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31409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大学 * 校区教三楼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项目负责人: * 报告编写人: * 审核人:*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2 目录一、任务概况及目的 .2二、编制依据2 三、沉降观测方案 2 (一)沉降观测的精度、时间、次数.2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 2 (三)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2 (四) 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2 (五) 施测方法 .2 四、沉降提交的资料 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2、3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 大学* 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由* 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 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 * 监理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0七年六月。二、编制依据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2007)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987-91)4、* 大学* 校区教三栋 1:500 平面图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3、:(1) 、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3.0mm ,(n 为测站数 ) ,最大不超过n5.0mm ,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0 .1mm ,(n 为测站数 ) ,最大不超过n5.1mm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 50m ;前后视视距差: 1.0m;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4 视距累积差 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

4、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2)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 期观测。首次观测时间为 2013 年 12 月 7 日。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的特点, 教三楼共布设了 3

5、2个沉降观测点(如下图) 。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3 个永久性的基准点( J1,J2,J3,J4) ,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 50 米外的坚固地方 ,本次采用独立高程系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5 观测顺序:基准点联测: J1J2J3J4J1 建筑沉降观测: J11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

6、876543213029282726253231J1。(三)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1、观测仪器: DS05 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或同等精度水准仪和设备。2、首次观测时,应观测二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3、精密水准仪应符合相应技术参数,尤其是i 角的检验,校正, i 角不大于4 秒,在观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参数均能满足观测要求。4、每次观测应尽量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五固定。5、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视线长度宜为2030m,比一般精密水准测量所固定50m短,视线高度不宜地域0.3m。6、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

7、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 30 分钟内; B.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1 小时内;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6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7、测站要求视线长度 50 米、前后视距差 1.0 米、前后视距累积差 3.0 米、视线高度 ( 下丝读数 )0.5 米。8、测站观测限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3.0 毫米、 基辅分划读数差 0.4毫米、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0.6 毫米( 说明:由于沉降观测

8、的技术要求严格, 本次测量各项要求均按二等水准规范执行) 。当观测监测点时 , 必须是偶数站 , 往返测量的测站数均须为偶数站。9、观测人员要了解工程现场既有建筑物和设施现状,了解观测对象的结构特点,参与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埋设工作。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确定观测顺序、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和处理。10、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精度准确性,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核测, 同时应及时向现场监理及业主代表汇报。11、提供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的成果报告。(四)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1、基准点应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作为永久性基准点,并作醒目警示。避开

9、交通干道、地下管线、施工材料堆场、施工材料运输线路、 水坑以及施工机械等 ,本次变形观测的基准点选在远离该建筑物50 米外的坚固地方 ,经分析 ,该区域地基已属稳定。2、在每次观测前均应检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发现高程变异超过允许精度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明显沉降等外界强烈因素时,亦应及时进行检验,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7 3、按设计要求的沉降观测点位置,在建筑物底板及首层完成后进行埋设。4、在观测期间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发现变形、损坏或其它因素影

10、响,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5、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6、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变形、地面沉降及其它有关异常情况。7、施测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准仪和标尺,发现异常应及时校正。8、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五)施测方法(1) 基准点联测: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2) 沉降观测:布设环形闭合网,尽量选用固定测站,逐点观测,计算环线闭合差并根据测站数进行平差,准确计算出各点的高程。同一观

11、测点相邻两次观测间的高程差,即为该点本次观测的沉降量。(六)经费预算收费标准:测点在20 点以下(含 20 个测点) ,按 50 元/ (点?次)进行收取,每次测量的费用不少于500元;对于超过 20 个测点,超过的点数按30元/ (点?次)进行收取。以上费用不包含基准点的埋设以及测点的布置费。基准点和测点的布置应严格按照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 进行布置。序号监测楼号观测点数观测次数数量(点次)单价合计(元) 备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8 四、沉降观测应提交的资料1、沉降观测(水准测量)记录手簿。2、沉降观测成果表;3、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及基准点图;4、沉降量(s) 、地基荷载( p) 、延续时间( t) ,即 p-t-s 三者的关系曲线图;5、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6、沉降观测分析报告。1 3# 32 6 192 50(30)元/点次5160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