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7247782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4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2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2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22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22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备课教案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教学内容1我们周围的土壤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壤4土壤的保护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2、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4、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5、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6、能倾听和尊重其它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7、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影响。8、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9、知道土壤的构成。10、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11、意识到人

2、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德育目标:1、尊重证据。2、愿意合作交流。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教学重点:1、知道土壤的构成、分类。2、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3、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2、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0 页3、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实验用器具课时安排1我

3、们周围的土壤: 1 课时2了解土壤: 1 课时3肥沃的土壤: 1 课时4土壤的保护: 1 课时第 1 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2、愿意亲近土壤。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教学

4、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0 页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1)在桌上铺上报纸, 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 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

5、的观察结果。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三、课后研究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2、做实验册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0 页第 2 课、了解土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知识与技能: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2、了解土壤中沙

6、、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二、教学准备: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三、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一)导入新课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生回答。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二)新授1、观察土壤(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

7、土三种土样。2、自主研究(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记录在记录本上)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4、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0 页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5、探究透水性能:(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

8、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触摸: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闻: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倒入相同的水。 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4)小结: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6、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1) 分组讨论(2) 大组交流(3) 小结: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四、课后作业1、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2、实验册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9、-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0 页3.肥沃的土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科学知识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二、教学准备: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

10、等三、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一)导入新课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自主学习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2、自主研究(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3、制作肥料袋(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 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把

11、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0 页 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 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4、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5、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三)总结

12、巩固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1、观察肥料袋(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2) 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2、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讲述: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四、课后作业1、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2、完成实验册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13、-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0 页第 4 课、土壤的保护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

14、片。三、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

15、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0 页(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 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四、课后作业1、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2、完成实验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内容:1果实和种子2根和茎3叶

16、和花4植物和我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0 页教学目标:1、通过栽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2、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4、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5、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德育目标:1、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2、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

17、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2、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与分享。3、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教学难点: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2、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

18、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索。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3、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果实和种子:一课时2根和茎:一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40 页3叶和花:一课时4植物和我们:一课时第一课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4、认识果实和种子

19、。5、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6、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7、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德育目标: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2、愿意开展长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教学重点: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3、探讨种子“旅行”的方式。教学难点: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教学准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40 页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大小一样的透明的瓶子、餐巾纸、植物的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学生把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

20、。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的各个部分。谁来说一说绿色开花植物一共可以分为几大不同部分?2、你们带来了哪些植物?它们的种子是哪部分?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探索调查1、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长的?为什么它们的家在不同的地方?2、种子是怎样旅行的?给大家介绍一下。3、小小的种子能成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是多么神奇啊!大家想不想看看神秘的种子?4、引导学生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将预测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5、知道学生用镊子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或菜豆种子剥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部构造。6、画下所观察到的情景。7、种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萌发?组织学生

21、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小结,要求学生回去后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并要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8、 你还能提出哪些种子萌发有关、 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学生自由发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设计实验。9、要想知道真实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做实验)10、教师交代实验要求及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40 页回顾解释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测量、记录。教学反思:第二课根和茎教学目标: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

22、水分的作用。3、认识根和茎的形态。4、知道根和茎的作用德育目标: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教学重点:1、区别不用形态的茎。2、区别不用形态的根。3、观察茎的运输作用。4、设计并实验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教学难点: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用之处。2、能设计实验来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40 页教学准备: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红墨水、菠菜、仙人掌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

23、容集中话题直接揭题板书课题探索和调查1、植物的根相同吗?组织学生小组内将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2、有哪些不同?将植物的根画下来,不同的地方用彩笔画出来。全班交流、比较。3、为什么植物的根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想一想听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4、植物的茎相同吗?引导学生交流各种形态的茎。5、茎有什么作用?学生猜测、设计实验回顾和解释1 以上都是猜测,都没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我们必须都要?(做实验)2 布置实验要求、观察任务。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40 页第三课 叶和花教学目

24、标:1、知道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靠自己的绿叶制造的。2、知道花的构造。3、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身体,及各部分功能。教学难点:1、能够观察描述不用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展开对比实验。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德育目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40 页1、意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认识事物。2、乐于提出有研究价值地问题,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3、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准备:各种形态

25、的叶子、两株相同的植物、花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探索和调查1、观察一片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用?2、引导观察更多的树叶,比较她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用之处。3、引导学生将带来的树叶分分类。4、探究叶子在植物生长的作用。a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b 组织学生谈论应该如何比较。c 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做?需要注意有哪些条件必须保持相同?哪些条件不同?5、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做更多的对比实验。6、你仔细看过花吗?说说7、将你们带来的花画下来。集体交流所观察到的花8、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介绍花的各个部分的名称。8、出示一朵百合花,问学生:

26、你能在这多花上面把它的各个部分找出来吗?指名认花的各部分。9、组织学生认一认所带来的花的各个部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40 页10 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组织学生说。回顾解释1、这一个单元,我们研究了植物各个部分的构造和作用,谁来说一说?2、安排全班进行种植交流。教学反思第四课植物和我们教学目标: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2、能用图画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3、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4、知道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5、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名称。精选学习资料 -

27、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40 页德育目标: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重点:1、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2、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3、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难点: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教学准备:图片、自制“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图”、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植物方面的资料和图片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1、前面我们观察了解了土壤。和土壤的联系最密切的要数?(各种各样的植物)。2、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

28、的植物。3、板书课题探索调查1、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说一说,感受植物对人类的贡献。2、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说过的植物并小结: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是植物为人们提供营养,那么你们知道各种植物的哪部分能供我们吃吗?教师及时点拨学生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名称。1、同学们对植物的各个部分的认识都很准确,如果请你画一株完整的植物,会画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40 页评价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六个器官方面进行评价。回顾解释这一课学习的课题是植物和我们,植物和我们有哪些关系?教学

29、反思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教学内容:1、认识固体2、把固体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2、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3、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质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德育目标: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愿意合作与交流。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4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教学重

30、点:1、认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2、认识沉浮现象3、科学的实验方法的学习教学难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40 页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2、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4、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

31、结论;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教学准备:1、实验用材料。2、演示用图片、课件。课时分配:1、认识固体:一课时2、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时3、认识液体:一课时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一课时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第一课认识固体教学目标: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2、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德育目标: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重点:能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那些是液体,给

32、物体分类。教学难点: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40 页教学准备:1文具盒、石块、笔、胶水、果汁、面粉、水、牙膏等固体液体。2四种固体材料、记录表。3米、各种豆子、花生等。4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或量筒)。5筛子、两种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准备:文具盒、石块、笔、胶水、水、果汁、等固体液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1、关于固体和液体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写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你们想研究的问题,这节课

33、我们来一起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和调查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许多有关固体和液体的事情,出示固体和液体。2、出示面粉、水。提问:如果往水里逐渐加面粉,并笔挺地搅拌,当搅不动是, 面粉是固体还是液体?教师示范操作。 (注意:烧杯里的水不要多,面粉一点地放,放入面粉后要不停地搅拌)3、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制定目标4、提醒学生组好记录填在活动记录表上。5、组织汇总,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研究的项目最多。6、在生活中有关固体分离的离子很多,你能举例吗?7、看图:固体的分离。8、让我们想办法把混合的固体分离。怎样把黄豆、绿豆、玉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34、- -第 21 页,共 40 页面分离?设定时间3 分钟。9、老师拿出筛子大家想想。回顾和解释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教学反思第二课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并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2、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3、知道那些固体可以沉浮,那些固体可以溶解。4、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体验制作彩色树枝的乐趣*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德育目标:1体验制作彩色树枝的乐趣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等方面性质,并能描述。教学重点:1知道那些固体可以沉浮,那

35、些固体可以溶解。2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溶解现象。2能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教学准备:1在水中会沉或会浮的固体若干、不容易判断沉浮的固体。2一个橙子和一片橙子,一截蜡烛和一枝蜡烛,一个苹果和一片苹果。3方糖(或碱块)、黏土、沙子、三杯水、搅拌棒(或筷子)等。4小树枝、食盐、小碟、不同颜料、热水。教学课时:一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40 页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1.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固体的性质,谁能说说各种

36、固体有哪些性质,又有哪些相同的性质呢?2. 固体还有许多性质,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探索和调查1. 现在请同学们把带来的固体集中在组内,先预测它们放在水中的状况,把预测的结果记录在书后活动记录第85 页上。2. (出示高锰酸钾固体)你能让这个固体在眼前消失吗?2.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里,并不断的搅拌。3. 小结: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4. 分组实验开始5. 出示投影(第 51 页上的图)。他们在干什么?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6. 老师这里有一些泥沙水我们该怎么过滤呢?7. (出示五颜六色的树枝)这是老师亲手做的,你们想知道这么漂亮的树枝是怎么做出来的吗?8. 教师讲解。回顾和解释1通过今

37、天的活动,你有了哪些收获?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40 页第三课认识液体教学目标:1、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等)将观察到现象表述出来;3、知道液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德育目标: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教学重点:1知道液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等性质。教学难点:1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38、;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等)将观察到现象表述出来;教学准备:1、相关的实验用材料2、演示用课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40 页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1、刚才有几位同学给大家猜了个谜语,老师这儿也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 “用手抓不起, 用刀劈不开,做饭洗衣服, 都要请它来”。2、学生猜。3、谈话:水是什么状态的物体呢?像水这样的液体你还知道哪些?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几种液体,你能辨认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液体吗?4、学生辨认。5、汇报辨认结果。6、小结。7、提问:你还想

39、怎样来研究这些液体的其他性质?8、揭题。探索调查1、你们打算怎样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来进行研究呢?请各组先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每一组选择一个或两个研究主题,然后考虑一下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研究的方法是怎样的?2、学生讨论。3、汇报讨论结果。4、学生实验研究。5、汇报实验结果。6、小结。7、谈话: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你猜,我猜,大家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5 页,共 40 页 8 、介绍游戏规则。 9 、教师示范。 10 、学生玩游戏。 11 、评价、小结回顾解释1、提问: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呢

40、?2、学生回答。3、本课总结4. 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对液体作更深入的研究。教学反思第四课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2、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3、能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德育目标: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1、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2、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40 页教学难点:1、能够认识液体在

41、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2、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教学准备:1水、蜂蜜、油、记录表。2洗涤剂、食用油、蜂蜜、果汁、染色的酒精等、水、搅棒、干抹布、废液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说说液体有哪些相同的性质。有哪些不同的性质。2、你还想知道关于液体的更多性质吗?想知道什么?探索调查1、老师这里有食用油和蜂蜜两种液体,下面我们就分别把它们倒进水里,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2、把食用油或蜂蜜倒进水里有两种实验方法,请你们想想,可以怎么做?3、做实验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才能使研究方案科学化。师注意引导。4、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每种方法的实验

42、结果,食用油或蜂蜜是沉在水下还是浮于水面。5、根据同学们的讨论,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领取所需用具进行实验。6、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你们怎么做的?得出什么结论?7、为什么油总是浮在水面上,蜂蜜总是沉在水下呢?师适时引导。8、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在水下。9、和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7 页,共 40 页溶于水。果汁、色拉油、蜂蜜、洗手液这四种液体是否溶于水?10、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11、请各小组进行实验,注意实验步骤科学、规范。12、谁

43、汇报实验结果:把这四种液体分别加到水里,搅动几下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13、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原先不溶于水的液体也会发生变化。14、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液体混合或分离的例子。15你能说出液体分离的例子吗?回顾和解释1、提问: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呢?2、学生回答。3、本课总结。教学反思第五课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目标:1、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2、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中加盐都能增加水的浮力。3、知道哪些材料适合制作漂浮物。4、在玩潜艇和“鸡蛋浮上来”的实验中,体会探究的乐趣。德育目标:1、在玩潜艇和“鸡蛋

44、浮上来”的实验中,体会探究的乐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8 页,共 40 页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教学重点:1、知道改变形状、增大空间或水中加盐都能增加水的浮力。2、知道哪些材料适合制作漂浮物。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教学准备:1水、橡皮泥、铝箔、垫圈或硬币、记录表。2筷子或吸管、细铁丝、线、针或牙签、塑料泡沫。3小潜艇。4盐、水、鸡蛋或土豆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液体倒进水

45、里去的一些情况,知道了把液体倒进水里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之前我们还研究了把固体放入水中的一些情况,知道了有的固体在水里沉有的浮,在的溶解有的不溶解。现在,我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你们会看到什么现象?谁能有办法让这块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探索和调查1教师宣布比赛方法。今天,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看谁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装载的硬币多。2学生分组研究。3学生汇报研究的方法。4师生共同分析:为什么有的装载的硬币多,而有的装载的硬币少。5利用竹筷、吸管、小木板、泡沫块等材料,想办法使它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46、- - - - - - -第 29 页,共 40 页浮在水面上。比较这些上浮材料的特点。6教师提问:你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潜水艇的哪些事情?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7学生分组研究潜水艇的一些秘密。8学生分析:潜水艇上浮下沉的道理。9学生汇报。10师生共同小结:潜水艇里面灌进空气,重量变轻,就会上浮,灌进水,重量变重,就会下沉。11是什么原因,使在死海里的游泳的人能够在浮在水面上,而且还能躺在水面上看书呢?12学生分析汇报自己的认识。13 学生分组实验:想办法使沉在水下的鸡蛋或者土豆浮上来。14师生小结:水中含盐量增多,水的浮力就会增大。因为死海里含有大量的盐,死海里的水浮力很大,所以人能

47、够躺在水面上看书。回顾和解释1、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包围住,我们能用什么办法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2、 有我们的生活中, 你还见到过哪些应用水的浮力的道理的?说给小朋友们听听。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第一课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交流讨论关于天气的信息,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天气;能够收集各种关于天气的资料,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0 页,共 40 页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

48、、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关注天气的变化;愿意欣赏美丽的天气,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教学过程设计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一、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写“天气”两字,说明今天的研究对象。2组织学生讨论: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今天天气很好或是说今天天气不好,这时,教师可追问“你为什么说今天天气很好?”或“你为什么说今天天气不好?”)二、讨论我们所喜欢的天气1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今天天气很好,是晴天。除了晴天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或:今天天气不好,因为今天下大雨,上学很不方便。除了雨天以外,你还

49、知道有哪几种天气情况呢?)2学生汇报:有晴天、阴天、下雨、下雪、大风、沙尘暴。(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择要板书)3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学生判断是哪种天气。4讨论:我们最喜欢的天气。(1)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么许多种天气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天气呢?为什么?(2)进行简单统计,找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天气。简单统计的方法可由学生确定,例如:数数、画“正”字等。5讨论人们所喜欢的天气:天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人们都很关心天气,工人、农民、渔民,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又是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说说你的理由。三、观察和描述天气的特征【说明】让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可以使学生非常兴奋,因

50、为学生可以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快乐,体会到一种真切的自然的气息,而且,与录像和图片相比,到室外观察天气,学生获得的信息将会更加全面,除了视觉以外,学生还可以从听觉、触觉等方面获得有关天气的信息。在这一活动过程中, 学生观察天气并认识到可以从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观察和描述天气,并且设计富有个性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1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将到室外去观察今天的天气,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用哪些词语观察描述天气,并且指导学生把描述天气的词语写在活动记录上。2学生到室外观察天气并且尝试用语言描述天气。3回到教室后,学生用语言交流描述当前观察到的天气特征。4多媒体再次展示各种各样天气的录像(

51、或图片)资料,学生展开想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1 页,共 40 页用丰富的语言描述这些天气的特征。5设计记录天气的符号,记录各种天气特征。(1)讨论如何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特征;(2)教师提供范例,板画晴天、多云的符号;(3)学生独立设计其它天气符号;(4)学生交流各自设计的符号。6播放电视台天气预报的片断,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四、课外延伸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不小的收获,肯定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请学生说出),我们一个个记录在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

52、行梳理,讨论得出哪些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答案,哪些问题可以作为一项长期进行观察的任务,哪些问题是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学反思第二课气温有多高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2、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一、教学准备1、学生备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2、百叶箱。二、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一)、导入新课1、大家想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多高吗?2、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使用寒暑表。(二)自主学习1、介绍持寒暑表的方法和读写温度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2、测测今天的气温有多高。(1)、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A、先

53、测测教室的温度。B、再到室外去测测。(测阳光下,背阴处)C、观察百叶箱。(2)、把室外空气的温度记在活动记录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2 页,共 40 页(3)、从测量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4)、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 1.5 米的空旷草坪上?连记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1、分组讨论后汇报。2、教师小结。(一)、课后作业判断题1、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 点。()3、 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

54、低。 ()教学反思第三课雨下得有多大教学目标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教学准备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复习引入。自主学习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做个头发湿度计。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师生小结。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55、分小组进行测量。小组汇报。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教师小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3 页,共 40 页课后作业:写几个描写雨的成语。教学反思第四课今天刮什么风教学目标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教学准备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复习引入。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56、分小组进行观测。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小组汇报。教师小结。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4 页,共 40 页准备好制做材料。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课后作业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教学反思第五课气候与季节教学目标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教学准备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

57、片,录象资料。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导入新课复习引入。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5 页,共 40 页四人小组讨论。秋天气候的特征。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小组汇报。师生小结。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小结。课后作业观察小动物。观察植物。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教学反思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教学内容1、观察与描述2、用工具测量

58、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观察。2、初步学会几种基本的测量方法。3、认识到观察与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4、认识各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德育目标:1、体验到观察是发现和探究之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6 页,共 40 页2、体验到借助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3、意识到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4、体验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我们的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5、体验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1、初步学会几种基本的测量方法。2、认识各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3、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教

59、学难点:1、运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2、用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等仪器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表示。3、用尺、天平、量筒、温度表、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课时安排第 1 课:1/2 课时第 2 课:1/2 课时第一课观察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过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2、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3、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4、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认真、仔细、负责任、尊重事实等。5、乐于交流、互助。德育目标1敬佩我们

60、国家的科学家。2同情、关爱残疾的同龄儿童。3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认真、仔细、负责任、尊重事实等。4乐于交流、互助。教学重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7 页,共 40 页1、认识两位中国科学家。2、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3、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过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教学准备:1一些水果、布袋、绒毛玩具、沙。2烧杯、水、小勺子、干净的筷子。3 一些简单的小乐器或方便发出声音的物体。4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花茶。教

61、学课时: 1/2 课时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1、(出示书 P54页图)提问:他们是谁?正在做什么?2学生认真观看图片,交流看图心得。3小结。探索和调查1、做游戏:猜猜猜(通过用鼻子闻、用手摸说出是什么物体)。2先尝调制好的一杯糖水,在自己调一杯和它同样甜的糖水。3游戏:请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对黑板,猜猜背后是谁在哪个位置发出了什么声音。4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茶的知识?5学生交流。6提问:我这里有四种茶分别是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花茶,你能一一辨认出来吗?7每组选择 23 种茶叶研究,并把观察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再进行汇报。回顾和解释1 讲述:请课后继续收集关于茶叶的相关知识。精选学

62、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8 页,共 40 页第二课测量教学目标: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2、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3、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4、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德育目标: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教学重点: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教学难点: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教学准备:1两个轻重相接近的物体,各种形状的透明容器。教

63、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9 页,共 40 页2秒表、尺子(或身高测量器)、拉力计或握力计。3收集一些有关珠峰的资料以及2005年测量珠峰的情况。4一些测量用的工具5烧杯或其他杯子、量筒、水。6有关漏刻、沙漏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以及工作原理的介绍。7纸、笔、尺、玉米棒。教学课时: 1/2 课时教学过程:教案设计互动性质二次备课内容集中话题1、探究活动:( 1)两条线是否是直线?(2)两个物体哪个比较重?( 3)哪个容器里的液体多?2学生研究后汇报。3小结。探索和调查1、测量:( 1)谁跑得快?( 2)谁的个子高?( 3)谁的力气大?2提问:关于珠穆朗玛峰,你知道些什么?3学生汇报所收集到的资料。4(出示 P59页图或实物)提问:你认识这些测量工具吗?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吗?5测量一杯水的容积。6介绍古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7测量树叶的面积。8估计玉米的颗粒数。回顾和解释1 讲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本领?教学反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0 页,共 4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