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7287916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藻类、 苔藓和蕨类植物 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基于此, 正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过程解决问题。 同时注意总结区分比较各种绿色植物的要点在哪里,分析原因, 使学生评价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举一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七年级

2、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绿色植物。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绿色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绿色植物种类如此之多,又该如何分类以及它们具体又有什么作用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密切,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带一些同学经常吃过或是经常见到的植物到教室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把握课堂重难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2、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

3、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亲自对三种植物的观察,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2)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学习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3)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重点及分析:观察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归纳、比较三种植物的异同点。2、难点及分析: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

4、理解。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五) 、课型与时间1、课程类型:新课。2、授课时间: 1 课时。(六) 、课前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标本。(七)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新课了,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开启一个“小问号在行动”的活动。活动的规则很简单,让我们在课堂上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来试一试吧牛刀小试:同学们看课本的78 页第一段的内容,来试着发

5、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吧!我们发现了问题,并且要解决问题。好,活动规则我们明白了吗?那就进入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一课,开始我们的行动吧!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多少种?分成几类?分类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这三个问题。利 用活 动 抓 住 学生 好 奇 的 心理,引导进入 本 堂 课 的主 题 植物,提出问题引 发 学 生 思考 , 创 设 情境 , 导 入 新课。讲授新课藻类结构一、目标定向出示本课教学目标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2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根据同学们来根据我们手中的导学案自学这部分内容

6、。同学们可以按座位自由结组来完成。任务一 :学习藻类植物1、 朗读教材中的优美诗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 象一 下诗 中的 意境 。讨 论诗 中的 植物 指的 是_。2观察教材第7879 页的彩图,阅读教材后,分组讨论以下的讨论题(1)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2)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3)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任务二:学习苔藓植物1说说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2观察常见的几种苔藓植物。4 人一组,观察步骤可参照教材第81 页观察与思考,边观察边思考讨论题。3 将小组内观察讨论交流后,达成的共识记录如下:(1)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展示:把时间给学生, 让学

7、 生 充 分 活动起来, 调动学 生 的 积 极性。理 论 联系实际。 以学生 经 验 为 着手。及时巩 固 前 面 学过的内容, 锻炼 学 生 综 合信息的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功能苔藓1、结构2、功能蕨类结构(2)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3)苔藓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任务三:学习蕨类植物1观察教材上的蕨类植物或标本。2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2)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3)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三、展示交流:好了,我们今天根据

8、学习内容,把同学们分成三个大组:藻类组、苔藓组、和蕨类组。现在每个组的同学派代表来在各组的黑板上把你们总结的知识点写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小游戏: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眼明手快各组同学派代表在纷乱的纸片中找出自己想要的内容,贴在图板上。教师重点通过图表讲解三种植物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之间的不同。好了,下面我们的小问号就要行动了。说说你们所发现的问题吧!同学们非常踊跃啊,藻类组先说,说了好多,老师总结一下。苔藓组的同学跃跃欲试了啊,不要七嘴八舌的,一个一个的说,好,我们也给他归纳一下吧。藻类植物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形态结构:无根、茎、叶,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与人类关系:鱼的饵料

9、、食用、药用、释放氧气苔藓植物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形态结构: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无输导组织。与人类关系:涵养水分,可作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蕨类植物生活环境阴湿的陆地环境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专门的输导组织与人类关系食物、药用、绿肥分别、形成煤等。有 简 单 到 复杂的, 有水生到 陆 生 的 讲解知识。引 导 学生学以致用,理 论 结 合 实际。将 课 堂还给学生, 符合 新 课 标 的要求, 教师为指 导 学 生 为主 体 的 教 学方式。 锻炼学生 的 语 言 表达能力。培 养 学 生 善于 用 发 现 的眼 光 看 待 事情。锻 炼 学生 收 集 和 分精选

10、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功能繁殖方式蕨类组的同学都等不及了,你看都跑到讲台上来了,好他们把问题也总结出来了。好,大家看看吧!好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组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回答呢,其他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你们回答着有困难吗?四、问题深入:同学们还有其他的问题吗?可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1、如何区别衣藻和水绵,它们有何共同点?2、比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高度,有什么区别,这与它们的结构有关吗?3、三种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变化?4、什么是孢子?孢子能长期储存吗?蕨类植物繁殖

11、时会产生大量的孢子,这有什么好处?展示课件:给各小组一个相关的问题,分组讨论:1、藻类植物的环境如果发生变化,会有什么结果?2、苔藓植物假设有了真正的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3、现在的蕨类植物还能变成煤吗?课件演示:煤的形成过程。我们以后再学习过程中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随时发现科学的奥秘。学生参与讨论回答。1、共同点是都生活在水中全身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根茎叶。2、高度和结构有关系,苔藓植物有假根,而 蕨 类 植 物 有 真 正 的根。3、三种植物的环境是有水生到陆生。4、孢子量大会增加后代成活几率。藻类组解释: 不能存活。苔藓组解释:会长得高大。蕨类组解释:不能析 信 息 的 能力。通 过 老师 的

12、 提 示 发现问题, 提出问 题 最 后 解决问题。学 会 观察实物, 得出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 三 种 植 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 繁殖 方 式 以 及强 调 植 物 的作 用 进 行 总结,教育学生在 生 活 重 要爱护环境。总结五、课堂小结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这些了,谈谈你的收获吧!六、巩固练习:以导学案为基础进行练习。要求:不许看书。教师重点讲解最后一题。学生分组做题,积极响应,迅速做出答案。结尾非种子植物我们已经学习了,那种子植物又具有哪些特殊结构呢?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设 置 悬念,引导学生主 动 预 习 下节内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