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312221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4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亲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

2、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9 页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请 13 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

3、 - 腊月二十三 - 除夕 - 正月初一 -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1) 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

4、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2) 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 腊八蒜 ;杂拦儿 ;二十三, 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 (充足、丰盛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5、 - - -第 2 页,共 29 页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3) 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4)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 “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

6、-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 - 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五、作业 :抄写词语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7、。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9 页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 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灯的数量多 :处处张灯结彩, 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

8、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三、领悟表达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

9、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9 页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1.拓展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

10、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

11、寓意发财。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 ;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板书设计 :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 - 腊月二

12、十三 - 除夕 - 正月初一 - 正月十五 - 正月十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9 页热闹喜庆团圆祥和2、腊八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2.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四、教学课时: 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

13、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 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9 页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糖唾沫浓矮亦胀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

14、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板书:煮腊八粥 -盼- 想-猜- 看-吃腊八粥)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一部分:1. 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

15、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2. 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9 页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

16、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加以小结。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第二课时一、深入感悟课文,理解重点句式。1、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请一位同学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2、分角色读 213 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运用怎样的修辞方

17、法?“进进出出”说明了什么?“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吗?如:馋涎欲滴、垂涎三尺(板书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中“那”应如何理解?过渡: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多么天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9 页可爱又有那么一点狡黠呀,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毕竟他还小呀,从哪里看出来呢?“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这在八

18、儿,只能猜想”“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思考:为了能吃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样的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过渡: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都吃不得甜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那么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儿对家人的爱,妈妈对八儿的爱,充满浓浓的亲情和具有生活的气

19、息,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3、在漫长的等待中,在听到无休止的“叹气”中,在看到“淡淡烟气”时,八儿变得更加焦急,“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那么八儿猜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它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男生齐读第14自然段)突出腊八粥在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4、过渡:“画饼焉能充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20、- - - - - - -第 9 页,共 29 页涎三尺的腊八粥,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总结: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结果是:妈妈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盼望已久的腊八粥终于解馋了!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真可谓“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北齐魏收腊节)二、续读赏析,体验感悟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

21、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显然,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而“人性”则是其文学理想的核心。(分析第二部分吃腊八粥的场面)三、拓读升华,课堂总结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生于荒僻神秘的湖西凤凰, 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 20 世纪 30 年代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沈从文先生言辞间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

22、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甚至是哈叭,他们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爱,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何为“家”何为“亲情”,亲情是什么呢?或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9 页是狂风暴雨下的避风港?或许是日晒雨淋下的小草棚?也或许只是一碗腊八粥,吃时觉得有些过于甜腻,回忆起来却已甜入心扉。(板书:咀嚼家庭温馨甜蜜)四、课堂总结: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了腊八就是年

23、,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五、作业布置:1. 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将这浓浓的腊八情义融进短信里,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祝福他们腊八快乐! 2. 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板书:煮粥盼迫不及待八儿孥腊八粥想苦苦等待幼小 活泼 天真 可爱 狡黠揶揄沈从文猜美妙猜想嘴馋 聪明 机灵 懂事 体贴碓舂粑看亲见惊异哈叭吃心满意足贪吃 可爱 顽皮 天真 驯善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咀嚼家

24、庭温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9 页 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寒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会认“畔、御、侯”等3 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答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

25、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二、学习寒食一篇1、自读,读准字音2、指导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天处不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9 页(1)把诗句划分成词春城/天处/ 不/ 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5、指导朗读(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6、有感情

26、地朗读。三、小结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四、布置作业背诵寒食。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古诗表达思念的常用意象。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9 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泪别小姑时有这样一句话:“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注释说古代女子在农历七月七日晚向织女乞巧。何谓乞巧?生:相传农历七月七

27、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师:讲到牛郎织女,我们就会想起在奶奶怀里听过的他们的爱情故事。请一生讲述故事(略)。另一生找出课文和故事相应的诗句。疏通字句(略)。师:本文除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诗句都能从故事中得到验证。但这首诗并不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复述。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它就当不起“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美誉。那么这首诗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明代文艺理论家钟惺古诗归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面对这首古诗,你能思到什么?(学生讨论)师:提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应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

28、零如雨”两句。为什么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布,还哭成泪人儿呢?这两句诗和诗经 . 周南. 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怀人,置彼周行。”生:原来是“怀人”。那“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怀人,思念远方的人儿。师:讨论:作者为什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不讲女娲补天或者盘古开天辟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9 页的故事?生: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师

29、:再看:叙述者是男是女?从何可知?生:女。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可知。师: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人的诗,有个特定的名称:思(s)妇诗。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妇诗,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这首诗影响了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课外大家可以分析这两首诗的关系。和思妇诗相对的是游子诗,这也是古诗一个主题,比如涉江采芙蓉,表达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师:所以古诗十九首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表现生离死别,羁旅情怀,表达思念。我们再引申出去,表达思念,古代诗文中除了课文所用的牛郎织女这一意象外,还有哪些常用意象?生:常用的还有:红豆,枫叶,鸿雁,青丝,青草等等(例句略)。还有最常用的就是月亮。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

30、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轮明月,照两地相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布置作业:1、古人常用月圆月缺表达人间的悲欢离合,但很少有人用到月亮里的嫦娥,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9 页什么?结合课文思考。2、然而李商隐的嫦娥(略)却用月亮里的嫦娥表达思念,写出新意,思考这首诗为什么成功了?3、背诵课文。诵读课堂上所举的诗句。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写。2.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3. 学会鉴赏诗歌。二、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三、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歌四

31、、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二)揭示本课的环节及任务今天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一个字读,具体任务是:读顺、读义、读景、读情、读味、读韵。(三)六步闯关:1. 大声读把诗歌读顺畅。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轮读,熟读成诵,毛遂自荐当堂背诵。2. 说读读懂诗歌的意思。边读边说,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小组内轮流说,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发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9 页3

32、. 默读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学作业。4. 议读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1)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2)结合景物意境揣摩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孤独寂寞,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5. 品读品析诗味。咬文嚼字,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 1)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地白”:给

33、人予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2)“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3)“冷露无声湿桂花”蕴含怎样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诗人寂寞凄清的心理。)(4)“落”换成“在”好吗?(“落”写出了愁思随着月光的泻落从上而下,富有动感,形象新颖)。小组充分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6. 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律。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感情基调、朗读语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四)课外延伸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板书设计:景境情银白的地面安静孤独寂寞(皎洁的月色)凄清对亲人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34、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9 页熟睡的鸦雀伤感的深切思念飘洒的冷露秋色夜景芳香的桂花4、藏戏教学设计藏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

35、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9 页(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

36、语。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 820自然段)2、交流讨论(13概括藏戏的特点; 47 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 21 总结全文。)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1、齐读课文最后用一句话说:“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2、藏戏的创始人是谁 ?关于他又怎样的故事呢?读47自然段。3、交流汇报4、补充有关唐东杰布资料。5、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五、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探讨。“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37、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9 页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2、交流汇报3、交流搜集到的藏戏资料4、感情朗读,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六、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1、齐读三个反问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陈述句。改成: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七、朗读全文,体会

38、写法1、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自然段。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和自然段。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自然段。师生合读:自然段。2、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9 页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

39、神,颇具文学色彩。3、背诵喜欢的段落。八、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板书设计:藏戏怎样形成:唐东杰布独特魅力:面具( 人物不同面具不同运用象征、夸张)背景剧情固定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一出戏演三五天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2. 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课前

40、准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9 页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 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 腊八粥 古诗三首 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

41、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2、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

42、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29 页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

43、岁岁安康。)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44、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 (板书:详略得当)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29 页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写作环节,体会介绍一种民俗活动时候的技巧。2 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3. 能够合作设计一本民俗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45、。1. 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 5-10分钟)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

46、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习作提纲的要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29 页(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教师: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板书:编写提纲)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

47、10 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修改、完善。4写作注意事项:不少于400 字;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5 分钟)五、鼓励学生完成民俗集的编写部分。建议将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绍民俗名字、由来、内容。也可以贴上活动的场景照片。六、板书设计乡的风俗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29 页语文园

48、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单元课文内容 ,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2. 揣摩优美的语句 , 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3. 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 , 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 , 和同学交流。课前准备:1、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2、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 引入民俗主题 (2 分钟) 师: 中国的人口众多 , 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 ,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 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 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

49、受到了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板书课题。二、出示课件 2】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 , 回答以下问题 :( 板书: 交流平台: 北京的春节 ) 1. 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 ?(11) 2 通过观察 ( 字数比较 ), 有什么发现 ?( 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 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 3 哪几个部分 , 作者写得比较仔细 ?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29 页4 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

50、法 , 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 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 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 , 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 更有美感。 )( 板书: 详略得当 ) 三、揣摩优美词句 , 体会字词的有趣。 ( 板书:词句段用 ) 1. 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出示课件3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 各形各色 , 有的一律玻璃的 ,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 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進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全校运动会土 , 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 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 思雨在跳远比赛

51、中摘得桂冠 , 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2 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3 想一想, 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 可避免重复 ,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 )( 板书: 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 4 动脑子和同学比比 , 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想想它可以用在哪个作文里。举例: 班上的调皮鬼又阃笑话了, 淘气包率先没绷住, 笑是前俯后仰 , 班长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 就连班上最义静的小书虫都情不自禁地嘴巴一抿, 除些笑出声来。教师总结 : 原来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意思相近 , 是一组近义词。同学们 ,你们发现了吗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哦,

52、 一定会让你的作文读起来更加有趣!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板书: 民俗寓意和民活动 ) 师: 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 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 比如说课本中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29 页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 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 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动的寓意师: 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 比如说冬到的时候吃饺子, 是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的时候贴对联, 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节前倒贴福字 , 是寓福气

53、已到师: 那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和吉样寓意吗? (比如说傣族泼水 , 寓意去除污秽 , 迎接美好 ) (比如, 元宵节吃汤圆 , 寓意合家团圆请和同学交流交流 , 并且完成课本中的题目 , 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答案。五、教师布置作业1、尝试背诵长歌行2、并试着去了解长歌行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试着写一写行楷,可稍提高写安速度。2、有感情的朗诵长歌行,并背诵。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 , 导入新课1. 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二、临摹句子 , 感受汉字的魅力。 (板书:书写提示 : 提升书写速度 )教师提醒学生用

54、正确心坐姿、握笔姿势进行书写, 笔一画认真照着写鼓励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 , 看看写字速度和字体有没有新的变化教师可巡回指导, 同时将写得又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29 页又快的作品挑选出来, 供大家学习。颁发奖品, 并交流讨论提高书写速度的技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三、朗读并背诵长歌行(板书: 日积月累长歌行 ) (1) 请学生快速诵读长歌行, 体会其中意思(2)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 【诗歌意思】早晨 ,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 品莹的朝

55、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 , 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 , 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 什么时候才能再问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 到了老年度发花白 , 一事无成 ,悲伤也没用了。【诗歌讲解】全诗以景寄情, 由情入理 , 将“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 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蕗、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 偕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 , 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时间飞逝的生命, 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板书:时光易逝奋发向上)四、鼓励学生表演长歌行剧目,体验情景和人物心情。五、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词句段运用:用不同字表达相同的意思,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书写提示:提升书写速度日积月累:长歌行时光易逝奋发向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9 页,共 2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