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7篇)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567077897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7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7篇)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有哪些 篇1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地质观测工作是地质勘查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 1. 地形地貌观测:记录地表形态、地形起伏、河流走向等。 2. 岩石矿物识别:通过对岩石的颜色、结构、硬度等特征进行辨识。 3. 地质构造分析:识别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现象。 4. 地下水监测:测定地下水位、水质和流量。 5. 地质灾害预警:观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迹象。 篇2 地质观测工作业操作规程 地质观测工作是地质勘查和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 1. 地形测绘:精确记录地表形态、地貌特征及地质构造。 2.

2、 样品采集:收集岩石、土壤、水体等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 3. 地质剖面绘制:描绘地下岩层结构,揭示地质历史。 4. 地质现象观察:监测地震、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活动。 5. 数据记录与处理:整理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6. 地质报告编写:总结观测结果,提出地质建议。 篇3 煤矿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煤矿地质观测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编录:记录井下地质构造、煤层分布、岩层性质等信息。 2. 地质图绘制:根据观测数据绘制地质剖面图、巷道平面图等。 3. 矿山灾害预防:监测地压变化,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 4. 数据分析:整理和分析地质观测数据,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篇4

3、煤矿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前言煤矿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对于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旨在预防和控制地下水对矿井作业的潜在威胁,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施的稳定运行。 篇5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水文地质观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下水位监测:定期测量地下水的深度和变化,以评估水资源的状况。 2. 水质分析:采集水样进行化学、生物及物理性质的测定,确保水质安全。 3. 地下水流向与流速测定:通过井孔注水试验或示踪剂技术确定地下水流动状态。 4.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观测:观察河流、湖泊与地下水的交换情况。 5. 地质构造调查:识别地层结构,了解地下水的储藏

4、和运动条件。 6. 岩土渗透性测试:评估土壤和岩石对水的渗透能力,预测地下水的运动趋势。 篇6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涉及多个环节,主要包括: 1. 地下水位监测:定期测量地下水的深度和变化,以评估地下水的动态情况。 2. 水质分析:采集水样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指标的测定,了解水质状况。 3. 地下水流向及速度测定:通过井孔注水实验或示踪剂技术,确定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4. 地质构造调查:观察地表地质特征,结合钻探资料,识别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影响。 5. 数据记录与报告:整理观测数据,编制观测报告,为水文地质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篇7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 地质观测

5、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涉及对地表和地下地质构造、矿物分布、地质灾害风险等多方面的监测和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测绘:精确测量地形特征,绘制地质图。 2. 地质采样:收集岩石、土壤和水样,用于实验室分析。 3. 地质钻探:进行深度探测,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4. 地质灾害监测:观察并记录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迹象。 5. 地质结构分析:评估地质构造稳定性,预测潜在风险。 6. 数据记录与报告:整理观测数据,编制地质报告。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文 1.严格遵守测绘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地质规程(试行)中各项技术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汇总测量资料。 2.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

6、完整、统一。 (1)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簿上;记录簿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2)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3)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4)矿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 (5)地质记录簿中描述的地质观测资料,必须在上井后2天内整理完毕,并编绘出正式的井巷素描图或素描卡片。 (6)对采掘工程的布置和调整有影响的地质资料,要及时填绘在有关的生产用图上。 3.严禁在地质观测、资料汇总、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4.地质观测人员应根据工作面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

7、情况,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观测方法。 5.地质观测人员必须备齐观测、记录用具,如工具包、记录本、铅笔、放大镜、地质锤、皮尺、罗盘、坡度规、条痕板、钉子、线绳等。 6.观测结果必须及时记录在专用的记录本上,记录本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现场的观测记录必须采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中所规定的符号。 8.地质观测结果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地质资料准确无误。 9.沉积岩的观测与描述 (1)内容和要求: 要正确描述沉积岩的颜色,要取其新鲜断面所显示的颜色;单色岩石先鉴定岩石基本颜色,再观察其色度的深浅。描述时要把主要颜色放在后面,次要颜色放在前

8、面,如深紫红色、浅黄绿色等。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岩石,首先鉴定出岩石主要颜色,再确定次要颜色。 要逐一观察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根据碎屑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确定岩石类型;当某一矿物成分含量达25%以上时,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并参加岩石的命名。 要观察、描述沉积岩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岩石粒度分级标准和岩石粒度命名原则进行岩石命名。碎屑粒度含量达50%以上者构成基本名称;粒度含量为50%25%者,以“质”表示;粒度含量为25%5%者,以“含”表示;含量少于5%则不参与命名。如含粉砂细砂岩,砂质泥岩等。 对于中砂粒级以上的碎屑岩要观察、描述碎屑颗粒的滚圆度和分选性。 要观察、鉴定胶结物的成分,描述其胶结状态

9、、类型。 要描述沉积岩的层理类型。区分水平、斜交、交错、波状、透镜状层理类型。岩层的厚度(层系的厚度)要按三类观察记录:厚层(2.00.5米);中厚层(0.50.1米);薄层(0.10.01米)。对于岩石中的结核,要观察、描述其形态大小和成分。 要尽可能地鉴定化石的种属,重点观察、描述其特点、数量、大小及产状。 用锤击法或用小刀、指甲刻划来确定岩石的摩氏硬度(以岩石强度分级表进行比较,小刀硬度:5.05.5;指甲硬度:2.02.5),并描述其断口形状和条痕色调。 观察、描述岩石的吸水性(遇水变软或膨胀)等物理性质。 (2)粘土岩应注意观测描述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固结程度、滑腻与干燥程度、可塑

10、性、吸水性、发育程度以及有无结核、包体结构及页理发育程度。 (3)沉积岩的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观测描述工作必须随着井巷工程的掘进及时进行,并须敲开岩石,观测描述其新鲜断面。 观察描述岩石颜色和条痕时,要在统一的自然光线和岩石湿度下进行。 一般情况下用放大镜和肉眼在现场进行观察、描述;若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岩样在室内磨片,用显微镜或化学方法进行鉴定。例如可用浓度为5%的稀盐酸试剂滴在岩石标本上,若发生气泡,即可确定碳酸盐成分的存在。 靠近露头受风化影响的岩石,应沿其倾向每隔10米选一个点观测描述。 要采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岩石作为标本,放在标本箱内妥善保存。标本上要贴标签,注明岩石名称、标本的形状特

11、征、取样地点、层位及取样时间。 10.含煤地层中的火成岩应进行以下观测描述: 颜色、结晶程度及矿物成分,并确定火成岩的名称。 侵入体的位置、产状、宽度及其形态。 侵入体周围的煤层变质范围及其变质程度。 观察火成岩的内生节理及含水性。 11.煤层的观测与描述 (1)井筒、石门等穿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均应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描述。 (2)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分别为:稳定煤层大于50米不小于100米;较稳定煤层大于25米不小于50米;不稳定煤层大于10米不小于25米;极不稳定煤层不大于10米。 (3)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两观

12、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0.25米或倾角之差大于5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 (4)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量其产状,并绘制素描图。 (5)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质、煤层含水性等。 (6)当煤层变薄、分叉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煤质、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围岩岩性特征等,为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积累资料。 (7)当煤层受古河床冲刷时,应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冲刷标志、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并采取定向标本。 (8)当煤层受

13、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及喀斯特陷落破坏,并引起煤厚变化时,应着重观察煤质、煤岩层接触关系、煤层结构及煤厚。 (9)煤岩特征的观测、描述应包括煤的光泽、颜色、断口、硬度、脆韧性、内生裂隙数量及发育特征,以及宏观煤岩组分、煤的碎裂特征、煤的名称等。 (10)煤层结构的观测应包括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矸层的层数、厚度、稳定性,夹矸的形态、岩性特征及其接触情况。对复杂结构的煤层,对各分层和厚度大于0.05米的较稳定的夹矸,均应进行分层丈量。 (11)煤层厚度观测应遵守的规定: 直接丈量煤层的真厚度。在不能直接丈量真厚度时,可丈量煤层的伪厚,再换算成真厚度。观测精度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对于分层开采的厚

14、煤层,在回采第一分层时必须探煤厚;对于分层开采的特厚煤层,在回采倒数第二分层时必须探煤厚。 (12)煤层底板的观测内容: 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板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岩石的坚硬程度等,并需绘制小柱状图。 伪顶、直接顶板的岩性如有变化或不稳定时,需观测其厚度变化范围和尖灭点的位置。 (13)煤质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的变质程度、灰分的变化,以及后生变化对煤质的影响等。 (14)煤层含水性的观测内容主要是煤层的出水情况。一般分干燥、潮湿、滴水、淋水、涌水等。 12.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1)顺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观测: 煤层顶板较平整时的操作程序:1)用半圆仪的直边在顶板层面上移动找平;2)沿直边方向划一条线段;3)用矿灯照此线段,在罗盘保持水平的条件下转动罗盘,使罗盘玻璃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