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503615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待优化内容摘要本文就近年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经历进展总结,从对信息技术课开设后的效果及其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的原因进展剖析。首先是软件要素:1、学校对信息技术课增设的真正目的没有正确的认识,而导致信息技术课及老师的地位得不到进一步提升。2、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没有一个整体规划,管理程度较差。再是提出几点硬件建立的建议:必须以优化、高效利用为原那么,充分表达网络的最突出特点和优点。并充分考虑到资金缺乏的学校如何优化建立。最后谈到如何让学生真正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习惯,首先必须从信息技术老师教学改革上入手,再是与其它学科老师协调合作,进展学科间课程整合。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

2、合教学改革信息化自信息技术世纪末大普及、大飞跃以来,人们所勾画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教育领域要求全面开展信息技术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此,全国各地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此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投入之大,实为各学科之首。但是,一些软件要素必须紧跟上去,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及真正作用,其中也包括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才能快速地见成效。那么这些软件要素是什么呢?一、对信息技术课的作用和地位正确认识1、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支撑。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计算机专业课。计算机专业课是软件说明书的教学,注重的是计算机专业知识深度的研究与进一步开发;而信息技术教育是教信息的信息而非信息。何为信息的信息?它实为

3、信息的综合处理的信息,它应涵及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方面亦是信息科技课教学的核心,即:在传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受教育者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才能,并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工具的理论,将这些才能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让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象橡皮擦那么好用的工具,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即信息素质。这也是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以进步教学质量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欣然承受的一种支撑。2、信息技术课的增设更是一种新的文化。它是教学艺术的发挥,它必然会引发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堂构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参与等一系列的考

4、虑与探究。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充分整合,老师的教学上利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打破难点,信息丰富而不繁锁,让学生开拈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进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才能。这种教学过程本身也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一个过程。3、信息技术课的引进更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延伸。它所直接引起的是教学设计、课堂构造的改变,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势必引起变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化的教学环境将方便老师学习、老师备课、老师的创新和制作AI,必然更有利于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充分整合。当然,这种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管理机制,这也是信息技术人员不一定是老师的份内工作。由以上三

5、点,大家应该明白信息技术课的增设,并不是仅仅进步学生的信息技术,而是整个现代化教育进程的先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打破口,探究将来教育形式的先导。所以,学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应包括全体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信息技术课不应放在一般所谓的劳技副科地位,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及其任课老师的地位应被提升到较重要的地位来。对这门课程的考核也不应只是技术上的解决才能的考核,而是是否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的才能的考核,这才更有利于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整个教育现代化的进展。二、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程度差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充分整合就是一种教育的现代化手段。那么实现这个现代化教育的任务是不是只在于信息技术课老师

6、身上。如今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都在抱怨:我们象什么?象个消防员,那有险情就往那上,纯粹一个打杂工、修理工、效劳员,一到教学评比活动,课件制作、安装找他,连多媒体教室不懂得用也找他,象个全陪,指导在校园信息化建立上还是找他。这就在于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和管理上存在缺乏。笔者就以上现象提出几点建议:1、校长和教诲主任必须对整个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进程有个明确方向和规划,并对其主要信息工作人员进展优化管理、明确分工、协调合作,组成信息技术课老师队伍的良好构造,进步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和管理程度,所以也应承受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或信息文化的培训。2、要逐步对非计算机学科的老师进展辅助教学方面的培训,设有计

7、算机教室的学校要对本校老师进展全员培训,使其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有利于各学科老师可以独立完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备课工作,使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一种日常备课工作,防止只在教学评比时才找个助手来应付了事;也减少信息技术老师的负担,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进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为学生和全体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优化的教学环境,以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进步。3、要增设专职机房管理人员,并对其进展专业的培训和进步,使之掌握机器维护和机房管理的根本技能,确保本校各项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及整个校园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进展。4、对购置现成软件具备的教学资源以及本校的课件、试卷

8、等应进展分门别类地合理管理,并让各科老师丰富资源库提供操作简单的介面和方便的途径,因为每个信息库的资源都是不断开展、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不继充实的过程,所以必要时可以增设一个专职的校园网络管理人员。他的职责不仅是对整个校园网络的建立和改良,还必须为各种资源库进展高效管理,为全体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真正表达网络的方便。5、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待遇偏低,常视为非教学人员,不被重视,信息技术老师承受再培训时机少,参加培训的档次低等等。目前,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已成当务之急,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步计算机老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

9、学习和生活条件。解决了以上两大问题,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了信息技术课的增设并非单纯的一门灌输技术知识的课程,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信息素养,也是一种习惯。要培养这种素养,我们就必须为其创造理论动手的学习环境。就好比在美国学英语和在中国学英语的环境不同,在美国学英语就要容易得多,环境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将培养一种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就硬件环境建立提几个简陋的看法:一、提供学生获取信息的硬件环境设施,如可接入互联网的开放式电子阅览室。这将是一个涉及面广阔,并能让学生自由遨翔的空间,能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求知欲,甚至许许多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高效。学生不只可以博览群书,还让

10、他们有很多的讨论空间BBS,发散各种思维空间。甚至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技术问题也很多可在互联网上得到解决,更不用说在与其它各学科的整合过程中的信息搜集和处理、交流的问题也轻易解决。一旦信息量大,思维得到各种形式的发散,整合才能自然而然得到进步,创新才能也因此而得到培养。当然,作为自制性较差的中学生年龄段,学校应做的限制工作还是应该做好的,所以用适宜、高效的防火墙措施限制不合适中学生访问的站点还是非常必要的。二、资源丰富、操作方便的电子备课室。如科利华电子备系统,它既有古今中外对教学法的理论阐述和常用教学法的介绍,又有课堂教学的构造和艺术的讨论;既有有关各教学环节的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的阐述,又

11、有国内外最新教学法和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绍介。资料详劲内容丰富、理论深入,涉及到各学科教改的方方面面,假如你看了这?qut;书后,你一定会在教学改革的路上迈进一大步。假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购置整套的校园网络操作系统、校长办公系统、电子备课系统,该软件有利于整个校园现代化教育的实行。因为该校长办公系统不仅有老师、学生档案管理,自动排课等各种自动化办公;还备有题库及各科备课资源,还可以让老师智能或手动组卷。校园网络操作系统具备了学生发表各种言论的论坛,老师教学交流的空间,老师论文、课件上传功能,还有校内电子邮件以方便老师、学生、家长间的交流,甚至让家长实时查阅学生情况与学校进展网络交

12、流。假如资金缺乏的学校,其实一条专线接入互联网,加上一台NT效劳器,以上的校内电子邮件、备课资源及课件数据库的合理管理也能轻易实现,不过这必须增加一个专职网络建立、管理人员。三、硬件条件的投资应以优化、高效的利用为原那么,充分表达网络的最突出特点:软硬件资源共享。例如,学活力房的高效运作便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学活力房可以全天候开放,不仅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机排课,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课或其它学科获到信息,动手理论的环境。它可以充分弥补电子阅览室供不应求的现实情况。四、可以增设收费校园网吧,资金也可以社会引进。但网吧的各种管理机制必须符合学校的职责。譬如收费、提供的效劳、对学生时间安排等各种制度必须确保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进展运作,学校对其违背学校各种限制规定具有一定的处分权利。这也是社会资金引进的第一步试验。不管是老师任务上的设计或是学生完成任务,学校都必须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所以,上面所论及的硬件及软件建立要素正是这种教学形式很好地行动起来的前提,没有这些软、硬件的教学资源、环境及管理机制,任何一种理论上看似有效的教学形式都只能是空谈。参考文献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