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7296828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单元梳理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本单元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几朵,却也能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微的过程。李白才思敏捷, 诗风豪迈飘逸; 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 “杜甫诗三首”所选

2、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白居易是中唐诗人,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唐朝濒于土崩瓦解的末世。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 所以他的诗歌较早地放弃了济世情怀,多抒发个人情感。千百年以来,也许没有人能破解锦瑟一诗,但人们却乐于与这首诗“共舞”,百读不厌,足见其强大的艺术魅力。而马嵬一诗,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缠绵哀婉的诗人:以冷静的分析,精巧的构思,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评说一个爱情悲剧。学习

3、这个单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进入学习诗歌的情境。诗与小说不同,它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诗与散文也不同,它没有散文那种记叙的从容,表达的自由。诗歌的最大特点在于抒情。读诗,要认同它的形式,接受它的表达方式(比如想象、夸张等虚拟成分),与诗人同呼吸共悲喜,这样才能激发起读诗的热情。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是心声的外化,而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古代的社会生活已离我们远去,古人的情感世界也不同于现今。所以读古代诗歌,尤其要有“背景意识”:诗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必要的背景提示,就像卫星定位系统一样,有助于我们锁定目标。3、体悟诗歌的审美情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

4、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读诗,就是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的语言的韵味。”4、要注意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 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 巩固理解成果。 如读蜀道难 要读得高亢激昂,读琵琶行 要读得雅正悲慨,等等。二、复习蜀道难(一)复习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二)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

5、云: “ 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的手法, 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2.明了背景唐朝, 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

6、指此而言。 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3.梳理结构开篇:主旨句一见一 叹高蜀道来历难行蜀道高峻二 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三 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结尾:主旨句三见4.感悟主旨: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三)重点句子赏析1、 “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 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

7、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 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 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 诗人采用反复的形式,让这一句随感情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变化凡三见。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

8、,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并从内容上统摄全篇。 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 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最后出现在诗尾,是对蜀中山川险恶和社会阽危的深沉浩叹。总之,主旨句每次都出现于它不得不出现之处,贯串始终,推动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畅快淋漓之感。(四)重点难点探究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

9、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2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

10、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 /之难,难于 /上/青天!上有/六龙 /回日 /之/高标,下有 /冲波 /逆折 /之/回川。其险也/如此,嗟尔 /远道 /之人 /胡为乎 /来哉!剑阁/峥嵘 /而/崔嵬,一夫 /当关,万夫 /莫开。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3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

11、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 “去天不盈尺” “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第三, 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 想象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第四, 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4、 “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

12、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 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 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

13、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 极尽变化之能事。 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5、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 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 30 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

14、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五)基础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 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

15、 年) ,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 寄情山水, 诗酒逍遥, 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2、字音字形噫吁嚱( yix xi )鱼凫( f)秦塞( s i)萦绕( y ng)石栈( zh n)猿猱( n o)扪参( sh n) 抚膺 (y ng) 巉岩( ch n)峥嵘( zh ngr ng)飞湍 (tu

16、n) 咨嗟( z ji )喧豗( hu)砯崖( p ng)崔嵬( w i)吮血(sh n)3、词类活用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 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 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5.通假字所守或匪亲(匪:同“非”)6 文言句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7.重要实词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8.

17、重要虚词难于上青天 (介词, 译为“比”)开国何茫然 (多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但见悲鸟号古木(只)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9.一词多义10、默写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 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三、复习杜甫诗三首(

18、一)复习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背景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 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 一脉相通,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

19、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本课选读的是第一首, 从命意上看, 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咏怀古迹五首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 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 功业无成的感慨。本课选读的是第三首,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登高也是杜甫在夔期间的杰作,写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

20、,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2、理清结构诗歌诗人心境情感基调秋兴八首(其一)情系故乡孤独悲凉咏怀古迹(其三)怀才不遇怨恨悲愤登高穷困潦倒哀愁悲怆(三)重点语句赏析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两句互相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

21、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2、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做具体分析。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原文是:“盖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

22、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 ,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可参考上面古人的意见评判。(四)重点难点探究1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呢?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宋玉的九辨云: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丕的燕歌行 云: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

23、雁南翔。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 给人以苦寒之感, 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 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 身世的感慨, 显得更加沉郁厚重。2杜甫晚年的律诗有什么特点?本课所选三首诗都作于夔州,都是律诗。 这些诗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品,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即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这样联章的七律,犹如咏发情感的“捆绑火箭”,皆为精

24、心制作而成,为前此创作所无。唯其早年有太多作品关注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赫赫在前,故晚年不再重复,独存精神,厚积所发,铸成更为深沉的诗情。3怎样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对这句话的理解素有争议。一是“丛菊两开”的“两开”具体所指是什么?一种说法为杜甫在夔州两见菊开。 考察杜甫的行踪, 他出川的当年曾在云安(今重庆云阳) 度过了一个秋天,写秋兴八首时已到夔州,再历秋景。“两开”还应该从出川算起较确,故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到夔州的当年。二是“他日”作何解?不同于课本注释的另一种解释为:“他日”即“来日”也。诗意为: “丛菊两开”,徒作来日回忆之泪耳,即“而今乐事他年泪”之意,清人钱谦益就是持这种观点,他

25、在钱注杜诗中评道:“丛菊两开,储别泪于他日;孤舟一系,僦归心于故园。 ”解“他日”为“向日” (从前)或“来日”在训诂上都有根据,于诗意也各有所长,很难分出高下来。4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王昭君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她自恃美貌,高标自持,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对王昭君,历代不乏歌咏,就连北宋王安石这样的“硬汉”也写了明妃曲 ,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是因为女人貌美入宫被冷落,和男人怀才入朝不得志一样,都是让人感叹悲哀的事。杜甫咏王昭君, 也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5怎样理解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怀?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

26、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不读出这首诗的积极意义,就不能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明代的胡应麟推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确不虚夸。(五)基础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杜甫( 712 770)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 “裘马轻狂” 的生活。天宝五年(746) ,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

27、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 ,他弃官西行,度关陇, 客秦州, 寓同谷, 最后到四川, 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 ,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 768) ,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2、字音字形秋兴 x ng 塞上 s i 孤舟一系j催促 cu寒砧 zh n 群山万壑h朔漠 shu青冢 zh ng 省识春风面x ng 渚清沙白zh 千载 z i 繁霜鬓 b n 3、重点词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秋兴:借秋天的景物感物抒怀。萧森:萧瑟阴森。兼天:连天他日:往日。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紫台: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省识春风面:省,才;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渚:水中小块的陆地。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艰难:诗中兼指国运和自身的命运。苦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像厚重白雪一样的鬓发。潦倒:衰颓、失意。二、复习琵琶行(一)复习目标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二)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

29、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 ,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 、 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

30、可多次换韵。2.明了背景琵琶行 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其创作背景作者在诗序中已经大体说明,需要补充的是作者被贬的原因。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 月 3 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 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 ,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 翰林学士期间, 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 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

31、,像卖炭翁 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只有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才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 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3.梳理结构(三)重点句子赏析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腼腆,也写出了诗人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相识的心情。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

32、女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到了“直把无声作有声”的境界。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上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写人,下句写景,情景相生,境界全出。4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华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梦醒时分,跌回现实中来,无限伤感。(四)重点难点探究1、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格鲜明。可以

33、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1)故事情节。这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这首诗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略写送客, 详写听乐; 略写诗人自己, 详写琵琶女。 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仔细吟味,写琵琶女的自述,也是从诗人转述的角度道来,却无一不是她的心绪神情;写自己的贬谪之苦,虽然是直抒胸臆的独白,但又时时隐现出同病相怜的意味。写琵琶女,详昔而略今;写诗人自己,则略昔而详今。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2)音乐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描写是贯穿全诗的,从开头的“无管弦”,到后来的“转轴拨弦”

34、,到“四弦一声” ,到“却坐促弦” ,诗情随着乐律而变。琵琶女的演奏,可分前后两段,先是“自选曲目” 霓裳六幺,后是“规定曲目” ,即专门应诗人之请弹奏的乐曲。可以说音乐是双方交流的“第一语言”,假如没有这一媒介,也就不会有这一沦落天涯叹知音的故事了,更不会有“江州司马青衫湿”了。(3)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这首诗是“以江月为文澜”,确实很有见地。如“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水面上飘忽而来的琵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

35、限感慨。(4)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 ,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慨; “江州司马青衫湿” ,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需要指出的是, 这首诗的情和景是相衬相生、互相作用的,可以说是景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2如何欣赏这首诗的音乐描写?诗与乐自古就有不解之缘,诗经楚辞汉乐府都是合乐的。诗歌中描写音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唐诗中以描写音乐著名的诗篇,有韩愈

36、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等。但无论是体制规模,还是细微程度,都比不上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欣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首先是精彩的描摹,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调,恰当地使用拟声词来加强模仿效果,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是情感的传输, 通过写听乐人的情绪反应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了表达效果;再次是气氛的渲染,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 ,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写邻船听乐的寂静,反衬出乐曲的强大感染力。3关于诗中的人物形象诗歌虽然不像小说那样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但在叙事诗中, 人物形象

37、还是很鲜明的。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作者对人物往往作了“典型化”处理。而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以写实为基础的,更多地表现为生活的真实,所以读起来更具真切感。在这首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 诗人的诗篇流传不衰,可惜琵琶女的演奏随

38、风飘散,我们只能在这首诗中拟想仿佛其一二了。 南宋的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认为本诗的人物和故事全都是虚构的,白居易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真是把这首诗当小说来读了,未免过于极端。(五)基础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人。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 为当政者所恶, 贬江州司马, 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出任杭州、苏州刺史, 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

39、傅等职, 以刑部尚书致仕。 有 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 “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

40、谕诗。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 后宫词等。二是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 红绒毯等。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2、字音字形铮铮( zh ng)悯然( m n) 转徙( x)浔阳( x n)枫叶( f ng)荻(d )花瑟(s)声声思( s) 捻( ni n)霓裳( nch ng) 秋月白( b) 衣裳( ch ng)红绡(xi o)钿头银蓖 (di n b)谪居(zh)湓(p n)浦口恬然(ti n)虾蟆(hma)间关

41、( ji n)商贾 (g ) 幽咽 (y ) 春江花朝 (zh o) 呕哑嘲哳 ( u yzh o zh ) 文言知识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主人下马”和“客在船”在文义上互文见义,相互应和、补充。 并非只有主人下马,也不是只有客人在船上,而是主人和客人都下马到了船上。惟其如此,下句“举酒欲饮”才顺理成章。2、一词多义a、言:感斯人言。(话, 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 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b、命:遂命酒。 (叫,吩咐,命令,动词。)命曰琵琶行 。 (取名,动词。 )c、数:使快弹数曲。 (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

42、数。 (数量,名词。 )d、是: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e、为: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初为霓裳后六幺 。 (弹奏,动词。 )为君翻作琵琶行 。 (替,给,介词。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f、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名词。 )g、轻:轻拢曼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离别。 (轻视,动词。 )h、暂:凝绝不通歌暂歇。 (短暂,副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

43、然,副词)i、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3、词类活用a、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b、 遂命酒。(名词 酒受助动词 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c、 商人重利轻离别。 (形容词 重轻均带宾语,作动词:看重,轻视。)4、文言句式a、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 于。于相当于 到 。 )b、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 学后 作补语。 于 相当于 向。 )c、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 作动词 转徙 的补语。 于相当于 在 。 )d、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44、 )e、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 之,指 琵琶女 。 )f、感斯人言。 (感后省略介词 于 。于相当于 在。 )5、古今异义a、因为长句古义:因,因此;为,作;今义:表原因连词。b、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c、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龄大;今义:兄弟排序第一。d、暮来朝去颜色故古义:指面貌、容貌;今义:色彩。e、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第二年f、梦啼妆泪红阑干古义:纵横散乱、参差错杂今义:用竹、石、金属专制成的拦挡物g、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现今义:超出一般,冲出h、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理一理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课文名句1

45、、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5、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斯马青衫湿。7、 诗中描写月色的三句诗: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二、复习李商隐诗两首(一)复习目标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二)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

46、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 论诗三十首 )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 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 锦瑟 解人难”( 论诗绝句 )的浩叹

47、,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马嵬 (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 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2.梳理结构锦瑟马嵬(其二)主题:借锦瑟起兴,写华年之思。玄宗之悲(荒诞)首联:佳人锦瑟,陷入莫名沉思;马嵬之变(对比)颔联:繁弦一曲,惊醒诗人梦境;义山之叹(对比、反问)颈联:巧借典故,生发绮丽联想;艺术特色:讽意极深,用笔至细尾联:直抒胸臆,徒留无限惆怅

48、。(三)重点难点探究1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 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 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 , 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 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49、“望帝春心托杜鹃” ,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 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 ,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 ,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 “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

50、 更是如水中之月, 镜中之花, 捉摸不到了。 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2、究竟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 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

51、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微。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 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

52、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等等,不一而足。3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明确】马嵬(其一) 是一首绝句: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

53、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 ,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

54、之苦的历史悲剧。(五)基础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 李党争的牺牲品。46 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 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字音字形锦瑟 s惘然 w ng 无端 du n 马嵬 w i 宵柝 tu沧海 c ng 晓筹 ch u 蘧蘧然 q徒闻 t更九州 g ng 四纪 j虎旅 l3、重点词语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的竹签,这里指时间惘然:迷惘,茫然未卜:卜,预料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可待:可,难道,哪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