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7280418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考研政治复习考点解析之辩证唯物论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2.列宁对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奉献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开展。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深刻分析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开展到垄断阶段,经济政治开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开展的绝对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开创了世

2、界历史的新纪元。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它是在广阔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与开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决定的。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阔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表达。1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1)恩格斯关于物质的概念。“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明确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之间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未考点)(2)列宁关于物质的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加以界定的。“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即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

4、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即“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方面物质和意识是区别的,物质是客观实在,对意识具有先在性;意识是主观存在,具有派生性,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另一方面,物质和意识是相互联系的,即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同时,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物质的存在形态,实现由意识到物质的转化。这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3.物质世界的运动及其存在形式(1)运动是标志着宇宙间发生

5、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同物质一样,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当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开展的实在根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其中,精神运动是人脑这种高度开展的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脱离物质谈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脱离了运动谈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或把运动只归结为机械运动一种形式。(未考点)(2)列宁指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开展运动”。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也是统一物质世界的一局部,它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社会

6、的开展也是自然的历史过程。由于科学实践观确实立,使得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正确和有力的证明,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达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局部。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生活资料的。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集中表达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无质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世界是按其固有规

7、律在时空中永恒运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坚决不移地从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5.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它主要表现为: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方案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梦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能通过“

8、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开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设想的目的。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

9、能到达。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否认物质决定作用,夸大意识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1.(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两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根底。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开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2)如何正确认识和

10、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局部,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物质根底。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根底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开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人类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开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立,在经济社会开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开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我国出现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深层原因那么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

11、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类只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的义务。(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和原那么第一,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安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开展。第二,原那么:一是经济建立与环境保护协调开展的原那么;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那么;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那么。2.如何看待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怎样看待我国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生态建立成就?(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开展,建立人

12、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国所面临的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那么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2)解决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就是促成矛盾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开展,也就是减缓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度索取。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积极实施方案生育,减轻人口压力,改变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等。(3)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国家从西部实际出发,认真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积极实施了生态建立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西部地区农牧民转变实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