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PPT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7345958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PPT课件(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l不安全行为的生理因素不安全行为的生理因素l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l行为理论之需要层次理论行为理论之需要层次理论l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途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途径 1第一节 不安全行为的生理因素n视觉n听觉n人的反应时间2 一、视觉 视觉是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视觉是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 ,人在接受外界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通过视觉器官接受的信息约站全部信息的信息时,通过视觉器官接受的信息约站全部信息的80%80%以上,其余的大部分信息又主要是靠听觉来获得以上,其余的大部分信息又主要是靠听觉来获得的的。 31.常见的几种视觉现象-

2、适应、眩光、视错觉 由于生理、心里及各种光、形、色等因素的影由于生理、心里及各种光、形、色等因素的影响,使人在利用视觉的过程中,会产生适应、眩光、响,使人在利用视觉的过程中,会产生适应、眩光、视错觉等现象。这些现象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视错觉等现象。这些现象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该加以分析利用。该加以分析利用。4 (1)暗适应与明适应 人眼对光亮度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人眼对光亮度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 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暗适应:暗适应: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一切都看不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

3、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廓。 暗适应过程中,瞳孔逐渐放大,光通量增加,提暗适应过程中,瞳孔逐渐放大,光通量增加,提高了眼的感受性,从而能看清所视物的轮廓。高了眼的感受性,从而能看清所视物的轮廓。 过渡时间较长,大约需要过渡时间较长,大约需要202030min30min才能完全适应。才能完全适应。5明适应: 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 过渡时间很短,大约需要过渡时间很短,大约需要1min1min,明适应过程即趋,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于完成。 人在明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会因为受到人在明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

4、作,会因为受到适应性的限制,使视力出现短暂的下降,频繁地出适应性的限制,使视力出现短暂的下降,频繁地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 并引起事故发生。并引起事故发生。 在需要频繁改变光亮度的场所工作,应采用缓在需要频繁改变光亮度的场所工作,应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变化。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变化。6(2)眩光 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 眩光可使人眼感到不舒服,使可见度下降,并引起视力的明显下降。 有害影响: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

5、产生模糊感觉等,-影响操作者的正常作业7有趣的视觉后像有趣的视觉后像 请聚精会神地盯着下图中央的十字看,你会发现,周围紫色的圆点渐渐淡下来,甚至消失。最后只剩下一个绿色的圆点在转。 89 视觉后象 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暂的时间。 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象后象。10视视觉觉后后像像正后象正后象-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 负后象负后象-与原来刺激相反的感觉印象。 如:光亮部分变为黑暗部分,黑暗部分变为光亮部分。 正负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正负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的作用。的作用。11正后像的应用:

6、 电视、电影。胶片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残留使人产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 如果看到的是一个有颜色的光刺激,则负后象是原来注视的颜色的补色。 后象的持续时间受刺激的强度、作用时间、接后象的持续时间受刺激的强度、作用时间、接受刺激的视网膜部位及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受刺激的视网膜部位及疲劳等因素的影响。 12(3)视错觉 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 视错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类型有: 形状错觉、色彩错觉、物体运动错觉 等。等。 13 形状错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

7、错觉、 大小错觉、远近错觉、透视错觉 等。 色彩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 距离错觉、疲劳错觉 等。 安全生产管理时,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考虑视错觉的影响。 141516171819 2.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1)视觉损伤 在生产过程中,除切屑颗粒,火花,飞沫,热气流,化学物质等有形物质会造成对眼的伤害之外,强光或有害光也会造成对眼的伤害强光或有害光也会造成对眼的伤害。20 眼睛能承受的可见光的最大亮度值为106cd/(坎德拉每平方米)。如超过此值,人眼视网膜就会受到损伤。 300mm以下的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紫外线眼炎。 紫外线照射 45小时后眼睛便会出血,1012小时后会使眼睛剧痛而不

8、能睁眼,这一般是暂时性症状。大多可以治愈。21l 常受红外线照射可引起白内障。l 直视高亮度光源(如激光、太阳光等),会引起黄斑烧伤,有可能造成无法恢复的视力减退。l 低照度或低质量的光环境,会引起各种眼的折光缺陷或提早形成老花。l 眩光或照度剧烈而频繁变化的光可引起视觉机能的降低。22(2)视觉疲劳 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和精细作业是工作者,由于长时间看近物或细小物体,睫状肌必须坚持地收缩,这将引起视觉疲劳,甚至导致睫状肌萎缩使其调节能力降低。23l 长期在恶劣光照环境下工作,会引起眼睛局部疲劳和全身性疲劳。l 全身性疲劳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肩上肌肉僵硬发麻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l 眼睛调节筋的

9、睫状肌的疲劳,还可能形成近视。 视觉损伤和视觉疲劳引起的视觉下降,常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和事故的发生。 注重保护劳动者的视力,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要。24 3.视觉的运动规律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视线的移动对看清和看准物体有一定规律。 掌握视觉的运动规律,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提掌握视觉的运动规律,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工作的可靠性。高工作的可靠性。25(1)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 先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 后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 一般机器的外形常设计成横向长方形。(2)视线运动的顺序 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26(3)对物体尺寸或比例的估计 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准确、迅速、且不易疲劳。(4)当

10、眼睛偏离视野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率优先的顺序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27(5)在视线突然移动的过程中,约有3%的视觉能看清目标,其余97%的视觉可能是不真实的。 在工作时,不应有突然转移视线的要求,否则会降低视觉的准确性。 如需要人的视线突然移动时也应要求慢一些才能如需要人的视线突然移动时也应要求慢一些才能引起视觉注意。应给出一定标志,利用箭头或颜色预引起视觉注意。应给出一定标志,利用箭头或颜色预先引起人的注意,以便把视线转移放慢。先引起人的注意,以便把视线转移放慢。28(6)对于运动的目标 只有当其角速度大于112/s2/s,且双眼的焦点同时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才能鉴别出其

11、运动状态。(7)人眼看一个目标要得到视觉印象 最短的注视时间为 0.070.070.30s0.30s,与照明的亮度有关。 人眼视觉的暂停时间平均需要 0.17s0.17s。29 二、听觉1)听觉的特性听觉绝对阈限听觉的辨别阈限辨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判断环境中声源的方向、远近听觉的功能30 (1)听觉绝对阈限 -人的听觉系统感受到最弱声音和痛觉声音的强度。与频率和声压有关。 在阈限以外的声音,人耳感受性降低,不能产生听觉。 声波刺激作用的时间对听觉阈值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识别声音所需要的最短持续时间为 2050 ms。 31 声强是指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

12、的平均声能,单位为W。听觉的绝对阈限频率阈限声压阈限声强阈限32人耳的可听范围就是听阈与痛阈之间的所有声音。听阈痛阈声压:20Pa频率:2000Hz 低于这些值的声音不能产生听觉声强:10-12W声压:210-5Pa频率:20Hz声强:102 W33(2)听觉辨别阈限 人耳具有区分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声音的能力。 辨别阈限:听觉系统能分辨出两个声音的最小差异。 辨别阈限与声音的频率和强度有关系。34 人耳对频率的感觉最灵敏,能感觉出频率微小的变化,对强度的感觉次之,不如对频率的感觉灵敏。 频率和声强在低频、低强度时,辨别阈值较高。 在频率500Hz以上的声频及声强的辨别阈限大体上趋于一个常数。3

13、5(3)辨别声音的方向和距离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两耳的听力是一致的。因此,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强度和时间先后之差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 例如,声源在右侧时,距左耳稍远,声波到达左耳所需时间就稍长。 36 声源与两耳间的距离每相差1cm,传播时间就相差0029ms。这个时间差给判断声源的方位提供有效的信息。 头部的屏蔽作用及距离之差会使两耳感受到声强的差别,以判断声源的方位 。 以上判断方法,只有声源恰好在听者的左方或右方时,才能确切判断声源的方位。 37 如果声源在听者的上、下方或前、后方,较难确定其方位。可以通过转动头部,以获得较明显的时差及声强差,同时头部转过的角度可判断其方位。 在危险情况下

14、,除了听到警报声之外,如能识别出声源的方向,往往有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38 声源距离的判断 主要依靠声压和主观经验。 一般在自由空间,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将减少6dB(A)。39 2)听觉的掩蔽 当几种声强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人耳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听不到较弱的声音,即弱声被掩盖了。 听觉的掩蔽: :一个声音被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的现象。 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40 劳动者在作业时由于噪声对正常作业的监视声及语言的掩蔽,不仅是听阈提高,加速人耳的疲劳,而且影响语言的清晰度,直接影响作业人员之间性息的正常交换,可能导致事故的发

15、生。41 三、人的反应时间 人们在操纵机械、设备或观察识别事物时,从开始操纵、观察、识别到采取动作,存在一个感知时间过程,即存在一段反应时间。42 1)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器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 反应时间包括感觉反应时间(从信息开始刺激到感觉器官有感觉所用时间)到开始动作所用时间(信息加工、决策、发令开始执行所用时间)的总和。43 由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限制,人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是有限的。一般条件下:l 反应时间约: 0.10.10.5s0.5sl 复杂的选择性反应时间: l l3s3sl 进行复杂判断和认识的反应时间平均: 3 35

16、s5s, 为了保证安全作业,一方面在机器设计中,应使设计的操纵速度低于人的反应速度。另一方面应通过训练不断提高操作者的反应速度。 44 2)减少反应时间的途径 机器设备的情况、信息的强弱和信息状况等外界条件是影响反映时间的重要因素; 机器的外观造型和操纵机构是否适宜于人的操作要求以及操作者的生物力学特性等,则是直接影响动作时间的重要因素。途径熟练的操作技术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合理地选择感知类型45 (1)合理地选择感知类型 比较各类感觉的反应时间发现: 听觉听觉的知觉反应时间最短,约0.10.2s,其次是触觉和视觉。 在设计各类机械、设备的操作控制系统时,应根据操纵控制情况,合理选择感觉通道,

17、尽量选用反应尽量选用反应时间短的通道去控制和调节机械、设备。时间短的通道去控制和调节机械、设备。 46(2)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 按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机器设备。(3)熟练的操作技术 操作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应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缩短操作者的反应时间、提高操作者的反应速度、对于操作者及时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47第二节 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u能力 u性格 u气质u需要与动机u情绪与情感u意志48 一、能力 - 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 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 影响能力的因素: 感觉、知觉、观察

18、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49 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感觉-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产生决定于客观刺激的程度 知觉-大脑对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即对感觉到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反应。 知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认识、经验等。 由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而使知觉形象变得更精确、丰富。 50 一般情况下感觉知觉密切相关,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也就不可能有知觉,感觉越丰富,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知觉是感觉的升华。 由于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其整体是密切相连的,因而人们很少有单纯的感觉,而总是将感觉的事物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出来。 所以

19、,我们通常把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51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一个知觉、思维、言语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在感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 观察力观察力 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 52 在生产和科研等活动中,要求操作者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及时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事故隐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 53 2.注意 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或集中。 指向指向-人在每一瞬间,心理活动都有选择地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 集中集中-把心理活动倾注于

20、一定事物,使活动不断深入,使对该事物的反应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的程度。 54注意的指向范围与集中的程度的关系;l 注意指向的范围越大,其集中性就越差;l 指向范围越小,集中性就越好。 注意是伴随着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存在的心理特性,它能保证心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注意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同时产生,并贯穿其始终。55 注意能保证人及时发现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使人更好地适应环境。 “注意”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人在操作机器时集中注意力,是减少误操作、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56 1)注意的分类 根据保持注意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意志的努力程度不

21、同,一般把注意分三种: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意后注意。57(1)无意注意或不随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即它不是由自觉意识控制的注意。 一般表现: 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们不由自主地把感受器官朝向这个刺激物,以求了解它的倾向。 突出特点: 被动性被动性58(2)有意注意 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一种主动地、服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受人的意识自觉调节和支配。 突出特点: 主动性主动性59 有意注意是具有自觉性的人类在从事一切有目的性的活动中,由于对活动的结局有较深刻的认识和较为强烈的期待时,所必然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人类在从事那些复杂的艰苦劳动

22、甚至自己不感兴趣的作业时,需要借助有意注意来完成。60请看下面一幅图6162 请回忆一下刚才看到的图片上有几段横线条63 再看一遍6465 请再回忆一下刚才看到的图片上有几段横线条66 两次看同一幅图,回答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同? 第二次回答准确,为什么?67 第一次看图片时我们的注意处于无意注意状态,没有目的,也没有意志的参与,处于无意注意状态。 第二次看时,我们的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横线条上,有目的、有意志努力地去看,所以准确率会提高。 第二次看时我们运用的是有意注意。68(3)有意后注意 通过有意注意,来达到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也能保持自己注意的一种注意。 突出特点:自动性自动性69 比如,

23、对于某件事情或工作,本来自己没兴趣,但由于工作或任务需要,所以在认识它、思考它时或完成某些操作动作时需要以意志的努强制自己对它进行注意(有意注意)。 坚持一段时间后,自己可能对此发生了兴趣或对此事的注意形成了习惯,因而即使不是有意注意,但也能注意它。70(1)注意的广度l 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知觉到对象的范围大小;l 把握在时间上连续出现刺激物的数量多少。 2)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范围的大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71(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长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 在生产活动中,许多作业要求人们必须保持长期连续稳定地注意,此时神经经常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如:化

24、工物料反应显示装置的监视作业、船舶及飞机的雷达监视等,必须时刻保持觉醒状态。72 人的连续作业中能保持高度集中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心理学家给出了基本结论: 任何人的注意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在30min以上,超过30min,作业效率将明显下降,错误率上升,即为“30分钟效应”。73(3)注意的分配 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 严格地说,在同一时刻,注意不能分配,即“一心不能二用”。 在实际生活中,注意分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如:司机开车时,注意就不是只专注一种事物,而是多种事物。74 合理分配注意的条件: 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 ,每一种活动都是熟悉的且其

25、中的一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得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时才能做到注意的分配。 能否做到注意分配,还依赖于活动的复杂性程度。 一般在进行两种智力活动时较困难; 在同时进行智力和运动活动时智力活动的效力会降低得多些。75(4)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的任务而主动地把注意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这里强调的是转移的主动性。 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取决于前后两种活动的性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目的性、人的态度和训练。质、目的性、人的态度和训练。76 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如果从易到难,则转移指标下降; 目的性-如果工作要求转移,则注意的转换相对较快,也较容易; 人的态度-例如对后继工作没兴趣,则转移就困难; 训练

26、-经过训练的人,在使注意转移时可以做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77 3.记忆 记忆是大脑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 记忆是从认识开始的,并将感知的知识保持下来。 根据保持的程度,分为永久性记忆和暂时性记忆。 记忆的特征有:持久性、敏捷性、精确性、准确性等。 在安全生产中。记忆力强弱也是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78 为保证安全生产,劳动者需要学习安全知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机器的性能、分析作业过程的危险因素等,都离不开记忆。 运用记忆的规律牢记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并运用安全生产技能,对于防止错误操作、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79 4.思维 思维就是以已有的知

27、识经验为中心,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知识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80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括、判断和推理。 思维的主要特征: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 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人的阅历(包括知识的深浅)、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阅历越深,实践经验越丰富,思维能力越强。81 5操作能力 操作是人通过运动器官执行大脑的指令对机器进行操纵控制的过程。 操作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安全管理人员及工人搞好本职工作极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82各种影响能力的因素的总和构

28、成人的智力,它包括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其中:l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l记忆能力是智力结构的储存器,l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 l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使劳动者达到所需要的作业能力,确保安全生产。83 二、性格 -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是构成性格的基础。84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躁型、轻浮型和迟钝型等5种。 在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鲁莽、高傲、在安全生产中,有不少人就是由于鲁莽、高傲、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性

29、格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懒惰、过分自信等不良性格促成了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致伤亡事故的发生。85 安全教育的任务应当包括: 使劳动者养成一丝不苟、踏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不断强化劳动者的原则性、纪律性、自觉性、谦虚、克己、自制等良好性格; 不断克服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懈怠、消极、狂妄、利己、自满、任性、优柔寡断等这些易于肇事的不良性格。86 三、气质 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气质包括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外向型或内向型)等。 人的气质不以活动的内容、目的或动机为转移。其形成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教育和社会影响也会改变人的气质。

30、87 人的气质可分为4种类型: 多血质(活泼型)、胆汁质(兴奋型)、 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 88(1)多血质(活泼型)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2)胆汁质(兴奋型) 这种类型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感强烈、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他们大多是热情而性急的人。89(3)粘液质(安静型)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安静、稳重、情绪不易外露、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注意稳定且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等。(4)抑郁质(抑制型) 这种类型的人观察细微、行动迟缓、多半是情感深厚而沉默的人。90 人的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

31、分。 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在每一种气质类型的基础上都有可能发展起某些优良的品质或不良的品质。 91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在选择人员、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人员的性格、气质。 例如: 要求迅速做出反应的工作任务,由具有多血质型的人员完成可能较合适; 要求有条不紊、沉着冷静的工作任务,可以考虑分配给具有粘液质类型的人。92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合理的选择不同气质的人担任不同的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其所长,以利于完成任务,有利于减少事故发生。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也应根据人的不同气质,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应当注意: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人会改变自己原来的气质来适应工作任务的要求。93四、需要与动机

32、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合理的需要能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方面去进行积极的活动,达到有益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对安全、教育、劳动、交往的需要比对衣、食、住、行的需要更为强烈。其中对安全的需要(免除灾害、意外事故、疾病等安全需要)更为突出、更为强烈。 94 安全是每个人的需要,也是家庭、社会、企业和国家的需要,只有将安全意识提高到这个水平,安全管理人员才能各尽其责,操作人员才能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达到满足安全需要的目的。 95 五、情绪与情感l 情绪是由肌体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

33、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类特有。l 情绪带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很少有冲动性,其外部表现也能被加以控制;l 情绪带有情境性,它由一定的情境引起,并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情感则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和长期性。96 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的不安全情绪在生产实践中常会出现的不安全情绪(1 1)急躁情绪)急躁情绪 表现特征:干活利索但毛躁,求成心切但不谨慎,工作不仔细,有章不循,手与心不一致等。(2 2)烦躁情绪)烦躁情绪 表现特征:沉闷、不愉快、精神不集中,严重时自身的生理器官往往不能很好地协调,更谈不上与外界协调一致。97 不良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能够主宰人的身体及活动情况,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

34、狭窄,判断能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制力。 带着不良的情绪工作极易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98 六、意志 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必须有意志活动的参与,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即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99意志的品质品质强-意志坚强品质较差-意志薄弱恒毅性自制性果断性坚定性1001.坚定性 意志的坚定性是指对自己选定的或认同的行动目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努力去实现的一种品质。 意志的坚定性品质的树立取决于对行动目标的认识,认识逾深刻,行动也就逾自觉。认识到目标的意义逾重

35、大、影响逾深远,选定目标也愈坚决,坚持目标的意志努力也就愈强烈。 意志的坚定性还和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等有关。101 坚定的意志品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坚定的意志品质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安全生产是以熟练的操作技能为根本前提的。 技能不同于本能,它不是人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学到的。 要使操作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不经过意志的努力是难以想象的。102 在生产操作中。许多人之所以不能使自己的操作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仅仅满足于能应付、过得去,除了其他原因外,很重要的就是意志的坚定性,不舍得花力气。 此外,人要对本来感到厌烦的工作或职业建立起兴趣并能坚持这种兴趣也要有坚定的意志品质。 1032.果断性 意

36、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做决定、下判断时行止果断。 在面临抉择时,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还是敢作敢当,行止果断,反映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果断性集中反映着一个人做决定的速度,但迅速决断不意味着草率决定、鲁莽从事、轻举妄动,而是在迅速比较了各种外界刺激和信息之后作出决定,其思想、行动的迅速定向是理智思考的结果。104 意志的果断性对紧急、重大事件的处理具有重大意志的果断性对紧急、重大事件的处理具有重大的意义的意义 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有先兆的。能否在事故发生前的一刹那,自觉采取果断措施排除险情,和操作者的意志关系很大。如果能在情况紧急时,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就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相反则可能延

37、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105 在紧急险恶的情况下: 具有良好品质的人能根据不同条件变化自己的行动,敏捷地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以消除险情; 意志薄弱的人则可能判断犹豫不决,行动举棋不定,以至失去抢险时机而酿成大祸。1063.自制性(自律性) 意志的自制性或自律性品质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品质。 有自制性的人善于克服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有自制性的人善于克服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习惯、行为、举止,能恰当地把它们控制在一定的习惯、行为、举止,能恰当地把它们控制在一定的“度度”的范围内,控制与行动目的不相容的动机,的范围内,控制与行动目的不相容的动机,不为其他无关的刺激所引诱、所动摇。不为其他无关的刺激

38、所引诱、所动摇。107意志的自制品质对安全的影响 为了预防事故,保证安全,每个企业都有相应的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章制度,需要人们自觉地加以遵守。而任何纪律本质上都是对人们某些行为的约束。只有具有良好的意志自制力才能自觉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积极主动地执行已作出的决定。因此这对于现代企业的员工来说是一种必备的心理素质,108 现实中不难发现,许多事故是出在违章操作上。尽管造成违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人不能正确看待和认识规章制度,因而从心里上不愿遵守,由此在行动上放纵自己。 企业要保障安全,必须加强对职工意志自制性品质的培养。1094.恒毅性 意志的恒毅性也称坚韧性、坚持性

39、。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有恒心、有毅力、有耐力等,都是恒毅性好的意志品质。 恒毅性主要体现在行动对既定目标的坚持上。 110 顽强的毅力与顽固有本质的区别:l 顽固-不顾变化了的情况,固执己见。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l 顽强的毅力-在意识到变化了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既定目标,务求现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恒毅性对于克服工作、生产中的困难,减少事故危害程度等是一种可贵的意志品质,在坚持一下的努力就是意志恒毅性的品质。这种品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特别必要。111第三节 行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行为科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研究工业企业中人的行为规律、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改善对人的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

40、极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家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112 1943年美国生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 人具有内在的动机(需要)来指导和推动他们走向自我完善和个人优越的境地。 较高层次的需要,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才能占优势; 每个人的动机结构是不同的,各层次的需求对行为的影响也不一致;113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并且是发展变化着的。需要层次是一种动态的,而不是一种静止的概念。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114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

41、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自我实自我实现的需要现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1151.生理的需要 指物质需要,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例如,饥和渴就是普遍的生理基本驱动力。 马斯洛说:“缺少食物、安全、爱情及尊重的人,很可能对食物的渴望比对其他任何东西的需求都更为强烈。 1162.安全需要 不仅包括身体的实际安全,也包括心理上和物质上免受损害。 从管理上来说就是注意安全生产、保障工作的稳定性,有较稳定的收入以及良好的福利制度、财产保险制度和社会秩序等。1173.社交的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反映在个人身上,而社交需要反映了与其他人发生的相互作用,亦称社会需要,包括跟别人交往、归属于群体

42、、得到别人的支持、友谊与爱情等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脱离了前面所强调的生理方面的内容,开始强调精神的、心理的、感性的东西。这类需要若得不到满足,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病态,甚至失常。1184.尊重的需要 人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和别人的标准期望得到尊重。 这一层次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方面。 可以表现为具有对工作的积极态度,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来赢得别人尊重的需求。 应该注意的是,自卑或过于自尊是有害的; 尊重别人通常会导致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 对职工的成绩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赏识,又能促进人对职工的成绩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赏识,又能促进人们继续完成工作任务和取得新成就。们继续完成工作任务和取得新成就。

43、119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认为生活和工作很有意义,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 用马斯洛的话来说:“一个人能是什么样的人,必须使之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即是自我才干的实现。 从管理上看就要量才使用,他有多大的本事,就从管理上看就要量才使用,他有多大的本事,就要他干多大的工作。要他干多大的工作。120 5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由低级到高级排列,形成金字塔式逐层递升。 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可能出现。 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层次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个人的生理状况、文化程度、环境因素、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有关。121 马斯洛的需要

44、层次理论对揭示人类需要的规律做出了贡献,他将人的需求区分为不同的内容和层次,并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予以研究,从而推进和深化了人们对需要的认识水平。 需要层次理论的直感逻辑性强,易于理解,因而在管理领域中影响较大,它促使管理人员注意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人们除了生理的和物质的需要外,还有精神上的需求, 122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的具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满足人们各种合理需要,以激发员工的安体情况,满足人们各种合理需要,以激发员工的安全动机,依据全动机,依据“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后,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上得到

45、满足后,才会趋向于产生高层次需求才会趋向于产生高层次需求”的观点,企业安全管的观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首先应注重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并在此基理人员首先应注重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善于引导员工的思想境界向高层次发展,以进础上善于引导员工的思想境界向高层次发展,以进一步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步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123第四节第四节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途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途径n 建立与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建立与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n 作业标准化与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化与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n 安全教育与训练安全教育与训练n 安全监督和检查安全监督和检查12

46、4一、建立与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 防止工伤事故,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一个途径是使劳动者建立和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乐于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会使一个人的注意力经常集中趋向于某种事物。因此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的强大推动力和最有力的动机。125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可利用人的个性心里来建立与维持对安全工作的兴趣, 可利用的个性心理有: 自卫感、人道感、荣誉感、责任感、自尊心从众性、竞争性、希望出头露面、 逻辑思考力、希望得到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等。 如:对具有责任感人,可以增加他们在安全生产中所付的责任;可以用指派工作的方法以发展其兴趣。如选派其当安全员、或令其负责

47、安全指导类的宣传工作等等。126二、作业标准化与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的调查,有三种原因在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1、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 2、虽然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却为了快点干完而省略了一些必要的步骤; 3、按自己的习惯操作。127好的作业标准至少应满足的要求: (1)明确规定操作步骤、程序。(2)不应该给操作者增加精神负担。 (3)应该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作业标准还应考虑到操作人员身体的运动、作业场地的布置,以及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要符合人机学要求。128 三、安全教育与训练 1.安全教育的三个阶段 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态度教育 12

48、9安全知识教育 使人员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对于潜藏的、人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其危险性的不安全因素的操作,对操作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尤其重要,通过安全知识教育,使操作者了解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等。 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技能是只有通过受教育者亲身实践才能掌握的东西。只有通过反复地实际操作、不断地摸索而熟能生巧,才能逐渐掌握安全技能。130安全态度教育 操作人员掌握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但是在生产操作中是否实施安全技能,则完全由个人的思想意识所支配。 安全态度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操作者尽可能自觉地实行安全技能,搞好安全生产。 态度教育是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 1312.安全技能训练

49、安全技能训练应该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来进行。 安全技能是人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技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具有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精确性,便称为技巧。132 技能是人的全部行为的一部分,并且是行为自动化的部分。它受意识的控制较少,并且随时都可以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 技能与习惯的本质区别:l 技能,根据需要可以发生或停止,随时都可以受意识的控制。 习惯动作,是无目的地伴随一些行为发生的完全自动化了的动作,需要很大的意志努力和克服情绪上的不安才能控制它、停止它。133l 技能是为达到一定目的,经过意志努力练习而成的。 习惯动作往往是无意中简单地重复同一动作而形成的。l 技能通常都是有意义的、有益的行为。 习惯动作则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 职工中的许多习惯动作是不利于安全的,必须努力克服。134四、安全监督和检查 通过各种形式的、各个不同部门的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职工之间的相互监督,使职工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最终实现对不安全行为的自我约束。135136137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再培训学习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再培训学习班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