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导学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733672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导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题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课型新授课课时2 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2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古诗词的学习方法:一要多读刘勰说得好: “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古人也说:“ 好诗不厌百回读”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通过多读好的作品, 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鉴赏能力是大

2、有好处的。二要多看要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我们借鉴的范例,只要我们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三要多练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要坚持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相关链接送别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

3、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往往有 “ 赠、别、送 ” 等字眼。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托物寓情形象生动】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

4、托物寓情在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 妙就妙在 “ 不及 ” 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

5、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过于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笙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情谊。如“ 青山独归远” 这句, “ 青山 ” 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 ” 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这种意境又是和

6、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类型【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壮别】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

7、人的羡慕。【阔别】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代表人物及诗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山中送别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忆秦娥 箫声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门柳高

8、适:别董大骆宾王:于易水送别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知识预习1. 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 本想借酒排遣烦忧, 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

9、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2. 熟读本首诗,填空:(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2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4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

10、,举杯销愁愁更愁。(6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课堂探究一、导入:复习送别的诗句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仙李白的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

11、诗人。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 赐金还山 ” 。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教师范读一遍全诗。同

12、学整体感知诗文。明确:弃我而去的是不可留的昨天;乱我心绪的是诸多烦忧的今日。秋日的天空是那么辽阔,万里长风也赶来助兴,坐在他所饮佩的谢朓楼上,面对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李云,真可以开怀畅饮了。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我的文章也象谢朓一样清新秀发。两人(诗人们 ) 都怀有超迈的意兴和雄心壮志,想要摘下天上的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难以如意,倒不如第二天早晨,散发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隐遁江湖。(二)四边互动(师生互动)(1)第一、二句:连用十一字长句,喷涌出郁结抑塞之气。既说“ 弃我去 ” ,又说“ 不可留 ” ;既言 “ 乱我心 ” ,又称 “ 多烦忧 ” 。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

13、绪之乱,以及一触既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有着一泻千里之势,可谓奇矣。(2)第三、四句:借景抒情。上两句的壮志难酬而时不我待的苦闷之气吐出后,李白的心情为之一弛。第三句忽作转折,接以即席所见之景,第四句连类而下,始落到题面。目接风送秋雁之景,“ 秋” 字点明饯别的季节,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的舒畅,于是“ 酣饮高楼 ” 的豪情油然而生,点明了饯别的地点和方式。此:指上句所写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高楼:在高楼上开怀畅饮。酣,畅饮;高楼,谢朓楼。(3)第五、六句:接下来赞美李云的文章可上追两汉,有建安风骨;自己的文章,可与谢朓媲美。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

14、山,藏有仙家典籍。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很多,被称为“ 道家蓬莱山 ” 。周代的藏室、汉代的东观和唐代的秘书省,都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唐人则多以蓬莱山,蓬莱阁指秘书省,李云任秘书省校书郎,故用“ 蓬莱文章 ” 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辞情慷慨,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把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称为“ 建安风骨 ” 。建安,汉献帝的年号。骨,比喻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故诗中用“ 建安骨 ” 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指从建安( 东汉末年,汉魏)到唐代之间的南朝。小谢:世称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为“ 大谢 ” ,南朝齐代谢朓为“ 小谢 ” 。清发:清新秀发,指

15、谢朓的诗风。因李白非常推崇南朝诗人谢朓,这次又是以谢朓楼上饮酒,所以,他自喻小谢,显得非常自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负。(4)第七、八句:主客双方谈古论今,喝酒谈诗,豪放的李白情绪不禁高涨,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俱怀:两人都怀有( 也可包括汉代作家、小谢 )。逸兴:豪迈高雅的超越凡欲的兴致。壮思:雄心壮志。览:同“ 揽” ,摘取。小结:可见,五到八句写了对才能的自负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神驰宇宙的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第八句中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

16、豪情达到极点。然而这不过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而已,当他从幻想回到现实,低头却见楼下宛溪水长流不断,就会更加强烈地感到理想与现实难以统一的苦闷无以排遣。这种无以排遣的苦闷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以下四句就表达了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慨。(5)第九、十句:是本诗的又一大转折,也是本诗的名句。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溪水如带绕城而过,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阳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第九句借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因此读来感到自然天成。李白一生借酒浇愁,原想解脱,结果是愁上加愁。第十句三个“

17、愁” 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 多烦忧 ” 呼应,道出了不得志的苦闷之深。诗人长期陷于一种“ 不称意 ” 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方式,即“ 散发弄扁舟 ” 。(6)第十一、十二句:不称意:不如意;散发:古人束发戴冠,而散发就是不束发、不戴冠,有不受拘束、狂放不羁和隐逸不仕两重意思。明朝:第二天早晨。弄扁舟: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扁舟,小船。这里有泛游江湖、归隐江湖之意。小结: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跳跃,语言明朗朴素,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豪放与悲愤共存,天真与苦闷统一,形成太白独特的 “ 纵逸 ” 风格,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也体现

18、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另外,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四、课外拓展补充李白的诗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教师简介这首诗的内容。学生谈熟读后的感受。巩固训练当堂练习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 。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6 对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开头第一层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B

19、、第二层借风送秋雁之景抒酣饮高楼的豪情,“ 秋” 字点明饯别的季节,“ 酣高楼 ” 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C、第三层中, “ 蓬莱文章 ” 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 ” 赞赏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中间 ” 指南朝,南朝在汉魏与唐朝之间,这里诗人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过度自信,表现出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D、第四层写壮志难酬的悲慨。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写自己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20、体现诗人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7 读过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诗句?说说喜欢的理由。参考答案: 、愁。、 “ 昨日 ” 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 欲上青天揽明月 ” 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 诗人用 “ 抽刀断水 ” 比喻 “ 举杯销愁 ” ,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示例一: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 不称意 ”

21、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 散发弄扁舟 ” 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示例二:诗人回首“ 昨日 ” ,痛感人生的 “ 不称意 ” ;放眼“ 今日 ” ,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尽管“ 明朝散发弄扁舟 ” 里也含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

22、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6 、C 7、解题:可根据自己的喜欢挑选,并结合全诗,明确指出喜欢的理由。例如:“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 此句表明作者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不可调和,表现了内心的烦忧及苦闷。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脁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 抽刀断水 ” 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象的联系,使诗句多少具有 “ 兴” 的意味, 读来自然天成。 “ 抽刀断水 ” 出生动地显示了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与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23、课后作业文化积累(诗词积累)【送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精选学习资料 - -

24、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云,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北宋】贺铸青玉案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秦观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李商隐代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十国时南唐】李煜虞美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南宋】陆游卜算子) 门外若无南北路

25、,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五代十国时南唐】李煜相见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一剪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北宋】范仲淹苏幕遮反思总结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 “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 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对于李白的思想,对于学生有怎样的启示,重点在于联系实际,谈谈对此看法.学生基本上都能联系自身进行讨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