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课件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5(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737520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课件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5(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高一历史课件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5(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高一历史课件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5(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高一历史课件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5(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高一历史课件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5(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一历史课件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5(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一历史课件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5(人教版必修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第3课课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皇权皇权相权相权中央中央地方地方(一)西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西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初西汉初郡国并行郡国并行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 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分割王国势力分割王国势力“推恩令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二)唐中期(二)

2、唐中期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节节度度使使藩藩镇镇割割据据政治上政治上-较大的自主权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经济上-控制着财权控制着财权军事上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拥有强悍的武装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三)北宋初年(三)北宋初年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军事上军事上:2.行政上行政上:3.财政上财政上: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文官担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通判监督转运使转运使制其钱谷制其钱谷影影响响形成形成“冗官冗官”,“冗兵冗兵”, “冗费冗费”的局面,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

3、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禁军禁军收其精兵收其精兵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四)元朝行省制(四)元朝行省制、分区统治、分区统治直线行政直线行政、设、设宣慰司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管理边远民族地区、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意义意义:元朝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开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地方方分分权权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夏商夏商西周西周东东周周西西汉汉初初

4、三三国国唐唐初初唐唐末末宋代宋代分封制分封制郡国并存郡国并存节度使节度使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演变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演变元元元元朝朝朝朝郡县制郡县制秦秦朝朝推恩令推恩令行省制行省制汉汉武武帝帝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形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形成内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成内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等)(2)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体制(尚书、中书、门下)(3)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4)宋朝:)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5、(5)元朝)元朝: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1 1、西汉的、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 帝中朝中朝外朝外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决策机构执行机构 九 卿 有事上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确立并完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皇帝皇帝 中书省中书省(起草诏令)(起草诏令)尚书省尚书省(管理政务)(管理政务) 门下省门下省(审核政令)(审核政令)吏、户、礼吏、户、礼、兵、刑、工、兵、刑、工 评价评价:分权与制衡、效率,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分权与制衡、效率,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6、度的重大创造重大创造。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皇皇 帝帝(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行使宰相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使 三司使三司使(行政权)(行政权)(军权)(军权)(财权)财权)(相权一分为三)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总揽大权)(四)元朝(四)元朝最高最高行政行政机关机关:中书省中书省领六部领六部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二、君主专制的演进探究探究2: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其影响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其影响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中央严格控

7、制地方,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 君主专制逐渐强化君主专制逐渐强化对对边疆地区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益完善的管辖和治理日益完善积极:积极: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各地家,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经济文化交流弊端:弊端: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地方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人浮于事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孝廉

8、孝廉选拔标准门第门第3、隋清:科举制科举制趋势:客观、公正、科学客观、公正、科学选拔标准才能才能(学识)(学识)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持续最为久远、体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持续最为久远、体系最为完备、范形最为稳定的制度系最为完备、范形最为稳定的制度 唐代:科目繁多唐代:科目繁多 重重诗词歌赋诗词歌赋宋代:轻诗词宋代:轻诗词 重视重视实际能力实际能力明清:八股取士明清:八股取士 重重文章格式文章格式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产生了深远

9、的影响 科举制好处是:好处是: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选拔官吏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做官三者联系,营造了中华民族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氛围;弊在于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10、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束缚应考者;晚清科举制度严重晚清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 北宋初,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宋太祖问:北宋初,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长久之计,其道

11、何如?” 宰相赵普对曰:宰相赵普对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1赵普认为唐末五代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赵普的对策,北宋初年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你能概括指出这些措施的两项基本内容吗?3试扼要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和影响。节镇太重,君弱臣强。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形成的藩镇割据节镇太重,君弱臣强。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局面,中央集权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首先从集中军权入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加首先从集中军权入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加强禁军;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加强中央对地方军、政、强禁军;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加强中央对地方军、政、财权的控制。财权的控制。效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效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功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影响:逐渐导致官僚机构何军队成功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影响:逐渐导致官僚机构何军队的膨胀,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的膨胀,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