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山区第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503937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山区第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劳山区第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劳山区第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劳山区第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劳山区第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山区第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山区第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彰显人文教育特色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劳山区第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学校是传播精神文明的摇篮,而校园文化则代表着一定容量的先进文化人文观念、道德情操、时代气息。可以说在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他人会有关爱之心,对自然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人类的未来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立足于“为师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的治校理念,坚持“让教师和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对学生的终生幸福负责”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志趣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学

2、生作为行动纲领,把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创新性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会话能力作为“三个课题、一个特色”进行重点探索研究,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两个习惯、一个教育”进行强化培养,大力挖掘发展潜力,努力提升学校形象,在全力打造学校的人文教育品牌、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学校连年被评为市、区教学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英语教育重点实验学校,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实验与研究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全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

3、究科研基地,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多次为省、市、区教学、管理会议提供现场,先后有市内外100余所学校前来参观交流,一、创设学生成长的人文氛围1、倡导人文管理理念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我们提倡全体学校教干树立起“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以学术和人格魅力为基础来树立自己的威信;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身完善,提倡“四镜、五个一切”,即“部署工作时要用平面镜、落实工作时要用放大镜、看待教师要用三棱镜、看待自己要用显微镜”;“人格高于一切、学习重于一切、尊重先于一切、宽容解决一切、团结压倒一切”

4、。建立并完善了教干工作的督察和责任追究制,每一次工作失误,都要由相关领导承担责任。要切实把教干管起来,把教干的工作过程管起来,把教干的教育培训管起来,努力做到让教干和教师一起成长,坚决避免教干教师“跟着感觉走、跟着惯性走”的倾向。倡导人文管理,学校要形成自己的制度文化,学校如有自己的一些好的制度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如天津南开中学从张伯苓任校长时开始,就在“校门立镜”,并在一块大木板上刻上行止规:“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该校共培养出共和国的2位总理,1位副总理,9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40余位省部级领导

5、干部;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中国物理之父”吴大猷,“黄土之父”刘东生这些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学术大师均出自南开;著名作家、艺术家曹禺、老舍、金焰、黄宗江、端木蕻良、周汝昌、黄裳、韦君宜;著名音乐家张肖虎、沈湘;著名舞蹈家资华筠;著名书法家吴玉如、黄寿昌;著名画家刘奎龄;著名哲学家张申府、熊十力;著名教育家张彭春、王大中;著名体育家董守义、韩幕侠;著名外交家唐明照、张伟超、申健;著名医学家吴蔚然、方圻、翁心植、熊汝成、严仁英等人均为南开校友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学校的制度文化与学生成才的内在关联。现在学校也都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但有制度本身不等于就能执行制度,有了制度还需

6、要人们的自觉认同,每个人都在自觉执行制度,那才能说有了制度文化。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制度文化的长期建设,其中除了共同的办学理念还包含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行事规则、共同的话语系统等等。为此,我们自2005年起进行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要求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细化和内化,细化体现态度和责任,内化体现专业化和价值取向;细化决定直接效果,内化决定教育内涵,在某种意义上讲细化是为内化服务的。

7、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明显增强,讲奉献,搞教研,创一流的风气日盛;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讲卫生、懂礼貌、守纪律、勤学好问、积极上进,蔚然成风。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有强烈目标指向性的活动和人云亦云、邯郸学步式的表面环节,其教育境界是有天壤之别的。2、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校园的一草一木、橱窗板报,乃至楼梯过道,都是构建人文环境的重要元素。校门口一个敬礼,楼道里一抹微笑,操场上整齐的队伍,课堂中互动的

8、节奏一切是那么地自然与和谐。我们随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优美,完善校园的绿化美化,着力设置文化景点,努力配置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使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培养。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形象班级”、“阳光班级”的评选,制定详细的建设标准和评选办法,以活动促建设。现在我校每一个教育景点都是精心设计的,都在“说话”:教室里悬挂的国旗传递给学生爱国热情;精美的大师画像、精选的格言警句如处处有良师相伴,激励着学生发愤读书、立志成材;校道两旁的宣传牌、主题鲜明的滚动电子屏标语,告诉学生求学、做人的道理;富有个性的音乐铃声,激活着学生的艺术细胞,让校园的学习更富活力;小桥流水,鸟语花香,游鱼戏莲,草木茂盛,充

9、满生机的校园景观,是学生调节心境,忘记学习带来的紧张和疲劳的一个好去处;文化气息浓厚的广场,法桐伟岸挺拔,雪松粗壮参天,相互辉映,各种花草四季斗艳,清香远溢,培养着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师生书画作品,优秀学生照片,都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指引着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走在校园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于细微之处加强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于无形之中推进了素质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 3、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要办好教育,我们就必须坚信,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产生一流的教育质量;只有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教师才会有实际意义上的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总是

10、打上了教师刻在他们心灵深处的印记。学校必须把教师培训和学校管理统一在一起,教育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同样,现实中的教师群体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每个教师都是一颗金子,就看我们有没有慧眼去发现其价值,有没有胸怀去接纳百川,有没有驾驭这个群体的能力和艺术,能不能把学校建成教师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家园。我们高度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坚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教师在学校里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感受到校园的亲和力,感受到事业价值的归属感。 学校相继出台了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教师业务系列评选条例、校本教研制度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开辟了“周末教育论坛”,实施分层培

11、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设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功勋教师、功勋班主任、研究型教师、首席教师等荣誉系列,让教师去攀登、去展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对取得各类荣誉的教师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优先安排外出学习,优先参评各种先进、优秀,优先晋级聘任,在省、市、区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其突出业迹和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并记录在每年印发给全体教职工的精美年鉴上。这种方式不仅让教师的辛勤付出获得了社会、家长、学生的赞许和认可,而且让广大教师深刻的感受到榜样就在自己身边,名师并不遥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

12、个灵魂”。只有我们的教师自身生活得快乐、幸福,他才能把这种快乐、幸福传递给学生。为此,我们大力发扬和推崇关怀人、肯定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人文精神。每天早晨全校教职工都能在餐厅其乐融融的享受到热气腾腾、品种丰富、营养均衡的早餐。早餐过后,就是我们几年坚持如一日的晨练活动,保证老师们以更充沛的精力、更健康的体魄、更积极向上的热情投入到一天的教学工作中去。为更好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我们今年组织教师系统学习霍姆林斯基两本书给教师的建议、给青年校长的谈话,做到人手一本,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读书辅导、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检查、优秀读书笔记评选、读书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要求每一名教

13、师做到通晓其内容、掌握其方法、熟记其重点段落,将教师读书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让更多的老师在读书中真正成长起来。我们认为,对于教师来说,方法指导固然重要,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指导,是教育思想的引领。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另一要义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寓人文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人文因素,特别要充分利用好文科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要坚决改变以往那种划书、看题的教法和学法,发挥文科的欣赏性功能,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悟,在欣赏中领略人文精神,受到

14、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享受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文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神圣的好奇心、求实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形成思辨的、全面的理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爱因斯坦说过,“把所学的东西全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剩下的教育是什么?就是人文素养,就是环境的感染、思想的渗透和文化的浸润,就是在学生的观念、气质、性格、习惯等心理要素中形成的比较持久而稳定的特征。我们要求教师一定要以自己较高的人文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智能得到开掘,意志得到锤炼,思想得到升华,从而不断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明天的憧憬,提升作为一个整

15、体的心智生活的质量。二、打造学生成长的和谐空间1、文化底蕴学生健康成长的磐石之基文化底蕴关系到学生真正的精神体验、人格品位、创造智慧,甚至是生命的幸福。看一看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而单调,封闭而禁锢,平庸而乏味;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山上爬坡;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纯知识的技能教育已使得当今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狭窄,他们的心灵越来越走向沉重和荒芜。可以这么说,教育一旦丧失了人生的幸福,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的活性,甚至可能会因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前校长杨叔子有句名言:科学与人文相融则绿。人文从哪里来?人文从阅读中来。著名教

16、育专家朱永新博士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高度重视人文教育,着力指导学生加深文化底蕴。该校严格遵守一条常规:每个年级都要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每个年级都要求学生背熟一定数量的文章。他们认为,如果读不完推荐的著作,就是一种缺少文化和无知的标志;如果学生不能背诵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断,那么他就不会在智力、道德、审美、情感等方面得到合乎要求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营造浓厚的人文舆论氛围,新落成的图书实验楼内将建设大型的图书阅览超市,向全校师生开放,为保证图书的阅读质量,所有新增书目已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会成员征集统计。定期在学生中间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活动,不定时组织各种规模的朗诵大赛、广播站播音员校园海选,以此促进学生博览群书,咏涵经典,咀嚼生活,从而积淀文化内蕴,净化心灵世界,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