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3)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269318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 (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愚公移山 (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愚公移山 (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愚公移山 (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愚公移山 (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 (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愚公移山 王文智背景知识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之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相传是列御寇。 列子汤问 主要的体裁是:神话故事,也可以说是有启示的寓言。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成语释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示例:这件事确实不易,但我们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2、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

3、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白话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

4、妇有个没有父亲的儿子,刚刚换牙,跳着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白话译文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

5、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4)一厝朝东。 (厝:通“措”,放置)(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6)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陇:通“垄”)重点词句解释惩(chng)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以为苦。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句,先说“甚矣”,

6、有强调的意味。甚矣,太过分了。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强行开辟,开。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段落大意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第三段写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浅,阻止愚公移山。第四段写天帝被愚

7、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文章赏析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艺术特色:善用对比智叟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 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智叟 亡以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