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566291216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雪夜投宿人的心境。教学过程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

2、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作品一览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诗歌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刘长卿集十卷,字文房。至德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辨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刘长卿,字文房,至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

3、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之辨者,除睦州司马,终隋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李穆,刘长卿之婿也。诗寄刘云: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时刘在新安郡。刘答云:孤舟相访自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客远,青苔黄叶满贫家。长卿又送穆诗云:渡口发梅花,山中动泉脉。芜城春草生,君作扬州客。雁还空渚在,人去落湖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注释译文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

4、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

5、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该诗释义上的分歧主要有三:第一句“日暮苍山远”之“苍山”是特指还是泛指,“远”是尚远还是似乎更远;第二句“天寒白屋贫”之“白屋”是简陋之屋还是覆雪之屋,“贫”是稀少还是感觉贫寒;第三句“柴门闻犬吠”之“闻”是诗人闻还找人闻。在思想感情上的分歧是,一种意见认为该诗表达了“作者对贫 寒人家的同情”:且诗句“风雪夜归 人”应解释为“主人为谋求生活,在 外劳碌奔波,夜里才回家。”;而另一种意见认为“风雪夜归人”应解释为:“行人在风 雪之夜终于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方,并受到主人热情款待,而感到像 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赞扬 主人热情好客、与人方便的美德。 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