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之窗]出塞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566290625 上传时间:2024-07-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之窗]出塞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之窗]出塞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之窗]出塞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之窗]出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之窗]出塞(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但使:只要。龙城飞将,所谓的“龙城”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是指一人,实指卫青李广,更多的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叫,不让。教,让。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译文】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如果有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赏析】这是一首慨叹千古边塞变迁,思念传说中的名将威名的边塞诗。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

2、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做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做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这里的历史感,包含着正义性,是对边塞护卫汉文明的功绩的赞美。同时这句诗也是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它的妙处得从诗题说起。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你

3、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例子举不胜举。看清这一点之后,你就明白这句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就是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以“秦”“汉”两代来浓缩整个历史时段,凝练概括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表明自

4、古至今明月始终映照关城,可以想象诗人眼中的关城是雄伟庄严、强悍永恒的。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引出了下面的胡马,胡马是边塞存在的原因,而边塞的雄壮,一是有强盛的朝廷,二是有为国守边的将士。“万里长征人未还”,袭自隋代卢思道从军行中的“塞外征人殊未还”,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这里诗人明显是在场景之中的,他在边塞,未还之人距他万里。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人未还”,固然可能未来之时人得还,但也有可能是人再不得还。

5、如果理解为人不还故乡,则在诗句中丢了万里之外的战场,加了离故乡万里的边关,至少从战争形势而言,出塞万里远征和边关去家万里,前者是一个强国走向世界,另一个恐怕是一个大而弱的帝国在走向末路。明显无论从气质还是从必要元素而言,这里的万里长征都是从边塞远出万里的征战。诗题为出塞,全诗之中,也唯有这一句,是站在边城的诗人想象万里远征的将士,头一句是边关,后两句飞将在龙城的威慑力令胡马不南下,战场仍然是在边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句式和意思上都本自初唐崔浞大漠行中的“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不过在使用的语汇上有所改变。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

6、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承袭了之前的雄壮,其实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如果龙城没有飞将守卫,说不定胡马就要越过阴山南下中原。盛唐之时,怎么可能?其实没几年就可能了。十个读此诗之人,至少一半以上,没有读成“若使龙城失飞将,阴山胡马动地来”。但就字面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存在的。而且从诗人的语境,这失飞将恐怕主要是朝廷用人不当。让我们再回到通常这首诗给人的感受:“万里长征人未还”,不论是守边,是远征,或是别的战事,有战争,就不免牺牲,人去了,就带走了留下的人的思念,这思念的苦是无奈的,无论是否可以避免,但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总是有未还的军人,某个家族的子弟,某个孩子的父亲,某人女子的良

7、人;悲剧的根源是北方胡人,弓马强横,抢掠伤害。“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不是某一个将军的数十年守卫,是神化的飞将军,军神,也是军队的意志和使命才能完成的任务。随着首句“秦” “汉”这两个时间限定词的出现,即使是想象着万里之外的战场,秦汉以来的边塞仍然是最重要的,依托着龙城边塞的是神化了的民族象征。这句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写足了这边塞的强悍和久远,也足以统摄全篇。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现的内容是厚重和复杂的。既有对远征士卒的浓厚同情,对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家国的荣誉和战争的正义性,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练明快。诗歌之美,诗歌语言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体现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