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5108511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内作文素材拓展:2024高考作文传统文化热点素材中国春节走向世界素材多角度运用角度1、多样文化促发展,交流互鉴谋未来。春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春节走向世界的背后,是日益提升的中华文化影响力。放眼全球,动荡、战乱等种种问题持续困扰世界,中华文化秉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高远理想,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这些都为回答世界之问提供了重要启示。 角度2、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既是中国硬实力使然,也

2、彰显中华文明的软实力。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赓续着中华文化的血脉,也是凝聚全球华人的脐带。当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也就升格为地球节。其实,即使联合国没有此举,很多外国人也开始欢度中国年。毕竟,中国是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也是提振全球经济的最大贡献者。中国一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始终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角度3、春节文化,人类文明名片;共过春节,昂扬中国担当。各种春节习俗中蕴含着的不止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幸福健康的美好祝愿,更是和平稳定、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它还是中国人民文

3、化自信力的源泉和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瑰宝;它更凝聚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情感寄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如今,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更意味着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力度得到空前加强。借助春节这一重要载体,各国人民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好感。让春节以中华文化自信亲和、崇尚共生的魅力,为各国人民带去春的祝福和温暖,拉近彼此距离,让东方古国与世界同频共振、相知相融。角度4、“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走中国特

4、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水乳交融,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交相辉映。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浸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从“端午节”申遗的成功,到“清明节”“除夕”的公共假期,到“二十四节气”,其实在每个中华传统节日中,都凝聚着民族

5、发展的历史,都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都携带着传统美德的基因,如果能真正领略到这种情怀和精神,对于文化传承将会非常有益。角度6、不同文明要相互交流不能孤立封闭。不同文明反映了不同民族、宗教、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因为不同文明而走上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存在使得文明交流变得必不可少,一种文明不可能十全十美,每种文明各有千秋、各有长处,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不同文明不断交融发展的历史。古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香料传到西域,同时将石榴、胡麻、芝麻引入中国,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西洋,都是推动文明互相交流的举动,不同文明在互动中成长、在交流中共生。角度7、“和羹之美

6、,在于合异。”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既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也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从欧洲大陆到东亚腹地,从地中海沿岸到亚马孙雨林,人类历史上诞生过不计其数的文明,它们的多彩色调让世界更加美丽。人类社会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思想、一种生活。看到多样性,才能把握文明的特征;承认差异性,才能领略文明之大美。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七)鸿门宴适用话题:性格、眼光、智谋、团队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

7、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八)拿来主义适用主题:文化交融、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文化发展、创新等1.古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各民族复合型文化,今有“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对待各国文化融合的态度,文化的交融有着日益扩大的主体。还有观念从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到追求种族平等的转变,科研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的变化,时代

8、一直在发展,但它从不言说。2.反例:变革与守旧装在套子里的人守旧的别里科夫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了。是变革,还是守旧?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过于循规蹈矩,常常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变革的痛苦是剧烈的,却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唯有勇敢走出陈局,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涅槃重生!(九)谏逐客书适用主题:积累1.山不让土成其大,海不择流就其深2.李斯在谏逐客书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3.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9、;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十)过秦论适用主题:人心向背,成败兴衰金圣叹评点过秦论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十一谏太宗十思疏核心内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治平天下”的目的。分别从以下方面谈论:“见可欲”“将有作”两条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两条戒纵欲;“虑壅蔽”“想谗邪”两条戒轻人言;“恩所加”“罚所及”两条戒赏罚不公。(十二)种树郭橐驼传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能够凭借他的经验将树养成“硕茂”之状,且“其实且蕃矣”而扬名天下,那对于育人而言,“顺其天性”为培植的指导思想。(十三)窦娥冤节选适用话题:揭露黑暗现实、

10、斗争精神、反抗精神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之一。故事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四、领会多样人生态度(一)诗意栖居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兰亭集序 王羲之(二)独立不羁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三)忧国忧民:登高/杜甫(四)乐观旷达: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五、自然情怀故都的秋/郁达夫荷塘月色/朱自清再别康桥/徐志摩(一)兰亭集序王羲之1.看重生与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王羲之由游乐而生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死生亦大矣”的积极态度,生命或者腐烂,或者燃烧。他否定了古人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用对书法、文学的执著对抗生命短暂。可见,生命的过程固然不能延长,死是无法回避的,但个体生命却可以通过燃烧生命的激情创造生命的价值。只有实现饱满的生才可以无憾地死。【相关链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

12、了。臧克家2.交流能发挥出人潜在的才华。兰亭会为各个文人墨客提供了一个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机会。在集会上,每个人的才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尤其是王羲之通过这次集会的感慨,留下了千古奇文兰亭集序。由此可见,思想只有通过交流和碰撞才能闪现出璀璨的火花。【相关链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后我们各有两种想法。佚名六、伟人魅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13、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沁园春长沙适用主题:胸怀天下,家国情怀,雄心壮志,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等主题。毛泽东独自伫立在洲头,眺望着湘江的流水、层林尽染的山峰、中流击水的飞舟,回忆起青年时代自己与同学们意气风发,携手同游、商讨国家大事的经历。那些不平凡的岁月让他思绪万千,面对山河,不禁发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要由什么主宰呢?历史永远不能缺失青年的身影,百年前“恰同学少年”的他们怀揣如火般炙热的革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改造旧世界。七、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一)家国情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屈原列传/司马迁离骚(节选)/屈原苏武传/班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与妻书/林觉民(二)人道主义大战

14、中的插曲/聂荣臻(三)奉献精神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 荷花淀/孙犁党费/王愿坚 百合花/茹志娟(四)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烛之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适用话题:论说艺术、大局观、家国情怀、临危不惧、责任担当、赤心报国等主题。事例: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佚之狐力荐烛之武使秦解围,烛之武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为借口拒绝郑伯;郑伯检讨自己未能早用之过,再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相激励,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1.大局观、家国情怀、临危不惧、责任担当: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烛之武虽然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

15、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所以当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烛之武能不辱使命。在说服秦伯的言辞中,一方面足见他对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有勇有谋之士;另外一方面,足见他语言表达能力之强。2.“格局决定胜局”,为人要有大格局,方能取得大成就。烛之武早年未受重用,郑文公在危急之时才想起他,尽管烛之武心中有怨,但国难当前,他还是选择既往不咎,孤身赴难,以一人身易郑国安。3.做个时刻有准备的人烛之武“夜缒而出”,完美地劝退秦师,因为他蛰居时无时无刻不在蓄势,了解天下局势,才能抓住机遇说服秦穆公退兵。4.把握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虽然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但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把握住国家危亡的机会,把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孤身深入虎穴,与秦伯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把几十年积蓄的能量在瞬间发挥出来。“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