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宣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7335165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宣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宣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宣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宣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宣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宣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宣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关于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认识(经济与管理学院人资 12-2 班兰长征)【摘要 】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及劳动生产率,为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如何利用信息化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及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和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和培育农村信息化技术人才。关键词 :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也必然受到数字化浪潮的冲击。1. 数字农业概述1.1 数字农业的定义在信息化的大环境

2、下, “数字农业”的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谓数字农业( digital agriculture ) ,是指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 控制、 管理的农业。 数字农业建立在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自动监控、 农艺与农机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之上,力求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均衡,追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优质产出的高效益,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数字农业是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地影响。1.2 中外数字农业的概况1.2.1美国数字农业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数字农

3、业领域已经取得相当高的成就。自上世纪50年代首次利用计算机研究饲料问题,美国农业的信息化已经有50 多年的历史,其内容也从最初简单的农业科学计算发展到七、八十年代的农业决策支持与自动控制,自九十年代进入网络化时代以来,以人工智能、3S 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农业、虚拟农业、精准农业更是飞速发展。 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从单株植物生长到宏观农业经济分析的各个环节,为美国农业产值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综观美国农业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1.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美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是多层次的,这主要表现在地区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生产工艺专业化。 美国大陆划分为几个主要的作物带,每个作物带中最适合一种

4、作物的生长,如著名的“玉米带”、 “奶牛带”等;绝大多数的农场只生产一种作物,进行大规模种植;而有的农场只生产一种作物的一个品种,或只做一种作物的育种。这样因地制宜、各有所专, 达到了专业化与规模化的很好结合,形成了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现代产业模式。2.农业生产体系完善目前, 美国已形成发达的产前、产中、 产后紧密衔接的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以及农产品的收获后的储藏、运输、加工和销售等部门。他们分工明确,高效协作,在相关农业法律体系的维护下,农业生产有序而高效。3.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美国的农业是由私人经营的,但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5、,建立了富有特色的“三位一体” 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农学院同时承担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项职能,使教学科研和推广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推动力。这些特点或者说优势的形成无一不与数字化、信息化直接相关。以美国番茄生产为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2 首先由大学的实验室提供育种技术,专门的公司负责生产,以保证优质的种源。接下来是播种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根据气候、 土壤、 地理环境选择

6、产区,大规模的种植一定是选择在最适宜番茄生长的种植带。播种后的一些列工作包括土壤湿度、营养度的测定, 相应的进行灌溉和施肥,同时, 杂草和病虫害都始终处于系统监控之下,待到果实开始发育时,由计算机栽培系统参照番茄虚拟生长模型对果实进行形状、大小、颜色、酸度甚至口味的控制,使得果实在全方面有一致而优良的品质。收获的过程繁忙而重要,由专家决策系统来决定最佳的采摘时间, 机械化采摘后进行果实的自动分类和包装储藏,分类有不同的标准,而包装储藏的容器也多达七八种,以此达到果实的保质保鲜,避免微生物感染。如果采摘后直接进行深加工,首先要将分类的番茄浸泡、漂洗,然后去皮。仅去皮的方法就有蒸汽去皮法、碱液去皮

7、法、红外去皮法等多种工艺,均由计算机系统控制。之后,番茄就可以运上生产线,制作成罐头、果浆、果汁、果酱等,通过发达的产销服务体系摆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整个生产过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育种、 栽培、收获、 加工都在计算机控制下有序高效的进行,可以说是数字化生产的典范。1.2.2我国数字农业现状我国的信息农业发展较晚,自80 年代初期开始,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普及、发展和提高等阶段,在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处理、农业信息管理与推广服务、农业规划与决策、 农业生产过程实时处理与控制、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信息网络研究与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农业向信息化迈进打

8、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家对农业数字化的投入逐年加大。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将农业信息化列为七大重点攻关任务之首,2003 年科技部发布863 计划“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请指南,在数字农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农林植物生长模型与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土壤-作物系统过程模型与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数字农业精准生产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数字农业精细养殖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数字林业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 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示范等七个方面进行资助,以 “精准农业” 、“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内容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数字化农业的基础研究。中国农业科

9、学院、 中国科学院以及各大农业高校在我国农业数字化进程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取得了一批成果,如中国农科院的“棉花生产管理系统”,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建立的“水稻群体物质生产的计算机模拟模型”等。目前,信息科学与植物学、农学等传统农业学科相互交叉,涌现出一批从事 “植物生长建模”等课题研究的信息领域科学家,其中中科院合肥智能所“农业专家系统”,在东北三省、云南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誉为科学种田的“电脑农业专家”。目前,国家已经在北京怀柔、山东潍坊等地建立了22 个数字化农业示范区,新增产值23 亿元, 400 多万农户受益,数字农业初显威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

10、然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落后很多,主要表现在: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不均衡,城乡信息鸿沟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农用软件研究与开发明显滞后;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的推广存在严重困难,产业化水平低等等,数字化兴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必须用信息技术来装备农业,用信息资源来支持和服务农业,以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交易成本,最终达到用农业信息化来带动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一)政府提供农业信息的模式政府可通过其网站开辟专栏提供当地和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信息;通过电视定期播放农业方面的科技节目;

11、免费分发农业科技书刊及定期开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等等。 这需要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3 政府建立多层次和多渠道的信息资源提供系统。并且政府需要农业科技专家来培训大量专业信息采集和发布人员。在农业信息搜集方面,政府不仅要充分搜集本地的农业相关信息,而且还要搜集和整理全国乃至全球的农业基本信息。因此, 政府农业信息的社会化应是我国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式。(二)企业提供农业信息的模式由信息企业提供的农业信息产

12、品具有私人产品特性,这些信息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特点,通过市场交换才能更有效率,而这些农业信息提供企业通过信息的市场化获得利润就成为必然。 这包括信息企业经销采编软件、农村财务软件及专家智能软件。另外, 企业还通过制作网站来提供专门化的农业信息。同时, 在农产品市场上,农产品初级生产和深加工环节都需要一大批农业信息化企业,这些企业运作的是垄断性商业信息,包括技术机密信息、市场客户信息、 财务信息、 劳资信息及生产、交易等各环节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为农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起重要作用。3 关于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思考和建议3.1 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改革开放25 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大为提高,但

13、农业这一我国社会最基础的一环却相对落后和发展缓慢,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农业政策、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 “三农” 问题日益突出,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问题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5 年 2 月 8 日,中央时隔18 年后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可见,农业问题至关重要,数字化兴农刻不容缓。中国农业的数字化过程既要吸取欧美国家数字农业发展的精华,也要结合中国国情,因地制宜的发挥自身优势。对比中美农业, 美国土地多平原少山地,

14、而我国少平原多山地丘陵:美国农业人口占3%,而我国到 2004 年仍有农业人口75,705 万,占总人口的58.2%,并且受教育水平明显偏低,因此美国农业的生产运作模式不一定适合中国农业的生产现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势在必行。经过20 多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均资源极为贫乏的条件下已基本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但怎样使广大农民阶层富裕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而数字农业正是我们应对挑战的有力武器。然而, 我们必须认识到,农业生产由最庞大的农业人口参与其中,受到环境、气候的影响,与政策制度、社会文化、工业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三农”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仅靠一两

15、项高科技就可以彻底解决。特别是几千年来,农民阶层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富商贱农”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这种社会思想不转变,农民阶层的最底层状态就不可能得到扭转,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将因此受到阻碍。3.2 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信息化来提高设施装备水平,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形成,以信息化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以信息化培养新型农民,使其达到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信息化的需要。(一)农业信息化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从我国农村和农业的现状出发,使其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

16、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能解决小规模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三方面:第一,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研究有效的信息资源利用及开发形式和实施战略,解决好农村信息服务滞后问题,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第二, 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遵循市场经济和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律,采取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的投资政策,以农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4 信息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信息服务

17、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农业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三,合理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配套体系,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承担农业信息化的主体角色。(二)健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在信息化发展初期,如果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 只靠服务所得很难维持。首先, 可从国家对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份额,设立专项资金, 专门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的发展基金,

18、也要向农业信息化项目倾斜。其次, 国家应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融资渠道。 积极主动联合信息产业、通信管理等相关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多渠道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体,高校、 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专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再次, 放宽信息产业的进入条件,加速信息部门的改革,降低农业信息网络的经营和使用成本。 同时,各运营企业要大力开发适合农村需要、贴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新业务,不断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对信息通信和网络的需要。最后, 应借鉴国外信息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和保障

19、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金融政策上,银行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优先贷款、贴息或低息贷款政策,建立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风险基金。在税收政策上,对信息化建设项目所用进口物资的征税给予优惠;对自主开发、产业化条件成熟、 市场广阔及技术领先、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采取减让或返还税收政策。在产业政策上,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在技术政策上,把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纳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规划中,并给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的政策扶持。(三 )实施农业信息化人才战略要强化农业信息化培训,农业及有关部门应建立规范可行的培训制度,结合实际编写通俗易懂的信息化培训教材,采取灵

20、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在农村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以适应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脱产与在职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发展农业信息教育。不仅要加大对从事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高校、研究所的投入,建立一批信息技术开发基地,而且要重视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再教育。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管理机制:一方面, 加大对现行体制的改革力度,建立人才流动机制、竞争机制、利益分享机制、风险吸纳和分担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与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住房、薪酬、 职务等条件吸引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信息科技人才从事信息工作,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信息专家队伍,使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四)信息技术的

21、研发和利用应遵循自主创新与比较借鉴的原则要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利用。重点解决农业的精准施肥、节水灌溉、良种推荐、病虫害防治、 栽培管理及各种适时的单项实用农业技术的普及。利用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 数据库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新技术与农业生态技术集成,把农民需要的政策、 科技、 市场等信息, 通过各种途径送到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手中,真正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性改造,搞好农业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发利用。 围绕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来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将科技创新优势、产品技术优势、市场营

22、销优势与经营管理优势及企业家的社会资源优势等有效整合,是我国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理想模式。要扩大与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扩大农业信息产业的对外开放,引进资金、 技术, 吸引高科技人才。 同时, 还应推进各省间的技术交流。通过与国内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农业信息化应用理论研究和制度化建设、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5 的认识, 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在

23、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结合各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各地农业的需要发展农业信息技术。(五)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应把规划摆在首位,贯彻联合共建、 专通结合的原则,协调各主管部门间的关系,对信息服务业实行统一管理。为保障我国农业信息产业健康、高效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一是制定配套法规、行业标准和有关实施细则,以加强对农业信息市场和农业信息业的统一管理,为我国农业信息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各级政府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农业信息业的发展。如,在投资方面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实行减免税政策,并享受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和进出口方

24、面的优惠待遇,等等。三是政府要加大对法律、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地区规划应贯彻重点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 发达地区应尽可能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大、中城市要给广大农村多提供信息服务援助。同时, 发挥行业协会对信息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预警、市场监管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 鼓励、 引导、 扶持集体与个人兴办农业信息企业,提高信息化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 同时, 深化农业信息机构体制改革,逐步开放国有农业信息机构,改变过分依赖行政机关的

25、现状, 使之面向市场并逐步成为农业信息市场活动的主体,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六)营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领域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更需要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因此, 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农业信息化意识,全民参与,形成互动,使整个农业信息化体系连动、畅通有效运行。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如思想观念滞后,对互联网和农技网等利用不够,缺少资金和复合型人才,信息推广服务不到位,法规不健全, 等等。 这些不利因素都不同程度地阻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因此, 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软环境。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

26、息的自觉性,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普及与实施效果,进而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政府部门应加大信息化建设宣传力度,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培育并扩大农业信息需求群体,增强农民对农业信息的内在需求。政府应引导农业信息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各方面力量,由他们向周边群众和农民传播农业信息,从而使整个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有效运行。这需要政府部门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第一, 将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建设项目,加强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发挥扶植、规划和投资的作用,督促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帮助。第二,建立健全信息化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设立科技工作

27、奖和基金,并依据科研项目重要性和技术难度来分配科研资金, 吸引一批优秀信息科技人才从事信息工作,提高信息人员的待遇。第三,健全农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在信息法规建设方面,应在“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的原则指导下,形成信息法律体系,以法制强化信息管理与安全。切实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安全和保密工作,维护农业生产者、管理者等农业信息化主体在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中的权益。因此, 结合我国农业开展状况,多角度剖析研讨如何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开展,从而促进新乡村树立,是以后我国农业经济治理范围迫切需求处置的一个严重课题。参考文献1 郑红维等,我国农业信息发布效果的实际剖析J ,中国乡村经济,2003,(9) 2 刘启文,以后我国农业信息化树立存在的效果与处置方案EB/OL ,中国乡村研讨网,2007-4-19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