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308201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4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参照物 :(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参照物并一定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选取技巧是:给了一个描述,参照物通常取描述中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3、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

2、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相关应用: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接力赛跑时接力棒的传递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um) 、纳米( nm)换算关系:m101km3,nm10=m10=mm10=100cm=10dm=1m9632、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常用单位:时(h) ,分( min) ,毫秒( ms) ,微秒(s

3、) 。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s10ms101s63。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例如 ;12.58cm 12.5 是准确值, 0.08是估计值, cm 是单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

4、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0 页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5、测量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第三节快与慢1、快慢的比较(1)相同时间看路程(观众)(2)相同路程看时间(裁判员)2、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它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tsv/速度=时间路程 /(3)单位:速度的单位

5、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3.6km/hh36001km1000111m/ssmsmhkm/6. 3136001000/1速度公式变形:vts或s/vt第四节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1、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3)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表示变速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s/tv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注意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物

6、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必须一一对应。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习题1.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分析】两岸青山相对出说明青山在动,在坐船时,船和青山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这句诗选的参照物是船(也可以是诗人) 。孤帆一片日边来表明孤帆在动,孤帆和船是一体的的,有前面的分析易得这句诗选取的参照物是青山。【解】船(诗人)青山2.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987

7、6510 11 12cm图 1 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相对楼房和地面在匀速下降。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也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地面静止,则乙相于地面匀速下降。同时乙看见甲在下降,这时甲下降得比乙快。若甲在乙上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若甲在乙下方, 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解】选D。3.小东用图 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分析

8、】分度值是指刻度尺最小一个的大小,图中的刻度尺单位是cm,所以最小分度值是0.1cm。从图中可以看到铅笔的最左端对应5,最右端比10.3 多一点点,我们知道记录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记录为5.34cm,其中 5.3 是准确值, 0.04 是估计值。【解】 0.1cm 5.34cm 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1v,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2v,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分析】求平均速度一定要注意是对应的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解】设总时间为2t, 则前半段时间为t, 后半段时间也为t, 路程分别为tvs11,tvs225.一辆汽车在平

9、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为1v,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2v,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解】设总的路程是2s,则前一半路程是s,后一半路程也是s,时间分别为:2211vstvst,212121vvvv2tts2ts2v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人发声 利用声带的振动笛子

10、发声 空气柱振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蜜蜂、蚊子 利用翅膀的振动琴、二胡等 利用琴弦振动发声鼓、锣等 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3、声音的传播条件及速度(1)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4、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指物体在1 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

11、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 声音的响度大; 振幅小, 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 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

12、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就是由于音色不同。5、人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第二节乐音与噪音1、区别乐音还是噪声

13、的方法:(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这一点看, 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14、。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分贝( dB)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 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 听觉下限。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5)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6)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在人耳处减弱:在噪

15、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第三节超声与次声1、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1)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2)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3)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2、超声 : 声音的频率高于20000Hz 称为超声波,也叫超声(人听不见)。3、次声 : 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 称为次声波,也叫次声(人可以听见)。4、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彩超)第三章 声的世界习题1.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

16、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钟还在振动 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在敲钟时,当停止对大钟的撞击时,大钟本身的振动并没有停止,所以仍然能发出声音。【解】 C 2. 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响声开始即使,运动员到达终点时停表的读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所用的时间为()A 10.30S B 10.59S C 10.88S D 10.18S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 传播 100m作用的时间约为0.29s,

17、 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其时刻比发令时间晚了0.29s , 故远低于实际跑被迷的时间应为:10.59s+0.29s=10.88s 【解】 C 4. 关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 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D 歌唱演员“引吭高歌” ,引吭高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分析】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特色和品质。人们却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精选学习资料 - - -

18、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 A是错的;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斌率小,发出的声音音调低,人耳感觉不到, 故 B是错的; 用力敲锣时, 锣面振动幅度变大,因而响度变大, 故 C正确;演员“引吭高歌”付出的声音响度大,故D 是错的。【解】 C 5、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分析】琴弦张紧的程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同一根琴弦,绷的越紧,振动时振动就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高,故演奏员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

19、变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 要改变响度应该是增大弦的振动幅度。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同一种乐器的音色相同,改变不了!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的种类有关。【解】 B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C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 之间的声音D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而不是2000Hz;声源的振幅相同,人与声源距离不同时,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不同【解】 B 7.成语“万籁俱

20、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很小。【分析】 宁静是指声音很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考察点是对声音三要素的理解!【解】响度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传播1、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 ,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个条件)3、光的传播速度:光速与介质有关(但是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

21、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smc/100 .38,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2/3。4、光年: 光在 1 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不是是时间单位。5、光线: 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6、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射击)(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0 页(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

22、图:在月球后1 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 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 的位置看到日环食。(4)小孔成像: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第二节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1)反射: 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点: 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法线: 从光的入射点O 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 叫做法线。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表示。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表示。(3)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光

23、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4)反射类型: 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a. 相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 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 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 实例:a. 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b

24、. 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法线反射光线镜面入射光线O N ir1 2 3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0 页2、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平面镜中像的形成: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光源S 在平面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

25、而成的, 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这样的像就叫虚像。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镜后的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3)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4)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 改变光路(光的传播方向)(5)凹镜: 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6)凸镜: 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7)平面镜成像作图两种方法: 根据反射定律作图的步骤图1:a. 从点光源S 引出两

26、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b. 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c.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 的像点 S 。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步骤图2:a. 过 S 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b. 截取 S点,让 S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 点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c. 画出像点S (像与大小相等) 。重点提示: 作图时, 光线要标明传播方向,光线和界面用实线表示,法线和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SS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7、20 页第三节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2、折射角: 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3、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注意: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4、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4)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 浅” 了、放大

28、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5、光的折射作图步骤:(1)垂直于界面做出法线。(2)根据折射规律做出折射光线(注意空气中角大)。第四节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 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重点提示: 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不同。两种色光混合后使

29、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而两种颜料的混合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不同的色光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时,出现的情况是:(1)白纸可以反射各种色光,纸出现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相同。(2)黑纸吸收各种色光,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在黑纸上,纸都是黑色的。(3)各种色纸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对其它不同颜色的光都吸收。(4)白光照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纸出现的颜色与纸的颜色相同。5、不同的色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透明物体时,透色光的情况是:(1)若光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相同时,光可透过物体。(2)若光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不同时,

30、光就透不过物体。6、看不见的光(补充与拓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0 页(1)红外线:在光谱中,在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有热作用(即热效应),可应用在红外夜视仪、诊断疾病、遥控等方面。重点提示:红外线进不可见光,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2)紫外线:在光谱中,在紫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的化学作用、荧光作用、生理作用,它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杀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第五节凸透镜成像一、透镜:(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

31、面的半径。(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4)焦点( 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5)焦距( 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1、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1)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2)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如图一),反过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于主光轴(如图二)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1)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2)凹透镜的焦点: 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32、图三)。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图四)。小结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F 图三图四F 图一图二F F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0 页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2)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正对着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通过光心的光线,

33、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化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凸透镜透镜成像的特点: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 正放、 缩虚、 实uf 正立放大虚象- 放大镜u=f - - - - - fu2f 幻灯机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 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照相机的原理:fu2倒立缩小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 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结构:(1)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2)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

34、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3)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4)快门:控制曝光时间。(2)幻灯机的原理:fuf2倒立放大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3)放大镜的原理:fu正立放大虚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0 页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注: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1)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2)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

35、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成实像时:(5)成虚像时:三 常用光学仪器1、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2、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

36、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 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第四章 多彩的光习题1. 太阳光通过一个“”形小孔,在光屏上产生的光斑的形状是()A.三角形 B.正方形C.倒三角形D.圆形【分析】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一样,跟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太阳

37、光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时实际上就是太阳的像,因而是圆形的。【解】 D 2.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右所示,则从侧面看去()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0 页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分析】因为平面镜的镜面很光滑,光射到上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光垂直镜面入射时,被垂直反射

38、回去,因此从侧面看去,基本上没有光线摄入人眼,镜面看上去很暗,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当光射到白纸上时,由于白纸表面比较粗糙,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所以从侧面看上去比较亮,故选项C和 D是错误的。【解】B 3.如图下图(a) ,MN为平面镜,A、B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用作图法确定像S及点光源S的位置(a)(b)【分析】根据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形成的,所以将A和B反向延长线交于S,如图(b) ,S就是S的像,再根据对称性,求得发光点S的位置【解】见上图4.天气晴朗,河水清澈见底,我们看到河水中的鱼在白云中游嬉,所看到

39、的云实际是由 于 _ 而 形 成 的 云 的 _ ; 所 看 到 的 鱼 实 际 是 由 于 光 _而 形 成 鱼 的_,看到的鱼的位置在鱼的实际位置的_方。【分析】 在水中看到的“鱼”和“白云”实际上都是形成的虚像,但二者的成像原理不同: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称像的位置在鱼的实际位置偏上一些。【解】 光的反射虚像折射虚像上5.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可以判定上图中_是界面,_是入射光线,角_是反射角,角_是折射角,界面的_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40、- - - - -第 13 页,共 20 页是空气【分析】 这道题综合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 1)先找出两个相等的角(如图 2 和 3) ,则角的平分线一定是法线(PQ) 另一和它垂直的线就是界面(MN) ( 2)依据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那么单独在法线一侧的一定是入射光线(AO) ,则OB,是反射光线(3)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角小的一侧对应是介质,另一侧是空气【解】MN 是界面 ,OA 是入射光线 ,3 是反射角, 6 是折射角,右侧是空气6.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 ( 如图 ) ,反射光线与折射

41、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折射角的大小为_。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画出右图,由右图易知AOM=60,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BOM=60,因为BOC=83,BOM=60,所以NOC=180 6083=37。反射定律和基本就和知识在光学中的运用【解】60,377. 小丽同学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2) 蜡烛 A 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 (填 “ 反射 ” 或“ 折射 ” ) 形成的;

42、(3)小丽将蜡烛A 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 的像将逐渐向 _(填 “ 靠近 ”或“ 远离 ” )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填 “ 变大 ” 、“ 变小 ” 或“ 不变 ” )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_(填 “ 能” 或“ 不能 ” )承接到蜡烛A 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像(填 “ 实 ” 或“ 虚” ) 。【分析】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平面镜后面是不透光金属层,不易找到像的位置,换成玻璃板后, 玻璃板是透明的,能非常方便的找到像的位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告诉我们: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

43、向延长线汇聚一点形成的,自然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物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蜡烛A 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物距在减小,所以像距也在减小,故蜡烛A 的像将逐渐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相同,物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汇聚形成的,所以不能再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0 页屏上显示出来。【解】 ( 1)便于找到虚像的位置( 2)反射( 3)靠近不变( 4)不能虚像8.如下图中各“方框”中都有一个光学器件,这个光学器件使射入“方框”的光线方向在射出时发生了改

44、变,请根据两条不同的光线射入和射出“方框”时的方向, 把适当的光学器件放入框中,并完成光路(填 1 个元件)(a)(b)(c)(d)【分析】这一类问题: (1)首先根据入射和出射光线判断里面是透镜还是面镜。在上面图中,显然只有第(d)图是填平面镜(2)对于透镜来说,将出射光与原来比较,如果是会聚的,则填入凸透镜,如果是发散的,填入凹透镜(3)完成光路,可先将对应的光线相连,如单箭头与单箭头光线正向或反向延长,找到镜子所在的位置【解】(a)(b)(c)(d)9.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 cmB10 cmC15 cmD20 cm精

45、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0 页【分析】已知物距和成像的情况,再求出焦距在光屏上呈放大的像,一定是实像,因为应满足2fuf的条件,所以2f15cmf解不等式: 2f15cm7.5 cm又f 15 cm焦距应小于15cm,但大于7.5cm【解】B1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 时所成的像()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分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

46、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 12 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在大于6 小于 12 之间;当物距变为8时,物距可能小于焦距,也可能大于焦距或者正好等于焦距,如果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大于焦距时并且要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题选项C 正确。【解】 C 11. 放映幻灯片的时候,银幕上的像太小,想让像变大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B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C将幻灯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分析】 做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确:银幕到

47、幻灯机镜头的距离是像距,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当像有些小而想使像变大一些,根据我们推出的知识点: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可知,要使像变大一点,要减小物距而增大像距。幻灯片靠近镜头而幻灯机远离银幕,【解】 D1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1)实验前,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蜡烛在u2f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 )的实像;(3)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 8cm,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

48、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选填“虚”或“实”) ,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的(填“完整”或“不完整”) ,且亮度变暗【分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在水平面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实验前,首先应调节它们,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0 页同一高度上,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当u2f 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如果凸透镜焦距f=10cm,

49、物距u=8cm,即uf,那么凸透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虚像与实像同侧,所以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放大镜。(4)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并不影响其成像的完整性,但影响像的亮度,即亮度变暗。【解】 ( 1)同一高度上(或一样高)(2)缩小(3)虚;放大镜(4)完整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1、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2、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

50、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51、, 如果没有大小, 可不表示 , 在同一个图中, 力越大 , 线段应越长。8、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第三节弹力与弹簧力计1、弹力: 物体发生形变后会产生一个力,这种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的方向是与接触面垂直的2、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也称为弹簧秤。(1)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个特性来量度力的大小的。(2)正确使用方法: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52、牛; 校零: 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线,如果有偏差, 要调节到两者对齐为止;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的事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0 页(1)不能猛力拉弹簧,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应该抽动刻度盘进行调零。(3)称量前,应先将弹簧来回拉几下,以免弹簧被卡壳。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1、重力的产生及其大小:(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产生:牛顿发现,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

53、, 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按照这个理论,地球对地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m gG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 牛顿(N)m质量 千克(kg)9.8N/kgg,意义是:每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9.8N 说明: 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可取10N/kg。2、重力的方向与重心:(1)重力的方向: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 是指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下的

54、方向。(2)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来说,重心一般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第五节摩擦力1、摩擦力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3、摩擦分类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此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

55、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对在它表面上滚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3)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无限地增大,当推力增大到超过最大静摩擦时,物体就会运动起来。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可以假设接触面光滑,然后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知静摩擦力方向与物运动方向相反。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动摩擦静摩擦摩擦力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把接触面弄粗糙些或增大压力。5、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56、 - - - - - - -第 18 页,共 20 页(1)用滚动代替滑动(因为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2)把接触面做光滑些,或用油膜或气垫等把相互摩擦的物体彼此隔开。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习题1. 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物体就一定存在力的作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物体不一定存在力的作用,故选项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了力,乙物体同时对甲物体施加力,故 B是正确的;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可能产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时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物体间的吸引

57、力、排斥力不相互接触也可以产生,故 C是错误的;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只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故D是错误的。【解】 B 2. 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向上抛出的排球在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C、空中飞行的蜜蜂不受重力作用 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分析】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故 B和 C选项是错误的;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如圆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故 A选项错误; 重力是地球对地球附近的物体施加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故D

58、选项正确。【解】 D3. 如图所示, 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车仍保持静止,则()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分析】 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推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力知识:推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推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相等。【解】 B 4. 下图( 1)中,物体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图( 2)中,物体B静止在斜面上 ; 图( 3)中,物体 C被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试分析上图中, 物体 A、B、 C 是否受摩擦力?图( 1)图( 2)图( 3

59、)【分析】上图中物体A、B、C分别相对于地面、斜面、墙面均处于静止状态,但其中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0 页体 B、C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C受摩擦力,而A物体不受摩擦力。我们可以继续分析,假设接触面光滑,B物体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可以得出B受到的是静摩擦力且方向沿斜面向下。 C有竖直下落的趋势,所以 C也是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方向竖直向上。(肯定有同学想知道这静摩擦力到底多大啊?嘿嘿- ,同学们不要着急,等下学期学了二力平衡的知识,你就知道了!)【解】 B、C受摩擦力, A物体不受摩擦力5. 在“探究

60、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D与压力大小有关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一面较光滑一面较粗糙的长木板、两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支弹簧测力计。(1)实验中要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下表是小李同学设计并记录的实验数据表格:实验次数压力长木板表面木块放置木块运动快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 一个木块较光滑平放很慢2.2 2 一个木块较光滑平放慢2.2 3 一个木块较光滑平放较快2.2 小李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猜想序号)是(填“正确

61、”或“错误”)的。他在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3)如果他要验证猜想B,他的操作步骤应是:a;b。【分析】(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拉力的大小;(2)三次实验,使用的是同一木块,木块的压力不变;在同一接触面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拉动的速度不同,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可知,探究的是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故选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摩擦力大小和运动速度大小无关(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与哪个因素有关,就要改变哪个因素,要验证猜想 B,必须控制接触面大小不同,其余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由于是个长方体木块,接触面的大小可以改变,所以分别将木块平放和侧放,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观察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解】 (1)水平匀速( 2)A;错误;控制变量法(3)a. 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b. 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同一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或 a 说出操作方法b 得出分析结论也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