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66267168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9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浙东北(ZDB)联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大量饮酒却会危害身体健康。下图为乙醇进入人体肝脏细胞后的主要代谢过程。乙醛脱氢酶(ALDH)有多种,其中ALDH2是催化乙醛氧化的关键酶。当乙醛不能被

2、及时代谢而在人体内大量积累时,会造成细胞内DNA损伤,也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人体血液中ALDH2含量高,可能肝脏发生病变B. 环境温度的改变对肝脏细胞中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C. 乙醇进入肝脏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且需要转运蛋白协助D. 体内不能合成ALDH的人喝酒不易出现明显脸红的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乙酸,乙酸最终被人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详解】A、ALDH2是催化乙醛氧化的关键酶,存在肝脏细胞内,若人体血液中ALDH2含量高,可能肝脏发生病变,使ALDH2被释放到血液中增加

3、,A正确;B、人体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改变对肝细胞中酶活性不会有明显影响,B错误;C、乙醇是脂溶性的小分子,进入肝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转运蛋白,C错误;D、体内不能合成ALDH的人不能催化乙醛分解,乙醛不能被及时代谢消耗,在人体内大量积累时,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出现明显脸红的现象,D错误。故选A。2. 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

4、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 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C. 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D.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水解酶活性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

5、.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错误。

6、故选D。3. 在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APLA),它可与胎儿细胞上源于父亲的抗原结合,阻止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识别和攻击。缺乏APLA的孕妇(患者)常会发生习惯性流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给患者接种适量配偶淋巴细胞进行治疗B. APLA定向运输并特异性作用于胎儿细胞C. APLA能够增强母体对胚胎的免疫反应D. 血清中的抗体多为蛋白质,也可能是多糖或脂类【答案】A【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在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由母体产生,它可与胎儿细胞上源于父亲的抗原结合,阻止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识别和攻击。【详解】A、APLA是抗配偶

7、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给患者接种适量的配偶淋巴细胞,可产生APLA,达到治疗的效果,A正确;B、APLA不可定向运输,B错误;C、APLA可与胎儿细胞上源于父亲的抗原结合,阻止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识别和攻击,APLA能够降低母体对胚胎的免疫反应,C错误;D、血清中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是多糖或脂类,D错误。故选A。4.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

8、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 操作过程中发生杂菌污染B. M、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C.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D. M、N菌株混合后因获得对方的遗传物质而发生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分析,M、N菌株混合培养后在基本培养基上可以生存。推测可能是混合培养过程当中,菌株间发生了基因交流,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即二者之间发生了遗传物质的转化。【详解】A、操作过程当中出现杂菌污染,基本培养基上也会有菌落出现,A正确;B、若M、N菌株互为

9、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形成的菌落,需要MN混合在一起才能生存,而该菌落来自于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而题干中进行了充分稀释,单个细菌缺少必须的氨基酸,不能形成菌落,B错误;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在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当中已突变的基因也可能再次发生突变得到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存的野生型大肠杆菌,C正确;D、M、N菌株混合培养后在基本培养基上可以生存。推测可能是混合培养过程当中,菌株间发生了基因交流,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即表现为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B。5.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脱毒苗和高产细胞系的获得都体现

10、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 图中获得脱毒苗和高产细胞系所用的培养基中都需添加适量的琼脂C. 为防止杂菌污染,从接种外植体到生成脱毒苗尽量在同一个培养瓶内完成D. 外植体经酒精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可降低两者对外植体的伤害【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获取辣椒素的一个途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再从果实中获得相应的产物;另一个途径是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细胞产物。【详解】A、高产细胞系的获得没有形成植物个体,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获得高产细胞系需要将愈伤组织分离为单个细胞并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不需要加入琼脂,B错误;C、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11、,这两个过程的激素条件不同,故从接种外植体到生成试管苗不能在同一个锥形瓶内完成,C错误;D、酒精和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长时间处理会毒害外植体,故酒精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用无菌水清洗可降低两者对外植体的伤害,D正确。故选D。6. 科研小组研究了某草原上家畜的不同放牧方式对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影响,其中按月轮牧指周期为一个月的放牧和禁牧交替进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捕获率可表示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相对大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放牧方式禁牧连续放牧按月轮牧捕获率(%)6%2%3.3%A. 当鼠种群数量在该环境下达到最高值时,该值为鼠种群的K值B. 与按月轮牧相比,连续放牧降低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作用更为显

12、著C. 连续放牧加剧了鼠群与其捕食者的关系,死亡率升高导致其密度降低D. 刚开始禁牧时草原资源相对充裕,短期内鼠群的增长呈“J”形增长【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没有最大值);增长率不变。【详解】A、K值是一定的环境条件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当鼠种群数量在该环境下达到最高值时不一定能维持,故不一定是该种群的K值,A错误;B、分析表格可知,与按月轮牧相比,连续放牧捕获率更低,说明该方法降低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作用更显著,B正确;C、连续放牧会导致草原生的草被家畜更多摄食,降低了鼠群的食物来

13、源和遮蔽空间,从而导致其死亡率升高,导致种群密度降低,C错误;D、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内个体数量“J”形增长,刚开始禁牧时草原资源相对充裕,但由于空间和其它环境资源有限,故短期内鼠群的增长并非呈“J”形增长,D错误。故选B。7. 蛋白质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的,缺乏则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精子中为非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为甲基化(甲基化需要甲基化酶的参与),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侏儒鼠与侏儒鼠交

14、配,子代全为侏儒鼠B. 甲基化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转录受到抑制C. 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侏儒鼠,多出的染色体来自于母本D. 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幼鼠的侏儒症状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详解】A、侏儒鼠细胞中可能含有来自母本卵细胞的基因,因此,侏儒鼠与侏儒鼠交配,子代不一定是侏儒鼠,因此侏儒鼠可能产生含有A的精子,则该精子参与受精作用的后代不表现为侏儒鼠,A错误;B、P序列的甲基化,转录受到抑制,但并未改变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即遗传信息并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

15、、由题可知: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不能表达,三体侏儒鼠的A基因均没有正常表达,即均来自亲本提供的卵细胞,据此推测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侏儒鼠多出的染色体来自母本,C正确;D、降低了甲基化酶的活性,降低了DNA的甲基化程度,使得A基因能够正常表达,所以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因型为A_的小鼠侏儒症状,但是小鼠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无法缓解,D错误。故选C。8. 科研人员用性染色体构型如图所示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已知Y染色体不携带图示基因,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有活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均发生了结构变异B. 正常情况下F1雄果蝇中无性染色体构型正常个体C. 若F1出现眼型野生型、淡红眼的雌果蝇,定是母本染色体片段交换导致D. 若F1出现XBdXbdY个体,可能是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性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雌果蝇右侧的X染色体移接了来自Y染色体的附加臂,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左侧的X染色体有部分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雌果蝇右侧的X染色体移接了来自Y染色体的附加臂,发生了染色体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