文中的具体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 3、全诗的感情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总括?作、全诗的感情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总括?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这种

6、欣赏诗歌的方法者是如何来表现的?这种欣赏诗歌的方法是什么?是什么?4 4、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本诗的主旨是什么?1、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1 1、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前两句作者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 么作用?么作用?比兴手法的作用:比兴手法的作用:作用分解:作用分解:1、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7、2、景或物、景或物 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3、比喻、比喻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化繁杂为简单。2、第三句中的、第三句中的“命命”是指什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怎样的看法? “命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愤怒的控诉。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抨击 悲愤无奈不认命认命认命3.3.全诗的感情可以用全诗的感情可以用“愁愁”来总括?来总括?

8、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全全诗突出一个突出一个“愁愁”字,字,所所叹者愁,酌酒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消愁,悲歌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正如沈德潜所说,此,此诗“妙在不曾妙在不曾说破,破,读之自然之自然生愁生愁”.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怀才不遇,悲怆难抑,苦闷异常的发愁者形象。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

9、,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4 4、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七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木,用反问的句式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表达了诗人的抗争诗人的抗争。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

10、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岂无感”越是激昂,越是激昂,“不敢言不敢言”的痛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下的怀才不遇,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愤慨不平之情。慨不平之情。本诗主旨:本诗主旨: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抓关键词体会全文作者的感情命劝慰叹愁酒排遣消愁歌倾泻断愁感不敢言愁前三句自我克制的

11、痛苦和寒士不平的悲愤最后一句无力抗争无奈乱世不保的忧患拓展延伸诗歌比较阅读:诗歌比较阅读: 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或是思想感情思想感情不同,或是不同,或是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不同,或是不同,或是形象、语言风格形象、语言风格不不同。同。 比较阅读应该以比较阅读应该以求异求异为主。为主。 李白的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与拟行路难进行比较拟行路难进行比较鉴赏。鉴赏。行路难 李白李白金金樽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馐直万钱。直万钱。停杯投停杯投箸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安在?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鲍照鲍照拟行路难拟行路难李白李白行路难行路难读意象读意象读诗中的诗读诗中的诗人人读现实中读现实中的诗人的诗人读时代读时代愁愁愁、失意愁、失意满腹愁绪,无处宣泄满腹愁绪,无处宣泄满腹愁绪,但潇洒满腹愁绪,但潇洒自如,乐观积极自如,乐观积极怀才不遇怀才不遇怀才不遇怀才不遇魏晋的门阀制度压魏晋的门阀制度压制了人才制了人才唐代

13、开明的思想和唐代开明的思想和繁盛让人充满希望繁盛让人充满希望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比较鲍、李的比较鲍、李的行路难行路难写作缘由写作缘由情感情感语言风格语言风格鲍照鲍照李白李白怀才不遇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壮志难酬抒悲愤抒悲愤抒悲愤抒悲愤 +明豪情明豪情 +展自信展自信深受乐府影响,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质朴,语言清新质朴,气势连贯,笔力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酣畅淋漓 读懂一首诗,应该先了解其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在括号里填什么词或词组?为什么填这个词或词组?例: “一个可怜的杜甫”。 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