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7281533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1. 反射、反射弧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五个环节及其关系可表示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轴突和树突)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信号膜外:由未兴奋到静息时细胞外正兴奋部位(K+外流)内负兴奋部位与形成

2、电荷局部未兴奋部位电位差移动电流局部刺激产生兴奋外负膜内:由兴奋到(Na+内流)内正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回路传导特点:双向性3.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神经冲动的传递:A突出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B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C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D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E递质的运输方式:从突触小泡到突触间隙是胞吐;突触间隙间是扩散。3)特点:单向的,有延搁4

3、. 高级神经活动二、体液调节1. 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来源: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分泌器官激素名称化学本质生理作用下丘脑促。 。 。激素释放激素蛋白质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相应的促。 。激素抗利尿激素多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垂体生长激素多肽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 。 。激素蛋白质促进内分泌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提高心率和血压,使血糖升高醛固酮类固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保钠排钾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4、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升高血糖浓度卵巢雌性激素类固醇促进雌性器官发育和卵细胞生长,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孕激素类固醇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睾丸雄性激素类固醇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长,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2. 血糖平衡调节血糖平衡:正常血糖 0.81.2g/L 来源去路血糖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肝糖原的分解脂肪非糖物质的转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血糖平衡调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使血糖下

5、降胰岛素调节过程:注意:血糖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糖浓度。下丘脑能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有拮抗作用。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而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垂体没有分泌相应的能调节血糖的促激素。3. 体温平衡调节体温恒定来源去路热量新陈代谢产热, 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主要通过皮肤散热, 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等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等),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

6、可比安静时高出10 余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加。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的缘故,而这种动态平衡的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平衡调节4. 水平衡调节水平衡来源去路水饮水食物中的水代谢产生的水肾脏排尿皮肤排汗肺呼吸排水汽大肠排便调节注意:引起水平衡调节不是水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渴觉的感受器在下丘脑,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5. 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Na+、K+的平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

7、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调节6.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有重要作用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1)与水调节的关系:有渗透压感受器;能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2)与血糖调节的关系:能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分泌。3)与体温调节的关系:有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产热和散热;寒冷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7. 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1)概念: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调节方式。2)调节过程:甲状腺分泌分级调节(寒冷、过度紧张时

8、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调节)8. 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9.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及关系1)比较2)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三、免疫调节1. 免疫的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非特异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体液

9、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2. 抗原、抗体与特异性免疫抗原概念:凡是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抗体的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能够识别抗原的是:吞噬细胞(非特异性),T 细胞, 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 细胞,抗体能够清除抗原的是:抗体,吞噬细胞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记忆细胞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

10、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效应 T细胞T 细胞或记忆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分泌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记忆细胞B细胞或 T 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3.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功能失调有免疫功能过高和过低两类,免疫功能过高则引发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功能过低称免疫缺陷病。1)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过敏体质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这

11、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上述反应如果发生在皮肤,则出现红肿、荨麻疹等;如果发生在呼吸道,则出现流鼻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如果发生在消化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另外,抗组织胺类药物能抑制过敏症状的表现。2)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激发因素反应时机抗体分布反应结果过敏反应

12、过敏原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吸附在皮肤、 消化道或呼吸道粘膜、某些血细胞表面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体液免疫抗原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使抗原沉淀形成细胞集团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异同来源:都来源于效应B细胞成分:都是球蛋白分布: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血清和组织液中和外分泌物中;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细胞的表面作用机理 :免疫作用的中的抗体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灭抗原;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再次入侵的抗原相结合,表现出过敏特征。3)类型特点基 本 原 理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高将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质或正常机体不识别为抗原的物质识别为抗原导致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将正常细胞视为抗原而加以排斥,从而发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过低(1)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免疫缺陷(2)HIV 病毒侵入T细胞, T 细胞大量死亡,使抗原的识别、呈递发生障碍,病人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4.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