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504007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究【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合作是一种办学形式,也是一种人才培养形式,更是对传统人才培养形式的一种变革。目前,校企合作既是企业培养大量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途径,又是化解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困难、改变高职学科构造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存在层次定位不准、目的不强、形式单一且不稳定等种种原因,校企合作优势不明显。面对这些问题,文章对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展研究,拓展合作领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与探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专业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的实际应用才能的人才,而企业较之学校教育系统,更直接面对科学

2、和技术创新的实际,这种优势一旦补充到高等学校,就会形成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校企合作既是一种办学形式,也是一种人才培养形式,更是对传统人才培养形式的一种变革。构筑校企的严密合作,能产生互动共荣的“双赢格局。笔者来自于一所由企业主办、办学历史达58年之久的国家首批示范建立立项的高职院校,学院拥有年产值八千多万的校办企业。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根底,采用多种方法,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展研究与探究。一、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按合作的深浅程度划分,校企合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二是中层次合作

3、。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效劳,建立横向结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实在可行的专业教学方案。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互相浸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开展需要确定科研方向、进展成果转化,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有:1.校企互动式合作。高职院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型人才需求提供坚实的根底,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改善提供帮助,企业借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势进步员工素质,增强综合竞争才能。2.校企配合式合作。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展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目的和方案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

4、,并承当大局部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局部主要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例如: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老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3.校企实体合作型。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学院注入股份,进展合作办学。企业对高职学院承当决策、方案、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对学校全方位地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机制。4.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中心。行业或企业把在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设在学院内,利用现成资源,开展在职培训教育,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企业可以按照员工工

5、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员工培训费,直接投入举办的院校,建立职工培训基地,进步培训质量和高职人才培养程度。二、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层次定位不准。目前,大局部院校合作的表现形式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政府举办的院校没有克制无行业依托的缺乏,而行业举办的院校没有在合作培养人才的根底上下工夫。2.目的性不强。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培养消费、建立、管理和效劳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根底较差,对高职教育理念和内涵把握不够准,在寻求校企合作时,不能从高职教育规律和校企双方共赢的需求出发进展合作。3.稳定性较差。校企合作的原那么是双方参与、互惠互利。目前,大多数行业举办院校与本行业、企

6、业合作,仅是企业单方面的帮助支持,这是不稳固的。4.合作形式单一。大局部校企合作处于院校积极性相对企业高的、以院校为主的形式,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合作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三、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宏观政策与指导力度不够。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消费理论的合作,也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国家不仅要在政策上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而且更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明晰学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将校企合作纳入国家法律保障体系之内。2.理论认识与理论之间存在差距。校企合作无论从政府、行业企业,还是院校本身来看,都还处于“叶公好龙阶段。企业存在认识上的偏

7、向,认为没必要进展校企合作,对于用人来说企业更是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那么多,不愁招不到。有的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推给了学校。局部企业还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3.机制落后。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还没有真正交融,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及受教育者从“学员、职业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化受到一定的制约。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工程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的合作上。4.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不协调。大局部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毕业生供求的浅层次

8、合作上,企业和学校供需不协调。特别是近年一些高职院校,为减少办学本钱,高职文科专业招生规模过大,没有高职特色,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5.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一些高职院校有着行业举办的优势,但没有以本行业为依托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一些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确定学校的开展方向和方针,没有实现多层次办学。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究1.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外部保障机制。1政府的宏观指导。一是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吸收劳动部门及各行业和代表性强的现代企业集团以及人事部门、财政部门参与的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对高职教育进展有效管理;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

9、制度;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政策,并对财政投入效果进展评估。二是建立“合作教育链,成立由政府教育、劳动、人事、社保等部门组成的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调控、推进校企合作教育的进程及工作,出台法规、政策;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工作联络网络,详细施行合作方案,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论证。2政策引导。政府根据各自的校企合作规划、方案,制定各具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政策和详细的施行方案,使校企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零星向系统转变。同时,引导权利下放,使企业、高职院校拥有校企合作所必需的财权和事权。政府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标准及推动、促成校企合作,并在学校的硬件建立中提供必要的资金

10、保障。如增加相关院校和企业的补贴投入,让出一定税收收入,建立高职教育行业、地区基金会,用于支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开展税收优惠,保护知识产权等。3法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院校和企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一是积极制定行业法规;二是形成比拟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加强执法,坚持依法保护校企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2.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内部互动机制。内部机制就是校企互动机制,主体是学校和企业,一个是人才的输出者,一个是人才的接收者,他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1建立董事会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平等互利、责权相应、双向互动的董事会管理制度,董事会下可设人才培养委员会、基金委员会、科技合作委员会及各系工作委

11、员会,从制度层面标准校企双方责权关系。董事会从办学思想、培养目的、教学质量保障、科学研究、办学根底设施建立,到办学经费投入,进展本质性地指导、监视,并从办学经费和教学科研设施等方面给予学校办学大力的支持与扶植。2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合作委员会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并为企业提供效劳,其根本宗旨是研究工业技术的开展趋势,促进高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通过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效劳,协助企业解决消费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才能;同时促进高职院校的建立和开展。3建立高职教育产业集团。以优势高职院校为依托,建立高职教育产业集团。在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教育内容与人才培养规格等方

12、面,集团将实行全面统筹,这样不仅可防止重复建立,降低办学本钱,而且有利于加强专业建立,形成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实现资源共享。3.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运行机制。1持久的社会动力机制。倡导“工学结合。一是将“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开展教育和加强教育与社会企业之间联络的有效方法,促进个人成长和人力资源开展,进步消费和竞争实力。二是将学术指导、企业主管、政府指导和从事这项事业的专门人员聚集起来,共同支持和促进“工学结合,解决现代学校教育面临的在现代社会如何使受教育者掌握职业技能、学会生存与工作的主要问题。三是通过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使学校的工作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有效地培养现代经济竞争所需要的训练有素的人才

13、。2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站在企业的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表达在:一是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利用院校资源对职工进展继续教育,通过刺激、鼓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化为学习型企业,进步企业竞争力。二是借助于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效劳,进展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三是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四是学生使用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设备进展训练,起到了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广告作用等。3完善的保障运行机制。一是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建立相关根底文件。例如:?结合办学协议?“双师型老师培养方案?企业技术骨干老师聘任考核方法?企业职工

14、继续教育施行管理方法?等。三是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企业必须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按照?企业教学各环节根本要求?企业教学学生管理方法?,开展教案、教学进度、作业修改检查等工作。4多种形式推进机制。主要表达为“四个搭台:一是社会搭台,产学唱戏。院系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共建稳定的实训基地。二是专业搭台,工学结合。院系根据企业的需要参与企业的市场分析、开展规划、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技术攻关等方案的制订和施行,并反应到教学中。三是中介搭台,培学相融。院系通过行业协会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与国际接轨,将注册制度、认

15、证制度的标准纳入教学,建立“1+X的多证书制度,进步学生创业就业实力。4.拓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领域机制。1校企市场合作,推进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主要形式有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订单式教育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学生,学生毕业后,经过校企双方的共同考核,合格者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储藏人才。2校企资金合作,依托社会资本开展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可在政府教育投入缺乏的情况下,利用社会资源办学,使稀缺的教学资源到达1+12的效果。通过实习基地这个窗口,为企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效劳,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仅是稳固校企共建消费实习基地成果的重要补充,也是学校反哺社会的好形式。3校企教学

16、合作,推进理论与理论、教育与消费相结合。一是建立顶岗实习的运行形式。顶岗实习运行形式是以企业、学院为主体,社会、家长、学生参与的开放式教育体系,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学习与创新。二是搞好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和内容安排,以区域经济开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为根据,分析高技术岗位群和一般技术岗位群的不同要求,明确胜任这些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哪些根本才能,并对才能进展分解和重新整合。三是建立“整合互动型高职校企合作教学形式。设置主体既包括学校,又包括企业;实现条件上专业教学形式更关注如何使学校与企业双方在人力、物质、信息资源等方面进展有效的整合,以及在理念、学习、研发等方面进展合理的互动,发挥1+12的整体效益。4校企研发合作,推进消费、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承当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造等任务,不仅能进步老师的理论程度和专业才能,还能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使“双师型老师的动手才能得到加强,理论知识得到更新;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工程的开发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