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不宜过度精细化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566069332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管理不宜过度精细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管理不宜过度精细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管理不宜过度精细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管理不宜过度精细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管理不宜过度精细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管理不宜过度精细化在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要对师生多些人文关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益于师生身心的活动,在管理流程中多一点留白,多一点无为而治。近年来,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学管理也愈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受到青睐。教学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但毋庸讳言,过度地精细化也会造成一些问题,不仅不能提升教学质量,反而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学精细化管理有其科学性,能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但一些学校管理者在认识和实践上容易走进“唯科学主义”的误区,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无形中增加了师生负担,影响了教学质量。首先,在理

2、论上认为教学管理精细化就是要坚持“科学主义至上”。受企业管理影响,教学精细化管理把“教学标准”作为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目标,一些学校管理者过于强调“科学性”,认为传统的事务型管理能够在完成阶段任务、总体任务上取得一定的效益,但每个阶段的完成情况具有不确定性,管理效率达不到所谓的“标准”和“高效”,于是将目光聚焦在“管理要素”上,即关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评等。他们认为,只要对这些要素实施干预、科学设置,让师生按统一安排、经过研究和论证的步骤行进,就能实现各个要素的价值。这种思想认为,教师和学生就像机器一样,如果不干预,可能偏离轨道,如果不进行设置,则有可能“怠工”。这样的管理,从理论上看

3、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但忽视了“人”的作用,把“人”当成了没有思想的机械执行者,容易陷入“唯科学主义”的误区,抑制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反而使教学质量大受影响。其次,在实践层面进行过度测评与问责制,让教学精细化管理陷入了工具理性崇拜。一些学校全面引入了测评和问责制,使学校对教学管理的全程、全内容的安排越来越细密。比如:对集体备课,有学校提出了严格的“五有”有目标、有主备人、有讨论、有记录、有总结。对课堂管理,有学校提出要统一“五步”预习、导学、巩固、拓展和作业。为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有学校在每堂课的某个时间点统一播放音乐,甚至学生的小组合作次数、回答问题次数都被作了统一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则对

4、上述要素进行数据的“测量”,如果数据缺失,则被视为不合格。这样的学校管理者认为,教学质量是一张张检查记录累积而成的,是通过测量、数据、统计、排名提升的,却使师生陷入了处处被安排、时时忙应付的窘境,负担不断加重。尽管从客观上说,这种无所不包、无孔不入的测评和问责方便了管理,但也让一些教学管理者陷入了工具理性的崇拜中。随着教学改革的速度加快,如何让一线教师快速适应新理论、新实践的要求,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转变学习方式,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其中,教学精细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学精细化管理不能过度崇拜科学工具理性,否则会带来过度精细化的弊端。第一,教学精细化管理更应该关注教师

5、之间的协作,而不是强调集体、形式上的统一化安排。教学管理需要统一,需要“共同体意识”,学校要做的,应该是使教师团队有共同的教学愿景、教学信念,能够做到问题共商、理念共融、学科共联、资源共享、教法共选,这样的“统一”更倾向于合作,精细一点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形式上的统一安排和设置,就与科学相违背了。相反,学校应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形式上丰富多彩,例如在教研活动中根据不同的问题和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协作形式,让教师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教学协作,将大大提高教师教研的积极性。第二,教学精细化管理更应该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而不是对其工作的精密测评和问责。近年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迭代速度

6、加快,让一些教师难以适应,尤其是老教师,在实施新理念教学时容易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学管理如果再提出冰冷的“标准”和量化要求(如有学校要求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应用3条以上新课标内容),对教师采用精密的测量、问责的手段,将适得其反。相反,学校如果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鼓励其更新教学理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将更受教师的欢迎。第三,教学精细化管理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而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精准量化。在核心素养时代,学校需要更多关注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学生能否具身于学习情境,能否自主设计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是否能与同伴有效沟通,能否呈现自己的学习“作品”并作介绍,这些应是

7、教学管理更要关注的内容。如果还要按照严格的标准,对学生必须学多长时间、合作多少次、发言多少人次提出统一要求,师生定会反感。第四,教学精细化管理更应该关注教学的育人功能,而不能让测评问责机制产生消极情感。学科育人、教学育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一味地对教学进行测量和问责,则可能引起教师的抵制心理或消极情感,容易让教师忽视教学的育人价值。对学生过多的行为量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心理,弱化他们对自身生命成长的关注。教学精细化管理应该鼓励教师利用教学内容中的价值元素等,促进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教学精细化管理要从对科学工具理性的盲目崇拜中走出来,融合各种因素

8、,协调好各种关系,真正发挥其强有力的作用。将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融合。教学精细化管理需要科学加持,但是“唯科学主义”的管理不仅容易忽视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还会增加师生负担。因此,在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要对师生多些人文关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益于师生身心的活动,注重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在管理流程中多一点留白,多一点无为而治,既能减轻师生负担,让师生过上闲适美善的校园生活,也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将统一要求与教师个性相融合。在教学精细化管理中,学校不仅要制定学校层面的统一方案,还要关注教师的个性特点,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针对特定的教师群体和个人,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明确不同的管理目标,做到统一要求与个性要求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精细化管理之路,让所有教师都能受益。新时代、新教学、新管理,学校应该避免狭隘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避免走进科学工具理性的误区,要走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统一性与个性化相连接、定量与定性相整合、效能感与闲适性相交融的教学精细化管理之路,让教学精细化管理真正成为师生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效路径,成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