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728285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9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初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初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初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初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初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初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物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课题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课时1 课时一、教材分析向心力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到的合外力,它是本章圆周运动的重点,讲述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 采取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加上必要的简单理论分析的方法。 在这里,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 就是借助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把学生的实验结论逐一验证,从而验证了向心力公式, 更有力说明了实验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课本90 页中的“做一做”学生往往觉得抽象,只是理论来分析,这里把它改成实验探究,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定性分析,这比理论分析更具有说服力。二、教学大纲

2、分析层次要求:向心力( A) 向心加速度( B)说明:A层次:较低要求的层次,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或在初中阶段已经做过较为详细的讨论。 B层次:较高要求的层次。内容标准:(1)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2)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3)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说明: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可以直接给出。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 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 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理解。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并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在转动装置中,共轴的轮

3、子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皮带转动(不打滑)中,凡和皮带接触的点,线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度的大小相等。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因为它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在变,但只是表面的知道, 更深一步来分析,为什么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是什么力来改变物体的这种运动状态,这个力有何特点?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四、设计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 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新课程强调 “将学习的重心

4、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就是采用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本节首先通过生活经验和观察图片中的三个实例,提出问题,其现象加深了学生心中的疑惑, 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 更易引起学习的兴趣。 然后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探究来感受向心力。 当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进一步提出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前述实验做出猜想,然后再让学生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设计指导学生完成, 进一步

5、强化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还借助了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把学生的实验结论逐一验证,从而验证了向心力公式。接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让学生明白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而突破这一点的办法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让学生亲身感受, 获得感性认识。 由于本节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比较多, 教学中老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必要时做出指导。实验中提倡学生敢于动手,严谨、细致、耐心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 小组之间讨论与交流, 归纳结论。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问题和小

6、组交流贯穿课堂的始终,把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和学生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五、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知识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学目标与技能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含义。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和感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2先猜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再进行实验探究。3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

7、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3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修养。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学生实验探究:感受向心力和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六、教法、学法教法问答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发现法七、教学用具质量不同的小物体(钢球、木球)、细绳、圆珠笔杆、向心力演示器、视频、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设疑1同学们跑步转弯时,身体

8、会自然的怎么样?(例如4100 米接力赛)2在湿滑的水泥路上转弯时,无1 由于学生对前面的两个问题有很丰富的日常经验,会大胆发言。从日常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以培养学生把生活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引入新课论是骑自行车还是驾车, 都必须怎么办?3教师展示图片:(1)火车转弯处的轨道(2)过山车(3)水流星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了。2观察图片,根据现象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悬念。物理联系在一起的习惯,特别是通过图片中的三个实

9、例,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实验与探究如图所示,教师指导学生做课本实验。提出问题:1你牵绳的手有什么感觉?2如果增大或减小小球的线速度,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归纳结论,回答老师的提问。这实验简单易做,效果明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学生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手的感觉有何变化?3 如果松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4小球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这个力起什么用?引出向心力的概念1承上启下,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物体做匀速圆周

10、运动时, 总受到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 这个合外力叫向心力。2播放视频。3教师强调: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是合外力, 并不是真正受到的力; 向心力的作用只是改变速度的方向, 不改变速度的大小。(举例对比: F与 V同一直线时,F对 V的作用)引导学生回答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理解、记录。向心力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加上新教材没有明确向心力的概念,教师应深入浅出地做出理论分析,使学生容易接受。猜想与假设1教师提出问题: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对猜想进行验证。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作出猜想,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猜想。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

11、实验探究的方案。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亲身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与教师介绍实验, 让学生知道怎样使用器材探究。同时明确:细绳的拉用先前准备的空心圆珠笔杆和实验室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探究力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注意用牵细绳的手的感觉来判断向心力的大小。 教师强调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配备的带小绳的铁球、木球。学生按照先前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与探究,对猜想进行验证。实验后小组内互相交流感受,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结

12、论:(1)当 m 、相同时, r 越大 F越大。( 2)当 m 、r 相同时,越大 F越大。( 3)当、r 相同时,m越大 F越大。耐心的实验修养。演示实验教师先介绍向心力演示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然后进行如下操作:(1)用质量比为 2:1 的钢球和铝球, 使他们运动的半径 r 和相同,观察得到露出的红白相间方格数比值为 2:1,即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也为 2:1,因此 F 与 m成正比。(2)当 m 、相同时,半径比为 2:1,向心力的比值也为2:1,因此F与 r 成正比。(3)当 m 、r 相同时,比值为 2:1,向心力的比值为4;1,因此 F与2成正比。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然后根据rv

13、推导向心力的另一表达式rvmF2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0 页教师由此验证向心力大小的公式:2mrF引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做圆周运动的物体, 在向心力 F 的作用下必然要产生一个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 这个加速度的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所以称为向心加速度。学生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到:rvra22让学生明白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又是一种变速运动。实验与探究引导学生

14、从公式rvra22转换成公式rvmmrF22进行探究:同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当半径比较大时, 向心力比较大还是比较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如图示:其中小球分别到绳结A、B的距离比为 2:1。引导学生手握绳子, 使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请另一位学生帮助:看着手表,每秒钟喊 2 次口令。操作一:手握绳结A,手握绳子,使小球每 2 次口令运动1 周,即每秒 1 周。操作二:改为手握绳结 B,仍使小球每秒运动 1 周。操作三:又改为手握绳结 A,但使小球每秒钟运动 2周。以上 3 次实验学生注意体会绳子拉力的大小。师生共同归纳:操作一与操作二 m 、相同,但 r 越大F 就越大。操作二通

15、过实验亲身感受,定性分析,学生才确信真理,这比理论分析更有说服力。举一反三,即从公式2ra看,当一定时, a 与 r 成正比;从公式rva2看,当 v一定时, a 与 r成反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与操作三 m 、v 相同,但 r 越小反而F 就越大。小结、作业布置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2作业:课后练习五、练习册课时 5 学生知识回顾巩固所学的知识、检测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一、向心力1、定义: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总受到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外力,这个合外力叫向心力。2、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3

16、、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4、注意:(1) 向心力是变力,方向时刻改变(2) 是效果力,由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充当。5、大小:rvmmrF22二、向心加速度1、定义:由向心力产生的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加速度。2、方向: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3、大小:rvra22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教学过程流程图九、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都落实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导学”的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 本教学

17、设计让学生经历了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 亲身体开始情境设疑导入概念提出: 提出向心力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实验与探究教师提出: 向心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与假设, 利用器材设计实验学生实验与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教师演示实验验证:2mrF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实验与探究小结结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人人参与,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活跃学生思维, 并在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结合演示实验, 使

18、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这是一节科学的、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案例。十、预期教学效果及完善方式预期效果:(1) 理解向心力及其方向和作用。(2) 掌握向心力的求解公式。(3) 理解向心加速的产生,掌握向心加速度的公式。(4) 能根据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求解有关问题。完善方式:(1) 向心力不是一个额外的力。 初期学生容易在受力分析时多画一个向心力,需在讲课中和练习中多强调。(2) 根据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求解有关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多做练习。(3) 对“向心加速度不一定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际加速度”这一点的理解不是一节课就能达到的,需要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多次强化。十一、教学反思本节

19、课的难点是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特别是让学生理解向心力并不是物体真正受到的力, 这一点比较抽象, 应注意把握语言的简练, 深入浅出的加以说明。由于整堂课探究实验较多,要注意控制好时间。上完这节课后,从整个课堂活动中看, 学生很喜欢多举一些生活的实例,能大胆发言。 比如教师情景设疑导入新课,强烈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课堂气氛非常好; 教师叫学生猜想时,他们都很活跃,各抒己见。在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比较多,但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学生都在“玩”那个带绳子的小球。就这样,这节课就在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中结束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感受,在这“玩”当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这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实验课,比老师讲和做好得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