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7312828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年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年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年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年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在认真把握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分析研判国内外发展大势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成都市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章规划背景“十一五”时期是成都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有效应对“ 512”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明显

2、提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现代新型城乡形态初步展现。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水平大幅提升。社会管理不断加强,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城市功能日益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较好表达。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灾后重建基本完成,灾区实现历史性变化。先后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专栏 1 “ 十一五 ” 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

3、10 年全市生产总值到达亿元,比2005 年增长 95.9%,年均增长 14.4%,高于全国 4 个百分点左右;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到达亿元,年均增长 30.1%。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服务业稳步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节能减排取得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升。统筹城乡深入推进。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标准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三个集中 ” 的根本方法进一步完善, “ 六个一体化 ”的科学体制初步

4、构建,农村工作“ 四大基础工程 ” 建设取得成效。投资体制、医药卫生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0835元,比 2005 年增长 83.4%,年均增长 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 8205 元,比 2005 年增长 82.9%,年均增长 12.8%。城乡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扩面提质, 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均衡, 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10 年全

5、市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是 2005 年的倍, 年均增长 40.5%,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2010 年实际使用外资超过亿美元,是2005 年的 11 倍,招大引强成效明显,落户成都的世界500 强企业累计达 189 家;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友好城市增至 13 个,以成都经济区为重点的区域合作全面推进,实施“ 走出去” 战略步伐加快。五年的艰苦奋斗,成都市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6、 页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开创了成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时期,谱写了成都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专栏 2 “ 十一五 ” 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主要指标目标值实现值地区生产总值亿元4000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2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5:45:50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例 %60 研发经费占 GDP比例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 20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60 94 森林覆盖率 %38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环境空气质量国家级国家级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7、增速%恩格尔系数加权平均值%38 37 城镇化率 %65 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10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例%70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每年新增人数万人10 70.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90 96 人口自然增长率 3全市总人口户籍数,万人1180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注:带 的目标值为 5 年累计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更加注重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民生优先、社会公平。成都市作为中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

8、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跨越式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必须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紧迫意识,抢抓有利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解决突出矛盾,推动成都市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专栏 3 “ 十二五 ” 时期发展面临的机遇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具备实现新跨越的客观条件。成都市已进入由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经济社会面临巨大变

9、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城市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将极大增强。统筹城乡的改革实践,为成都市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珍贵的经验和基础。经过七年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已经初步形成,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将在 “ 十二五 ” 期间全面实施,成为成都市未来发展最现实的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进入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国家将着力推进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发展,成渝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有利于把成都

10、市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深刻调整,为成都市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带来新机遇。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内外产业加快转移,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 外资西进、内资西移 ” 的大趋势为成都市发挥后发优势,抢先占据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更大空间范围谋求未来发展创造了机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成都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重大契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正成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突破口,有利于成都市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基础,发挥科技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成都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1、。专栏 4 “ 十二五 ” 时期发展面临的挑战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家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存在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各区域竞相发展势头强劲,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竞争十分激烈,承接产业转移难度加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投资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制约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结构调整和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缓慢。资源环境制约明显。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江

12、上游生态保护和都江堰灌区保护对成都市的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业规模经营。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 十二五 ” 期间成都市城乡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和城乡全面接轨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进程,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可能进入高发期,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剧,对现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1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思想和省委“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新三最”目标,为加快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紧密结合成都市实际确定的发展战略、历史定位和长精选学习资料

14、-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远目标,是成都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必须贯穿于“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根本要求。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深入推进“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坚持把推进追赶型跨越式发

15、展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方针。以高端化和高科技化为导向,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跨越带动城市整体跨越,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坚持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16、页,共 13 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根本目的。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幸福成都。坚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注重保护基本农田、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

17、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强大动力。从基层基础层面着力推进以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和管理民主化为基本取向的改革,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加强多层次区域合作,积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第三章发展目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3 页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三步走”战略步骤,今后五年,要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把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正确、

18、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具体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保持适度领先,年均增长12%左右,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到达上万美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综合竞争力领先中西部城市,对全省、全国经济发展的奉献明显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综合城镇化水平到达60% 。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45:5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 以上。投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

19、量明显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达3%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 件,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城乡社会建设全面进步。形成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高水平发展义务教育, 高标准普及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到达96%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到达14 年。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预期寿命提高到78.5 岁。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3 页生活更加丰富。稳定适度低生育水

20、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户籍人口控制在1260 万人以内。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 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就业持续增长,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 万人以上。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0 万人,城乡居民养老

21、保险覆盖率达 90% 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加率达98% 以上,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31.9 万套,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新型城乡形态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2.1 万公顷,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末降低30%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到达 0.5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不低于31% ;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 年下降 16%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 2010 年下降 17%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在 2010 年基础上分别削减8% 、

22、10% 、8% 、10% ,江河水质、大气质量明显提高, 森林覆盖率到达38% 以上,森林蓄积量到达2910 万立方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3 页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25% 以上,落户成都的世界500 强企业达 210 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5% 。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两枢纽三中心”地位显著提升,

23、初步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专栏 5 “ 十二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类别指标2010 年2015年年均增长属性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亿元10000 12%左右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10000 预期性结构调整综合城镇化水平 %60预期性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3:45:52 预期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50预期性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3预期性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万人6 预期性城乡社会高中阶段毛入学%96 约束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3 页建设新增劳动力平

24、均受教育年限年14 预期性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4预期性居民预期寿命岁77 预期性户籍人口万人1260约束性人民生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2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2 左右预期性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 %4 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67.5 50 预期性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万人50 约束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加率%93 98约束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35 90约束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31.9* 约束性人居环境耕地保有量万公顷42.1* 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约束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5* 预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2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3 页性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31*预期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16 * 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7 * 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8* 约束性氨氮10* 约束性二氧化硫8* 约束性氮氧化物10* 约束性森林覆盖率 %38 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2910* 约束性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25% 预期性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15% 预期性落户成都的世界 500 强企业家189 210 预期性注:带“*”的目标值最终以国家和省分解下达成都市的为准,带的目标值为 5 年累计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