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在柏林 教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566291194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在柏林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在柏林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在柏林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在柏林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在柏林 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在柏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2.通过比较,感受小说设置悬念的艺术效果。3.体会标题对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了解小说“以小见大”的特点。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的悲剧命运理解战争的残酷,了解微型小说“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读懂富含深意的细节描写,推断作者对故事中人物、对战争的情感态度。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做在柏林,作者奥莱尔。这是一篇小说,在本单元另外两篇小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读一篇

2、小说首先需要关注它的人物。那么这篇小说具体写了哪些人物呢?(板书课题)二、探究标题,想象畅谈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1.阅读课文,理解文意。2.学生简要复述。四、深入探究,层层剖析1.两个小姑娘“不假思索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姑

3、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深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五、再探文题,品味主旨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日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

4、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造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六、感受技法1.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鼓励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自主批注,组内交流研讨。提示:可以从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刻画等方面入手探讨。2.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七、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