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课程复习要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5038808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规课程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规课程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规课程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规课程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规课程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规课程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规课程复习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规课程知识要点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城市的形成与概念1城市的形成: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2城市产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生产的出现。3城市的选址 防御的需要交通方便生存环境二、城市的概念:(1)古代中国:城市(城)+(市)“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是一种防御性构筑物“市”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是一种交易的场所。(2)现代城市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city: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三、城市功能与城市职能1. 城市功能:居住,工作

2、,交通,休息;2城市职能:具体城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城市的个性与特征。四城 市 的 发 展(一)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2.西方古代城市的发展:早期的城市:巴比伦城; 雅典卫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西方中世纪的城市:佛罗伦萨; 威尼斯(二)近代城市的发展1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1)中国近代城市: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城市(2)中国现代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2西方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聚集:人工能源使生产集中于城市城市布局的变化:工业、仓储、交通等新用地;新类型城市与环境:自

3、然环境转化人工环境;三废污染科技发展带来城市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城市成为物流、人员流、信息流的中心3二战后城市的发展城市集中发展同时,出现城市分散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城市郊区化与旧区更新五城 市 化(一)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工业城市的诞生:产业革命后期。(二)城市化现象1城市化的发展动力: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2.城市化的过程步骤(三)城市化概念:1.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简单的说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 城市化水平

4、: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水平 PU = 城市(镇)人口 U / 地 域 总 人 口 P(国际上习惯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量的标志:由农村向城镇的劳动力就业转移和人口的空间转移质的标志:城镇建设和城市文明的发展(四)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1. 我国城市化道路: 地方推动型 城市工业扩散、乡镇工业为动力市场推动型 经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外资促进型 “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为主2. 世界城市化进程: 17601851年: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验证和示范阶段18

5、511950年:城市化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1950至今: 城市化全世界范围3现代城市问题 ( 产生于20世纪中叶之后)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城市环境污染 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 居住环境不好 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交通状况堪忧 堵塞、停车、事故城市灾害严重 地震、火灾、洪水社会问题很多 就业、刑事犯罪第二部分:城 市 规 划 学 科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特点: 多采用木结构的低层院落式住宅

6、,这对城市的布局形态影响极大。 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充分考虑当地地质、地理、地貌的特点。强调整体观念,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体现社会等级和宗法礼制,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君权专制的思想;古典建筑艺术思想。二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一)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1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渊源:空想社会主义城市:乌托邦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71535)2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1)田园城市:霍华德(18501928)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7、。(2)卫星城市:卫星城的理论基础:卫星城的实践: 卧城半独立卫星城独立卫星城(3)柯布西埃与明日的城市:注重功能,提倡城市集中主义。(4)邻里单位理论 (Neighborhood Unit) (5)有机疏散理论: 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弊病”,伊利尔沙里宁(芬兰 Eliel Saarinen)在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与未来(The CityIts Growth,Its Decay,Its Future)一书,书中提出了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有机疏散思想。三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的主要文件1. 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19331928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3

8、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 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 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2.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成立,1977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秘鲁讨论城市问题。 把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研究,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应和谐, 指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人与人的多方面联系。应努力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应重视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3. 华沙宣言:1981 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成立4. 北京宪章 1999 21世纪城市规划大纲(广义建筑学)第三部分:城市规划一. 城市规

9、划的概念1规划:是对城市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划具有控制指导作用提供多选择性的成果)。2.城市规划与设计:设计具有实施建造作用。3城市规划的工作特点:综合性地方性(特色性)长期性(经常性)可操作性(实践性)二城市规划阶段与层次1.城市规划的完整过程: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的审批 城市规划的建设实施城市规划的制定(包括编制和审批) 城市规划的实施2.城市规划的阶段与层次: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 ,细分五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定方向,1:5万1:20万 (城市发展战略层面)城市总体规划: 定性质 1:5千1:2.5万 (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0、城市分区规划;1:2千1:5千城市详细规划阶段: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容量,1:1千1:2千(城市建设控导层面)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 定位、形 1:5百1:2千第四部分:城市总体规划一概述1.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安排。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资源及其他条件,做出城市阶段规模的预测。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期限为1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35年2.成果: 规划文件文本、附件(说明书和基础料汇编)规划图纸 比例尺: 大中城市 1/100001/25000小城市 1/50001/10000建制镇 1/5000二城市的系统构成(一)城市产业系统构成:

11、第一,二,三产业系统(二)城市基础系统构成1.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2. 城市社会服务设施系统:二城市用地(一)城市用地 1.城市用地的概念: 城市用地 ( urban land):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统称。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国土规划的基本内容之一。2城市用地的特征 : (1) 承载形式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2) 位置作用:区位作用更大(3) 用地集中:与农村用地相比集聚作用明显(4) 可通达性:对交通运

12、输的依赖动脉(道路交通专项规划)的重要性(5) 用地价值与建筑物分离:地价与地租的分配3 城市用地区划 : (1) 行政区划:(2) 用途区划:(3) 房地产权属区划:(4) 地价区划:2. 城市用地的权属与管理: (1)用地权属:我国实行“土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制度”为土地权属关系奠定了基本原则。(2)有偿使用:1987年底起,国家公开地进行有偿、优先其转让土地的使用权,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国外)香港35%40%。(3)用地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 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大城市 , 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

13、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 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 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三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分析1自然地理因素:地理环境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2. 自然气象因素:太阳辐射(日照)风向气温降雨3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土质(沙土液化、湿陷性黄土等)与地耐力(土地承载力)地质构造:冲沟,滑波、崩塌,地质断裂带岩溶(喀斯特现象),沼泽地与泥石流4地震:自然地质现象,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 抗震规划地震分类: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震级与烈度: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强度等级。里氏震级M表示,分为10级。 M5为破

14、坏性地震 、M7为强烈地震烈度:地震后受震地区的地面及各类建筑物所受影响和破坏的强弱程度烈度划分12度, 6时建筑损坏、少量破坏, 6 9抗震设防10毁灭性地震基本烈度与设计烈度:基本烈度:又称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设计烈度:又称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决定。5水文地质条件: 水资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总称(城市对水文环境的影响)6太阳辐射(日照) 日照规划 日照标准: 日照时数、可照时数、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