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1 断句-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566265413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1 断句-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1 断句-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1 断句-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1 断句-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1 断句-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第2大题(一)命题方向1 断句 (一)文言文阅读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试卷体裁出处题材命题方向2016年全国甲卷史传明史陈登云传不畏权贵、关心百姓的明朝大臣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文意概括与分析;文言翻译2016年全国乙卷史传宋史曾公亮传老谋深算、熟知政务的宋朝大臣2016年全国丙卷史传明史傅珪传守正不阿、为官清廉的明朝大臣2015年全国卷史传宋史孙傅传耿直敢言、忠君爱国的宋代官员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文意概括与分析;文言翻译2015年全国卷史传北史来护儿传雄略超群、深受百姓爱戴的隋朝官员2014年全国卷史传旧唐书于休烈传恪尽职守、好学不倦的唐朝史官实词解释;文言断句;文意概括与分析;文言翻译201

2、4年全国卷史传明史韩文传刚正不屈、疾恶如仇的明朝清官2013年全国卷史传明史马文升传文武全才、关注民生的明朝重臣实词解释;筛选信息;文意概括与分析;文言翻译2013年全国卷史传旧唐书李揆传远见卓识、追逐名利的唐朝宰相2012年全国卷史传宋史萧燧传刚直敢言、政绩卓著的宋朝大臣实词解释;筛选信息;文意概括与分析;文言翻译 命题方向一断句(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

3、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

4、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

5、/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是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因政绩好)被征召回朝授予御史。外出巡视辽东,上奏章陈述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上奏请求加速建立赏赐首功的制度。皇帝改派他巡视山西。陈登云回到朝廷,恰逢朝廷的大臣正在争论设立太子的事情。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由于贵妃家人暗中阻挠。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

6、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而且广泛交结术士一类的人。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由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臣权贵之人,用巧言蛊惑朝廷士绅。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皇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因为尊重圣德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扰乱设立储君,暗中谋划奸邪之事,以后还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章呈上,贵妃、郑承宪都大怒,同朝官员也替陈登云畏惧,但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过了很久,他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奏告贬谪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奏告罢免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

7、王致祥,又奏告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员,壬午年以前害怕淫威,就摧残刚正为柔顺;壬午年以后拘于情面,就把正直变为谄媚。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背着朝廷培植党羽,追求贪欲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的,谏官反而占了一半。谏官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备受屈辱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家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当初进用的人选。”趁机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

8、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裁断事情严厉。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多次搁浅,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考生答案误区诊断学生甲A连词“且”连接一个分句,其前应断开,主语“承宪妻”前要断开,该生不能灵活运用虚词、名词等标志词断句,导致误选。学生乙B“事由己发”是“扬言”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该生不明“扬言事由己发”的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随意断句,导致误选。解答断句题,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用标志判断法既快又准,但考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判错的情况。其原因是不能结合

9、语境,不会灵活运用,以致误判。本题画线句子的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标志性词语“且”字连结郑承宪的又一罪状,表示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根据语法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一词在此处表目的关系,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故选C项。一、灵活使用标志法断句(针对短板一)断句一靠理解文意,二靠断句标志。标志词是断句的依据。下面是常见的标志词:1虚词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等虚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句首发语词、表敬副词、叹词夫、惟、盖、凡、窃、请、敬

10、、即、若、至若、若夫、且、且夫、虽句尾语气词也、乎、哉、矣、耶、耳、焉句中连词以、为、而、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2.名代借助文言文中的一些专用词,诸如人名、字号、时间、地名、年号、官职名等以及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来断句。这些词在句中往往作主语和宾语,可帮助我们断句。3对话词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4句式标志词通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等,以及一些固定句式来断句。常见的固定句式有“如何”“唯是”“非唯抑或”“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但像“焉

11、”“者”“为”“且”这类虚词,其位置很灵活,如若不了解这一点,就会出现断错的情况。如“者”,可以放在句中表停顿,也可以在它后面断开,但当它作代词讲时,就不能断开了。例如: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该句中的“者”后就不可断开。所以,在使用标志判断法断句时,对于一些位置不太固定的虚词不可先入为主,要结合语境,灵活使用,准确判断,不能硬套方法。二、抓句子谓语,进行无标志断句(针对短板二)对没有标志词语的句子进行断句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句子一般由主谓宾构成,句子内部不能断开,主语前宾语后要断开。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

12、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如: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2014浙江卷)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加、逾、深、腾、达、谓、识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加、逾、腾、达、谓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加”,“以谦德”是介宾短语,做状语,是来修饰限制“加”的,此处,“以谦德”是状语后置,故可以判断“谦德”后要停顿;再如“谓”,其主语应该是“时人”,宾语部分应该是“常公能识真”这个主谓短语,这样可以判断“时人”前要停顿。参考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

13、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处可断可不断)三、断句歌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专 项 练一、(2016全国乙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曾公亮,字

14、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

15、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大意,理解句意,注意标志性词语,抓住名词、动词分析。首先通读选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然后运用排除法断句。“盗悉窜他境”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齐全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移书诘盗”意为下发公文追究盗贼,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年受镜湖泛滥之苦。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水利工程的益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因他的政治才能声名在外,(本州的)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夜不闭户。曾经有人故意让客人说丢失了财物,发出通告,要求(州府)捉拿盗贼,曾公亮回复说:“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